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我看》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47 KB
- 文档页数:2
细读穆旦的《我看》作者:陈一芒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6期摘; ; 要:《我看》是穆旦早年的诗歌作品,被选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然而,对于本诗的细读与鉴赏,资料偏少。
笔者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创作背景、浪漫主义、风景、自然、自我、整体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与鉴赏,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穆旦; ; 《我看》; ; 细读; ; 鉴赏一、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我看》为20岁的穆旦于1938年6月所创作的。
《我看》这部作品创作于穆旦的创作高峰期的前端。
穆旦生平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34—1937)尝试期:主要是南开中学阶段,開始在《南开中学生》上发表诗作,已经显示出早慧与才干。
第二时期(1938—1948)高峰期: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出国留学为止,穆旦的大部分诗作属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创作思想、语言风格上最具代表性。
第三时期(1951—1957)受挫期:从解放初留学归国后到反右,以《九十九家争鸣记》招来大祸,结束了这一时期艰难的适应和很难适应的创作时实践。
第四时期(1958—1977)翻译期,第五时期(1975—1976)圆熟期。
穆旦1918年生天津,原名查良铮,祖籍为浙江海宁。
穆旦的祖父查美荫在北方任职过知州知县等职务,可惜后来家道中落。
穆旦家风忠厚朴实,他童年早慧,性格质朴忠厚,从小善于独立思考,有着刚强和不随流俗的一面。
1929年考入南开中学,在发表于《南开高中生》1934年秋季第4、5期合刊的杂感《梦》时,作者署名“穆旦”。
这是至今发现的诗人最早使用这一笔名的作品。
1929到1935年的六年,穆旦就读南开中学,国家动荡不安,风雨飘摇。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
1937年由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穆旦就读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当时任教的有一位来自英国的现代诗人——威廉·燕卜荪。
穆旦后来的写诗技巧和风格、语言,很明显受到燕卜荪的启发和影响。
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他们看》
赏析
穆旦是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和思考。
其中,他的诗作《他们看》是一首广受赞赏的作品。
诗中,穆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人在观看一场表演时的景象。
他们看似只是在看戏,却又不仅仅是在看戏。
诗人通过细致的
描写,展现出他们对表演的沉浸与专注,他们的眼神流露出兴奋与
喜悦。
从第一节到第四节,穆旦通过描写这群人的反应,将读者带入
到了观剧的氛围中。
他们的笑声、掌声、喝彩声,不仅仅是对表演
的反应,更是对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诗中所展示的这种情感,表达
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享受。
然而,在诗的最后一节,穆旦转向对现实的思考。
他提醒读者,这群人看的不只是戏剧表演,更是生活的一种观看。
他们欣赏的不
仅仅是舞台上的演员,更是通过表演所反映出的人生百态。
通过这
样的对比,穆旦呼吁人们学会欣赏、理解生活的各种表演,从中发现生活的真正美好。
总的来说,穆旦的现代诗《他们看》通过对一群人观看戏剧表演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享受,同时也呼吁人们欣赏和理解生活的各种表演,从中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首诗充满了思考与情感,展现了穆旦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才华和洞察力。
参考资料:
- 穆旦.《他们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赏析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
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
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
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
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
“吸入”是关键词。
应该是被吸进去。
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
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
真是高明的表达。
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
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最后一节。
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
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1。
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你看》
赏析
本文旨在对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你看》进行赏析。
该诗作者穆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1. 诗歌结构
《你看》是一首由四节构成的现代诗。
每一节都以简单的句子
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受。
基于其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可以推断穆
旦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诗歌的形式美。
2. 诗歌主题
该诗以简短的题目《你看》引起读者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述一
系列景象,从不同视角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一主题
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3. 穆旦的表达技巧
穆旦在《你看》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和比喻手法。
通过
描绘风、蒲公英以及红灯等场景,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
并借此传达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运用细腻的表达技巧,使
诗歌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4. 诗歌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你看》的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穆旦对现实世界的独
特见解。
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于生活的
思考。
这首现代诗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意义,我们
应该用心去体验和品味。
总结起来,穆旦的现代诗《你看》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
的描绘,让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
这首诗引发人们
对生活的思考,并传达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你看》的简要赏析。
希望这篇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05课《我看》(解析版)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穆旦:忠魂耿热满玉壶夏生荷①1949年穆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硕士学位。
1952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他本可留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任教,即便是靠着写诗也可能有很好的生活,但他却坚持要回国,要将一些优秀的国外文学翻译给新中国的读者。
可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美国政府不允许在美的中国籍高级知识分子离开,穆旦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祖国,在南开大学任外语系副教授。
②一回来,穆旦就开始紧张的翻译工作,为了给这个民族增添文学滋养,他甚至停止了写诗,以便专心于译作。
5年内,他便翻译出版了普希金的好几部代表作,以及《拜伦抒情诗选》《济慈诗选》等等。
他的译作发行量很大,以至于没人知道他是诗人穆旦,只知道他是翻译家查良铮。
然而,穆旦不会逢场作戏,更不会说假话,遇事总是喜欢仗义执言,因此很不得一些人的喜欢,这也为他后来的厄运埋下了隐患。
③1959年,在南开大学“反右倾”运动中,有人翻出了穆旦的过去,举报了他,天津中院随即宣布穆旦为“历史反革命”,判处他接受“机关管制”“监督劳动”。
这是历史的悲剧,穆旦无力反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
