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第7章)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6
第七章计划评审方法与关键路线法1已知下表所列资料工序紧前工序工序时间(天数)工序紧前工序工序时间(天数)a - 3 f c 8b a 4 gc 4c a 5 h d,e 2d b,c 7 i g 3e b,c 7 j j,h,i 2要求:(1)绘制网络图;(2)计算各结点的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3)计算各工序的最早开工、最早完工、最迟开工及最迟完工时间;(4)计算各工序的总时差(总机动时间);(5)确定关键路线。
2 已知建设一个汽车库及引道的作业明细表如下表所示。
要求:(1)计算该项工程从施工开始到全部结束的最短周期;(2)若工序l拖期10天,对整个工程进度有何影响;(3)若工序j的时间由12天缩短到8天,对整个工程进度有何影响;(4)为保证整个工程进度在最短周期内完成,工序i最迟必须在哪一天开工;(5)若要求整个工程在75天完工,要不要采取措施?若要的话,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工序代号工序名称工序时间(天)紧前工序a 清理场地开工10 -b 备料8 -c 车库地面施工 6 a,bd 预制墙及房顶16 be 车库地面保养24 cf 立墙架 4 d,eg 立房顶架 4 fh 装窗及边墙10 fi 装门 4 fj 装天花板12 gk 油漆16 h,i,jl 引道施工8 cm 引道保养24 ln 交工验收 4 k,m 3 已知下表所列资料:工序代号正常时间最短时间紧前工序正常完成的直接费用(百元)费用斜率(百元/天)A 4 3 — 20 5B 8 6 — 30 4C 6 4 B 15 3D 3 2 A 5 2E 5 3 A 18 4F 7 5 A 40 7G 4 3 B、D 10 3H 3 2E、F、G15 6合计 153工程的间接费用5(百元/天)求出该项工程总费用最低的最优工期(最低成本日程)。
4 已知某工程的网络图如下图所示,设该项工程开工时间为零,合同规定该项工程的完工时间为25天。
要求:(1)确定各工序的平均工序时间和均方差;(2)画出网络图并按平均工序时间照常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3)求该项工程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完工的概率。
第7章网络计划技术习题1 、用双代号网络图的形式表达下列逻辑关系:( 1 ) A 、B 的紧前工作为C ;B 的紧前工作为 D 。
( 2 ) H 的紧后工作为 A 、 B ; F 的紧后工作为 B 、 C 。
( 3 ) A 、B 、C 完成后进行 D; B 、 C 、完成后进行 E 。
( 4 ) A 、 B 完成后进行 H ; B 、 C 完成后进行 F ; C 、 D 完成后进行 G 。
( 5 ) A 的紧后工作为 B 、 C 、 D ; B 、 C 、 D 的紧后工作为 E ; C 、D 的紧后工作为 F 。
( 6 ) A 的紧后工作为 M 、 N ; B 的紧后工作为 N 、 P ; C 的紧后工作为 N 、 P 。
( 7 ) H 的紧前工作为 A 、 B 、 C ; F 的紧前工作为 B 、 C 、 D ; G 的紧前工作为 C 、 D 、 E 。
2 .根据表3 - 1 ~ 3 - 3 中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4 .已知某单位工程施工过程的逻辑关系如表 3-4 所示,试绘制双代号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并指出关键线路。
表 3-4 某单位工程施工过程逻辑关系表5 .已知网络计划各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如表3-5 所示。
如果该计划拟于6月24日(星期二)开始(每星期日休息),试绘制带有绝对坐标、日历坐标和星期坐标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表 3 - 5 某单位工程施工逻辑关系6 .试在如图 3 - 2 所示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上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线路和工期。
8 .已知网络计划如图 3 - 4 所示。
图中话线下方括号外数据为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数据为最短持续时间;话线上方括号外数据为正常持续时间下的直接资,括号内数据为最短持续时间下的直接费。
费用单位为千元,时间单位为天,若间接费率为 0 . 8 千元/天,试对其进行费用优化。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第7章网络计划技术习题1 、用双代号网络图的形式表达下列逻辑关系:( 1 ) A 、B 的紧前工作为C ;B 的紧前工作为 D 。
( 2 ) H 的紧后工作为 A 、 B ; F 的紧后工作为 B 、 C 。
( 3 ) A 、B 、C 完成后进行 D; B 、 C 、完成后进行 E 。
( 4 ) A 、 B 完成后进行 H ; B 、 C 完成后进行 F ; C 、 D 完成后进行 G 。
( 5 ) A 的紧后工作为 B 、 C 、 D ; B 、 C 、 D 的紧后工作为 E ; C 、D 的紧后工作为 F 。
( 6 ) A 的紧后工作为 M 、 N ; B 的紧后工作为 N 、 P ; C 的紧后工作为 N 、 P 。
( 7 ) H 的紧前工作为 A 、 B 、 C ; F 的紧前工作为 B 、 C 、 D ; G 的紧前工作为 C 、 D 、 E 。
2 .根据表3 - 1 ~ 3 - 3 中的逻辑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4 .已知某单位工程施工过程的逻辑关系如表 3-4 所示,试绘制双代号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并指出关键线路。
