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增强“两课”课堂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42.07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改革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坚持以党建为核心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认真总结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加重视直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间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似乎更加重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活动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似乎更加重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比较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应该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其中,生涯辅导可以说是集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理论渠道和实践渠道、显性渠道和隐性渠道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1生涯辅导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生涯”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我国,“生”原义为“活着”,“涯”为“边际”,“生涯”连起来是“一生”的意思。
生涯的英文为career,在希腊,career这个字有疯狂竞赛的意思,最早常用作动词,后来又引伸为道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与职位的总称。
有关生涯的学术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霍尔(Hall1976)认为,生涯是人终其一生,伴随工作或职业的有关经验与活动。
麦克丹尼尔斯(McDaniels 1978)认为:生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所从事工作与休闲活动的整体生活型态。
[2]目前,比较公认的生涯定义是舒伯(1976)提出来的: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
生涯辅导的前身是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源于美国。
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帕森斯(Parsons)于20世纪初叶提出来的。
[也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孕生了种种丑恶与衰颓。
道德贬值,信仰动摇,诚信危机,社会离心,这一切无时不在打击着人们日益显得苍白浅淡的神经,身处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外来思想的传入,观念的更新,大学生们的心态也变得异常复杂起来:个性乖张,贪图物质享受,放弃精神追求,不能也不愿树立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朝气蓬勃,分发向上,立志报国,但也有一些人热心专业冷淡政治,重实用,轻理论,重现实轻理想。
大学生的信用危机更是抹杀了作为夕日“天之骄子”的那份尊严。
君不见:近年来,随着各大银行争相在高校发放信用卡,大学生当中“卡奴一族”也逐渐浮出水面。
信用卡的盛行一方面加剧了那些囊中羞涩却一味追求高物质享受的大学生们的堕落步伐;另一方面,那些因贷款到期却无钱还债的大学生们在穷途末路之时或者因逃欠银行的债务而致使个人信用丧失殆尽,更有甚者因此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更重要的是“卡奴一族”们的行为反映的是他们对社会、父母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
更由于大学生常年生活在城市这一灯红酒的温柔富贵之乡,时时处处都得同精彩世界里难以抗拒的诱惑做斗争,难免会有不堪忍受寂寞的心开始躁动,更有甚者,一步步走向堕落。
近年来随着一股网络之风刮遍大江南北之后,大学生们纷纷加盟“网虫”一族,于是网民们终日陶醉于奇幻无比的虚拟世界中,玩得不亦乐乎。
许多大学生“网虫”们一旦误入网络深处,便沉醉不知归路。
更有甚者,终日神疯癫倒,连上课也神游网络,以至于荒废了学业。
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造成大量文化垃圾的进入,毒害着人生观、世界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鉴于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显得尤为紧迫。
校园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净土”,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应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主旋律”思想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弘扬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感恩诚信的传统美德。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当前,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获得感。
一、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多元化。
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通过数字化工具、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思想政治课所传授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
通过参观实地、进行实际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当中感受理论知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强化思政课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思想理论的阐释,又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同时还涵盖了法律、伦理、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来强化思想性政治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首先,应当把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更新换代,让教材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尤其应当加强对于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其次,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创新和实践能力,来适应时代变化的速度和技术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深入到社会中,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所传递的思想与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获得感。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倡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和机会。
同时,学校也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和推广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构建全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篇一、引言思政教育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
通过思政教育课的学习,我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在此,我分享一些思政教育课的心得体会。
二、思政教育课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
这些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2. 提高政治素养思政教育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具备辨别是非、判断形势的能力。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3. 增强民族自豪感思政教育课通过讲述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 促进全面发展思政教育课不仅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学习,大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思政教育课的学习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政教育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到爱国主义精神时,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思政教育课的课堂氛围活跃,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互动交流,我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学习方式使我受益良多。
3. 培养批判性思维思政教育课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批判性地看待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使我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其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框架。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的理论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开阔了我的思维视野,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规律。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明确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的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让我能够更加理性地认识问题、面对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守的价值准则。
通过学习这些价值观,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这使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选择时,能够坚定地站在正确的一边,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去行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我正确的历史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了解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通过学习历史,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种正确的历史观使我能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重要地位,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了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1篇自担任思政课教师以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反思,力求将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下是我对思政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一、思政教学的重要性1. 思政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思政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思政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领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思政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思政课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思政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奠定基础。
