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装图案与色彩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51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一.商周服饰1.商周贵族服饰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展示图。
2.东周男子服饰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还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挂玉制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绅带”;另一种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矩领窄袖长衣展示图。
窄袖织纹衣穿戴展示图。
3.战国妇女服饰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衣着十余件。
锦袍前身、后身及两袖各为一片,每片宽度与衣料本身的幅度大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衣身、袖子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一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用两种颜色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衣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女的曲裾深衣。
二.秦汉服饰1.秦汉皇帝服饰冕冠,是古代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宋朝服饰色彩分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时期,其服饰色彩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下面就来对宋朝服饰的色彩进行分析。
1.黑色:在宋朝的服饰中,黑色是很常见的颜色之一、黑色被视为神秘、庄重和端庄的象征。
因此,在官方场合和正式场合,黑色的服饰被广泛使用,比如官员的龙袍、臣子的礼服等。
此外,黑色也被视为权利和权威的象征,所以在宋朝,黑色的服饰也常常被宫廷和贵族所选用。
2.白色:白色在宋朝的服饰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白色被视为纯洁、高贵和庄重的象征。
因此,在一些正式场合和仪式上,人们会选择穿戴白色的服饰,比如婚礼、葬礼等。
此外,在佛教和道教的仪式中,白色也是常见的服饰颜色。
3.蓝色:宋朝是中国服饰史上蓝色得到广泛应用的时期之一、蓝色在宋朝的服饰中是非常常见的颜色,特别是深蓝色被广泛使用。
蓝色有着温和、端庄和积极向上的意义,在宋朝的服饰中,蓝色的使用常常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比如,士人的文人服饰中常常选择深蓝色,给人一种知识分子的气质。
4.红色:在宋朝的服饰中,红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红色被视为喜庆、热烈和吉祥的象征,因此在喜庆的场合,人们会选择红色的服饰。
比如,婚礼、节日、庆典等都是红色服饰非常常见的场合。
此外,红色也是宫廷和贵族的专属颜色,在官方场合中也常常选择红色的服饰。
5.绿色:在宋朝的服饰中,绿色也是常见的颜色之一、绿色被视为生机、活力和吉祥的象征,在一些喜庆的场合中常常使用绿色的服饰。
此外,绿色也是东方文化中象征健康和长寿的颜色,所以在一些老人的服饰中也常常选择绿色。
总的来说,宋朝的服饰色彩丰富多样,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意义。
黑色、白色、蓝色、红色和绿色都在宋朝的服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颜色通过不同的搭配和使用方式,展现出宋朝时期特有的风格和审美观念。
古代的衣服颜色雅称古代的衣服色彩丰富多样,每一种颜色都有其雅称,这些雅称不仅仅是用来描述颜色的,更融入了人们对于颜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古代衣服颜色的雅称吧!1. 丹红色:丹红色是古代最为常见的颜色之一,它代表着吉祥、喜庆和祝福。
在古代,丹红色的衣物常被皇家贵族所使用,用来彰显其尊贵地位。
同时,丹红色也象征着勇敢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因此在战争时期,将士们经常穿着丹红色的战袍。
2. 玄黑色:玄黑色是古代的一种深黑色,它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在古代,玄黑色的衣物主要由学者和官员所穿,用来表达他们的内涵和品位。
同时,玄黑色也有抵挡邪恶的寓意,因此在一些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玄黑色的衣物。
3. 翠绿色:翠绿色是一种鲜亮而清新的颜色,它代表着生机和活力。
在古代,翠绿色的衣物常被皇室和贵族所喜爱,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
同时,翠绿色也与春天和新生息息相关,在一些庆祝春节和迎接新年的活动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翠绿色的衣物。
4. 霓虹黄色:霓虹黄色是一种鲜艳而夺目的颜色,它给人一种活泼和充满活力的感觉。
在古代,霓虹黄色的衣物常被年轻人所喜爱,用来表达他们年轻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霓虹黄色也象征着希望和幸福,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庆典和喜庆活动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霓虹黄色的衣物。