表 3-4 某单位工程施工过程逻辑关系表5 .已知网络计划各工作的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如表3-5 所示。
如果该计划拟于6月24日(星期二)开始(每星期日休息),试绘制带有绝对坐标、日历坐标和星期坐标的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表 3 - 5 某单位工程施工逻辑关系6 .试在如图 3 - 2 所示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上计算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并确定关键线路和工期。
8 .已知网络计划如图 3 - 4 所示。
图中话线下方括号外数据为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数据为最短持续时间;话线上方括号外数据为正常持续时间下的直接资,括号内数据为最短持续时间下的直接费。
费用单位为千元,时间单位为天,若间接费率为 0 . 8 千元/天,试对其进行费用优化。
移动通信技术——第7章LTE移动通信系统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LTE 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为我们带来了更快速、更稳定、更高效的通信体验。
LTE,即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是 3GPP 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
它主要用于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以满足人们对于高速数据传输和优质通信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LTE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众多,其中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OFDM 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流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这一技术有效地对抗了多径衰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而且,它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带宽较小,降低了符号间干扰。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也是 LTE 系统中的一大亮点。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MIMO 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例如,通过空间复用,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可以同时在相同的频率资源上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LTE 系统还采用了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
根据无线信道的实时变化情况,系统动态地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以在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传输速率。
当信道条件较好时,采用高阶调制和高编码速率;而信道条件较差时,则采用低阶调制和低编码速率。
在网络架构方面,LTE 采用了扁平化的架构,减少了网络节点的层次,降低了传输时延和运营成本。
以往复杂的网络结构被简化,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更加简洁高效,从而实现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LTE 系统的频谱资源管理也十分重要。
由于频谱资源有限,如何高效地利用频谱成为了关键问题。
LTE 支持灵活的频谱分配,包括连续频谱和非连续频谱,能够适应不同的频谱环境。
同时,通过频谱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离散的频谱片段组合起来使用,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第一章网络安全与管理
1.外部环境安全、网络连接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
管理制度安全、人为因素影响。
2.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记账管理。
3.为满足用户解决网络性能下降和改善网络瓶颈的需要,根据用
户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检测方案,从不同
的角度做出分析,最终定位问题和故障点,并提供资源优化和
系统规划的建议。
4.SNMP的网络管理模型由三个关键元素组成:被管理的设备(网
元)、代理(agent)、代理(agent)。
5.略
6.①控制进出网络的信息流向和信息包;②提供使用和流量的
日志和审计;③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④提供
VPN功能。
否
7.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的过程一般是:重现故障,分析故障现象,定位故障范围,隔离故障和排除故障。
8.
“Ping”不通服务器,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或子网掩码不同;物理链路不正常。
对物理链路问题,需要检查网卡与网线的接触问题、网线与交换机的接触问题、交换机与服务器的连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