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民间玩具
- 格式:docx
- 大小:38.28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美术湘美版二年级下册《10.民间玩具》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探索,使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及材料。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类民间玩具的展示,师生间关于民间玩具知识的交流,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民间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关于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及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用准备的材料尝试体验制作一个玩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设计、课件、民间玩具、民间玩具图片等。
学生准备:现代玩具、彩泥、小木棍。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民间玩具图片:布老虎、拨浪鼓、风。
《民间玩具》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及部分玩具的象征寓意。
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具学具:课件、图片、部分民间玩具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1)、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民间玩具的认识,及自己所见所知的民间玩具。
(2)、请同学分组讨论一下课本中的民间玩具。
自己喜欢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2、发展阶段。
教师分析课本中玩具(1)、“泥泥狗”。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
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
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蟾蜍、蜥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
“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2)、“风筝”。
风筝为汉族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在竹篾等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相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3)、“香包”。
香包,中国古代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今人称荷包、耍货子、绌绌。
小学美术湘美版二年级下册《10.民间玩具》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民间玩具是我国劳动人民为启迪儿童智慧、伴随儿童游戏玩乐而制作的娱乐用品,一般是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把它介绍给沉浸在电动玩具世界里的孩子们,既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让他们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民间玩具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我国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植根于民俗之中,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
民间玩具构思巧妙,造型夸张,色彩明快,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美术学习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大胆,对线、形、色较敏感,绘画表现力和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本课学习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较好地将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明显的课业综合特点。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可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在教学中注意多鼓励,积极引导,保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促成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目标。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10民间玩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民间玩具》这一课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各种民间玩具,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让学生在了解民间玩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对于民间玩具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特点和种类,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创造力。
3.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特点和种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玩具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民间玩具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民间玩具的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民间玩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玩具。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玩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欣赏法: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10民间玩具》2.教具:民间玩具样品、图片、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3.课件:民间玩具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民间玩具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让学生谈谈对民间玩具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玩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特点和种类。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玩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玩具的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玩具元素进行创作,如形状、颜色、图案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民间玩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和来源;2.掌握制作民间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材料;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和来源;2.掌握制作民间玩具的基本方法和材料。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民间玩具制作。
我们将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和来源,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
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展示比赛、评价。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首先,老师将展示一些民间玩具,并引导学生谈论如下问题:1.学生是否见过这些玩具?2.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分类这些玩具?3.这些玩具的来源和制作方法是什么?2. 激发兴趣(10分钟)老师将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民间玩具。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玩具的构造和制作材料,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自己的民间玩具。
3. 分组制作(6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
2.每组随机抽取一个民间玩具图样,然后动手制作。
3.每组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同时记录下制作的步骤和需要的材料等。
4.老师在制作结束后,将会对每组制作情况进行点评和评分。
4. 展示比赛(20分钟)每组完成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并对其他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分。
5. 评价与总结(10分钟)1.老师对每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同时总结出本次课程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分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
