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清教授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74.50 KB
- 文档页数:2
一节课的五个境界刘润清教授是国内语言学,英语教育及测试学专家。
因为学校参加北外课题组主持的“典范英语”实验教材的课题,笔者初步接触了刘润清教授的一些文章和讲座,对刘润清教授的学识和为人深为敬佩。
刘教师提出的一节课的五个境界的思想也使笔者深受启发。
刘润清教授提出,一节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每节课都应该充满有用的信息(information);(2)课堂上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可靠地(facts);(3)最好把分散的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一门知识(knowledge);(4)更理想的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5)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
下面,笔者就这些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和反思。
一、充满信息information——教师的良心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初,都具有一种心理准备。
那就是:我这节课要学习一些东西。
但具体学习什么内容,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不管哪种教学法,都没有说教师可以脑袋空空就走进教室。
每种课型都强调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的。
所以,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自己肚子中有东西可讲,可以传授,才能期待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学问。
二、信息是事实——教师的责任心刘润清教授提到课堂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所传授的信息是事实。
这实际上就在课堂内容的质量上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作为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很多内容都是提纲挈领的,铺陈开去的工作就交给了教师。
以笔者所任教的高中英语科目为例,课本上出现的,很多只是一个语法的具体使用案例,考试考得却是一条语法实实在在的辨别和使用能力,好多还是特例。
目前的教学参考书名目繁多,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教师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完备地向学生呈现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准确性。
尽量把正确的观点传达给学生。
三、系统地讲授知识刘润清教授认为教师要把正确的知识放在一定的框架内讲授,使知识系统化。
这一观点和联结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
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首批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其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抗大三分校,距今已有65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
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北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以培养复合型、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国际知名外国语大学。
北外在认真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历来重视研究生教育。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外就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65年共招收培养研究生65名。
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2006年6月,北外已授予博士学位151人,硕士学位2298人。
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108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7人,硕士研究生917人)。
在北外培养出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拔尖人才,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教学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部级领导职务(如外交部长李肇星、原财政部副部长,现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外目前共教授34种外国语语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涵盖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群的文学、语言和文化,研究领域极为宽广。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34种外国语言),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4种外国语和中文、外交学、法律),6个专业(英、俄、法、德、日、阿拉伯语)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重点学科点(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北外一贯坚持"以一流的师资,办一流的大学"的办学理念,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读书目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
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共22本: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字教学研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刘润清读后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是刘润清教授所著的一本教育学理论著作,本书以外语教学研究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科研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学和外语教学理论,刘润清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且实践性强的科研方法,为外语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全书共分为六章,依次介绍了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科研方法的操作步骤、科学的研究设计、控制变量法和性格心态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刘教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科研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同时还结合了我国外语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阅读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刘教授对于科研方法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深入解析。
在他提出的科研方法中,以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为核心,这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外语教学中的教学问题。
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使用情况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问题,早期多用于职前教育培训中,它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的观察和测量学生的表现,缺点在于不能获得学习背后的动因和因果关系。
实验法是通过操纵变量进行实验,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同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获得因果关系,是当代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而调查法则是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为主要方式,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态度,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此外,在本书中,刘教授还详细介绍了科学的研究设计和控制变量法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科学的研究设计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要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和确定适当的研究时间等。
而控制变量法则是通过控制干扰因素,使研究对象对某一因素的反应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了对科研方法的介绍外,本书还强调了科学研究中的性格心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刘教授提醒外语教师要保持谨慎、批判、自信和灵活的心态,不要过度自信或者自卑,要注意发展批判思维能力,保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一、专著1、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
(也在1994年至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4月第一版吕必松,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丛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出版。
赵金铭总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出版。
共22本: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4本,中国人民大学李泉教授主编):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2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研究(5本,北京大学李晓琪教授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3、对外汉语语言要素及其教学研究(4本,北京语言大学孙德金教授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对外汉字教学研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研究(3本,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主编)l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l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l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5、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张凯教授主编)l 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l 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6、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2本,北京语言大学郑艳群教授主编)l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l 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7、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研究(2本,北京师范大学张和生教授主编)l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l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l 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论一堂课的五种境界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教授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舞台。
如何发挥教师魅力,营造生动有趣又让学生有所收获的课堂,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期《外研之声》特别邀请刘润清教授为全国高校英语教师讲述课堂教学的“五个境界”。
刘老师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外语教学领域的资深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经验。
相信刘老师风趣而充满智慧的见解,会给广大高校教师带来很多启发。
不论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每次去上课,心里总要有点什么追求。
我把这种追求分成五个境界,或叫五种层次。
这五个境界从低到高是:第一、起码要充满信息(information);第二、尽量让信息都是事实(facts);第三、最好把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知识(knowledge);第四、更理想的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第五、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
