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69.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儿童体格及其发育测评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高标准:根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不同。
例如,7岁男童身高应在119.7-125.4cm之间,7岁女童身高应在118.2-124.1cm之间。
体重标准:根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体重标准也不同。
例如,7岁男童体重应
在20.3-24.9kg之间,7岁女童体重应在19.5-24.0kg之间。
头围标准:根据《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头围标准也不同。
例如,7岁男童头围应在52.6-54.7cm之间,7岁女童头围应在51.9-54.0cm之间。
此外,中国儿童体格及其发育测评还包括胸围、上臂围、坐高、皮下脂肪等指标的测评。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中国儿童体格及其发育测评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指标和参照标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一、体格发育检查1、一般状况(1)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大小便、睡眠等(2)观察小儿营养状况、神志、表情、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孩子的语言能力。
2、一般测量(1)体温:腋下测温法(2)呼吸、脉搏: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脉搏最好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检测。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3)血压:根据年龄选择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正常值:收缩压(mmh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皮肤和皮下组织:注意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有无黄疸、苍白、皮疹或瘀点。
触摸皮肤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
4、淋巴结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或压痛。
部位:颈部、耳后、枕部、腹股沟5、头部(1)头颅:大小形态、骨缝、前囟大小及紧张度、毛发有否枕秃、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2)面部:有无唐氏面容。
(3)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沙眼等。
(4)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无龋齿。
6、颈部:有无斜颈、短颈;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迟缓。
7、胸部:检查胸廓有无畸形、肋外翻、串珠、鸡胸、赫氏沟等,以及心肺部听诊。
8、腹部:有无脐疝、腹块、压痛,肝、脾触诊。
9、髋部与臀部:注意有否髋关节脱位(外展试验,臀纹对称情况)。
10、四肢:注意有否畸形,多指,有否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
手掌是否“通贯掌”。
11、生殖器:注意有无畸形,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
二、体格评价小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WHO参考值和《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评价采用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即根据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对小儿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目的:了解个体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并对部分体格生长发生偏离的儿童,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体格发育是衡量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以帮助医生、研究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身体发展情况。
1. 评价标准的背景与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基于大量的全球儿童生长发育数据和研究成果进行制定的。
这个标准采用了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等多个指标来评估儿童的体型发育情况,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反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趋势。
2. 评价指标的解读(1)身高评价:身高是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个体的生长发育潜力密切相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平均身高来判断其身高发育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生长问题。
(2)体重评价:体重是体格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与儿童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儿童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平均体重,我们可以评估其体重发育是否正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和调理措施。
(3)体质指数评价:体质指数(BMI)可以评估儿童的体重是否与身高相匹配。
通过计算儿童的BMI值,并将其与同龄儿童的BMI百分位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儿童的体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
3. 应用建议(1)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可以应用于儿科门诊、学校体检、儿童保健机构等不同场合,帮助医生或相关工作人员对儿童的体型发育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2)家长应积极关注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并结合评价标准的指导,了解和掌握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生或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以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3)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和研究工作,优化儿童保健服务体系,提供科学的营养和健康教育,推动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
总结:世界卫生组织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工具,它的制定基于全球儿童生长数据和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及评价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追踪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早期发现和纠正生长迟缓、超重和肥胖等问题,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儿童体格生长测量还可以为儿童发育评估、智力评估以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儿童体格生长测量的方法1.测量身高:测量儿童的身高是了解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估算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使用身高尺或身高仪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身高;估算测量是通过测量躺姿、坐姿或站姿的身高,然后根据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测量身高时,需注意儿童保持自然站立或坐立姿势,垂直于地面,额、肩、臀部和脚跟等部位贴紧垂直测量尺。
2.测量体重:测量儿童的体重是了解其体态和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秤等工具直接测量儿童的体重。
测量体重时,需注意儿童脱去外衣,光脚站立在称重秤上,并尽量保持平衡,避免身体摇晃。
3.测量头围:测量儿童的头围是了解其脑部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使用卷尺等工具围绕儿童头部最突出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头围时,需注意卷尺紧贴头皮,且不可过紧或过松。