3.课程结束,老师提醒学生可以继续在家中或者课余时间制作更多的民间玩具。
五、教学资源与评价标准(一)教学资源:1.民间玩具图片;2.制作材料及相关工具。
(二)教学评价标准:1.创意:能否吸引人眼球,具有新颖性。
2.制作难度:材料使用是否合理,并且具有可行性。
3.制作精细度:制作是否精湛、完美。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10. 民间玩具》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0. 民间玩具》是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介绍民间玩具为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以及制作方法,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民间玩具,如泥塑、剪纸、布艺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鲜艳、形状奇特的玩具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描述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
但他们对民间玩具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民间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欣赏民间玩具的美。
2.难点:运用民间玩具的特点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欣赏法:学生欣赏各种民间玩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民间玩具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民间玩具,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玩具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演示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制作乐趣。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讨论交流制作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 第十课民间玩具︳湘美版课程目标1.了解民间玩具的来源及发展历程;2.掌握用纸板、草绳等材料制作民间玩具的基本方法;3.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一、民间玩具的来源和发展1.什么是民间玩具?2.民间玩具有哪些种类?3.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
二、制作民间玩具1.纸板剪纸:剪刀、彩纸、胶水。
2.草编小草人:草绳、剪刀。
教学过程一、民间玩具的来源和发展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玩具并列举部分常见的民间玩具。
2.引导学生回忆儿时玩具与现在的同龄人是否有差别,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
二、制作民间玩具1.纸板剪纸:–给学生发放剪刀、彩纸等工具,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剪纸作品。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剪纸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2.草编小草人:–给学生发放草绳等材料,讲解草绳的编织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只小草人。
–引导学生思考草编小草人背后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小草人作品,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剪纸和草编小草人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表扬鼓励。
2.利用班级展示活动,在班级内展示学生的民间玩具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增强学生的民俗文化意识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用到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需要悉心指导学生完成作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玩具背后的文化内涵。
3.教师需要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美术教案-民间玩具美术教案-民间玩具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民间玩具的美术创作教案目的:1. 理解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和种类;2. 通过研究和理论,培养学生对民间玩具美学的认知和创作才能;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特点;2. 民间玩具的种类及其美学特征;3. 民间玩具的美术创作。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民间玩具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民间玩具的理解和认知,理解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理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特点,汇总讨论。
2. 让学生分组调查不同地区的民间玩具种类,并描绘其美学特征和制作材料。
三、分组研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民间玩具进展研究和讨论,理解其历史背景、用处和制作工艺。
2. 让学生研究并讨论该民间玩具的美学特征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美术创作〔30分钟〕1. 根据研究的民间玩具,让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款自己的民间玩具,并使用适当的美术材料进展创作。
2.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考虑并表达该民间玩具的美学特征。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创作一种现代化的民间玩具,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设计灵感和创作心得。
六、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提醒他们珍惜传统文化和美术创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对民间玩具的研究和讨论表现出了一定的分析才能和创造力;2. 学生的美术创作作品可以表达所研究的民间玩具的美学特征;3. 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玩具展览或市集,增加对民间玩具的理解和视觉体验;2. 安排学生进展更深化的美术创作,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来呈现民间玩具的美学;3. 组织学生参加民间工艺品展示和比赛,进步学生的艺术程度和竞争才能。
折纸《千纸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民间纸艺,了解折纸艺术,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千纸鹤;过程与方法:掌握千纸鹤(折纸)的制作方法,了解千纸鹤的美好寓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重点:正方形手工纸制作千纸鹤。
教学难点:千纸鹤的折法教具准备:正方形手工纸一张、彩色笔。
学具准备:正方形手工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看一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一只千纸鹤)你知道它有什么样的美好寓意吗?师:是啊,“千纸鹤”寄托了人们不同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把愿望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把祝福折进纸鹤里,折够一千只,你祝福的人就会得到幸福。
千纸鹤承载了多么美好的情感!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我们折一些千纸鹤送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们好吗?二、活动体验——学折千纸鹤。
1、千纸鹤的折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折成双正方形——折成双菱形——折成千纸鹤(一边出示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2、下面我们就一步一步的来玩闯关游戏,好不好?记住!你们每个小组是一个团队,必须全部通过,才算过关,所以,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有没有信心?三、学生分小组,师生共同完成。
(一)、第一关:折双正方形。
(课件出示)自学尝试(1)对边折。
(2)一角向前折,一角向后折。
(3)从中间向外拉,两角向里压折。
(4)完成。
(师:折完的同学把双正方形举起来,老师就知道你闯关成功。
)(二)、第二关:我们一起折。
(课件出示)(师:这一关难度比较大,认真学呀,过关有奖品的!1、教师带领一步一步折。
(语速要慢,动作要慢,反复让学生看。
)(1)、双正方形(2)、花瓣形(3)、双菱形。
(师:现在小组里的成员要体现互帮互助的精神,完成这关的同学帮助没完成的同学。
完成的同学举起手。
)2、恭喜大家集体闯过第二关,想不想知道奖品是什么?好!组长打开神秘盒子,看看是什么?师:老师送给每人一只千纸鹤,祝福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同学们,你们收到老师的祝福了吗?生:谢谢老师。
【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种类;2.培养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欣赏和欣赏民间玩具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4.通过制作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种类;2.培养学生欣赏和欣赏民间玩具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图片、民间玩具模型、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老师出示民间玩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是什么。
