回火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15
回火的处置措施简介回火是金属加热处理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证材料的品质和性能,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来降低回火效应。
本文将介绍回火的概念和常见的回火处置措施。
什么是回火?回火是指在金属加热处理过程中,当材料经历了淬火或退火后,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产生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回火通常会导致硬度降低和塑性增加,从而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
回火的影响回火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硬度降低:回火会导致材料的硬度下降,从而减少了材料的抗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2.塑性增加:回火会提高材料的塑性,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刚性。
3.尺寸变化:回火会引起材料的尺寸变化,影响装配精度和工件的几何形状。
4.内应力产生:回火过程中,由于组织变化,会产生内应力,导致材料的变形和破坏。
回火的处置措施为了降低回火效应,保证材料的品质和性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回火处置措施:1. 降低回火温度和时间一般来说,回火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产生的影响就越大。
因此,降低回火温度和时间是减小回火效应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可以通过调整回火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回火效应。
2. 采用多次回火多次回火是指将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回火一段时间后,将其再次回火到其他温度。
多次回火可以使材料的组织均匀,减少回火效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调整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的选择对回火效应的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工件,可以通过调整淬火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和时间等参数,来控制和减小回火效应。
4. 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有效降低回火效应。
合理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使材料的组织均匀,并减少回火效应的发生。
5. 应用淬火回火组合工艺淬火回火组合工艺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淬火和连续回火来控制回火效应。
通过合理的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可以实现对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脱火与回火现象什么是“脱火”和“回火”脱火:火焰短,火焰根部离开了灶具火孔一段距离燃烧,有时燃烧一会就熄灭,这种现象称为脱火。
产生脱火的主要原因是一次空气量过多,产生气流速度大于燃烧速度所造成的。
处理方法是:将进风量调小再点火,然后再根据火焰情况调节调风板,使火焰达到最佳状态。
有时脱火是由于灶具火孔由异物或燃烧器内有水,也会产生脱火。
这就是需要排除异物或水,再进行点火。
脱火中文名称:脱火英文名称:blow-off 定义:由于燃烧器出口处可燃混合物的法向速度大于火焰的燃烧速度,使火焰远离燃烧器被吹灭的现象。
回火是指火焰在引射管内燃烧,并发出响声,此时火焰内外锥不再分明,有时点火是由于气量过小会发生回火并发出“喷”的一声,回火是由于燃烧速度大于气流速度所造成的。
处理方法是:先关闭灶具开关,调节风板,将进风量调小,再进行点火,点着后再调节风板,使火焰达到最佳状态。
§2 有焰燃烧(扩散式燃烧)一、层流扩散火焰分4 区:1. 纯煤气区2. 煤气+燃烧产物区3. 空气+燃烧产物区4. 纯空气区Hottel半经验方程:f)+ B θ火焰长度L = Alg(V V —体积流量f —时间因子θA、B —常数氢气扩散火焰 r气体燃料的燃烧二、紊流扩散火焰管内流动时:Re = udρ/μ一般气体Re > 2 103?103 ?城市煤气3-4103 ? LPG 9-10天然气 3 103燃烧时温度很高,使得密度ρ提高,粘度μ降低,因而与冷态差不多的速度达到紊流时,Re变大了。
气体燃料的燃烧(1)层流区火焰外形轮廓规整,w — L(2)过度区火焰顶部颤动,上部紊流火焰,L 略减短(3)紊流区紊流火焰,L 基本不变(流量增加,使火焰变长;混合速度加快,使火焰变短)紊六火焰没有明显的燃烧前沿面。
气体燃料的燃烧影响紊流火焰长度的因素(1)燃料种类:热值高,火焰长(2)烧嘴直径:直径大,火焰长(3)有旋流时,混合加强,火焰变短气体燃料的燃烧三、有焰烧嘴(扩散燃烧)主要由加强混合来加强燃烧。
1.回火的定义与目的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钢件在淬火状态下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组织特征根据钢件尺寸、加热温度、时间、转变特征及利用的冷却方式,钢件淬火后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或马氏体+残余奧氏体组成,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未溶碳化物。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都处于亚稳定状态,它们都有向铁衆体加渗碳体的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
(2)硬度特征由碳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通过硬度表示出来,它随过饱和度(即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淬火组织硬度、强度高,塑性、韧性低。
(3)应力特征包括微观应力和宏现应力,前者与碳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有关,尤其是与髙碳马氏体达到最大值有关,说明淬火时马氏体处于紧张受力状态之中;后者是由于淬火时横截面上形成的温差而产生的,工件表面或心部所处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有拉应力或压应力,在工件内部保持平衡。
如不及时消除淬火钢件的内应力,会引起零件的进一步变形乃至开裂。
综上所述,淬火工件虽有髙硬度与髙强度,但跪性大,组织不稳定,且存在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此必须经过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一般来说,回火工艺是钢件淬火后必不可少的后续工艺,它也是热处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賦予工件最后所需要的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为:(1)合理地调整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钢的韧性,使工件满足使用要求;(2)稳定组织,使工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稳定工件的形状与尺寸;(3) 降低或消除工件的淬火内应力,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并防止开裂。