三、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指标1.身高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身高标准差(SDS)和身高百分位数等。
身高标准差用于衡量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差异程度,正常值为-2SD至+2SD;身高百分位数表示儿童身高在同龄儿童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以3、10、25、50、75、90和97等百分位数来评价。
2.体重评价:用于评价儿童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体重标准差(SDS)、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数等。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1.0・6岁儿童发育评估标准主要是体格方面评估,比如体重以及身高等。
一般0・6岁儿童体格发育正常标准主要是身高、体重处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的平均值水平。
如果过低或者过高,都需要警惕异常情况。
2.运动发育方面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大小运动、精细运动等的发育,比如四个月会翻身、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九个月会对指、十个月会双手换东西而且会站立、一岁左右会走、两岁跑、三岁双足跳等。
3.语言发育方面评估标准主要是两三个月会咿呀发音、笑出声音、七八个月可以无意识叫爸爸妈妈、一岁左右会说叠词、两岁会说句子、三岁会唱歌谣、四岁后可以理解语言含义等。
4.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评估标准主要有四个月左右出现认生、七八个月可以做再见以及区分陌生人、熟人等、三岁以上就可以开始学习等5、体重计算公式(1)初生一年内体重增长计算公式此期生长迅速,尤其前3个月更为明显。
可参照下列增长速度:1-3个月龄:约每星期增长200-180克。
生后1~6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χ600]生后7~12个月体重(克)=【出生时体重(克)+月龄x500】(2)一岁以后的平均体重计算公式标准体重(公斤)二【(年龄x2)+7(或8)】=11(或12)例:2岁小儿体重(公斤)=【(2x2)+7(或8)】=11(或12)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
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6、身长计算公式身长增长,也以最初半年为最迅速。
即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第月长2.5厘米左右。
生后12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
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长可依如下公式计算:身长(厘米)=【(年龄χ5)+80】。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一、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无震颤。
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扁桃体是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位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
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1.体格生长评价(1)评价指标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1)数据表法①离差法(标准差法)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表1 等级划分法②百分位数法将参照人群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基准值,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和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是描述儿童身体各部位,如头、脸、颈、腰、四肢等形态特征,以及身体大小及其运动能力的发育状况,即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的客观描述。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是指儿童对体格发育的准确评估,包括体格结构和身体功能的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根据儿童的具体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来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通常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表和特定的指标来衡量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比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
定性评价是指从儿童头部到身体的每个部位,比如眼睛、鼻子、耳朵、头发、脸型、口型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查看个体肌肉、躯干和四肢的发育情况,来给出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的定性评价。
在评估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中,应该注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不仅受个体基础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估结果。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一、测量标准1.儿童身高的测量应采用站立身高或坐位身高。
在测量儿童身高时,应确保儿童站立或坐位的姿势正常,头、背、臀、膝、踝和脚跟靠墙,目光水平。
2.儿童体重的测量应采用净体重,需施加足够的测量压力。
在测量儿童体重时,应选择准确的秤,并保证儿童身体的稳定和平衡,去掉衣物和鞋袜。
二、评价指标1.儿童身高与年龄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高,参照相关曲线图,计算儿童身高百分位数,判断儿童身高发育情况。
2.儿童体重与身高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参照相关曲线图,计算儿童体重百分位数,评价儿童体重与身高的关系。
3.儿童体重与年龄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参照相关曲线图,计算儿童体重百分位数,评估儿童体重发育情况。
4.儿童身高-体重指数(BMI):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参照相应的BMI百分位数曲线,评价儿童的体重情况。
三、评价结果解读1.根据儿童身高与年龄百分位数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儿童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如低于3百分位可能存在矮小、高于97百分位可能存在超标。
2.根据儿童体重与身高百分位数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儿童体型是否合理,如低于3百分位可能存在消瘦、高于97百分位可能存在超重、肥胖。
3.根据儿童体重与年龄百分位数评价结果,可以评估儿童体重发育是否正常,如低于3百分位可能存在体重偏低、高于97百分位可能存在体重过高、超重、肥胖。
4.根据儿童BMI值与BMI百分位数评价结果,可以评估儿童体重与身高的关系,如BMI低于3百分位可能存在体重过轻、高于97百分位可能存在超重、肥胖。
四、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1.该技术规范适用于2至18岁的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2.在进行测量和评价时,要确保测量仪器准确可靠,并且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
3.应定期进行儿童体格生长评估,以便及时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干预和指导。
4.评价结果仅是参考,不能单凭结果进行判断,还需要结合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家族遗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评价技术规范一、检查环境的准备1.检查室应具备相对安静、明亮、通风良好的条件,适宜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检查。
2.检查室内应准备充足的体格发育检查仪器和设备,包括身高测量器、体重秤、头围尺等,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查室内应准备充足的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记录表格和标准曲线,用于记录儿童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评价。