“好男儿当捐躯为祖国,不该苟且偷生。
”1942年,穆旦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并担任翻译官,后又上了最前线,进入到被誉为“魔鬼之谷”的胡康原始大森林,同行的5万多同胞都葬身于此,而穆旦在历经8天饥饿和身染痢疾之后,竟奇迹般地捡回了一条命。
然而,正是这段经历让穆旦此后厄运连连。
作为“历史反革命”的他,被发配到校图书馆,白天要从事打扫厕所、楼道等杂役,晚上则要写“思想汇报”“认罪反省”。
亲朋们不再上门,穆旦也变得沉默寡言,当初他执意要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翻译文学,但现在却要放下手中的笔,“沉重的枷锁会被打断,牢狱会被颠覆,而门口的自由将微笑地把你们拥抱……”这是穆旦翻译的普希金的诗歌,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枷锁何时才能被打破。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部编版九上《我看》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35年穆旦就读于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10月穆旦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这时期的穆旦创作了一些诗歌,随后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我看》《从空虚到充实》等作品。
诗歌题目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看“,新颖别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穆旦(1918一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诗集《旗》《穆旦诗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忧戚qī:忧伤。
戚,悲伤。
勃bó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yì:漂浮,飘散。
漫màn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yè:摇荡,晃动。
二、主题概述这首诗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画卷,感悟生命的美好,引发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生命的礼赞,表达了诗人愿与春景一起,与自然合流,把快乐带给人间的美好愿望。
三、作品结构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出一幅春天原野的美丽图画。
第二部分(第3~5节):歌颂春天里生命的勃发、美丽、自由和力量,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鉴赏品读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一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表现出春风的温柔亲切。
2.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的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漂荡流传。
6 我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诵读全诗,领悟诗歌意境。
3.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1.赏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2.结合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诗人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并结合内容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
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原名查良铮,“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
其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诗作有《赞美》《哀国难》《我看》《冬》等。
2.背景资料《我看》这首诗写于1938年,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十岁的诗人满怀一腔爱国热忱,来到生机勃勃的红土高原。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最深的情感关照着眼前这幕瑰丽的景象,沉浸其中并不断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用对自然、时间、生命的咏唱,表达自己的抗争与憧憬。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丰润.(rùn) 红晕.(yùn) 揉.过(róu) 翅翼.(yì) 忧戚.(qī) 枉.然(wǎng)勃.发(bó) 谐.奏(xié) 飘逸.(yì)摇曳.(yè) 挽.(wǎn)(2)词语释义向晚:将近傍晚。
丰润:文中指丰茂滋润。
沉醉: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穆旦,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着深邃的哲思和丰富的情感。
在他的诗作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深邃内涵和宏大的意象,这让我着实为之倾倒。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穆旦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估,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
(一)穆旦的诗歌风格穆旦的诗歌风格独特而丰富,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意象来表达自己深邃的内心世界。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一些意象丰富的词句,如“明月”,“山水”,“离别”,“思念”等等。
这些词句通过巧妙的排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精美绝伦的世界之中。
我常常觉得穆旦的诗作就像是一幅幅绝妙的绘画,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作者深邃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
(二)穆旦的诗歌主题穆旦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他的诗作涉及了生活、爱情、自然、历史等多个方面。
在他的诗作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探索。
他的诗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之事的观察和反思,又有对世界和宇宙的宏大想象和探寻。
穆旦的诗歌主题既有时代的深刻性,又有人性的普遍性,这使得他的诗作更加丰富和具有普适的意义。
(三)我对穆旦作品的个人理解我个人深深喜爱穆旦的诗作,因为他的诗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在他的诗作中,我常常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诗作充满着深厚的人文情怀,让我在阅读中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穆旦的诗作也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加深邃和内涵的方式去体验和感悟生活,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深刻的熏陶和教益。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评估和分析,我对穆旦的诗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而丰富,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这使得他的诗作更加具有收藏和传世的价值。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阅读中,我将会不断深入思考和体味穆旦的诗作,希望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
穆旦是我国诗坛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风格、主题还是意境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导语】《我看》是穆旦在联⼤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这⾸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城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课⽂ 我看⼀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低⾸, 也许远⽔荡起了⼀⽚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深远的晴空⾥,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胸⾥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飘逸。
去吧,去吧,哦⽣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 像季节燃起花朵⼜把它吹熄。
(注:选⼊课本时,原诗中的O改成了“哦”。
)教案 【教学⽬标】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彩。