2.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淬火钢件回火时,按回火温度的髙低和组织转变的特征,可将钢的回火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马氏体是C在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C原子分布在体心立方的扁八面体间隙之中,造成了很大的弹性畸变,因此升高了马氏体的能量,使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回火英文名称:tempering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保温1到2小时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往往是与淬火相伴,并且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经过回火,钢的组织趋于稳定,淬火钢的脆性降低,韧性与塑性提高,消除或者减少淬火应力,稳定钢的形状与尺寸,防止淬火零件变形和开裂,高温回火还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主要目的⑴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防止工件变形或开裂。
⑵获得工艺要求的力学性能。
⑶稳定工件尺寸。
⑷对于某些高淬透性的钢,空冷即可淬火,如采用退火则软化周期太长,而采用回火软化则既能降低硬度,又能缩短软化周期。
对于未经淬火的钢,回火是没有意义的,而淬火钢不经回火一般也不能直接使用。
为避免淬火件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开裂,钢件经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
3主要分类依据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加热温度150-200℃。
淬火产生的马氏体保持不变,但是钢的脆性降低,淬火应力降低。
主要用于工具、滚动轴承、渗碳零件和表面淬火零件等要求高硬度的零件。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350-500℃。
回火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细粒状渗碳体(FeC)的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
中温回火能获得较高的弹性极限和韧性,主要用于弹簧和热作磨具回火。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500-600℃。
淬火加高温回火的连续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高温回火组织为多边形的铁素体(ferrite)和细粒状渗碳体(FeC)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
高温回火为了得到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等性能的均衡状态,主要用于重要结构零件的热处理,如轴、齿轮、曲轴等。
4钢的回火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燃烧器回火的原因
燃烧器回火是指燃烧器内的火焰往燃烧器的进气端方向移动。
其主要原因是燃烧器内的燃烧温度过高,导致燃烧器内部材料的热膨胀而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燃烧器内部的气流动态,使得火焰减速并产生回火现象。
此外,燃烧器回火还可能与燃料气体的成分、压力、温度、流速等因素有关。
例如,油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水分,或者燃料供应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燃烧器回火。
燃烧器回火会严重影响燃烧器的稳定性和效率,甚至可能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燃烧器回火,如调整燃烧器的工作参数、增加燃烧器内部的冷却措施、加强燃料质量管理等。
- 1 -。
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后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后的熱處理作準備;(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或Ac1點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以適當速度冷卻獲得馬氏體和(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須即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3.回火概念:回火就是鋼件淬硬后,再加熱到低於A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比和区别1、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3、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4、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以下是网上查阅的资料,可以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异和作用,供参考:1.退火概念:所谓退火,就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将钢加热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
退火目的和作用:(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2.淬火概念: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目的和作用: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什么是回火,回火的作用及分类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范围(大大低于退火、正火和淬火时的加热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油或水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目的是减小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淬火钢的脆性,使工件获得较好的强度、韧性、塑性、弹性等综合力学性能。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1.低温回火回火温度为150~250°C。
低温回火可以部分消除淬火造成的内应力,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韧性,同时保持较高的硬度。
故广泛应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零件,如量具、刃具、冷变形模具及表面淬火件等。
2.中温回火回火温度为300~450°C。
中温回火可以消除大部分内应力,硬度有显著的下降,但仍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中温回火主要应用于各类弹簧、高强度的轴、轴套及热锻模具等工件。
3.高温回火回火温度为500~650°C。