5. 银白色:银白色是一种纯净而高贵的颜色,它给人一种神圣和庄重的感觉。
在古代,银白色的衣物主要由皇家和贵族所穿,用来彰显其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同时,银白色也象征着纯洁和无暇,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宗教仪式和婚礼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银白色的衣物。
6. 玫瑰红色:玫瑰红色是一种浪漫而温暖的颜色,它给人一种温馨和甜蜜的感觉。
在古代,玫瑰红色的衣物常被情侣们所喜爱,用来表达他们之间的爱情和甜蜜。
同时,玫瑰红色也象征着爱和温暖,因此在一些情人节和结婚纪念日等重要的纪念日中,人们也会选择穿着玫瑰红色的衣物。
7. 金黄色:金黄色是一种富有财富和豪华的颜色,它给人一种光辉和繁荣的感觉。
中国古风色系名称
中国古风色系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颜色,这些颜色通常与历史、文学、绘画等元素有关,给人以古典、典雅的感觉。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中国古风色系及其名称:
1.宫廷红:指的是深红色,又称朱红。
这是古代宫廷建筑中常用的一种颜色,代表着尊贵和庄重。
2.御青:一种深蓝色,古代宫廷服饰中常见,寓意着高贵和典雅。
3.嫣紫:一种深紫色,用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衣物和绘画中,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4.柳黄:浅黄色,又称淡黄,代表着清新、宁静,常见于古代诗词描写的山水风景。
5.花青:一种深绿色,通常用于古代文人的书法、绘画中,寓意清新、自然。
6.藕荷色:一种浅粉色,类似于荷花的颜色,常见于古代女性服饰和宫廷装潢,给人一种柔美、典雅的感觉。
7.褐色:代表着大地的颜色,古代常见于建筑、家具等,给人一种朴实、沉稳的感觉。
8.墨色:指的是深黑色,是古代书法、绘画中常用的颜色,代表着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些颜色在古代文人绘画、古建筑、服饰等方面都有广
泛应用,如今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保持着影响。
在现代设计中,这些色系也经常被用来打造具有中国古风特色的元素。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其中,色彩与款式作为传统服饰的两个重要元素,既赋予了服饰独特的艺术魅力,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感悟。
本文将从色彩与款式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探讨。
一、色彩的运用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多样,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首先,红色是最常见的色彩之一,既代表了祥瑞和喜庆,也象征了中国人民对红太阳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着红色的对襟襦裙和襦裙,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次,黄色是古老的贵族颜色,代表了皇权和尊贵。
在宫廷中,黄色常常被皇帝和皇后所使用。
此外,蓝色象征着积极向上和清新宁静,常用于夏季服饰。
绿色寓意着春天和生机,常被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黑色则代表庄严和神秘,在正式场合和晚礼服中常常出现。
从这些色彩的运用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服饰通过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
二、款式的造型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每一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形制和特点。
首先,旗袍是中国最著名的女性传统服饰之一,其特点是修身合体、展现曲线美。
旗袍的衣摆通常较短,露出脚踝,体现了中国女性内敛而优雅的气质。
另外,在男性传统服饰中,长袍是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之一,它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富有气势。
长袍常常与长头发、长胡子等元素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风姿风度。
此外,汉服、褂子、袄子等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中常见的款式。
这些款式的形制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服饰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色。
三、色彩与款式的结合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色彩与款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服饰的魅力。
以旗袍为例,它的色彩通常以亮丽、鲜艳的红色、粉色、黄色等为主,通过修身的款式,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体态。
