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文学概论
- 格式:docx
- 大小:17.18 KB
- 文档页数:3
1.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答案:C2.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答案:B3.诗的语言特征是。
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答案:B4.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答案:B5.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B.书面语C.口语D.标准语答案:A6.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答案:A7.诗的语言特征是。
A.包容舒展B.凝练新奇C.运作自由D.个性动感答案:B8.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共鸣B.净化C.领悟答案:A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通过。
A.消费导引B.商业炒作C.媒体宣传D.文学阅读答案:D10.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答案:C11.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答案:A12.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
A.形象D.动作答案:C13.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答案:D14.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答案:D15.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模式。
A.心理分析批评B.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答案:D16.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
文学概论一. 单选(共16题,共80分)1.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A)(5分)A.具象性想象性审美性情感性B.情感性想象性偶然性审美性C.逻辑性想象性情感性主观性D.主观性逻辑性具象性创造性2.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是(A)(5分)A.反对艺术概括,忽视文学描写的本质性与社会性B.反对主观性,强调文学描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C.反对思想性,强调文学描写的形象性与审美性D.反对艺术概括,忽视文学描写的情感性与真实性3. 浪漫主义的创作的基本精神就是(A)(5分)A.理想主义B.空想主义C.表现主义D.幻想主义4. 文学的社会作用中的认识作用、审美作用、教育作用三者的关系是(A)(5分)A.审美作用是最基本的,是其它作用的基础B.三者是平行的、同等重要的C.认识作用是最基本的,是其它作用的基础D.教育作用是最基本的,是其它作用的基础5. 作家与自然的关系,一般应理解为(A)(5分)A.作家既要做自然的奴隶,更要做自然的主子B.作家不能做自然的主子,只能做自然的奴隶C.作家不能做自然的奴隶,只能做自然的主子D.作家既不能做自然的主子,更不能做自然的奴隶6. “每一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A) (5分)A.列宁B.马克思C.恩格斯D.毛泽东7. 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应具有的特点是(A)(5分)A.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富于潜台词B.口语化动作性富于潜台词概括化C.口语化富于潜台词生动性哲理性D.议论性形象性动作性个性化8.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意境”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5分)A.王昌龄《诗格》B.王国维《人间词话》C.刘勰《文心雕龙》D.陆机《文赋》9. 下面哪种说法较全面地概括了诗歌语言的特点?(A)(5分)A.凝炼含蓄,节奏鲜明B.形象鲜明,韵律和谐C.节奏鲜明,具体生动D.含蓄凝炼,形象鲜明10. 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代表人物有(A)(5分)A.雷纳克泰勒弗雷泽B.黑格尔康德弗雷泽C.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泰勒D.康德席勒弗雷泽11. 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整解释的理论家是(A)(5分)A.欧盖尼.弗尔龙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柏格森12. 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中原因之一是(A)(5分)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C.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D.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13. 文学批评的对象是(A)(5分)A.以文学创作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B.具体的文学作品C.作家和作品的思想性D.不同的创作观点或不同的创作倾向14. 抒情类作品题材组合的特点是以(A)(5分)A.作家的思想感情发展为线索B.事件的发展为顺序C.作品人物的情感为脉络D.时空转换为依据15. .一切文学作品(A)(5分)A.都有结构,但不一定都有情节B.既有结构又有情节C.只有结构没有情节D.都有情节,但不一定都有结构16. 下列的诗歌作品分类中哪一种是从作品所描绘的内容来划分的(A)(5分)A.抒情诗B.格律诗C.散文诗D.戏剧诗二. 判断(共10题,共20分)1.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文学概论章节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A. 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B. 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C.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运用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弗洛伊德C. 马克思D. 莎士比亚答案:C3. “文学四要素”包括以下哪些?A. 作者、作品、读者、社会B. 情节、人物、环境、主题C. 语言、风格、结构、意象D. 叙述、描写、对话、抒情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哈姆雷特》C. 《百年孤独》D. 《等待戈多》答案:A5. “文学批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指导读者如何欣赏文学作品B. 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C. 评价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包括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和审美性。
形象性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情感性是指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传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思想性是指文学作品蕴含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问题。
审美性是指文学作品具有审美价值,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 论述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知功能,文学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自我。
其次是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读者进行思想启迪和道德教化。
再次是审美功能,文学作品提供审美体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最后是娱乐功能,文学作品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愉悦和放松。
3. 请解释“文学流派”这一概念,并举例说明。
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共同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的作家群体。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绘,注重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和社会问题的批判,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篇一」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C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佛学B.诗学C.文学D. 神学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B )。
A. 反映论B.文化论C. 意志论D.信息论3.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 D )。
A. 表志B.表象C.表情D.表意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D )文本。
A. 象征型B.创意型C.再现型D.表现型5.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6. 文学典型是一种以怪异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历史性、感染性、多义性、( B )。
A. 指意性B.独创性C.随意性D.特殊性7.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 D )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 席勒B.培根C. 歌德D.蒙田8.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 传奇B.话本C. 志人志怪小说D. 章回体小说9.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C )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拟念读者B. 意识形态氛围C.个体体验D.创作过程10. 当代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 )模式。
A. 心理分析批评B. 语言批评C.社会历史批评D.文化批评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E )。
