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学键共3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2章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3课时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编写:王书成 指导思想:要有问题意识,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提出问题时指向性要强。
要在关键处、核心处设问。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
2.补充:知道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重点记忆吸热反应,反应少好记。
重点难点:能量变化的实质学习过程: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煤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同时还有热量释放出来。
可见,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仅有物质变化,还有能量变化....。
[活动·探究1] 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使用哪些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仪器,感受能量变化时,主要采用哪种方法?[实验1]Al 与盐酸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实验2]感受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步骤如下:图1:向玻璃片上滴水 图2:加药品 图3:快速搅拌 图4:拿起烧杯,有啥现象?总结、记录:原理: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
Ca(OH)2+NH 4Cl= ?[活动2].根据前面的学习和生活常识,下列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①H 2SO 4+2KOH===K 2SO 4+2H 2O ②Mg +2HCl===MgCl 2+H 2↑ ③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④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⑤2Mg +O 2=====点燃2MgO ⑥C +CO 2=====高温2CO ⑦2KClO 3=====△2KCl +3O 2↑ ⑧C +H 2O(g)=====高温CO +H 2【归纳总结】1.常见的释放能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有:①活泼金属置换出氢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⑥原电池反应 2.常见的吸收能量的反应(吸热反应)有:①铵盐和强碱的反应:Ba(OH)2·8H 2O +2NH 4Cl=BaCl 2+2NH 3+10H 2O②大多数分解反应,③制水煤气(CO 、H 2)的反应:C +H 2O(气体) 高温CO +H 2↑,④C 和CO 2的反应:C +CO 2 高温2CO(重点记忆吸热反应,数量少好记)判断正误:1.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不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交流·研讨】(计算:上述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930-(436+249)KJ=245KJ.思考:1molH2的共价键形成时热量如何变化?【总结、推广】3.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1)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为什么?。
第三节化学键授课老师: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初中化学讨论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形成了氯化钠,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者离子构成的。
在本教材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知道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关。
在本章前两节中,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
这为化学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使之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本节基本概念较多且抽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础上,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
再从离子键和共价键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最后从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讨论物质的构成,并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材引入电子式、分子结构模型等,以帮助学生形象的认识微观、抽象的概念,电子式呈现突出工具性,以使学生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说明物质形成过程;分子结构模型是一种实物模型,体现分子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是有一定空间结构的。
必修阶段的化学键内容只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分子的结构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并没有深入讨论,更多内容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系统介绍。
二、单元目标1.以典型的物质为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对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表征。
能描述和表示化学键理论模型,指出模型表示的含义,并用模型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
3.能从宏观现象及化学键等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对典型物质的微粒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能从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相互作用角度说明物质性质的共性、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同类物质性质的变化的规律。
4.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键》教案范文教案:化学键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3.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4.了解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种类;2.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食盐、金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如何形成。
2.探究共价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电子构型和价电子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氢气、氯气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氢气和氯气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共价键的特点。
3.探究离子键的形成(30分钟)a.向学生介绍正负离子的概念和电离能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理;c.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氯离子和钠离子的反应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的特点。
4.讲解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20分钟)a.向学生简要介绍氢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的概念;b.通过举例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5.小结与展望(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总结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材料:氢气、氯气、钠片、氯化钠晶体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一个与化学键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延伸活动:1.带领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晶体的形成、化学反应的进行等;2.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了解其他种类的化学键,如π键、金属键等。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讲义的复习;2.完成相关的习题和练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展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键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引起学生对化学键的探索
和思考。
2.授课(15分钟)
a. 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所形成的化学键,要求电负性相近的原子才能形成共价键。
b. 离子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离子键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c. 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而形成正离子核,自由电子形成电子海洋。
3.示例分析(10分钟)
通过举例分析水分子的共价键、氯化钠的离子键和铜的金属键的形成规律,让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参与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并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解释物质性质和变化时
的应用。
5.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布置相关课外阅读和习题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材、幻灯片、实验器材、化学键模型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
1.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步: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键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加深
对化学键的理解。
第五步:验收与总结(10分钟)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常常会混淆不同种类的化学键。
因此,本节
课要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键》(第3课时)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的内容,在前面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是如何结合成为分子的。
通过对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原子、分子水平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思路分析本节的化学键内容,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由于本节课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因此主要采用启发式讲授和多媒体展示法,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
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化学键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3、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条件
2、掌握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前预习】
离子键是指带离子之间的作用;由构成的叫做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是指;例如:等。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学习探究】
一、离子键
演示实验1-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下面我们一起讨论NaCl的形成过程,并完成下表:
【思考】1、Na+、Cl-之间存在那些作用力?只存在阴阳离子间的吸引力吗?