2.教师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是民间玩具,你们知道什么是民间玩具吗?”Step 2 学习认识民间玩具1.教师出示民间玩具模型,逐个介绍每个民间玩具的名称。
2.学生观察模型,尝试回答模型的材料、形状特点等问题。
Step 3 欣赏民间玩具1.教师播放民间玩具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并感受民间玩具的美。
2.学生描述图片或视频中的民间玩具,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Step 4 制作民间玩具1.教师分发纸和水彩笔,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的形象。
2.学生完成画作后,用剪刀将画剪下,并将画纸卷成筒状,用胶水固定。
3.学生可以用纸、剪纸、彩纸等材料,为自己的民间玩具添加装饰。
4.学生可以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赏彼此的创作。
Step 5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种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玩具,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巩固拓展】1.教师可以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讲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观博物馆或民间玩具展览,进一步了解民间玩具。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可以采集自己所在地的民间玩具图片或样品,并写一份采集报告。
2.学生可以用手工制作民间玩具,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民间玩具的定义、种类和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对民间玩具的欣赏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 第十课民间玩具︳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及特点;2.能够用简单的线条、颜色描绘出一些民间玩具的形状;3.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及特点;2.培养学生们艺术创作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民间玩具的图片和介绍内容);2.颜色铅笔和纸张;3.实物模型(如玩具弹弓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一下本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创造出来的各种玩具、游戏,在现代人类有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后,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的根源。
”2. 学习内容2.1 民间玩具的种类和特点1.风筝类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俗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风筝种类繁多,每种风筝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特点。
2.绿叶绿叶是一个具有儿童土家族特点的传统玩具,它的形态来自甘蔗的叶子,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民间玩具。
3.弹弓弹弓,是少年儿童常玩的民间玩具之一。
它造型简单而实用,是体现民间智慧的玩具。
2.2 绘制民间玩具老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分析玩具的形状、构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线条和颜色画出传统的民间玩具。
学生可以选择画一些简单的风筝、弹弓等,让他们在绘制中培养艺术创作和欣赏能力。
3. 课堂练习老师分发颜色铅笔和纸张,让学生动手绘制。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逐个查看学生的绘制情况,发现错误及时指正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 课堂总结老师可以请学生上来汇报一下自己创作绘制的民间玩具作品,让大家通过分享相互学习,同时在总结中总结本节课上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可以与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课后作业1.描述你所画的民间玩具,如你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进行拓展探究;2.收集身边或从其他渠道收集民间玩具的照片或影视资料,一起探究和讨论民间玩具的魅力。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10. 民间玩具》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 民间玩具》是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玩具,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民间玩具的介绍、制作方法和创作技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并能够运用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动手制作和装饰物品。
但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
学生的绘画和制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并能够运用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并能够创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玩具。
2.示范法:示范制作民间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
3.制作民间玩具的材料和工具。
4.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民间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让学生谈谈对民间玩具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玩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展示制作民间玩具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示范制作民间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第10课民间玩具(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玩具的定义和特点2. 民间玩具的种类3. 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4. 民间玩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5. 民间玩具的保护和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间玩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材。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玩具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玩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让学生对民间玩具有基本的认识。
3. 制作方法学习:讲解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民间玩具2. 课题: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和种类3. 制作方法:讲解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玩具的制作5. 成果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并写一篇关于该玩具的介绍,包括名称、制作过程、寓意和象征意义等。
2. 收集身边的民间玩具,与同学分享其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在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民间玩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筝文化,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风筝的造型、色彩、花纹等。
2、感受地方文化的艺术特色及审美趣味,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能够运用民间美术的设计要素画一个风筝。
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风筝的艺术特色并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
教学难点:感受民间玩具风筝独有的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PPT展示东夷文化公园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关注身边的民间玩具。
2、教师讲解身边的风筝文化。
墨子造木鸢、潍坊国际风筝节。
二、讲解风筝的分类
1、观看PPT,了解风筝的大致分类。
(一)从形象上分:鸟形风筝,虫形风筝,兽形风筝,人形风筝,水族风筝
(二)从体型上分:巨型风筝,微型风筝,中型风筝
三、讲解民间玩具风筝的艺术特点
1、观察图片,说出PPT中风筝的主要颜色,分析出用色特点:鲜艳明快,对比强烈。
2、分析造型特点:生动、夸张。
四、探讨绘画要点:
1、涂色均匀
2、用色大胆,鲜艳
3、要有点线面相结合的装饰
五、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吸取民间美术的色彩特点,自己设计一个好看的风筝。
六、学生自由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八、探讨传承风筝非遗文化,我们能做些什么?
