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患者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04.50 KB
- 文档页数:37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指婴儿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股骨头从髋臼脱出的一种畸形,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造成髋关节松弛、脱位。
临床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行走时跛行、鸭步,易摔倒。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讲解清楚以取得配合。
2.指导患者多饮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含钙高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耐受手术。
3.遵医嘱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3.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4.多饮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生长发育。
5.严密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活动、感觉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6.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渗血应用蓝笔在周围标记,记录时间,以便再次观察伤口出血的范围。
7.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固定部位肌肉等长收缩运动。
8.出院指导
(1)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告知患者家属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教会家属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活动、感觉,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鼓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
. (4)定期复查。
病例分析一甑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甑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病案分析男性司机李某,36岁,车祸伤后左髅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5小时。
1.5小时前驾车行驶中两车相撞受伤,伤后左髓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查体:左下肢短缩,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大转子高于Nelaton线,臀部可触及向后上突出移位的股骨头,未见反常活动,未触及骨擦感。
辅助检查:双侧甑关节正位片示:左侧甑关节空虚,股骨头向后脱位于散臼上缘。
1根据李某的临床表现及病史可考虑的诊断是什么?分析:患者的诊断为:左侧甑关节后脱位。
因为:(1)典型的受伤机制:有明显的暴力外伤史。
(2)有明显的疼痛,甑关节活动受限。
(3)典型的右下肢畸形表现:患肢缩短,甑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大转子高于Nelaton线。
臀部可触及向后上突出移位的股骨头。
(4)X线:左侧散关节空虚,股骨头向后脱位于散臼上缘。
2根据李某的诊断,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分析:应立即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术,因为髓关节脱位后,由于甑部周围肌群的力量非常强大,在疼痛的情况下肌肉收缩使复位很难成功,而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使复位容易成功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复位最好在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后复位比较困难,且由于关节囊损伤后影响到股骨头的血供,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复位成功后行患肢的皮牵引,并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
3入院后护士监测了李某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患肢的循环?你认为在病情监测中是否存在疏漏?为什么?分析:髓关节后脱位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膝关节的屈肌、小腿和足部全部肌肉均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外侧及足部全部感觉消失。
因此针对此患者还应观察左下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
4李某行手法复位成功后,局部疼痛减轻,为了保持患者的卧位舒适,可否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半靠位?为什么?分析:不可。
髓关节脱位复位成功后,为了防止再次脱位,让关节囊得到充分的修复,一般固定2.3周,期间应用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患肢,保持患肢于伸直、外展位,防止散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禁止病人坐起。
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应急预案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是针对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痛、退行性关节炎等。
但是,髋关节假体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髋关节假体脱位发生时,对于医生和护士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一:立即停止手术并转移患者当医生或护士发现患者出现髋关节假体脱位的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手术,并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或病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给予氧气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应急预案二:尽快复位在转移患者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该立即尽快进行髋关节假体的复位。
首先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髋关节假体的位置,然后进行适当的操作和笔记。
当患者的髋关节假体脱位严重时,可以考虑行手术脱位。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能,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在处理髋关节假体脱位的同时,护士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体温等,及时进行监测。
当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等危急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应急预案四:加强患者康复护理髋关节假体脱位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都非常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康复护理。
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翻身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营养等方面,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跟患者家属沟通,解答他们的疑惑,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
总之,髋关节假体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处理髋关节假体脱位时,医生和护士需要紧急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预防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护理措施髋关节假体脱位是指髋关节假体组件发生异常移位或脱离正常位置的情况,是假体置换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髋关节假体脱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修复。
为了预防髋关节假体脱位,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以下护理措施:1. 保持正确的姿势: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
避免过度弯腰、交叉腿或者扭转髋关节,以减少假体的受力和摩擦,降低脱位的风险。
2. 使用辅助工具: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可以使用助行器、拐杖或者手杖等辅助工具,以减轻对假体的负荷。
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平衡,减少摔倒的风险。
3. 防止过度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者过度活动,尤其是在康复初期。
过度活动会增加假体的受力,增加脱位的风险。
患者应按照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
