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沉降_时间曲线型态的证明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15.31 KB
- 文档页数:5
采动地表下沉时间序列的曲线拟合研究
地表下沉是指地表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位移,通常使用测站或卫星测量的高程数据来表示地表下沉的情况。
地表下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构造活动、水文过程、岩土力学过程等。
在研究地表下沉时间序列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测量的地表下沉数据进行曲线拟合,以便于分析和理解地表下沉的规律。
曲线拟合是一种数学方法,它通过调整曲线的参数使得曲线能够尽可能地拟合数据,以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曲线拟合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优化方法来调整曲线的参数,使得曲线与数据的误差最小。
常用的曲线拟合方法包括线性拟合、多项式拟合、指数拟合、对数拟合、幂函数拟合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曲线拟合方法来进行拟合。
在研究地表下沉时间序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曲线拟合方法来分析地表下沉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等特点,并利用曲线拟合方法来预测地表下沉的未来变化情况。
例如,如果数据呈现出明显的线性趋势,则可以使用线性拟合方法来拟合数据,并利用拟合曲线的斜率来预测地表下沉的未来变化情况。
如果数据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趋势,则可以使用多项式拟合或其他方法来拟合数据,并利用拟合曲线的周期性特点来预测地表下沉的未来变化情况。
在进行曲线拟合时,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同时要考虑曲线拟合的精度和可
靠性。
此外,在利用曲线拟合结果进行预测时,也要注意曲线拟合的局限性,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地表下沉的因素,避免因忽略其他因素而导致预测结果的误差。
施工阶段地基沉降观测及成果应用摘要:本文介绍利用沈阳市某多层建筑群施工阶段的地基沉降观测成果,对砂土地基的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沉降观测阶段成果对桩基施工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桩基加固处理措施,保证了建筑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地基沉降观测沉降量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storey buildings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stage of found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settlement of foundation of s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of the quality of pil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tage results are analyzed. The pil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 use of the building.Keywords: found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settlement1、工程简介该工程位于沈阳市城区以北,为多层建筑物民用住宅,共建30余栋多层建筑物,楼高6-7层,砖混结构,设计基础类型为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径350mm,桩长6.5-7.0m,设计单桩承载力300KN。
施工时为抢工期,部分建筑物在桩基竣工后,未能及时进行桩基础检测,就开始施工上部主体工程。
为查明桩基施工质量,及时消除工程隐患,在主体施工阶段,选择其中的5#、21#、26#、32#楼,在主体工程砌筑的同时对建筑物进行了系统的沉降观测。
2、场区工程地质概况该建筑群坐落在浑河Ⅰ级阶地之上,地基土属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
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是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它描述了地基或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量如何随时间变化。
这种关系对于预测土壤或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制定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决策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沉降的概念。
沉降是指土壤或地基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其高度发生降低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土壤中的水分被挤出,或者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压缩所导致的。
沉降的程度通常用沉降量来表示,单位通常是毫米或厘米。
然后,我们来看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在开始阶段,沉降速度通常会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降速度会逐渐减慢。
这是因为在开始阶段,土壤中的水分和空隙较多,容易发生变形;而在后期,土壤已经接近其固结状态,变形的空间较小。
因此,沉降与时间的关系通常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这种关系,我们可以绘制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在这个曲线中,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
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每次的沉降量,然后将这些数据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这条曲线就代表了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条曲线,我们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找到曲线的拐点来确定沉降的速度何时开始减慢;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沉降量来评估土壤的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预测未来的沉降量来制定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计划。
总的来说,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土壤和地基的变形。
然而,要准确地绘制这条曲线,我们需要有精确的观测数据和深入的理论分析。
地基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地基沉降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地基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对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地基沉降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地基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基沉降数据搜集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通过在地基部位设置测点来进行地基沉降监测。
通过定期对这些测点数据进行采集和记录,将得到一系列地基沉降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沉降量、沉降速率等指标,同时也可以获得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地基沉降数据分析方法地基沉降数据一般呈现出曲线状的变化趋势,通过绘制变化曲线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地基沉降的情况。
在分析地基沉降数据时,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也可以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地基沉降的成因和规律。
