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教授寄语学英语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52.88 KB
- 文档页数:18
外语老师寄语英语
1. 学好英语,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2. 勇敢地用英语去交流,不要害怕犯错。
3. 多听多说,多练习口语,提高英语口语流利度。
4. 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拓展词汇量。
5. 多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提高听力水平。
6.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
7. 注重语法的学习,使自己的英语更加准确。
8. 多参加英语角、语言交流活动,锻炼口语能力。
9. 大胆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英语能力。
10. 积极参加英语竞赛和考试,提高英语水平。
11. 不要被困难吓倒,相信自己,坚持学下去。
12. 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多用英语与同学交流。
13. 多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14. 多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15.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更好地理解英语的使用场景。
16. 坚持每天背诵英语单词,达到积累的效果。
17. 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兴趣。
18.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19. 尽量多与英语母语人士交流,提高口语流利度。
20. 不要放弃,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带来成果。
北外如何自学英语讲座讲稿陈琳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H o w t o l e a r n E n g l i s hP r o f e s s o r C h e n L i nWell, if I should introduce myself, I should say I a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also a teach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Probably, the first tit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econd one, because if we should learn a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learn it all our lives. So for the whole life, I’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for the past years, I’ve been teaching that language, so I’m also a teacher of that language. But,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is,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of a foreign language,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be a good student of it. Do you agree with me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your response shows that you understand me.OK, well, as I said, I’m going to start my talk with a little story about myself. And that is when I was leaving my college, and when I was … decided to become a teacher, a teacher of mine, a professor of mine, told me that I should remember the three UPs. U-P, U-P, up. And he said,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good teacher, you must always remember three UPs.” And I said, “What is the first up” He said, “The first up is to stand up.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never sit down.” And I said, “What is the second up” He said, “The second up is to speak up.” To speak up means to speak in a very loud voice. Because you know, sometimes the classroom might be very big. And you know, many many years ago, when I started teaching, we didn’t have th is in the classroom. So the poor teachers had to shout, had to speak up. Well, as to the third up,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now. I will tell you about it at the end of my talk, OK OK. So, ladies and gentlemen, am I speaking up Can everyone hear Hear me At the back Can you hear me at the back OK. Well,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which is probably not in this little booklet, to start with something which is not here. And probably I’ll translate a little bit of what I’m going to talk, into Chinese if necessary.Well, the first little topic is: “Is Ther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at is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OK. Do you think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Yes or no No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三个代表跟外语学习没有关系吗Well, I would like to see who said no. Anybody who said no, put u p your hands. No Three… OK. Well,I’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it. I think, to my mind, to my mind,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Now first of all,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第一个代表是什么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曹文:英语学习阅读是金今年7月29日,第十一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技能大赛临近尾声,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曹文教授为参赛选手和家长们做《英语学习,阅读是金》的讲座,讲座后,腾讯网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以下为访谈内容。
1、您多次提到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在青少年的英语学习中,家长、老师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曹文:我主要讲的是家庭阅读,是建立在兴趣上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更为重要,老师应多指导家长开展家庭阅读。
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阅读教学,也就是精读。
如果老师不了解家庭阅读应该怎么开展,就很难对家长进行指导。
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地方。