高温回火可以消除内应力,使工件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又具有较高的强度。
淬火后再经高温回火的工艺称为调质处理。
对于大部分要求较高综合力学性能的重要零件,都要经过调质处理,如轴、齿轮等。
回火是什么意思回火,是指用于冶金工业的高温回转炉或炉中钢水注入保护渣层以及过热蒸汽或热水喷射钢锭等情况下,为了控制和消除这些因素对冶炼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技术措施。
回火有利于防止高温下的各种氧化作用;减少脱碳和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它广泛应用于铁、镍、铬、钼等多种合金材料生产,主要包括热轧材、冷轧板、焊接材、锻件、铸件、型材等许多品种。
回火还可用于改善低碳钢韧性,如取消回火而采用较大淬火加热速度进行冷轧,由于变形抗力增大使塑性急剧降低,难以切削。
另外,一些有色金属如铝合金、铜合金等也常用回火处理来消除内应力。
回火通常与退火相联系,对不同类型钢铁材料规定有不同的退火温度,以免引起性能上不必要的差异。
当加热时间足够长时,钢中奥氏体可以完全溶解,获得单相组织,达到完全退火状态,称之为“完全退火”;但若加热时间不足,钢的某些组织尚未完全溶解,仍保留部分残余奥氏体,此时称之为“不完全退火”。
所谓回火,就是将已经淬硬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其恢复原来的组织状态,而获得所需要的机械性能。
一般而言,回火既适用于工件淬火后的中温回火(500-650℃),又适用于低、中碳的各种结构零件的高温回火(350-500℃)。
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并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开裂倾向,防止使用过程中的脆断现象,从而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在此,我想说明两点:1.很久前,欧美地区发表过一篇研究论文:《正确看待模具冷冲压之拉伸,回火,淬火》。
其中有些实验数据的含义不清楚,没有统一标准。
而且一些重要参数设置也没按国际标准(德国)来操作,比如说零件模具冷挤压回火温度过高,会导致材料硬度升高,降低延展性。
而且正确做出工艺温度与回火温度的关系曲线,对提高工件寿命非常有帮助。
2.回火时效对淬火软钢进行拉伸时,根据变形抗力公式,假设其屈服强度σs=170 Mpa,拉伸试样( X)的变形抗力σb=σx=160Mpa,则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7-3所示,若加工条件合适,经回火的试样,拉伸强度σb 明显高于回火前,由式7-4得:σb=180Mpa,即拉伸试样比回火前要坚固。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概念)、种类、目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是金属材料加工处理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它们在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四种热处理工艺的定义、种类和目的。
一、退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退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时间内缓慢冷却到常温,目的是使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
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要求,退火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局部退火等不同种类。
完全退火适用于细化组织、低硬度和高塑性要求的材料;球化退火适用于高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的球化组织,提高加工性能;局部退火适用于局部加工后的材料,消除残余应力。
二、正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正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或水中淬火,目的是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见的正火工艺包括空气冷却正火、水淬火等。
空气冷却正火适用于一些低碳钢、合金钢,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合金钢,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
三、淬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和高硬度。
淬火可以分为油淬火、水淬火、盐浴淬火等多种类型。
油淬火适用于较低碳含量的钢,可以降低变形和开裂;水淬火适用于中高碳钢,能够获得更高的硬度和强度;盐浴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特殊材料,可以减少氧化和脱碳。
四、回火的定义、种类和目的回火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至较低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长的保温,最终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调整组织和提高韧性。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等种类。
低温回火适用于高碳合金钢,可以保持硬度的同时提高韧性;中温回火适用于一些工具钢,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平衡;高温回火适用于低碳钢和合金钢,有助于提高韧性。
个人观点和理解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同的工艺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回火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回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它通过加热钢材到一定温度后再冷却,使钢材结构发生变化,改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回火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如下:
1.均匀性。
回火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可以使钢材结构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硬或过软的问题。
2.调质性。
回火可以使淬火后的钢材达到理想的硬度和韧性,从而提高钢材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3.降脆性。
回火可以消除钢材中的内应力和残余应力,降低钢材的脆性,提高其韧性。
4.应用广泛。
回火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建筑等行业,以提高钢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5.适合不同材质。
回火工艺适用于各种类型钢材,包括低碳钢、合金钢等。
总之,回火工艺是钢材热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可以提高钢材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使其能够满足各种工业领域的要求。
1.回火的定义与目的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热处理。