【教学过程】 ⼀、导⼊ ⼤家知道穆旦这位诗⼈吗?他是的现代主义诗⼈,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 枉然(w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穆旦诗歌《我看》中的生命体验作者:徐贵堂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2年第05期在诸多现代诗人当中,穆旦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其思想艺术及其作品,都代表着现代诗人的较高水平。
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当中,引入了其《我看》这首诗。
在整个单元当中,这首诗的地位是独特的,它虽然没有《沁园春·雪》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抱负与情怀,也没有台湾诗人因为游离在外而表现出来的游子情感,但是却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关于生命的体验。
关于这一点,早有人评价:《我看》这首诗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不同于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而是赋予万物以深沉的生命体验,将个人和社会、时代结合起来,表现青年知识分子与人民同呼吸、与民族共患难的决心。
全诗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浪漫与智性相结合,已初步显现出穆旦诗的风格。
[1]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尤其是这一判断中的“赋予万物以深沉的生命体验”,相对于其他的诗歌来说,所表现出来的恰恰是诗人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所关注的却是与万物相关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不是肤浅的,而是深沉的——所谓深沉,就是内心有着强烈的关注,但是却没有在外在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生命体验,使得对这首诗歌的解读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对生命体验的感知。
一、诗歌解读中的生命体验意蕴应当说所有的诗都源自于作者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感悟与概括,所以在诗歌当中往往都隐藏着关于生命体验的意蕴。
这种意蕴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不同的,有着外显而有的内敛,有的热情奔放而有的则低调理性。
相比较而言,外显而热情奔放的情感意蕴,容易为读者直接感知;而内敛低调理性的意蕴,则表现出明显的深沉样态。
[2]在这种情况下,对诗歌中的生命意愿体验进行解读,就成了一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
事因难能,尤为可贵。
对于穆旦的《我看》而言,无论是从标题还是到正文,都很难找到华丽的词藻,但是就是在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却彰显着诗人对生命体验的独特见解,当这种见解能够为读者所领悟的时候,就意味着读者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发生了共振,而这正是文本解读的良好状态。
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穆旦现代诗《她看》
赏析
穆旦的现代诗《她看》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作品。
这首诗
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女性视角和生活状态的关注。
诗中的“她”指代着诗人眼中的女性形象。
从诗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拥有温柔、细腻、敏感的品质。
她具有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微小的细节。
她注视着世界,同时也被世界注视着。
她对周围事物和人物的独特见解,使她与众不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
例如,“神秘的行为”、“魔法的活动”等词语,使读者产生一种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氛围。
诗
句中的细节描写,如“幽默夹在纠葛中”的形象,使诗歌更具深度和
张力。
此外,诗中还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苦涩和辛酸。
诗中提到的“织线房”、“背井离乡”等词语,暗示了女性在传统观念和社会束缚
下的艰辛与挣扎。
穆旦通过诗中的表现,呼吁对女性的关注和理解。
综上所述,穆旦的现代诗《她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对女性形象和生活状态的关注。
这首诗让人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处境,引起人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引发读者的共鸣,这首诗达到了艺术传达情感的目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我看》赏析
我看
诗人∕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悄悄,比拟,生动,写出春风的轻柔;揉,形象,写出风吹草低的景象】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拟人】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比喻,将青草的起伏比作绿潮,表现春草的茂盛】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写出晴空的高远深邃】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拟人,生动地写出云彩在傍晚时分的色彩变化】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拟人,表现晚霞的美丽令人沉醉】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你”,指的或许是大自然,因为前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景色】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大自然的主旋律永远是蓬勃的生命,欢乐和忧戚都是浮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比如孔子曾赞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哲人已逝,大自然的脉动依旧】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拟人,生动形象,写出生命的旺盛】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生命无处不在,无远弗届】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期待融入大自然,天人合一】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不拒苦乐】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燃起,吹熄,将花朵比拟为火,将季节拟人,生动写出
花朵随季节开放、凋谢的景象;意在表明,与自然合一,则苦乐于我,正如花开花谢,再寻常不过】
1938年6月。
九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我看》赏析
我看
诗人∕穆旦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悄悄,比拟,生动,写出春风的轻柔;揉,形象,写出风吹草低的景象】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拟人】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比喻,将青草的起伏比作绿潮,表现春草的茂盛】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写出晴空的高远深邃】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拟人,生动地写出云彩在傍晚时分的色彩变化】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拟人,表现晚霞的美丽令人沉醉】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你”,指的或许是大自然,因为前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景色】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大自然的主旋律永远是蓬勃的生命,欢乐和忧戚都是浮云】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比如孔子曾赞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哲人已逝,大自然的脉动依旧】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拟人,生动形象,写出生命的旺盛】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排比,生命无处不在,无远弗届】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期待融入大自然,天人合一】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不拒苦乐】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燃起,吹熄,将花朵比拟为火,将季节拟人,生动写出
花朵随季节开放、凋谢的景象;意在表明,与自然合一,则苦乐于我,正如花开花谢,再寻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