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论模板共65页
- 格式:ppt
- 大小:10.49 M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收入和资本➢概念的界定:资本不包换人力资本,约等于财富。
发达国家资本收入比约为5-6:人均国民收入3万欧元,人均国民财富18万欧元。
当然,人均收入和资本掩盖了内部的收入和财富差距。
资本存量大致可以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家庭资本以及企业和政府使用的专业资本。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资本/收入比*资本收益率待研究的问题:资本收益率的变迁是怎样的?为什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一预言在当代被认为是错误的?➢收入: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作为测量方法,全球似乎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收入逐渐趋同的阶段。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基于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的机制会导致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趋同,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和竞争缩小不平等。
但皮凯蒂认为上述理论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从严格的逻辑来看,均等化机制并不一定保证全球人均收入的趋同。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最多带来全球人均产出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全球人均收入的均等。
第二,上述假定了各国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技术水平完全一致,这很难成立。
现实案例:迅速发展起来的东亚国家没有一个受益于大规模的外商投资,这些追赶型国家享受的是对外开放的好处,从自由贸易中得到了知识的扩散、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通过自身国内储蓄提供充足的资本;非洲等国家工业资本被外国把持,最后会催发政动荡,要求没收外国资本和保护财产权的政治斗争导致持续的政治经济动荡。
第二章增长、幻觉与现实➢增长率:分解为人口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只有后者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口增长率:1700年以前人口增速估计不到0.1%,增长极为缓慢;1700-2012年人口大爆炸,增速也只有0.8%;20世纪亚非1.5-2%,人口一个世纪翻了5倍,全球1.4%;所以虽然1%在短期微不足道,但会在机场的时间之后造成彻底的改变。
30年变成1.35倍,100年变成3倍。
300年变成20倍。
以现有人口70亿来看,过去300年人口按1-2%的增速是可能无限持续下去。
21世纪资本论《21世纪资本论》:资本在美国2014-10-31 华尔街俱乐部2013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出版发行,该书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
书中,作者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揭露了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扩大的总趋势,是第一本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学著作。
该书中文版由巴曙松研究员、陈剑博士等翻译,于2014年9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下文系该书部分内容摘编,敬请品鉴。
在详细考察20世纪下半叶资本收入比的回升并分析其在21世纪的前景之前,让我们看看资本在美国的历史形态和相对水平。
有几个事实很清楚。
首先,作为新大陆,资本在美国的重要性不及旧大陆(也就是欧洲国家)。
具体来讲,根据我所收集和对比的当时的若干估测数据,美国在取得独立前后(大约1770-1810年)的国民资本仅为国民收入的3倍。
农地的价值约为国民收入的1-1.5倍(参见图1)。
尽管有不确定因素,但北美殖民地的资本收入比显著低于英法两国是毫无疑问的,当时这两个国家的国民资本约为国民收入的7倍,其中农地约为4倍(参见图2和3)。
Stems, root cause mechanical damage, looping root amputation at the wound to prevent infection. (3) category tree seedlings: a spindle should have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ain branches, branches, trunk diameter above 3.0CM; make trees of broadleaved trees branch height should be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3-5 main branch, trunk diameter of not less than 4cm, branch point is not less than 2.5M; coniferous treeswith the spindle, there are primary. (4) shrubs class seedlings: tufted type shrubs requirements irrigation bundle full, and main collateral distribution uniform, and main branch number not less than 5 branch, at least has 3 branch above irrigation high reached provides standard; creeping type shrubs requirements at least has 3 branch above mainbranch reached provides standard length; vine health seedlings, and should points branch uniform, and main article number 5 branch above,and main article diameter 1.0CM above; going it alone type shrubs requirements with trunk, and points branch uniform, base diameter in2.0CM above; hedge with shrubs requirements irrigation bundle full, and points branch uniform, and dry lower leaves no bare, More than 2 years old. All plants are shrubs should meet the specifications. (5) the solitary trees should be selected single planting ornamental tree is beautiful, high ornamental value of individual plants. (6) design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the bushes planted plant specifications, flowering shrubs such as rhododendron plants should select color uniform varieties, planting interval and density. 