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延安 贺敬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运用比兴手法和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陕北民歌“信天 游”的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地区特色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 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情景导入 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
写作背景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 直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在久别10年之后重返 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 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字音 搂( lǒu ) 糜子( méi ) 喘(chuǎn) 脑畔( pàn )
白羊肚手巾( dǔ ) 馍( mó ) 炕( kànɡ ) 眼眶(kuàng)
2.第四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 的新面貌? 【交流点拨】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 荣的新貌跃然纸上。此外还用了夸张和比喻修辞,写 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以此来突出延安新 城的面貌之新。 3.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 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叠字词语,按 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交流点拨】①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等。②表 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 一座座等。③表情态的:紧紧儿、飘飘、团团、高高 地、滚滚等。④表颜色的:白生生等。
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老师提出要求:这首诗 较长,读时应注意不念错字,不添字、漏字。注意停顿。 2.把握全文感情基调。 【交流点拨】积极进取,对革命根据地延安高度赞美的感 情。 3.提问:本诗有五节,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节的主要 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节: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第二 节: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节:描绘会见亲人 的热烈场景。第四节: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第五节: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回延安
(2)回忆当年的延安生活 (3)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忆延安 话延安
(4)描绘延安崭新面貌看延安(5)歌延安光辉历史,展望前程 颂延安
读出特色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曲调纯朴、高亢、 悠扬,节奏自由。两句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 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比,即比喻;兴, 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比兴,一般用在诗节 的首句.
读出感情 诗人流露出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激动、难忘哺 育恩情、热情歌颂、眷恋热爱等。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读懂内容
1、诗歌主要表现了哪些内容?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 “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 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 地表达出来?
思路结构 (1)与亲人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1.读第二节诗,品析其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交流点拨】“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这一比喻密不可分,看到树木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 和亲人;连用三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 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大”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 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 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又需要作者有满腔的热 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贺敬之的这首 满怀深情的延安之歌——《回延安》
走近作者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 《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诗集。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 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 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部长。
词义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 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 有“一……又一……”的意思。 【二十里铺】延安城东的一个村子。1945年诗人和其他革命 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 那里。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 迹。 【赤卫军】即“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 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 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 “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 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 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 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 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 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思想感情
鲜明的地方色彩
1、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 等带有延安的色彩
2、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 北民歌,使用了民歌中的修辞手法;
3、诗中“登时”‘莫要”“几根 根”“白生生”等,取自陕北方言。 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 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 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 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 统一。
3.第三节诗是如何描绘诗人和延安亲人热烈欢聚的动 人情景的? 【交流点拨】①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 ②夸张、比喻连用。
4.第五节中,诗人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 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交流点拨】表达了诗人内心希望革命战士继承革命 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的愿望。
理解语言
合作探究
1.诗人写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交流点拨】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 情为线索。 2.诗的第一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 制的激动心情的? 【交流点拨】诗人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 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思乡情更切”,越是 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诗人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 害地跳”,衬托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进一步展示出诗 人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 和眷念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