二、检查操作的要求1.在进行体格发育检查时,应事先告知儿童和其家长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他们的同意。
2.在进行身高测量时,应保证儿童站立时身体直立,头部正对前方,双脚并拢,双肩自然下垂,不得有额外的支撑,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3.在进行体重测量时,应让儿童站在体重秤上,双脚并拢,注意平衡,体重应在儿童站上秤后稳定为止后记录。
4.在进行头围测量时,应选择一个细软的测量卷尺,将其从额头的正中间开始缠绕,经过额部、枕部、肩部,回到额头正中间,并确定松紧适宜。
5.在进行体格发育检查时,应注意儿童的姿势和表情,配合鼓励和安抚,以提高信任感和合作性。
三、记录表格的填写和评价标准1.在进行体格发育检查时,应将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按照规定填写在相应的记录表格上,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填写记录表格时,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曲线,对儿童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3.评价标准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区分,以便准确评估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4.填写记录表格时,应注明评价的日期和检查者的姓名,并签字确认。
四、结果的解读和交流1.对于检查出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儿童和其家长,并解释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2.在解读结果时,应结合儿童的家族遗传背景、生长发育历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将结果向儿童和家长进行解读时,应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和发展趋势。
4.在与儿童和家长交流时,应保持耐心和亲和力,积极回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1. 什么是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对儿童生长状况和身体发育的一种评价方法,用于判断儿童是否健康发育。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一般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
2. 为什么需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健康儿童应具有正常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因此对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评价可以反映其身体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情况,以便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3. 常用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有哪些?•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是国内常用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包括0-19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BMI等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包括0-5岁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的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如美国、欧洲、日本等。
4. 如何进行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对于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具体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评估。
•一些指标如BMI,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但需要注意BMI只是一种指标,对于儿童的评价仍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 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一种相对的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评估。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也有其局限性,无法完全反映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因此仍需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评估。
结论•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是一种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方法,对于及早发现生长发育异常情况有着重要作用,但也需注意其相对性和局限性。
6. 如何促进健康的儿童发育?•营养均衡:提供充足的营养是儿童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础。
建议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育情况,提供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科学训练: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儿童身体机能的发展,建议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是指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和方法的规范。
它是基于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和观察,对儿童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估和监测的标准。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早期发现和干预发育异常,以及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计划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技术规范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评价儿童体重时,应注意儿童的年龄和性别。
儿童的体重可以根据生长曲线进行评估,标准的生长曲线应包括年龄、性别和地区因素。
2.身高:身高是评价儿童生长的重要指标。
评估儿童身高时,应采用标准的身高测量方法,如使用专业的身高测量仪器,并确保儿童站立直立。
3.头围:头围是评价婴儿脑部发育的指标。
测量婴儿头围时,应将卷尺围绕于额部前突点、顶部和枕部,确保卷尺紧贴皮肤,且松紧适宜。
4.胸围:胸围是评价儿童胸廓发育的指标。
测量儿童胸围时,应将卷尺围绕在乳头水平线上,确保卷尺松紧适宜。
二、儿童体格生长评价的方法1.基于生长曲线的评价:通过与标准的生长曲线进行比对,评估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的生长状况。
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因素,判断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
2.生长类型的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生长过程,判断儿童的生长类型,如生长速度,生长曲线的形态等。
根据生长类型的评价结果,可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3.日常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儿童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日常活动,并进行记录,以了解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有规律。
观察儿童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的风险因素。
三、儿童体格生长评价的技术要求1.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时,应使用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如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参考标准的生长曲线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评价结果的对象性和客观性: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时,应尽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对象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引言:儿童体格生长是指儿童身高、体重等生理参数的增长过程。