4, seedling planting project plantsshould be 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drawings,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suitable to avoid lines, planting pits should be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thickness requirements, planting soil backfill compaction in layers to ensure that plants are firmly rooted in the ground, supported by large-size seedlingshe primary analysis o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ests, disinfection, pest control in advance. Garden plant growth by required of minimum plantingsoil thickness should meet Xia table (construction figure Shang indicate of except) vegetation type herb flower lawn to was small shrubs big shrubs shallow root trees deep root trees soil thickness 30 (CM) 30 (CM) 45 (CM) 60 (CM) 90 (CM) 120 (CM) planting soil should selection forplant growth of selective soil, as humic acid soil, and lawn fertilizer, and peat soil, and pH 5.5~7.0, humidity 30~70%, completely loose, Lawn planting soil roughness (soil surface should be lower than teeth pond2~5cm). 2, planting garden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from planning to the construction stage, focus on after completion of landscaping, the overall goal is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lants, create a garden and green space. Plant engineering of theproject was to create the basis for plant growth, soil, it can be saidis the garden proje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Also planted phase of this project must be carried out by the local soil improvement project. 3, seedling selection requirements: (1) engineering seedling selection of cooked goods, provisions relating to plant size. Plant procurement specifications can be large, so as to achieve ecological effect in a short time. Seedlings should have ... Strong, lush, Crown-shaped full, normal color, root system, pest and disease-free. (2) the project should have growth robust, lush, Crown-shaped full, normal color, root system, pest and disease-free.图1:美国的资本,1700–2010年资料及数据源:piketty.pse.ens.fr/capital21c。
《21世纪资本论》说了什么?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即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条法则。
由于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是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之和,而其中劳动收入占比较大(大致为3分之2到4分之3),因此经济增长率可以视为国民的工资收入增长率,据此,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可以直接理解为财富的积累速度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就是说,仅靠劳动取得收入的人,无论在收入增长上,还是在财富积累上,都无法跑赢富有阶层。
而且由于财富积累的速度大于劳动收入的速度,所以最初创业起家的企业家们,最终都会不可避免的成为食利者(简单来说就是不管是不是实业家,最后都将沦落为玩金融的)。
托马斯皮凯蒂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两种财富积累的方式:财产继承和储蓄,根据他的研究财富继承占私人财富的比重,在1910年为90%,也就是说社会富人的财富基本来自于继承而不是创造。
从1910年到197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国有化浪潮、政府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降至42%到43%。
但是随着80年代撒切尔主义和里根主义的经济自由化,这个数字又上升至70%。
尽管托马斯皮凯蒂认为自己的看法与马克思差异大于相似,但是事实上当我们仔细考虑时应该发现两人的基本结论几乎等同。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的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贪婪的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扩大生产和积累资本,其直接结果是资本不断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同时绝大多数劳动者愈加贫困,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最终结果要么资本收益率趋近于零(因为劳动者没钱买资本家的产出),要么国民收入中资本收入的比重趋近于1(国民收入=资本收入+工资收入),无论那种情况,资本主义最终都会走向灭亡。
托马斯皮凯蒂与马克思不同的是他的看法没有那么激烈,他认为财富集中只是财富分配变化的可能趋势之一,但他同时也认为,促进资本集中的力量远大于遏制财富集中的力量,在没有战争等强烈外来力量的干预下,财富差距将不断加剧。
6张图看懂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把皮克提书中的要点用图片表示出来,可能有助于读者理解。
这些图表不仅只是用来说明文字的,它们是皮克提的重要成果的关键部分。
15或20年以前,对不平等的探讨喜欢用精巧但复杂的数据,比如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指数,企图把整体收入分布浓缩于一个数据中。
皮克提和他同事塞斯、阿特金森普及了简单易懂图表的使用,这是他们的一大贡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用图表展示了不同群体占有的收入和财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包括处于收入分配顶端的10%的人群和最富有的1%。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并非皮克提团队发明。
纽约大学经济学家艾德•沃尔夫(Ed Wolff)、系列丛书《美国工薪阶层现状》(State of Working America)的创始人贾里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和拉力•米舍尔(Larry Mishel)等人早就开始在著作中使用类似的图表。
但是皮克提和他的同事们采用了个人所得税记录等新的数据,同时还将研究拓展到了其他国家,因此重塑了对不平等的争论。
很长时间以来,争论的焦点几乎都是中产阶级的情况。
这会不可避免地引出了对全球化、偏重技能的技术变革以及教育和再教育政策的讨论。
感谢皮克提等人,最富人群的客观收入是不容忽视的。
这意味着政治和再分配议题同样不容忽视。
第一张图很简单,仅反映美国的情况。
它反映了从1910年到2010年,美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的财富份额。
总体上看这是一条U行曲线。
不平等在喧闹的1920年代急剧上升,自1929年10月的大崩盘后的15年又快速下降。
4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的走势比较稳定,随后大幅上升,并于2007年达到了1928年的水平。
Saez制作的2012年的新图表因为制成时间较晚,并未收录在皮克提的著作中。
该图表明不平等曲线再创新高,超过了50%。