二、思政教学实践中的挑战1. 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不高。
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存在误解,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脱节。
这种误解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2. 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何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是当前思政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思政教学实践感悟1.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得体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了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世界时,他们需要了解并参与到重大时事和热点话题中。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意识。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是处于学习和实践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该引导大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注意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注重触及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长期性和系统性。
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的形成建立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零散的活动,而是要形成连贯性和系统性。
学校和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和体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几年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关键点,以下是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基础教育。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期是他们性格形成和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观后感及心得体会通用范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观后感及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近年来,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学习和体验,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了解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国家发展道路和历史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了解了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和发展社会的使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我们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讨论和辩论。
这些讨论和辩论的过程,在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
通过与同学们的争论和辩论,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方案。
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内涵,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我们应当把这些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使命。
为此,必须创新育人观念,提升育人素质,积极改进课堂教学,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主渠道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都采取立体化方式,就是从校级到系级再到班级,形成几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第一条渠道,政治理论课;第二条渠道,共青团、学生会的工作;第三条渠道,行政系统的日常教育;第四条渠道,各科教学。
这几条渠道,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谁也不能代替谁。
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尽管许多院校为减缓“两课”在大学处境尴尬的局面,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加强“两课”教学。
然而,课堂是目前”两课”教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只有依靠课堂教学吸引力,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提高学生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一课程的建设,实行政府全面干预、统一规定的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有相应的统编教材、参考书及统一的课时规定。
二、积极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1.挖掘教材思想深度,扩展学生思维空间要始终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物质文化、科技空前繁荣的今天,人类道德却面临种种挑战,由于思想道德品质的灵魂作用,所以,加强对青年的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因为人的素质的提升往往比知识、能力更重要。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
同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心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和感悟。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这门课程中,我了解到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繁荣、人民的福祉担当责任。
作为有着相对高等教育和知识储备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自身的带动引领作用。
通过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相关知识,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使命和责任,也清楚了为了国家的发展建设,我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要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使我更关注社会问题。
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我了解到了许多国内外的重大社会问题和矛盾。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到了国家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少数民族问题等。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公民都要面对和关心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贫富差距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感的不利影响,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激发了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的决心。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和学科知识,明确了许多概念和原则。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仅是简单了解了这些理论,更是学会了思考和质疑。
我们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对各种观点和理论进行批判性评价,避免盲目跟从,自觉站在正确的理论和道义高地。
思辨能力的提高让我更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让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篇1今天在校学习的小学生,二十一世纪将逐步进入社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才能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的成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向综合型,创造型发展。
这就向我们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进行素质教育,即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少的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大家谈”上,只为数学在期考取得高分数而教学。
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枯燥乏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与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怎样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比过去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视思想的渗透,更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对照《九年义务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由此,我们看出: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教师备课、上课、测试、教研等都围绕这四个要求进行,这样才能实施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才会有成效。
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指南针“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
不少的教师只重视数学的教学,凡是考试需要的就认真地学习,且不惜加班加码;不需要考的内容就不学习;教师在课堂忙于讲课,学生课后忙于作业,师生把精力花在无限制的重复性的练习和复习上,为的就是为期考争个高分,争个好名次。
"两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马慧吉【摘要】"两课”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目前,”两课"的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同在、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并存、模式创新与脱离实践相涵的窘困.因此,可以考虑从更新理念、建设师资、革新内容和强化实践等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两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学校用课程形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因此,剖析并破解当前”两课"面临的窘困,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两课”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高等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高校"两课”应运而生。
"两课”通过系统深入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力图造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优秀政治品质的合格大学生。
”两课"的政治性质及其任务注定了"两课"将成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
"两课”的开设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免疫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