了解儿童体格生长情况对于儿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与发展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2024年儿童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价的相关研究。
一、测量方法1.1身高测量身高是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时应注意儿童保持直立站立姿势,头部、背部、臀部、脚跟、背后与墙壁接触良好。
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依靠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准确读取儿童的身高。
此外,近年来使用的光学测量仪、红外线测量仪等新技术,也能提供准确测量结果。
1.2体重测量体重是儿童体格生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时应选择准确的电子秤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体重时应该保证儿童赤脚、衣物轻便,并尽量避免活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1.3BMI测量BMI(Body Mass Index)是指体重指数,它是体重与身高的平方比值。
BMI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尤其是过轻或超重与肥胖的情况。
测量时应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值,并根据相应的国际标准确定儿童的体重状况。
二、评价指标2.1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重要工具。
在评价时可以使用儿童体格生长曲线,如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曲线、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等。
通过与相应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2.2生长速度儿童体格生长的速度也是评价的指标之一、通过连续数次的测量,可以计算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和体重增长速度。
如果儿童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可能存在生长发育问题。
2.3发育差异儿童体格生长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发育差异。
根据儿童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可以对儿童进行相应的发育评价。
比如,男女儿童在青春期发育上存在差异,应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3.1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通过对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全面的儿童体格生长状况。
常见的综合评估法包括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BMI、骨龄等指标,进一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3.2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是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将儿童分为不同的群体。
儿童体格生长与评价儿童体格生长与评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评估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过程,它是儿童健康发展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儿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检测与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下面将从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和意义以及儿童体格生长评价的应用角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儿童体格生长指标1.身高:反映儿童的身体高度,常用单位是厘米。
身高的增长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之一,也是最易于观察和测量的指标之一2.体重:反映儿童身体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
体重的增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儿童健康的评估和饮食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3.头围:反映儿童头部的大小,常用单位是厘米。
头围的增长与儿童脑部的发育有关,是评估儿童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4.胸围:反映儿童胸部的大小,常用单位是厘米。
胸围的增长与儿童肺部和心脏的发育有关,是评估儿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和意义儿童体格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生长曲线图、身高与体重的百分位数和BMI指数等。
1.生长曲线图:将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并绘制成曲线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儿童的生长状况。
生长曲线图通常按照年龄、性别和种族进行划分,能够提供详细的生长参考标准,帮助评估儿童是否存在发育迟缓、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2.百分位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可以通过百分位数来表示。
百分位数是指将儿童的项指标与同龄儿童相比,确定其所处的百分比位置。
例如,一个身高百分位数为50%,意味着该儿童的身高处于同龄儿童中的中位数水平。
3. 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是用来评估儿童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通过比较儿童的BMI指数与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可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等问题。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50厘米。
0〜6个月1、身长(length)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 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 )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年龄X 7 + 702、体重(weight)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 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出生体重(公斤)+月龄X 0.7 7〜12月婴儿体重=6 (公斤)+月龄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年龄X 2 + 7 (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ee)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ee)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 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 24 颗牙齿。
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 岁长出第二磨牙, 18 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1.头尾规律 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
2.连续性 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 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 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
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
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
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
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
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
乳牙共20颗。
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
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