这种搭配不仅表现了服饰的美感,也凸显了女性的婀娜多姿。
类似地,男性的长袍常常采用深沉的黑色或蓝色,结合宽大的剪裁,展示了男性的刚毅和豪迈。
中国古代汉服文化ppt课件•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色彩与图案寓意•汉服制作工艺与技艺传承•汉服穿戴礼仪与场合规范•汉服在当代社会影响与价值体现01汉服起源与历史背景汉服定义及起源汉服定义01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
起源时间02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起源地点03汉服起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象征。
汉服初步形成,以交领右衽、上衣下裳为主要特点。
历史发展脉络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深衣等服饰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制度基本定型,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等成为主流。
秦汉时期服饰风格趋向飘逸自然,褒衣博带成为时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华丽大气,圆领袍衫、襦裙等流行开来。
隋唐时期服饰风格趋向精致细腻,褙子、比甲、马面裙等服饰盛行。
宋元明清时期民族象征礼仪文化载体艺术审美体现传承与发扬汉服在传统文化中地位01020304汉服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汉服承载了丰富的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人的礼仪观念。
汉服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设计体现了古人的艺术审美追求。
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承,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
02汉服基本结构与特点汉服最基本的构成,上衣多为交领右衽,下裳多为裙或裤,体现古代礼仪制度。
上衣下裳深衣制襦裙制上衣和下裳连缀在一起,被体深邃,故名深衣。
是古代士人阶层的常用服饰。
上衣为短襦,下裳为长裙,束带系结。
多用于女性服饰,展现优雅身姿。
030201衣裳制度古代汉族男女成年后,需将头发绾成发髻,表示已成人。
发髻样式丰富,如高髻、低髻、双髻等。
发髻簪、钗、步摇等头饰是汉族女性常用的装饰品,不仅具有固定发髻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审美和礼仪意义。
头饰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戴冠帽,表示已具备社会地位。
冠帽种类繁多,如进贤冠、武冠、法冠等。
目录一、概述二、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三、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朝、唐朝、宋朝时期六、元、明、清时期七、民国时期八、结束语概述纹样,中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渊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
我国传统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
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简介纹样,我国古代称“纹镂”,现在称“图案”、“纹饰”、“花纹”、“花样”和“模样”。
我国的纹样,源远流长,从开创时期新石器时代算起,已有七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名工巧匠,创造了各种纹样,内容题材的广泛,构成变化的多样,质量之精,数量之多,以及它所显示出的民族气魄、一贯的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创造精神,在世界装饰史上是杰出的、罕见的。
我国的纹饰,具有一个鲜明特色:从内容到形式,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含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时当地的文化习俗、信仰、意志等。
多数具有一定寓意,不是一种无目的的唯美虚饰。
夏商、东周、西周、春秋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商周的青铜器,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附丽于青铜器上的各种纹饰手法独特,结构严谨。
古代官服颜色、图案与权力等级1 官服制度的确立及官服颜色的变化三国时曹丕建立魏国后,设立了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直到元明。
隋朝规定:五品以上,通着紫衣;六品以下,兼用绯丝;胥使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唐朝建国后规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
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
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
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踰石带。