文学概论考题(总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A. 康德B. 黑格尔C. 席勒D. 斯宾塞答案A 解析第三节文学作为活动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2.(4分)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A. 文采B. 情感C. 观众D. 文化答案C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3.(4分)一般说来,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A. 文学积累B. 文学创作C. 文学鉴赏D. 文学批评E.答案B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4.(4分)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是• A. 物质实践活动• B. 精神活动• C. 物质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统一• D. 复杂的多层次系统活动• E.答案B 解析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5.(4分)“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A. 布洛• B. 英加登• C. 荣格• D. 弗洛伊德• E.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一节文学接受的发生6.(4分)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散文• E.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A. 立普斯• B. 克罗齐• C. 弗洛伊德• D. 布洛答案D 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8.(4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是()所讲.• A. 席勒• B. 莎士比亚• C. 荣格• D. 弗洛伊德答案C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四节文学风格与文化9.(4分)着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A. 俄国形式主义• B. 新批评• C. 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答案A 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二节文学接受的发展10.(4分)从文学观念上说,“寓教于乐”应该属于• A. “表现”说• B. “实用”说• C. “再现”说• D. “客观”说• E.答案B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11.(4分)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A. 王维• B. 李白• C. 司空图• D. 王昌龄• E.答案D 解析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第三节意境12.(4分)“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鲁迅的刚毅辛辣”,实质都是• A. 风格相似性的表现• B. 风格独创性的表现• C. 风格替代性的表现• D. 风格一致性的表现• E.答案B 解析第十三章文学风格第一节文学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13.(4分)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 A. 抒情性小说• B. 抒情诗• C. 抒情散文• D. 诗歌答案B 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二节抒情性作品的构成14.(4分)席勒将诗区分为• A. 素朴的诗与理想的诗• B.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C. 古典的诗与感伤的诗• D. 浪漫的诗与象征的诗• E.纠错答案B 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5.(4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知人论世'说是由()提出来的.• A. 严羽• B. 刘勰• C. 孔子• D. 孟子答案D 解析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一节文学的含义二、判断1.(4分)形式美是美的一个范畴.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三节形式创造2.(4分)情感把握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答案正确解析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二节情感评价3.(4分)口头批评不属于现实化的文学批评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实践4.(4分)抒情性作品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第一节抒情界定5.(4分)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答案正确解析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第三节文学接受的高潮6.(4分)中国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着(最早是经、史、子)发展而来的,而且与它们始终不曾完全脱离关系答案正确解析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7.(4分)文学消费不仅是简单地对其物质载体的使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享用,更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播、接受和再创造活动答案正确解析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8.(4分)创作中的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形.答案正确解析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9.(4分)文学批评模式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由特定理论背景产生的批评视角、读解方式和行文风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唯一的方法答案错误解析第十六章文学批评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模式10.(4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文学概论_A一、单选题1.(4分)着名的“双百”方针是在()年提出来的。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
A. 社会性B. 艺术性C. 思想性D. 历史性2.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A. 威廉·莎士比亚B. 弗朗茨·卡夫卡C. 列夫·托尔斯泰D. 詹姆斯·乔伊斯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
A. 文学的形式B. 文学的内容C. 文学的传播D. 文学的创作过程4. 诗歌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抒情性B. 叙事性C. 议论性D. 音乐性5.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是()。
A. 《百年孤独》B. 《追风筝的人》C. 《动物农场》D. 《了不起的盖茨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描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给出一个例子。
3. 阐述文学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 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3. 讨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四、作文题(共20分)以“文学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C5. A二、简答题1.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对个人情感的强调,对自然的崇拜,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批判,以及对超自然和神秘事物的兴趣。
它倾向于表现个人理想和追求,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常常表现出对传统规范的反叛。
2.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用以代表或暗示其他意义的手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斗争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以及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3. 文学批评的作用在于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它还能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通过批评和讨论,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和思考,同时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三、论述题1. 小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哪项?A. 娱乐B. 教育C. 宣传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位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马克·吐温D. 弗朗茨·卡夫卡3. “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B. 文学作品应反映人的精神状态C. 文学批评应关注作者的个人经历D. 文学研究应关注文学的社会功能4.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A. 《安娜·卡列尼娜》B. 《悲惨世界》C. 《百年孤独》D. 《战争与和平》5. 诗歌的韵律美主要体现在:A. 押韵B. 节奏C. 音调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7. 描述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方法。
8. 解释什么是“文学的多义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及其特点。
10. 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此处应提供文学作品片段)文学概论答案一、选择题1. D. 以上都是2. C. 马克·吐温3. A. 文学创作应以人为中心4. C. 《百年孤独》5. 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6.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文学不仅反映社会现实,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文学作品可以揭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同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文学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7.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批评、心理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8. “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和读者的主观性,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作品,得出不同的结论。
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理论D. 文学批评答案:A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学基本特征的是()。
A. 形象性B. 情感性C. 思想性D. 科学性答案:D3.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包括()。
A. 语言和形象B. 人物和情节C. 主题和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A. 雨果B. 歌德C. 拜伦D. 巴尔扎克答案:D5.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是()。
A. 《简·爱》B. 《到灯塔去》C. 《呼啸山庄》D. 《傲慢与偏见》答案:B6. 以下关于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创作过程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B. 创作过程需要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C. 创作过程是一个完全主观的过程D. 创作过程需要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答案:C7.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
