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格式:pdf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28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掌握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认识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自豪感。
(2)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气时代》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电气时代的氛围。
(2)提问:什么是电气时代?它与蒸汽时代有什么区别?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引导学生关注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2)全班交流: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电气时代的代表性发明——电灯。
(2)分析:电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5. 总结提升:(1)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强调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提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 思考: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3. 调查家庭、学校中的电力使用情况,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唐红娟昌乐外国语学校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段:初中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学前准备:预习课文,上网搜集汽车、飞机的发明资料。
二、教学课题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这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70年以后,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范应用、用电器的发明、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以及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注意比较学习,因此我在预习学案中安排了学生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预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两次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国家、主要成果、人类进入的时代。
通过预习,会对本课的学习大有好处。
针对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我设计了导学案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3、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导学案式教学法、谈话法。
从百度搜索相关汽车、飞机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导学案为学习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成果,配合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工业革命的基本技术成就工业革命的四项基本技术成就是:第一,用机器取代了工具。
与赤手空拳相比,这两者都可以使人更为灵巧地进行某些特定的操作。
其主要区别在于,工具是依靠人的体力,而机器则是依靠某种天然力。
这里机器这个词是按其18世纪的意义使用的,因为在当时和其后的很长时间里,原动机和其他机器并没有严格的区分。
从1875年勒洛给出的定义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机器是一些人为制造的固体零件的组合,借助于机器能够使自然力产生某些明确的运动”。
第二,引入新的原动力。
新机器需要新的原动力,因为一些比较旧的原动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风是很廉价,但不大可靠;水则受当地条件的限制。
但蒸汽就不会受这两项缺点的制约,它不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
第三,普遍适用的原动力。
凡是需要的地方,都可以产生蒸汽机动力。
这种机动性是机器时代最具特征的优点,使得许多没有丰富水力资源的国家有可能实现工业化。
此外,蒸汽机已经证明能够比早先的原动力产生多得多的动力,因此迟早能把能量输出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
第四,工厂成为生产组织的一种新形式。
工厂在蒸汽机出现之前就早已有之。
早期的纺织厂和钢铁厂都是这种类型的工厂,而不是具有中世纪和较早技术特征的作坊。
可是在18世纪,工厂这个词并不是按照现在的意义来使用的。
那时的工厂只不过是一个店铺、一个货栈或一座库房,只是到18世纪末这个词才被用于表示磨坊或机械工厂。
磨坊这个词更为通用,因为在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机器往往是巨大的水车。
16世纪的英格兰,不仅面粉厂而且连使用榔头和风箱的钢铁厂和锻造厂,都是依靠水车工作的,首家棉织厂也不例外。
在1844年颁布的《纺织工厂法案》中,首次在法律上使用了工厂这个词。
到1800年,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方式;许多制造活动仍然在作坊里进行着,工业革命中部分工厂曾经受到过很大压力。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而在这个时代
的变迁中,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这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
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下面,我将从多
个方面来分析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对我们的影响。
一、影响经济领域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更多的企业和人们开始享受到了便利与利益。
在电气时代,机器化生产、用电高效,让工人们在工作中避免了很多
繁琐的过程和离线的时间,也为企业节约了很多成本,整个生产效率
就更高。
电力工业以及相关的技术与服务也成为了新兴行业,极大地
提振了经济发展。
二、影响社会领域
电气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长足的进步。
当我们站在公共交通中,我们会发现地铁、高铁、电动车等,以及便捷的无线网络,这一
切都离不开电力科技的发展。
电气时代还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不同
于过去的文艺晚会、报纸等,我们现在可以在电视、电脑上观看电影、足球赛等,有了电力科技的发展,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影响文化领域
电子设备的发展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全新体验。
人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在
手机或平板电脑上阅读、听音乐、看电影或旅游。
流行文化,在电气
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艺术、音乐、电影、电视等在更广泛、
丰富的媒介环境中得到了展示与传播。
综上所述,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天地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我们对电气科技的应用越来越熟练,我们也应该牢记保护电气环境及进行科技的合理推进。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掌握电气时代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气时代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的定义,以及它与蒸汽时代、工业时代的区别。
2. 电气时代的特征:让学生掌握电气时代的主要特征,如电力广泛应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等。
3. 电气时代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电气时代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电气时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电气时代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具体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电气时代的认识和看法。
5. 总结:教师总结电气时代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气时代概念、特征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观点阐述。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电气时代的认识。
4. 期中考试:设置相关试题,全面考察学生对电气时代的掌握程度。
六、电气时代的技术革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气时代的主要技术革新。
分析电气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 教学内容:电气时代的代表性技术:电力、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等。
技术革新的影响:生活便利、信息传播、娱乐方式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电气时代的技术革新及其特点。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人类迈入“电气时代”2. 学科:历史与社会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掌握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3)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电气时代的社会变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树立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3)学会珍惜现代文明,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2)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2)电气时代与之前时代的区别;(3)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电气时代的社会变革;(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气时代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知识讲述】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席卷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同时拉开序幕,其影响迅速波及世界各地。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电能作为新能源逐渐取代蒸汽,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与此同时,钢铁、石油化工及汽车、飞机等新兴产业崛起。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的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能力拓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新技术被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中,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社会生活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新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考频分析】本知识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所占比重较大,考查的省份较多。
考查的题型看,选择题、判断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各种题型都有。
考查内容看,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内容。
考查的层次看,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都有涉及。
【经典题目】1.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爱迪生点燃世界”的创造是A.改良蒸汽机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解析】本题考查爱迪生的发明,根据“点燃了世界”判断是耐用碳丝灯泡。
2.科技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列关于科技发明的搭配,正确的是A.卡尔•本茨——内燃机B.瓦特——火车机车C.莱特兄弟——汽车D.爱迪生——轮船A【解析】因为 B.史蒂芬孙——火车机车,C.卡尔本茨——汽车,D.富尔顿——轮船,所以只有A是正确的。
2023年《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其次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独创家爱迪生和他的独创成就,汽车和飞机的独创和运用等基本史实。
二、实力目标通过比较电的独创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培育学生历史想像力和学问迁移实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汽车的独创与运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育学生独立思索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实力。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相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力的独创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提问: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学生: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很多生产部门以后。
老师指出:今日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状况。
讲授新课:一、“电气时代”的到来老师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老师:谁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学生:法拉弟。
老师:谁研制动身电机?学生:西门子。
老师: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学生:19世纪70年头老师:随后独创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学生: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老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学生探讨:……老师归纳:运用更加便利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爱护。
老师: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学生:美国、德国。
老师: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依据这一发觉,从19世纪六七十年头起对电作了深化的探究和探讨,出现了一系列独创。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9世纪70年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知识点归纳: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知识点归纳: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祝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