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 格式:pptx
- 大小:83.41 M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遥远的地平线》画面,能掌握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等元素,增强审美能力。
2.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及作者的创作思想。
3.能够运用素描、彩铅等画具画出类似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画面的主体结构、构图和色彩运用。
2.创新思考和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内容1.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画面,通过讲解其构图、色彩等要素,引导学生思考其表达的意义。
2.分组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并探索画面背后蕴含的意义。
3.在提供绘画材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用素描、彩铅等画具模仿画面中的元素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从而加深孩子们对画作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
2.探究法: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其作品,引导孩子们对画作深度思考和理解。
3.体验法:通过模仿画作的元素和风格,让学生自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画面。
2.引导孩子们观察、分析和辨析画面的构图、色彩等要素。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1.分组让学生观察其他类似画面,进行对比分析,辨析画面的造型、色彩等要素。
2.通过探究学生心中画面背后的意义,引导孩子们思考和理解画作。
第三步:教师引导1.提供绘画材料,引导孩子们运用素描、彩铅等画具模仿画面中的元素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同学们创意、模仿和发挥绘画能力。
第四步:作品展示与讨论1.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欣赏、讨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通过合作分享的方式深入交流,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想法和想象。
第五步:课堂延伸1.通过展示更多的画作,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对色彩和造型的表达方式。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作品类别,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绘画技巧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地平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平线。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平线景观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平线景观图片,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平线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和画法,能够运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
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给予个别指导。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绘画材料。
2.投影仪、幻灯片。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遥远的地平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表现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画法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地平线的处理不够准确,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和美观。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知道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
2.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地平线的作用和画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处理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平线的画法和特点。
教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平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它在画面中起到稳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讲解如何利用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在画纸上描绘地平线。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内容是《遥远的地平线》,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性透视吗?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代表四种视觉的四幅图片,)请同学
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画分别是那种视觉现象?不
同的视觉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地平线和消失点在哪里?
师:同学们说的十分准确,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2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后,仔细找一找这几幅图中的视平线在哪里?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的很认真,也找的十分的准确;
三、实践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尝试画出校园内某处的风景,要求画出风景的地平线和消失点;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遥远的地平线》,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