2、阴、阳离子是否会无限接近,最后中和电荷?
【小结】离子键:
【思考】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成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元素间在形成化学键时易
形成离子键?
【小结】离子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成键的原因:电子的得失;
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形成的条件:通常为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思考】所有物质中都存在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二、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指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思考】离子化合物包括哪些物质?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物质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关键词:元素符号周围、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练习2】写出H、O、C、N、F、Li原子的电子式
【练习3】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小结】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注意事项: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是一回事儿,不能混淆。
例如:溴化镁的电子式应写为:
用电子式表示MgBr2的形成过程应为:
【课堂总结】(投影)
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略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当堂达标】
1、具有下列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A.L层6个B.L层4个C.M层2个D.M层7个
2、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阴离子与氖原子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是()
A. Na2O
B. CaCl2
C. Na2S
D. K2O
3、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N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
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的化学式为M2N
B. R一定溶于水
C. R可能为盐
D. R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 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 离子化合物都能溶于水
D. 酸、碱、盐等都是离子化合物
5、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60%;Y元素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W。
则W的化学
式为,W是X和Y通过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W的形成过
程:。
【反思总结】对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是教学的关键,但电子式的书写则是难点,应加强学生的练习书写。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条件及分类
2、理解共价键、化学键、共价化合物等概念
3、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重点难点】
理解共价键、化学键等概念;能熟练的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课前预习】
共价键是指通过形成的作用;依据成键元素的性质,可将共价键分为和;共价化合物是指的化合物。
化学键是指或的作用力;一般物质则主要是由或结合而成。
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是通过原子的或来实现。
化学反应从化学键的角度来说,可看作和。
【学习探究】
二、共价键
【思考与交流】
(1)画出H 、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H、Cl要达到稳定结构,要怎么办?
(3)H2、Cl2、HCl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
(4)怎样让Cl2各原子均达到8e-的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出Cl2的形成过程。
【讲述】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使两个氯原子就都形成了8e-的稳定结构,其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如下:。
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一”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故氯气分子也可表示为:Cl一Cl。
(一)、共价键:像氯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思考】1、形成共价键的微粒、成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元素间在形成物质时易形成共价键?
2、对比共价键与离子键异同,完成下表:(红色字为学生填写内容)
【练习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
H2N2H2O CO2CH4
【练习2】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异同:略
(二)、共价化合物:像HCl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思考】共价化合物主要包含哪些类物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有什么区别?
(三)共价键分类:1、分类标准:;
2、类型:和。
【练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含有离子键的物质必是离子化合物
B.具有共价键的物质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四)化学键:
1、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3、化学键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过程从化学键的角度说,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练习4】下列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碘晶体升华
B. 溴蒸气被木炭吸收
C. 酒精溶于水
D. HCl气体溶于水
【小结】1、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有关知识
2、只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如: HCl气体溶于水)不是化学变化
【课堂总结】
一、离子键与共价键
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 C a(O H)2
B. MgCl2
C. H2O
D. NH4Cl
2、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CCl4
B. K2S
C. Na2O2
D. I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由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分子中
D. Na2O与Na2O2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Br ;Na2S ;
H2O ;CaF2。
5、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
数依次增大。
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
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Z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为:,它的共价键属于(填:极性、非极性)键;含
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含有极性键和非
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反思总结】
共价化合物有前面的基础知识上,可以让学生较容易的进行理解,但书写同样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