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学全套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4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林学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系二00六年四月目录上篇:遗传学部分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章 基因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第五章 数量遗传学第六章 遗传物质改变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八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下篇: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 第九章 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第十章 林木改良中的选择原理与方法第十一章 母树林与种子园第十二章 无性系育种第十三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第十四章 林木抗性育种第十五章 森林树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第十六章 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第十七章 常用林木育种野外田间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上篇:遗传学部分绪论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1 概念远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发现亲代和子代的相似遗传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简要概括。
所有一切生物种都以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在世代间保持连续,使物种在世代延续过程中得以保存和相对稳定。
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例: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及亲兄妹之间有明显的相似现象。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子代和亲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会完全相同。
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质的两个方面,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相反,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
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生物的向前发展。
变异是生物进化必要因素,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也就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固定,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就不存在物种。
《林木遗传育种》授课讲义段安安许玉兰绪论Introduction主要内容:1.遗伟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阐明遗传学是指导育种实践的基础理论;3.林木遗传传育种的特点和途径;4.林木遗传育种学的任务及趋势。
目的: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弄清遗传、变异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趋势有所了解,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林木为什么会产生遗传与变异?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其物质基础是什么?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服务于生产,选育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林木新类型或新品种,为人类造福?重点和难点: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趋势和展望。
具体内容如下: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
自然科学(当然包括生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揭示,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认识。
自然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永恒的;自然科学理论则是主观的、嬗变的。
遗传学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然,它也有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概述1、什么遗传学?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性状遗传和变异。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英文中有“Like begets like”;松树种子长成的苗子是松树;良种可获得丰产;杨树永远是杨树;一般不会出现种瓜得豆,育柳成杨,养子成龙,养女成凤。
在我国古代流传“生麒麟,牛生象”的传说至今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resemblance,likeness,similarity)的现象(有人认为遗传是亲代及祖先传递给后代相似性的现象;或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
林木遗传育种学一、林木育种的概念及其特点(一)概念林木育种(forest tree breeding)是以遗传进化. 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1、优良品种的选育选种:利用种内存在的丰富变异,在种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种源选择(群体选择)林分选择(群体选择)优树选择(个体选择)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没有的树种。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多倍体育种:毛白杨三倍体、刺槐四倍体、欧洲白桦三倍体等诱变育种:(辐射育种、突变体筛选等);生物技术育种:(花药(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基因工程等)。
原生质体融合植物基因工程育种2、优良品种的繁育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采穗圃:是由优树无性系营建的,用以生产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3. 遗传测定(二)林木育种工作的特点1. 育种资源丰富2、育种周期长(1) 早期预测早――晚期生长相关分析形态――生长的早期鉴定生理――生长的早期鉴定法(2) 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 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3、树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回顾林木引种可追溯到2000年前,大规模的引种工作是从19世纪50年代由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引种松树开始的。
杨树、桉树、云杉、花旗松及落叶松等树种都已远远超越了各自的自然分布区,已成为国际性的重要造林树种。
种源试验是开展最早的林木遗传育种活动。
法国学者De Vilmorin于1823~1882年首先进行了欧洲赤松种源试验,随后法国、俄国、奥地利、瑞士等林学家对落叶松、云杉、松、橡等树种作了种源试验,证实了种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