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
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1.头尾规律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
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
随年龄增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逐渐缩小,出生时为1/4,6岁时为1/6,成人仅1/8。
2.连续性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例如体重和身长,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4.个体存在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但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包括一定的范围。
三、儿童体格生长趋势与增长模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相同。
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
儿童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四、体格生长的评价体格生长评价(assessment of physical growth)是以正常儿童体格测量数据为标准,评价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所处水平及其偏离标准值的程度。
对个体儿童而言,除判断其生长、营养状况外,还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肥胖症、侏儒症、巨人症等进行筛选与诊断。
对群体儿童而言,可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从预防角度早期发现某一群组儿童偏离正常生长模式的倾向,寻找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一)生长评价标准生长评价标准(growth standards)是通过一定参照人群(reference population)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制订的。
由于参照人群不同,所制订评价标准也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理想标准理想标准选择的参照人群是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的儿童,即这些儿童的喂养、膳食安排合理,能得到足够营养素,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及时、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即在适宜环境中,这些儿童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体格生长较理想。
椐此制订出的生长评价参考标准为“理想标准”。
我国自1996年以来普遍采用的理想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参照人群值制订的标准。
2.现状标准制订现状标准时不严格限制参照人群的条件,代表某一国家或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水平。
我国目前应用的是中国儿科工作者在1975、1985、1995年分别于中国九大城市获得的儿童生长发育衡量数值而制订的标准。
(二)生长评价方法体格生长的评价,包括体格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身体匀称程度三方面。
常用评价方法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指数法、曲线图法。
1. 均值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均值离差法又称标准差法(Standard Deviation Units),即将个体儿童的体格测量数值与生长评价标准中的均值(Mean ,X )及标准差比较,根据实测数值在均值上下所处位置,确定和评价儿童体格生长情况。
此方法适用于评价正态分布状况。
但儿童体重、身高等体格测量数值并不完全呈正态分布,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常以中位数(M )代替均值。
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常将X ±1SD 和X ±2SD 作为界值点,评价分为六等级、五等级和三等级。
均值离差法分级标准见图2-6-1。
常用评价指标有以下三种:(1) 按年龄的体重(weight/age, W/A); (2) 按年龄的身高(height/age, H/A); (3) 按身高的体重(weight/height, W/H)。
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为正常范围,任何一种指标评价为“下”者,均为营养不良。
如:W/A 评价为“下”称体重低下;H/A 评价为“下”称生长迟缓;W/H 评价为“下”称消瘦。
2.中位数百分位法这是近年来常用的体格生长评价方法,适用于正态分布,也适用于偏态分布。
百分位法是将参照人群体格测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求出与某些百分位相对应的值。
以第50百分位(P50)为中位数,其余百分位数为离散距,以此来划分儿童体格生长的等级。
常用百分位数等级有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也有用第3、20、50、80、97百分位划分者。
其中P50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P3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P97相当于离差法中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P3~P97包括了全部样本的95%,属正常范围。
百分位法数值分布较均值离差法精细,更能准确分级评价。
六等分: 五等分: 下 中下 中 中上 上 三等分: 下 中 上在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状况的同时,常对其营养状况也作出判断。
目前通常采用WHO推荐的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三项主要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儿童近期和远期营养状况。
此评价以低于P20为“低”,P20~P80为“中”,高于P80为“高”。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表按身高的体重按年龄的身高按年龄的体重评价意义高低高肥胖++高中高目前营养好,有营养过度倾向高低中目前营养好,过去营养不良中高高高个子,营养正常中中中营养正常中低低过去营养不良,目前营养正常低高中瘦高体型,目前轻度营养不良低中低目前营养不良+低高低目前营养不良++3.身体指数法(body build index method)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性别的群体,体格生长中所存在的某些差别用单项指标很难反映,如果用某些相对值将这些差别突出,使不同对象间形成某种可比性,就能更清楚地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派生出身体指数法。
此法是根据人体各部位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一定数学公式,将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结合成指数,以评价儿童营养、体型等状况。
表2 常用的身体指数名称体块指数(Kaup指数)身高体重指数身高胸围指数Body Mass Index(BMI)Quetelet Index公式体重(kg)————— X 104身高(cm)2体重(kg)———— X 1000身高(cm)胸围(cm)————— X 100身高(cm)含义单位面积中所含体重数,与皮脂厚度关系密切,常用于衡量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
每厘米身高的体重数,反映人体的密度与充实度。
通过胸围与身高的比例,反映人的体型、胸廓发育和营养状况。
正常范围分级BMI营养不良<12偏瘦 12~13.5正常 15.5~18优良 15~20肥胖 >20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呈规律性增加:出生621岁1202岁1386岁160随儿童月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在2~3个月。
青春期突增高峰时降至最低点,然后随年龄增长上升,成人期稳定。
4.曲线图法儿童生长监测图,是根据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体重的数值(均值离差法或百分位法)标在座标纸上而绘制的图,它能直观地观察儿童体重生长水平、速度和趋势,可早期发现生长迟缓。
儿童生长监测图的横坐标是年龄,每月一格。
纵坐标是体重。
图中有2条及2条以上参考曲线,一般最上端一条为第97百分位,最下端一条是第3百分位。
若小儿体重在上下两条参考曲线间,且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走向平行,说明生长水平在正常范围。
如果儿童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不呈平行走向,而与横坐标平行,为体重不增。
儿童生长曲线与参考曲线走向相反,即本次体重与上次体重之差为负数,示体重下降。
若本次体重减上次体重虽为正数,但其增长值低于该月龄增长的最低值,即为体重低偏。
5.骨龄评价法骨龄(bone age)是指生长过程中的钙化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