钢件在淬火状态下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组织特征根据钢件尺寸、加热温度、时间、转变特征及利用的冷却方式,钢件淬火后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或马氏体+残余奧氏体组成,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未溶碳化物。
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都处于亚稳定状态,它们都有向铁衆体加渗碳体的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
(2)硬度特征由碳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通过硬度表示出来,它随过饱和度(即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
淬火组织硬度、强度高,塑性、韧性低。
(3)应力特征包括微观应力和宏现应力,前者与碳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有关,尤其是与髙碳马氏体达到最大值有关,说明淬火时马氏体处于紧张受力状态之中;后者是由于淬火时横截面上形成的温差而产生的,工件表面或心部所处的应力状态是不同的,有拉应力或压应力,在工件内部保持平衡。
如不及时消除淬火钢件的内应力,会引起零件的进一步变形乃至开裂。
综上所述,淬火工件虽有髙硬度与髙强度,但跪性大,组织不稳定,且存在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此必须经过回火处理才能使用。
一般来说,回火工艺是钢件淬火后必不可少的后续工艺,它也是热处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賦予工件最后所需要的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为:(1)合理地调整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钢的韧性,使工件满足使用要求;(2)稳定组织,使工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稳定工件的形状与尺寸;(3) 降低或消除工件的淬火内应力,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并防止开裂。
2.淬火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淬火钢件回火时,按回火温度的髙低和组织转变的特征,可将钢的回火过程分为以下5个阶段。
(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马氏体是C在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C原子分布在体心立方的扁八面体间隙之中,造成了很大的弹性畸变,因此升高了马氏体的能量,使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煤气灶回火原因和处理方法因为火焰的根部已经粘到了火孔当中,风门开的太大,导致火焰传达的速度过快,所以火力就会比较快,出现爆燃的现象。
不要慌张,先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左右拨动风门位置的小拨片,直到调到蓝色火焰。
再看一下出气口有没有堵塞的现象,将燃气灶的出气嘴拧下来清洗就可以了。
家家户户会使用到煤气灶,用于煮饭烧菜,很多人使用煤气灶会觉得非常方便,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故障的问题。
比如遇到了煤气灶回火,我们就需要找到具体的原因,才能够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煤气灶回火的原因是什么1、煤气灶出现回火,又称之为放炮,也就是说在燃烧的过程中出现爆燃的现象,而且会在风门处燃烧。
这时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导致火力比较大,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锅具受损,影响到煮饭的人。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找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是因为火焰的根部已经粘到了火孔当中,而风门开的太大,这时候就会导致火焰传达的速度过快,所以火力就会比较快,出现爆燃的现象。
3、如果温度过高,火焰传播的速度也会有所改变,比如锅底的火力太大了,这时候与空气相接触,火焰传播的速度会加快,从而引发回火。
二、如何解决煤气灶回火的难题1、煤气灶出现回火了之后,先不要慌张,要将煤气的总阀门关闭,再看一下风门的位置是否调整正确。
就在底部,可以将风门调大一些,再看一下出气口有没有堵塞的现象。
将煤气灶翻转过来,准备一个小针,往出气孔的方向来回疏通,戳一戳,还要将燃气灶的出气嘴拧下来,进行清洗。
2、关了总阀门之后,还要再将煤气灶关闭。
如果是因为气压过大,可以将气压调小一些,具体的方法就是要将减压器的气压,有一个旋钮直接调整一下,逆时针旋转就可以了。
小编总结:如果燃气灶出现了回火的问题,还是比较危险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关闭燃气的总阀门,再调节气压,调节风门,直到适合为止。
回火注意事项回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冷却速率和温度,使其产生适当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回火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降低硬度,并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回火对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回火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回火温度的选择回火温度需要根据材料的成分、组织和硬度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高碳钢的回火温度应该低于临界点温度,以避免再次形成奥氏体组织;低碳钢的回火温度可以比较高,以提高材料的弯曲和冲击韧性。
在确定回火温度时,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要求进行选择。
2. 回火时间的控制回火时间需要根据材料的尺寸、形状和硬度等因素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回火时间越长,材料的韧性和塑性就会越高,但硬度也会降低。
回火时间过短,则不足以消除材料的残余应力,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在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在回火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时间,以满足材料的要求。
3. 回火冷却速率的控制回火过程一般也需要进行冷却,以使材料得到恒定的组织和性能。
回火冷却速率需要根据材料的类型、成分和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回火冷却速率较慢,则材料组织和性能较为均匀,但也容易产生变形等缺陷;冷却速率较快,则材料的硬度会有所提高,但组织不易调节。
在回火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冷却速率,以满足材料的要求。
4. 回火后的调质在回火处理之后,材料可能出现多种组织和性能不一的现象,需要进行调质。
材料调质的方法有多种,如退火、正火、淬火等。
需要根据材料的要求和组织性能等因素进行选择。