九、布置课后任务。
10. 民间玩具-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国家地域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民间玩具的种类和特点。
(10分钟)2.制作民间玩具——剪纸。
(60分钟)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和特点,激发他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
2.教学难点:纸的折叠和切割是初学者制作剪纸时面临的难点,需要耐心指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引导学生思考民间玩具的特点和含义。
(3分钟)2.新课讲解–介绍民间玩具的种类和特点,比如纸风车、泥人、剪纸等。
(10分钟)3.操作演示–对学生进行纸折叠和切割的示范。
(10分钟)4.学生操作–让学生制作出自己的民间玩具——剪纸。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0分钟)5.模拟展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剪纸收集到一起,对所有学生进行展示和欣赏。
(10分钟)6.结束环节–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表达自己对民间玩具的喜爱和想象。
(3分钟)五、教学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操作时的态度和技能,评估学生制作民间玩具的水平。
2.查看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对民间玩具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制作民间玩具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玩具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纸的折叠和切割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需要多次示范和个别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互联网等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民间玩具的内容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民间玩具》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探索使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个大致的了解。
2、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玩具的来历和故事。
教学难点:认识不同的民间玩具。
教具准备:玩具若干件,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
1、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民间玩具的认识,及自己所见所知的民间玩具。
2、播放录像:欣赏收集的民间玩具,并简单介绍这些玩具的出处及特点。
3、请同学分组讨论一下录像中的民间玩具。
自己喜欢哪一件或分析某件作品的特色。
(造型、色彩、象征寓意等)二、发展阶段。
1、教材作品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民间玩具的造型特征,色彩及寓意。
(师生共同完成)(1)、“大阿福”:江苏无锡是我国历来民间艺人,特别是泥塑艺人集中的地方,历代人才辈出,“大阿福”是我国传统的泥娃娃的代表作,胖的脸庞,讨人喜欢,含有吉祥、幸福的寓意。
(讨论现代大阿福与古代大阿福有什么不同?)(2)、“套娃”:俄罗斯流行的木制娃娃,造型生动,色彩富有民族特色,五个木娃娃环环相套,可以合成一个大的木娃娃,设计非常巧妙。
(请同学列举并描述一下自己所见的相似的玩具作品)(3)、“扳不倒”河北玉田,是一种重力玩具,上部用纸,下部用纸包泥,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
这是同学常见的玩具,在我们这里很常见,叫“不倒翁”,很多同学自己都会制作,只是制作的材料各种各样,请同学来谈谈不倒翁的原理或制作过程。
(4)、欣赏“风筝”、“泥泥狗”、“香包”等玩具,并谈谈各地民间玩具的创造者们,在这些玩具的设计上有什么异同?小结:通过以上所欣赏的古今中外民间玩具作品得知,它们在造型色彩上都有独到之处,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实际上却包含着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
所以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
小狗、小猫、小鸡,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物,也是民间玩具中经常表现的对象。
2、玩具作品欣赏交流:(1)选出有代表性作品请作者谈创作意图及创作体会并进行交流。
(2)布置民间玩具展。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
因为它们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为教学内容,以欣赏山西民间玩具为切入点,展开探究式的学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民族自豪感;
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灵活使用已有知识分析民间玩具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难点:灵活使用已有知识分析山西民间玩具的特色。
教学准备: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中国民间玩具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中国民间玩具的课件或图片、山西民间玩具的实物
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中国民间玩具的图片,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实物,对中国民间玩具也有了一点的了解。
老师也找了一些中国民间玩具的
图片,想看吗?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播放中国民间玩具课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玩具,
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多样性。
(3)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提出问题:
翻开课本,仔细观察,小组讨论:①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②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点?③它们在
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
由各个小组长汇报,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
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
感受阶段
中国的民间玩具种类很多,这节课重点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玩
具──山西民间玩具(再次出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山西民间玩具)
(1)出示山西民间玩具各种虎造型的民间玩具课件。
(2)小组围绕以下4个问题展开讨论:
A.这些民间玩具以什么动物形象实行夸张、变形?
B.民间玩具老虎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C.民间玩具老虎选用什么材料实行制作?
D.你知道民间玩具老虎的寓意吗?
(3)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虎造型的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用虎的形象实行夸张、变形,它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注
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用布、面、土等材
料制作,有勇敢、强悍、吉祥之意。
(4)欣赏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出示课件:各种山西民间玩具),师生
共同总结山西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山西民间玩具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艺人采取最简易、最便利
的手工制作,利用最廉价的面、土、布、木、纸,凭籍灵巧的技艺,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它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
产品。
同时又是传授美的艺术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美与实用的
和谐。
山西民间玩具有着深刻的寓意,借助虎、鸡、鱼、龙、凤,这
些人们喜爱的、有特定审美内涵的形象,巧妙地表达“吉祥如意”、“富贵荣华”的主题。
山西民间玩具有造型粗犷、质朴、生动优美,
注重装饰性,大胆取舍细节,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色彩在山西民间
玩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为以喜庆、吉祥为主题,所以,以它红火、热烈、艳丽的色彩而面世。
发展阶段
欣赏本地的民间玩具(学生带上家长收藏的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教
师也可播放本地民间玩具的图片课件)相互欣赏,从材料、造型、色彩、寓意理解本地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
拓展阶段
欣赏外国民间玩具(课件欣赏)让学生了解、体验外国民间玩具的多
样性,感受艺术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