地基沉降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地基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地基沉降的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评估地基沉降的速率、趋势和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和危险性。
同时还可以识别影响地基沉降的因素,如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地基沉降数据分析应用地基沉降数据的分析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多个阶段,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工程验收等环节。
通过对地基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在工程验收阶段,地基沉降数据的分析也是判断工程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
结论地基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地基沉降的情况和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提升对地基沉降数据分析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6.4.1 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1、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σσ’u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 ( -w a a u u u χσσ+′=AA w=χ总应力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σ —u—σ′—u+′=σσ研究意义§6.4 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z 地基最终沉降量相同,但沉降速率不同z 预测某时间地基的沉降量自重应力作用下的两种应力21h h sat w γγσ+=)(21h h u w +=γ)( 2121h h h h uw sat w ++=−=′γγγσσ-2)(h w sat γγ−=2h γ′=地面水面h 1h 2hA有效应力与地面上的水深无关H 2’σ’uσ1)向下渗流条件下σ′Δ2、土中水渗流时土中的有效应力H2H 1γ1γsat A地面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在土中产生向下的渗流,使有效应力增加,导致土层压密—渗流压密原地下水位现地下水位1)向下渗流条件下2、土中水渗流时土中的有效应力2)向上渗流条件H⋅=sat γσhH )h H (u w w w ΔγγΔγ+=+= )h H (H u w Δγγσσ+−⋅=−=′sat hH w w sat Δ−−=γγγ)(hH w Δ−′=γγ0=Δ−′=′h H w γγσwH h γγ′=Δwcr i γγ′=渗透压力砂层(承压水)粘土层γsatHΔhA9m5m3mσ’u (kPa)σ(kPa)z1) 垂直方向总应力σ、孔隙水压力u和有效应力σ’沿深度z 的分布【例题】解:uz u w w −=′⋅=⋅σσγγσ z=3×17=51(3×17)+(2×20)=91(3×17)十(2×20)+(4×19)=16702×9.8=19.66×9.8=58.85171.4108.23、毛细水上升时的土中有效应力σ’uσz9m5m3m2m 解:(2) 当地下水位以上1m 内为毛细饱和区时σ、u、σ’沿深度z 的分布2×17=342×17+1×20=542×17+120+2×20=9494十4×19=170-9.82×9.8= 19.66×9.8=58.8111.2043.8 5474.4uz u w w −=′⋅=⋅σσγγσ z=【例题】6.4.2 一维固结理论1、饱和土渗流固结过程(3) 水的运动是层流,服从达西定律(6) 附加应力一次瞬时施加(5) 在渗流固结中,土的K和Es不变饱和土(2) 土的排水和压缩为竖直向的,即一维的(1) 土层均匀, 各向同性,完全饱和(4) 土颗粒和土中水都是不可压缩的(7) 土体的变形完全是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基本假设2、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在dt时间内流经微元体的水量变化:dzdtz q qdt dt dz z q q q ∂∂=−⎟⎠⎞⎜⎝⎛∂∂+=Δ根据达西定律,从而得dzdt zuγK q ∂∂−=Δdz zq q ∂∂+qzu γK w ∂∂−=KiA q =⎟⎠⎞⎜⎝⎛∂∂−=z h K 单向渗流固结微分方程推导wuh γ=在dt 时间内微元体的压缩量为dz e deV 11+=Δ()u σd a σd a de −=′=dt t u aadu ∂∂−=−=dzdtt ue a V ∂∂⋅+−=Δ11tue a z u γK w ∂∂+−=∂∂−1221△q =△Vtuz u a γe K w ∂∂=∂∂+221)(1tu z u C v∂∂=∂∂22——饱和土单向渗流固结微分方程v C ——土的固结系数,(cm 2/s, m 2/y r )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微分方程的特解0 ,000000 00=≤≤∞==∂∂=∞<<==∞<<=≤≤=u H z t zuH z t u z t u H z t 时和时,和时,和时,和当σtu z u C v∂∂=∂∂22应用傅立叶级数,采用分离变量法求得特殊解如下(kPa)eH z m πsin mσπu T πm m z t ,z 41214−∞=⋅=∑m ——正奇整数(1,3,5,…);e ——自然对数底;H ——最大排水距离,双面排水取(1/2)H ;T V ——时间因数。
地基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地基沉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基沉降情况,可能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等灾难性后果。
因此,地基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地基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会对地基施加压力,导致地基产生压缩变形。
其次,地基土的性质也会影响沉降,比如软弱地基土的压缩性较大,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降。
此外,地下水的变化、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周边施工活动等人为因素也可能引发地基沉降。
为了有效地监测地基沉降,人们研究和应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水准测量是一种传统且常用的方法。
通过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水准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从而获取地基的沉降数据。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操作相对繁琐,需要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全站仪测量也是一种常见的监测手段。
它可以通过测量监测点的坐标变化来计算沉降量。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测量环境和仪器的校准。
除了上述传统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监测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
比如,GPS 监测技术。
GPS 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地基沉降的实时监测。
通过在地基上设置多个GPS 监测点,接收卫星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精确的沉降信息。
另外,InSAR 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基沉降监测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InSAR 技术可以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雷达影像进行干涉处理,获取地表的微小变形信息,包括地基沉降。
这种技术具有大面积、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等优点,但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地基沉降监测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比如监测的精度要求、监测区域的大小、监测的频率、成本等。
对于一些大型的重要工程,可能会同时采用多种监测技术,相互验证和补充,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由于建筑物高度大、重量重,对地基的要求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