庶人并铜铁带。
宋代规定:品官章服一至四品服紫,五品六品服绯,七至八品服绿。
到了元丰年间则规定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
明初规定: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2 官服颜色与“阴阳”“五行”思想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一开始就受到了“阴阳”和“五行”说的影响。
“五行”,对汉以前官服色彩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
夏以木德,尚青;商以金德,尚白;周以火德,尚红;秦以水德,尚黑;汉代总体上以火为德,尚赤。
3.官服图案与地位一品:仙鹤。
其地位仅次于凤凰而居第二。
凤成为皇后的象征,而仙鹤则官居一品。
二品:锦鸡。
亦称“金鸡”、“玉鸡”,是吉祥的象征。
锦鸡有一呼百应的王者风范。
三品:孔雀。
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是吉祥、文明、富贵的象征。
四品:云雁。
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
五品:白鹇。
一直被视为吉祥物。
白鹇鸟展翅,象征抛弃尘秽,迎新纳福。
六品:鹭鸶。
是吉祥之鸟,因鹭飞有序,以喻百官班次。
七品:鸳鸯。
象征坚定忠心;眠宿如有敕令,喻其兢兢业业。
八品:鹌鹑。
是说百官代表皇帝的形象,体现皇帝的规矩和威仪。
九品:练雀。
象征着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古代服装颜色
古代服装颜色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中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古代服装常见的颜色:
1. 红色:在古代,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常用于婚礼和庆祝场合的服装。
红色也是古代宫廷中高阶官员和贵族的标志色。
2. 黑色:黑色在古代被视为庄重和权威的象征,常用于官员的服饰和丧服。
黑色也是古代丧葬仪式中常见的服装颜色。
3. 白色:白色在古代被视为纯洁和清新的象征,常用于婚礼和节日的服装。
白色也是宫廷中低阶官员和平民百姓常见的服饰颜色。
4. 蓝色:蓝色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和高贵的象征,常用于皇室和贵族的服装。
蓝色也是古代官员的标志色之一。
5. 紫色:紫色在古代被视为权威和尊贵的象征,常用于皇室和贵族的服饰。
紫色也是古代官员中高阶官员的标志色。
6. 绿色:绿色在古代被视为生机和希望的象征,常用于春节和庆祝活动的服装。
绿色也是士人和文人常见的服饰颜色。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服装颜色,实际上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服装颜色的象征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古代衣服颜色名称对照表古代衣服的颜色名称,是对人们穿着的衣物颜色进行描述的方式。
每个颜色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古代衣服颜色名称对照表:一、红色红色是古代衣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它象征着热情、喜庆和吉祥。
古人常用诸如“朱红”、“丹红”、“绛红”等词语来形容红色。
二、黄色黄色是古代衣服中另一常见的颜色,它象征着阳光、温暖和富贵。
古人常用诸如“嫣黄”、“橙黄”、“鹅黄”等词语来形容黄色。
三、蓝色蓝色在古代衣服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蓝色象征着清新、宁静和深远。
古人常用诸如“靛蓝”、“湖蓝”、“宝蓝”等词语来形容蓝色。
四、绿色绿色在古代衣服中常常与自然、生机和希望联系在一起。
古人常用诸如“嫩绿”、“碧绿”、“松柏绿”等词语来形容绿色。
五、白色白色在古代衣服中象征着纯洁、清雅和高贵。
古人常用诸如“素白”、“雪白”、“霜白”等词语来形容白色。
六、紫色紫色在古代衣服中常常与尊贵、神秘和权力联系在一起。
古人常用诸如“紫罗兰”、“酱紫”、“暗紫”等词语来形容紫色。
七、黑色黑色在古代衣服中象征着庄重、严肃和神秘。
古人常用诸如“墨黑”、“玄黑”、“乌黑”等词语来形容黑色。
八、灰色灰色在古代衣服中常常与稳重、内敛和中庸联系在一起。
古人常用诸如“素灰”、“烟灰”、“银灰”等词语来形容灰色。
九、橙色橙色在古代衣服中相对较少见,但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橙色象征着活力、温暖和快乐。
古人常用诸如“橘橙”、“柑橙”、“桔橙”等词语来形容橙色。
以上是古代衣服颜色名称对照表,通过对这些颜色名称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对衣物颜色的喜好和象征意义。
每个颜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古代衣服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服饰赏析
中国历代服饰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不同的朝代中,服饰的样式、颜色、纹饰都有所不同,体现了
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汉朝时期,汉服的基本款式已基本形成。
男子的汉服通常是长袍
腰带,女子的则是长袖对襟衣服加上裙子。
汉族的服饰颜色以纯色为主,一般都比较素雅。
唐朝时期,唐装在装束上有了更多的变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
一个高峰。