A. 阅读B. 解读C. 批评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关于文学批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B. 文学批评可以是作者的自我批评C. 文学批评是读者对作品的主观感受D. 文学批评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体系答案:C9. 以下关于文学史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文学史是对文学作品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B.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C.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D. 文学史研究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答案:C10. 以下关于文学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进行研究B.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C.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D.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研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学作品的分类方式包括()。
《文学概论》试题(A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学“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与()A文化B读者C文采D情感2.唐代出现了(),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B话本 C. 志人志怪小说D章回体小说3.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B作家 C 文学作品 D.文学思潮4.“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5.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6.文学传播的职能包括发表职能、流通职能和()A 艺术职能B检选职能C宣传职能D沟通职能7.以下的艺术形象属于创造性想象的是()A曹操B唐僧C鲁智深D孙悟空8.中国古代的“教化说”与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文学概念的()A表现说B实用说C客观说D独立说9.下面关于创造动机说法正确的是()A创造动机就是创造冲动B创造动机始终指向创作过程本身C创作冲动是一种极其理性的情感D创作动机影响着创作风格10.在广义的文化概念当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文化B艺术文化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韵味无穷和()A. 情景交融B. 虚实相生C. 真实写照D. 感同身受2.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3.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本质论B创作论C发生发展论D鉴赏论E构成论4.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5.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A物境B事境C情境D意境6.文学形象的主要表现形态()A创作形象B写实形象C抒情形象D怪诞形象7.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8.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9.文学作品的意义结构包括()A语言B形象C意义D本质10.文学作品的包括三种类型,以下文学作品《史记》、《桃花源记》、《等待多戈》分别代表了()A现实性文学B理想型文学C浪漫型文学D象征性文学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学:2.艺术真实:3.文学性:4.叙述频率:5.文学消费: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艾布拉姆斯提《镜与灯》。
2. 面对创作—作品—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这一文学活动系列,把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等多种视角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论是文学文化学。
3. 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列宁。
4. 完整地提出并论述“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是西方和东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
5. 马克思提出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交往关系的理论,成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点,吸收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并提出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当代理论家是哈贝马斯。
6. 宣扬形式对内容的超越,往往用现代语言学来解释文学的本质的是科学主义文论。
7. 提出“人是目的”理论的西方文艺理论家是康德。
8.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话语理论并对文学活动中四要素之一的作者做了谱系学研究的是福科。
9. 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的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
10. 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伊瑟尔。
11. 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艺术起源于宗教。
12. 提出:“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资本主义率先在西欧发生的原因的是马克斯·韦伯。
13.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曹丕。
14. 在西方,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审美的文学观念从文化的文学观念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时间完成的。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文论观。
16.“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出的。
17.“无可争论,写作事业最不能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
无可争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这段话出自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18.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模仿的是古希腊人。
19. 把情感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感情,认为“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
20. 提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的是亚里士多德。
21. 提出灵感来源于“神赐的迷狂”的文艺理论家是柏拉图。
22. 由画竹提出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理论的是苏轼。
23. 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是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24. “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
25.《礼记经解》是汉代人作的。
其中有一段假托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26.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者,根情,苗言,花声,实义. 27.梁简文帝萧纲《诫当阳公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颜之推:“为
文尤须放荡,但又须随时以衔勒令之。
” 28.(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29.(梁)钟嵘《诗品》:“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30.(唐)司空图:“味外之味”、“韵外之致”
31.(清)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了意境说,他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32.(魏)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3.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艺术求美。
34.照韦勒克的理解,“文艺学”一般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和三个分支学科。
35.法国文学理论家丹纳认为影响文学的三要素是种族、时代和环境。
36.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它们分别是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7.清代章炳麟曰:“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38.“文学”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39.毛泽东说:“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这一句话出自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
40. 汉代《诗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41.模仿说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镜像关系。
42.柏拉图把艺术看成是对理念(idea)的模仿,他认为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和真实体隔了两层”。
43. 游戏说产生于十八世纪,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德国的哲学大师康德。
他指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类同于游戏。
艺术和手工艺区别开来。
44. 王尔德(1854-1900)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45. 《庄子·渔父》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威不严,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其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
46.内容:质、理、义、志、情、神;形式:文、言、辞(采)、形
47.明代李贽《焚书》曰:“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
48.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
它指的是文学作品“句句有馀味,篇中有馀意”,即以少寓多,小中蓄大。
49.《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50.清代叶燮对于写诗提出才、识、胆、力四个方面的要求。
51.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
”
52.《尚书·尧典》曰:“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 53.《论语·阳
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54.梁钟嵘强调写作不用典故,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他评论谢灵运诗“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强调写诗时耳目所见的直接感受。
55.尼采说艺术即是谎言,他认为艺术是向往假象的善良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