4. 坚持康复锻炼:适当的康复锻炼对于髋关节假体术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锻炼可以增强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减少假体的摆动和脱位的风险。
患者应按照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坚持进行康复锻炼。
5.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髋关节假体的压力,增加脱位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坐姿和卧姿。
6. 注意坐姿:术后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坐姿,避免使用过低的椅子或者沙发,以免过度弯曲髋关节。
最好选择坐垫较高、坐面较硬的椅子,以保持髋部的稳定性。
7. 避免交叉腿:术后患者需要避免交叉腿,这样可以减少对髋关节假体的扭转力。
正确的坐姿是双脚平放在地面上,保持髋部的稳定。
8. 避免屈膝过度: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屈膝过度,尤其是在康复初期。
过度屈膝会增加假体的压力和摩擦,增加脱位的风险。
9. 合理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假体的负荷,增加脱位的风险。
术后患者需要合理控制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减轻负荷。
10. 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病例:右髋关节后脱位
[病例摘要]
主诉:男性,40岁,右髋外伤后疼痛,不能活动4小时。
病史:因乘公共汽车,患者将左下肢搭于右下肢上,突遇急刹车,右膝顶撞于前座椅背上,即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遂被送诊。
患者身体素健,无特殊疾病,无特殊嗜好。
体格检查:全身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检查情况:使患者仰卧位,右下肢短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各项活动均受限。
腹股沟部关节空虚,髋骨后大转子上移,股骨头隆起。
右膝踝及足部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可,右下肢感觉正常。
[分析]
〔1〕右膝顶撞损伤〔提示:股骨头正对关节囊薄弱部位〕〔2〕感右髋部剧痛,不能活动〔提示:损伤部位〕。
〔3〕患者髋关节各项活动均受限,下肢短缩,右髋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提示:特定姿势——由于髂腰肌、股内侧肌群牵拉而呈现的特定体位〕。
〔3〕腹股沟部关节空虚,髋骨后大转子上移,股骨头隆起,右下肢短缩〔提示:骨性结构移位,明确脱位〕。
〔4〕右膝踝及足部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可,右下肢感觉正常〔提示:未合并损伤神经,估计为单纯脱位〕。
[结论]
对以上病症分析后,可认为该患者髋关节脱臼〔后脱位〕;未见合并神经损伤。
临床应配合辅助检查再确诊。
【涉及知识点】
髋关节周围骨性结构、关节囊特点;运动关节的肌;关节毗邻的重要神经、重要神经的分布。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指导作者:刘玄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在小儿常见畸形病例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隶属其一。
从2005年~2007年这3年内,我们科室共成功治愈该病例6例;因此,针对于临床工作我们也归纳出了一些护理经验。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1临床资料此病例6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9岁。
患儿均安排了行髋骨截骨术,治愈较为显著。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鉴于病例患者较年幼,习惯了穿梭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视觉变化,首次来到医院难免会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慌,加上对于身穿白色制服的医护人员难免会刺激其精神恍惚,哭闹不安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爱受赞赏的心理,主动接近并态度和蔼可亲的与其亲切交流,尽量消除其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告知护理考虑到患者年幼且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常会因忧虑伤口处疼痛难耐,不愿积极配合。
此时应将早期功能训练的意义及重要性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及其家长并告知他们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主要在于预防。
2.3术前访视基于患者较为年幼,术前难免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焦虑、恐慌等心理,作为患者家属也会对手术的进展牵肠挂肚,因此,术前1d应当访视患者及其家长,抚慰其紧张不安的心理;对于护理人员,更应当主动积极热情的向家长详细阐述一些国内外成功病例、手术方法、科室的技术水平、麻醉等方法,充分给予家属信心,力求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以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为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完成整场手术的治疗。
2.4术前准备在手术前1d,皮肤应准备局部备皮,先涮洗,再用75%乙醇消毒,其次使用无菌巾包扎。
最后向患者家长咨询其患儿对常用药物有无过敏史经历并进行相关的过敏试验。
针对阳性患者,应在其病例上进行明显标注。
在术前24h内,严格禁食;4h内,严格禁水,并在术前1d做血交叉试验。
当然,除此之外,术前一晚应当担保患者充分的休息睡眠时间或谨遵医嘱服用术前用药。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主要原因为髋臼和股骨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所致。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者更明显,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牵拉时可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牵动患肢时病儿哭闹。
检查患侧下肢短缩,股骨大转子上移,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加深,牵动患侧下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患儿开始行走时间较晚,单侧脱位者,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能早期发现,可进行普查。
X线双髋关节正位片可见髋白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
【治疗与护理】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1岁以内的治疗原则为将两髋长期保持在外展位,保证股骨头复位,使髋白后上缘和股骨头正常发育,达到关节稳定。
此期治疗简单,只穿连衣袜套即可,穿用时间需4个月以上。
1~3岁患儿多已站立负重行走,脱位较明显,但病理改变尚未固定,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前可先双下肢持续皮牵引,复位后采用蛙形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1次,6个月后改用双侧外展内旋髋伸直位长腿石膏固定,时间为3~6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护理常规一、病因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以为与下列3种因素有关:1、韧带松弛不少学者认为髋关节囊松弛和关节韧带松弛是发生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宫内位置不良的机械因素从子宫内的屈曲位突然转变为两髋伸直和内收位,对髋关节的发育不利。
3、产后环境因素从子宫内的屈曲位突然转变为两髋伸直和内收位,对髋关节的发育不利。
二、临床表现1、初生至1岁患儿临床表现(1)患侧下肢活动少,蹬踢力量小于健侧。
(2)双侧臀纹不对称,患侧加深上移。
会阴部增宽。
(3)患侧肢体短缩,髋关节外展受限。
(4)为患儿换尿布或洗澡时,髋关节部位可闻及弹响声。
(5)外展试验正常婴儿外展一般在70°~80°,若外展在50°~60°为阳性(+),40°~50°为强阳性(++),髋脱位病儿大多数此试验为阳性或强阳性。
(6)弹性(Ortolani)弹出(Barlow)征阳性检查方法为:首先要保持双髋、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双手握住患儿双下肢,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其他手指放在股骨大粗隆处,轻轻外展髋关节并用手指向内前力推顶股骨大粗隆,可感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的弹动声音即(Ortolani)征阳性。
而在使髋关节内收且用拇指向外后方考试,大收集整理推压股骨大粗隆时可感到股骨头从髋臼中滑出弹动声音,即Barlow征阳性。
此检查只适应于新生儿期的检查。
(7)Allis征仰卧位,双髋、烈膝屈曲并拢,双足跟对齐平放,患肢膝平面低于健侧。
2、行走后患儿的临床表现(1)开始行走时间晚,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摇摆步态即“鸭步”。
(2)双侧脱位站立时臀部后耸,腰前突增大,腰部突出。
(3)髋关节外展受限,内收肌紧张。
(4)Allis征阳性。
(5)单腿独立试验(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侧单腿站立,对侧骨盆下降,站立不稳。
(6)套叠试验沿大腿长轴牵拉推送患肢,股骨头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