唐朝时期唐装的特点是颜色艳丽、以金、银、珠、宝石为
装饰,衣袖宽大,袍长下至踝部,通常戴着头巾和襦裙。
宋朝时期,宋装相较于唐装更为细腻,色彩以素雅为主。
宋代的
衣服喜欢使用贵重的纱、绸、锦等材料,常常在衣服上绣上五彩缤纷
的花鸟等图案。
元朝时期,元装就是蒙古装,源于草原上的民族服饰,以皮毛为
主要材料。
元代女性服饰主要是穿戴长袍,上面加上了腰带和束腰带,还需要穿戴长靴。
明朝时期,明代服饰采用了很多难缠的花鸟和牡丹、梅花等图案,以及十字绣、金银锁、锦绣等制作工艺来增加服饰的精美程度。
清朝时期,清装则更加华丽多样化,多使用雕花、刺绣等方式制作。
清代女子的裙子多以龙凤、花鸟等为装饰,裙子长且膝盖以上露
出少的袖子。
而男子的长衫、漆花鞋、花边带则是以蓝白条纹、直条
纹为主流。
综上所述,中国历代服饰在设计和花样上都颇具特色,同时也反
映了不同时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中国历朝官服对比:从秦汉到明清,你喜欢哪款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展现,是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而历史上中国向来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更是渗透在古代社会的各个角落。
而古代服饰就是各朝各代文化的体现,尤其是官服,各代对官服都有非常严格的设计和等级划分,中华文化在其中更是凸显的淋漓尽致。
秦朝设计风格: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
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从细节上来看,秦代官服的做工非常精美,尤其是袖口,绣有非常华美的花边。
受到官服影响,当时男子亦多以袍服为贵。
色调:秦代官服整体色调偏暗,等级最高的官员身穿黑色官服,三品以上则穿绿袍。
配饰:官员头戴冠,拥有非常大的袖口也是秦代官服的一大特点。
另外,秦代官员要腰佩书刀,手持笏板。
汉朝设计风格:汉朝官服在外形上与秦朝官服大体相同,宽袖束腰,非常华美。
在细节上,官服增添了许多汉朝元素。
这一系列变化使其具备了独特之处,更加儒雅端庄;但相比之下,却难敌秦袍的庄严大气。
色调:汉代官服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随着季节不同,朝服还有不同颜色,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配饰: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魏晋设计风格:魏晋时期官服则是秦汉官服的调整版,在细节上做了一定的简化,但制式上仍然是大袖衫。
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
配饰:魏晋官袍最大的变化在冠上,这一改变也被称为“笼冠”。
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冠饰,男女通用。
列举不同朝代色彩运用的特点和案例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缩影。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说”影响,分青、红、黑、白、黄五色。
不同朝代崇尚的不同颜色,反映了其朝代特点。
本文选取了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朝代:汉、唐、宋、元、明、清,分析了它们流行的服饰颜色。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流行色都有什么吧~一、汉特点:质朴自然流行色:玄、赤、白、绿公元前206年,汉朝建国。
受汉初推崇的道家黄老之术,以及汉武帝时期及以后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代服饰追求浑然一体的“本质美”。
东汉壁画汉代的服饰颜色以单色和独色为主,且崇尚暗淡系的颜色,显得端庄大气,质朴自然。
汉代服饰承载着“礼治、道统”的思想,布料染色遵从阴阳五行信仰,深色尊贵、浅色低俗。
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色是明度偏低的玄色、赤色、绿色和白色。
1、玄汉灭秦后,根据五行学说,取秦灭周、水克火的含义,崇尚水德。
水德为玄色。
在汉初,玄色是最为高贵的颜色。
汉代直裾深衣在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中,玄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众色之母。
在道家的思想里,这种学说被进一步发展:万千世界发自于“道”,“道”表现为玄黑之色,因此万千世界的色彩斑斓都从玄黑中生长出来。
东汉壁画2、赤自汉武帝时期以后,考虑到上古五帝时期,朝代更迭顺序为五行相生,于是改水德为火德,以赤色为上服。
因此,赤色就成为了汉朝最流行的颜色。
汉代的礼服也因此呈现出赤、玄相间的特点。
汉代襦裙赤色还寄托了汉人对于得道成仙的渴望。
汉朝皇帝多热衷于寻求成仙不老之术,以服饰仿仙人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仙人服饰,以炎、赤两色并重,以其展现神气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汉代贵族喜欢穿着赤色服饰,试图以此来仿拟仙人风姿。
3、绿汉代壁画中的人物,无论男女,有接近半数都是身着绿色衣服,这体现出绿色在汉代的流行。
汉代壁画《诗经》之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
“衿”为衣领,“青青子衿”正是指“穿着绿色衣服的那个人”,可见绿衫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形象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