第二张图反映的是同期收入最高的1%的人占有的收入份额。
这条青色曲线同样呈U形走势。
(未收录的2012年数据同样表明曲线进一步上升了。
6张图看懂《21世纪资本论》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
作者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
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
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也就是说未来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拼爹时代”。
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的疑问。
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上市以来,短短一个月就卖出8万本,连续数周雄踞亚马逊排行榜第一名,被媒体称为是向马克思《资本论》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中文版即将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担纲翻译。
《21世纪资本论》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皮凯蒂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皮凯蒂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基本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
资本与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买入、卖出、拥有,而且从理论上讲可无限累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使用,可获得酬劳,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
皮凯蒂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
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建议征收全球性财富税。
把皮凯蒂书中的要点用图片表示出来,可能有助于读者理解――第一张图很简单,仅反映美国的情况。
它反映了从1910年到2010年,美国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的财富份额。
总体上看这是一条U形曲线。
不平等在喧闹的20世纪20年代急剧上升,自1929年10月的大崩盘后的15年又快速下降。
第一章收入和资本>概念的界定:资本不包换人力资本,约等于财富。
发达国家资本收入比约为5-6:人均国民收入3万欧元,人均国民财富18万欧元。
当然,人均收入和资本掩盖了内部的收入和财富差距。
资本存量大致可以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家庭资本以及企业和政府使用的专业资本。
>资本主义第一定律:资本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二资本/收入比*资本收益率待研究的问题资本收益率的变迁是怎样的?为什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润率不断下降这一预言在当代被认为是错误的?>收入:无论用购买力平价还是汇率作为测量方法,全球似乎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收入逐渐趋同的阶段。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基于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均等化的机制会导致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趋同,最终通过市场力量和竞争缩小不平等。
但皮凯蒂认为上述理论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从严格的逻辑来看,均等化机制并不一定保证全球人均收入的趋同。
如果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最多带来全球人均产出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全球人均收入的均等。
第二,上述假定了各国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技术水平完全一致,这很难成立。
现实案例:迅速发展起来的东亚国家没有一个受益于大规模的外商投资,这些追赶型国家享受的是对外开放的好处,从自由贸易中得到了知识的扩散、生产率的提高,进而通过自身国内储蓄提供充足的资本;非洲等国家工业资本被外国把持,最后会催发政动荡,要求没收外国资本和保护财产权的政治斗争导致持续的政治经济动荡。
第二章增长、幻觉与现实>增长率:分解为人口增长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只有后者才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改善。
>人口增长率:1700年以前人口增速估计不到0.1%,增长极为缓慢;1700-2012年人口大爆炸,增速也只有0.8%;20世纪亚非1.5-2%,人口一个世纪翻了5倍,全球1.4%;所以虽然1%在短期微不足道,但会在机场的时间之后造成彻底的改变。
30年变成1.35倍,100年变成3倍。
《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凯蒂一、托马斯·皮凯蒂简介皮凯蒂是一个法国人。
在人类近300年的文明史上,法国人有两个高光时刻。
第一个是18世纪末的二元革命。
当时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英国人通过蒸汽机、纺织机和焦炭冶炼法,再造和重新定义了产业经济,推动了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颠覆和革命。
法国人在1789年的时候,从攻占巴士底狱到1830年的2月革命,法国人在半个世纪中用鲜血来证明什么叫现代的制度,什么叫自由,什么叫公平,重新定义了人类的政治制度。
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把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合在一起称为“二元革命”。
英国人通过经济,法国人通过政治,重新定义了人类的走向。
法国人的第二个高光时刻非常戏剧性,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被德国占领,所以法国曾经有一个短暂的、痛苦的亡国的经历。
二战结束以后,法国的知识分子跟其他国家知识分子相比有更切骨的疼痛感和荒诞感。
以萨特、加缪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存在主义的运动,就是人重新思考,我生存在地球上,生存在人类社会中的自主能力,出现了一种人的独立性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觉醒。
所以从二元革命到存在主义,法国在很长时间里面是全球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高地。
皮凯蒂作为一个法国人,他写《21世纪资本论》的写法跟英国人不同,跟德国人、跟美国人也不同,他没有用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的模式,而是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和存在主义的优良传统。
那个传统叫什么?叫作对自由和公平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所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法国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皮凯蒂毕业于法国的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到耶鲁大学曾经当过两年的助理教授。
然后,他在美国非常不适应,他觉得美国是一个法国人难以理解的国家。
他说,美国人天天在研究的问题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并不是特别高级的问题。
所以,他后来又回到了巴黎,继续他的经济学教授的生涯。