第一境界充满信息老师上课起码要有信息。
看上去这个要求过于简单了。
其实不尽然。
真的有的老师上课,前20-30分钟时胡扯。
前几年,有位老师每次上课先讲几个文化大革命的小故事:某某写了些什么大字报,某某被红卫兵揪出来了。
他讲的眉飞色舞,学生们却早听腻了。
另一位老师每次上课都用20分钟讲自己写了什么文章,搞了什么科研,自吹他是中国搞认知语言学的第一人。
还有一位讲法律的老师每次上课都要接手机一两次,一接就是十几分钟;开始回来还向学生道个歉(“不好意思,案子太大了,几十万呀!”),后来就理所应当了。
这些人的课上,信息量很小,他们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等于“杀生”。
他们的信息无异于“八卦信息”(某某明星嫁入豪门,到海外生子,母子首次曝光)。
他们是“学术混混”,迟早学生会认识到他们是“盗窃别人生命的罪犯。
”我相信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都是有用信息。
如果老师想加些内容或举个例子,也应该是有根据的信息。
比如,“动物世界”栏目上说,美国有一种蝉,幼虫在地下生活17年,然后某天晚上在4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忽然有数百万只蝉同时从地下钻出来,场面十分壮观。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评介摘要:秦晓晴先生所著的《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专著。
该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适合外语教育工作者从事实证研究的案头书。
该书著者具有高度的读者意识,力求做到为读者排忧解难。
关键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问卷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87随着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外语教育研究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林林总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外语教学研究基本上采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其研究方法不外乎有声思维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微变化研究法等。
近年来兴起了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有叙事法、民族志法等。
从近几年来国内学术期刊网、博硕学位论文库文献中不难发现,热衷于从事实证主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正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中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也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领域研究中。
但针对问卷调查法在语言教学类博硕士论文中的运用情况调查来看,问卷的设计和实施都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失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对于问卷调查法,刘润清教授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1999)一书中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外语界人士曾经评价该书是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中方法论的引入。
但秦晓晴先生著的《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2009)一书,则是一本翔实的宝典,读后让人顿时倍觉身心愉悦,终于有一本通俗易读的介绍问卷调查法的书,可以为钟爱问卷调查法的研究者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了。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被赞誉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专著,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之一,该丛书是集传授理论知识与解析范例为一体的普及型丛书。
秦晓晴先生的专著分为八章,第一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问卷调查法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适用范围,第二章主要通过实例介绍了外语教学调查问卷的格式与详细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写给报考英语专业的同学下文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我转载于此,是想寄语所有英语专业的朋友。
静下心来,看完本文,尤其注意大学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几年时光中,刘润清教授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
诚然,刘教授当年经历的教学法、师资、学习环境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但不变的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若想追寻的大师的足迹,必须抛却浮躁,脚踏实地地走上这条漫长的学习道路(当然,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来说,这篇文章也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
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英语系。
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
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是”的音/da/;别人说 no 时,我会说/niet/。
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
好在我在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
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对着镜子练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
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
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料了。
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
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
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
但总的来说,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
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
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性系统。
任意的:词汇的声音序列与它们所代表的的客观实体或者抽象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是约定俗成的。
口语的:语言的根本渠道是声音,文字是辅助手段。
文字是口头语言的记录。
符号:语音是一种象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提供假说,证明假说和理论,确定家说的支持度,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
归纳法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连着八天看到老张跑步,不能得出“老张每天跑步”结论。
“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光荣,却是哲学的耻辱。
”三、心理语言学语言成了每个人的社会标志。
心理语言学试图从知觉、记忆、智力、动机等角度来解释当代语言理论关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某些假-反应-强化过程学会的。
第四章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20世纪初)一、索绪尔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20世纪5、60年代)二、背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不同领域分别提出,反对把看不见、摸不着、非物质的社会、心理、语言等虚无化,而是把他们看成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而且往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
迪尔凯母:给下定义。
自觉或不自觉要遵守的规范使我们的行为成为社会事实,这种规范就是外部collective mind中的思想。
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行为有外部制约,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psyche,这叫“潜意识”心理。
人们对这种心理系统以及通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
一个人并无法言明他的语言知识,但他说话、听懂别人、识别语言错误时,无不受到语言规则的限制。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不是社会事实本身,而是社会事实与其社会意义的结合。
三、语言的特征;语言学的任务langue和言语paroleconvention总汇。
这种惯例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使每个人能进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
语言存在与人的大脑中不完整,只有在一个社会群体才是完整的,言语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
刘润清编著《西方语言学流派》的述评
《西方语言学流派》是刘润清编著的一本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史中的主要流派。
刘润清在本书中,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假定语言学,探讨了它的结构的起源和发展,并着重介绍了其建构理论,结构语言学和接外文言学,同时指出它们有着数量不等的重要贡献。
此外,刘润清还介绍了西方当代语言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主要是语用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等,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整体框架。
为了全面地了解每个流派的特色,同时也了解其联系,刘润清还对每种流派的理论依据、主要特征、基础和重要贡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书在介绍每种流派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主题上,还加入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像是变成句、句子、谓词结构扫描、话语功能理论、句子性质等,这些都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入了解各个流派的理论结构和内涵。
此外,本书还探究了西方语言学的新趋势,对当今的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如跨文化语言学、文本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模糊语言学等,从而使得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之,《西方语言学流派》是一本十分优秀的专著,凭借其完整、系统的结构和视角,能够使学习者全面地了解西方语言学流派,有助于掌握其理论体系,从而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语言学领域做出贡献。
- 1 -。
刘润清教授
刘润清,男,汉族,生于1939年,河北武强县人。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
1979-1980年在北外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许国璋,1980年获硕士学位。
1984-1986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进修,师从Mick Short 和Geoffry Leech, 1986年获该校副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兼任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曾任北外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
刘润清教授发表了70余篇有关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论文,主持了“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和“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大纲”和“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语言测试理论,科研方法。
刘润清教授主要学术著作
《语言学入门》(人教社)
《语言学教程》(第二主编)(北大社)
《语言与文化》(外研社)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研社)
《西方语言学流派》(外研社)
《外语教学与学习》(高教社)
《论大学英语教学》(外研社)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研社)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主编之一)(外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