同时,在进行回火和调质时需要注意,不能使材料的硬度过高或组织不均匀,以免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品质。
5. 回火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回火过程需要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等操作,其中加热和冷却涉及到高温和加热介质的使用,需要进行安全操作。
在进行回火过程时,需要根据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环保和能源的节约,减少材料的资源浪费和污染。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定义
以下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这四个热处理术语的定义:
1.退火(Annealing):退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通过加热材
料至其临界温度,然后再缓慢冷却,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
构和性能。
退火通常用于减少材料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
韧性和可加工性,或者消除材料中的冷加工硬化效应。
2.正火(Normalizing):正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也是将材
料加热至其临界温度,然后空气冷却。
与退火不同,正火
的冷却速率较快。
正火可用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并
改善材料的晶粒结构。
3.淬火(Quenching):淬火是一种快速冷却材料的热处理过
程,通常通过将材料迅速置于冷却介质(如水、油或气体)中,以达到快速固化材料的目的。
快速冷却会导致材料产
生高硬度和脆性,以及较小尺寸的晶粒结构。
4.回火(Tempering):回火是一种与淬火后的材料相继进行
的热处理过程,通过再次加热材料至较低的温度,然后再
以适当速率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减轻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和脆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
这些热处理过程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温度和冷却速率来进行,以调控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具体的热处理方案根据材料的种类、尺寸和应用来决定,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一文搞清楚!1、什么叫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1)提高金属成材或零件的机械性能。
例如:提高工具、轴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弹簧的弹性极限,提高轴类零件的综合机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钢的材料性能或化学性能。
如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增加磁钢的永磁性等。
淬火冷却时,除需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外,还要有正确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
②存在较大内应力。
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2、什么叫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成材或零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一定方式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紧接着进行的一种操作,通常也是工件进行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联合工艺称为最终处理。
淬火与回火的主要目的是:1)减少内应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着很大的应力和脆性,如没有及时回火往往会产生变形甚至开裂。
2)调整工件的机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过回火来调整,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
3稳定工件尺寸。
通过回火可使金相组织趋于稳定,以保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变形。
4)改善某些合金钢的切削性能。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
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
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什么是回火?回火的危害是什么?造成回火原因是什么如何排除?答:燃气灶在使用中,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离开火孔的速度等于燃烧速度时,在火孔上形成稳定的火焰,称为正常燃烧。
如果混合气体离开火孔的速度小于燃烧速度时,火焰根部钻进火孔燃烧,并伴有“噗、噗”的爆燃声和噪音,破坏了燃烧的动平衡条件,发生了混合气体在燃烧器的引射管内燃烧的状况,这种情况称为回火。
回火不仅破坏了燃烧的稳定性,而且极易烧坏灶具的火盖、灶面、阀体、点火器,严重的损坏了灶具。
造成回火的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1、燃气压力过低,容易产生回火。
如果用户将火焰开的太小,要适当开的大一些,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火小可与到当地燃气部门联系,通过调整压力解决;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换新瓶后仍回火,应检查减压阀是否堵塞。
2、喷嘴口径小,热流量不足,容易产生回火。
各地城市人工煤气、天然气组分不同。
例如,许多液化气混空气也称为天然气,但与12T有所差别,出现火小、脱火现象并有响声。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扩钻喷嘴孔,验证火苗状态是否正常,如火苗小、脱火可用钻头(按0.1毫米递增)适当扩大。
3、火孔被堵或引射管内有积碳、虫茧网丝,气体流不出来,在燃烧器内燃烧。
这种回火与上述回火性质不同,应区分不同原因加以解决。
此时,应将火盖的火孔或引射管内的积碳、虫茧网丝污物清理干净,盖好火盖试火。
切不可将原火盖扩钻火孔,以为这样可以解决堵火孔的问题,其实不然。
如果随意加大火孔总面积,气体经过分流,单个火孔的气体流出速度就会更慢,火焰根部钻进火孔燃烧,并伴有“噗、噗”的爆燃声和噪音,回火现象就会更加严重。
应采取提高火孔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出速度的正确措施,让火焰根部钻出火孔,在火孔的边沿周围稳定燃烧,如采用盖好火盖,防止闪缝(火盖变形应更换)的措施加以解决。
4、用错火盖、火盖变形也会产生回火。
燃气灶是按不同种类燃气分类的,是按不同的燃气组分和燃烧特性,确定火盖的火孔尺寸、数量。
一般是,人工煤气火盖的火孔尺寸小一些、数量少一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尺寸大一些、数量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