他在31岁的时候被评为法国年度最佳的青年经济学家,35岁创办了巴黎经济学院,他担任了第一任的院长。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究竟说了些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春学张琦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于2013年9月以法文出版,2014年3月英文版问世,中文版也在加紧翻译出版过程中。
《21世纪资本论》的主题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历史演进。
用数据说话,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最大特色。
通过发掘和整理政府统计数据、纳税单据、银行账目、乃至报刊杂志等史料,皮凯蒂及其团队将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上溯到18世纪末,建立起跨越三个世纪、涉及二十余国的庞大历史数据库。
此书就是以这一数据库为基础的。
该书英文版发行之后,迅速掀起了一波销售狂潮,并引发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广泛讨论。
粗略统计,截至2014年7月,该书英文版在全世界已售出45万册,法文版售出15万册,另有数量无法统计的电子版广为流传。
作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短短几个月内能有这么大的销量和影响力是十分少见的。
此书究竟发表了什么样的观点,或者说有什么重大的发现,竟然引来如此大的读者群和讨论的热情呢?一、四大基本观点和一个大胆预测借助于财富、收入、工资、资本等有关分配变量的长历史时段的丰富数据和资料,皮凯蒂得出了引人注目的一组结论或观点。
观点之一:如果放任其自流,纯粹资本主义(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天生具有一种使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加剧且得到无限持续的长期内在趋势。
在这种长期趋势中,核心机制是资本报酬率大于经济增长率(r > g)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自然的、自发的”动态机制交织着“均等化”(收敛)和“差异化”(扩大化)这样两股强大的力量。
推动“均等化”的主要力量是知识的扩散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虽然市场上劳动的流动性及其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也会对“均等化”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弱于知识的扩散和人力资本投资。
21世纪资本论托马斯·皮克迪(ThomasPiketty)内容简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克迪(ThomasPiketty)的新著《21世纪资本论》〔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
作者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峻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接着恶化下去。
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
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该书用大量历史数据对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出了极大的疑问。
该书中文版马上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担纲翻译。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皮克迪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皮克迪将世界经济分成两个差不多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
资本与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买入、卖出、拥有,而且从理论上讲可无限累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使用,可获得酬劳,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
皮克迪认为,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于经济增长率,因此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现象。
他由此预测,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接着扩大,建议征收全球性财富税。
皮克迪在书中,对过去300年来的工资财富做了详尽探究,并列出有关多国的大量收入分配数据,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差不多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峻。
在能够观看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
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
在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资本的人的财富翻了7番,是开始的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只会比100年前大8倍。
(一):收入不平等成焦点财富分配已成为时下最广泛讨论和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其漫长的演进过程呢?私有资本的不断积累真如卡尔·马克思在19世纪预言的那样,将导致财富被少数人掌握吗?或者如西蒙·库兹涅茨在20世纪所设想的那样,增长、竞争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不断博弈将会逐渐降低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促进其更加和谐地发展?我们对财富和收入从18世纪演变至今真正了解多少?当下,我们从中又可以汲取怎样的经验呢?从马尔萨斯到李嘉图经典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法两国,关于社会分配问题的讨论贯穿始终。
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是以前不曾出现的情况——再加上农村人口的外迁以及工业革命的来临,使每个人都深深意识到激烈的变革正在进行。
这些剧变又是如何影响财富分配、社会结构以及欧洲社会政治稳定的呢?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明确指出:人口过剩是影响财富分配的首要因素。
他建议要立即停止所有给穷人的福利资助,严格控制贫困人口的增长速度,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因人口过剩而变得混乱而痛苦。
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要关注的是土地价格和土地租金的长期演进。
和马尔萨斯一样,他的著作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的统计。
尽管如此,他对其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知识是非常精通的。
他受到马尔萨斯模型的影响,但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对以下逻辑悖论十分感兴趣。
一旦人口和产出开始稳步增长,相对于其他商品,土地会越来越稀缺。
根据供需原理,这意味着土地的价格会不断上升,支付给地主的租金也会上涨。
如此一来,地主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会越来越大,而提供给其他人的份额就会减少,从而破坏社会平衡。
李嘉图认为,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政治上来说,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是稳步增加对土地租金的税收。
这一悲观的预测被证明是错误的:土地租金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但最终,随着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相对其他财富形式,农田的价值不可避免地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