2、孩子在英语阅读中,怎样处理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关系?曹文:我所强调的阅读是家庭阅读,家庭阅读不存在精读,甚至连泛读都谈不上,这样的阅读是完全建立在兴趣上的阅读。
它强调的是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关键是要去读,要大量地读。
3、您曾谈到“应该让孩子与英文书做朋友”。
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很难建立这种联系与自信,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曹文:如果孩子的英语基础差,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他为什么差,这个是十分重要的,然后再针对性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开展家庭阅读。
其次,明确孩子学英语的目标,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把课内英语学好,如果课内英语没学好,参加任何培训班都不能解决问题,课内英语很简单,如果孩子没学好,可能要从其听课是否认真,是否及时完成作业有关,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等方面考虑。
再次,英语阅读需要寻求超越,超越需要设定目标,在何种程度上超越。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
4您如何看待中国孩子学习英语时表达能力和英语应试之间的关系。
曹文:英语表达能力与应试之间并不对等,因为考试也考听说,听说能力强那么他面对英语应试时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考试一般都考读写,听说和读写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老师对学生的英语寄语
亲爱的学生们,
在你们学习英语的旅程中,我想给你们一些寄语。
希望这些寄语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让你们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其一,坚持学习与练习。
学习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练习。
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来学习和练习英语,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其二,多听多读多积累。
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来掌握。
多听英语广播、音乐和电影,多读英文书籍和文章,不断积累英语词汇和表达习惯。
其三,勇于表达和交流。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交流想法。
在课堂上,尽量多积极参与,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与他人进行英语对话和交流。
其四,利用好各种学习资源。
现在有很多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英语,如英语电影、英语网站、英语应用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其五,不怕犯错误和失败。
学习英语时难免会犯错误,遇到困难也是正常的。
我们要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勇于尝试和纠正错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最后,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英语,相信英语学习会给你们带来更广阔的未来。
祝愿你们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你们的英语老师。
北外教授丁往道告诉你英语写作最重要注重写的练习。
强调听和说,听说领先,是对的;经常阅读,大量阅读,也是必要的。
但对于排在“四会”末尾的“写”,千万不要认为它可有可无。
“写”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要是写一篇短文,就得思考内容和观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斟酌词句,这是极好的锻炼。
而且写对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的要求比口语要高些,因为可以考虑和修改。
这对提高语言质量十分有益。
要关心中国文化。
中国人都应关心中国文化,主修英语或别的外语的朋友们更要注意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钻研,因为在外语上用很多时间,可能会忽略中国文化的学习,结果是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和文化特点知道得多,而对中国的文化特点知道得反而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宝贵的成份,我们应该珍视这份遗产,努力予以发扬光大。
中考书面表达专题指导:说明文说明文是中考写作题中常见的形式。
主要目的在于对所写事物进行解释,回答"为什么"或"怎么样"。
在初中阶段说明文主要的是让学生将活动、人物或地点进行清楚的描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将表格或所给提示词转化为完整文字信息的能力。
说明文具有直观,具体等特点;它要求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说明过程讲究条理性和层次性。
常见的说明文考题有以下两种形式:1. 通过图表式形式,将所要说明的人物或事物的信息特点表达出来,如介绍一个新的同学或朋友,介绍如何使用某一具体的器材等。
2. 以提纲式呈现写作材料,主要是根据汉语提示来完成写作。
怎样写出一篇合要求的说明文?一审。
要做到文章切题、要点齐全,审题至关重要。
同学们在下笔之前就要将所给的材料看清楚,看准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景,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如果提示语较多,就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写。
二定。
一定要点:根据所给材料要点,定出中心句。
要特别注意首尾句,注意适当发挥,避免逐字逐句翻译。
二定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法、过程分析法、分类法、因果分析法、比较法、细节法等。
北外教授钱青教你吸收新语言的最好途径北外教授钱青教你吸收新语言的最好途径 (2007-01-09 10:56:15)分类:英语学习百宝箱[文章来源:北外网院官方网站]出场人物:钱青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语系英美文学教研室主任。
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英国、欧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文章,现为国际大学英语教授联合会( IAUPE )会员,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如何才能从仅仅掌握简单的日常生活英语提高到能表达思想,语言自然流畅,能看懂原著并就一般话题展开对话,最初阶段要提高较容易,已达到较高水平而进一步提高也不难,最难的是由初级阶段过渡到能读文字不太难的原著。
这时,上精读课就很有必要,因为通过精读可以认识许多英语语法和词汇现象,从而加深对英语语言的了解。
但光靠精读接触的英语是不够的。
在国内学外语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主要应靠阅读简易读物来弥补不足。
阅读简易读物是吸收新语言现象的最好途径,这些读物中生词较少,不用费很大精力查字典,注意力可以集中在内容和文字的表达方法上,因此可以读得快,读得多。
这样,一些基本语法和词汇现象可以反复接触。
例如,反复见到虚拟语气的例子和过去完成时的使用会使学生加深对其正确使用的印象。
同样,反复见到各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习惯用语、动词搭配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不至于把英汉词汇机械地对应起来,认为任何时候出现这个中文词就必须用那个英文词表达。
犯这种错误的人不可能说出和写出自然流畅的英文。
阅读简易读物能给我们提供英语句子的最基本成分,学会简单自如的表达方法。
例如give in(屈服,让步、递交),give out(分布、公布、发出),give away(捐赠、送掉),give back(归还),give up(放弃、终止)等。
这些动词短语都可以用范围更窄的外来词表达,例如give away作为“捐赠”可以用donate;give out作为“散发”可用distribute等。
北外教授带你了解最科学的少儿英语学习标准(家长必读)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外青少英语首席教学顾问,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北外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著作有《英语儿子教我学》、《英语孩子这样学》。
语言决定了孩子地理和精神境界之边界,但是现实中,学习英语又分为假需求和真需求。
对于假需求,即或着是为了升学成绩,或者只是纯粹跟风的情况,只要学好课内知识就够了;而真需求的孩子,就需要将英语学习变得专业化,超越课内。
英语学习路径是4~18岁,把此年龄跨度分为五个阶段——启蒙、成长、攻坚、提升、超越,各阶段分重点学习,便可达到真需求的理想结果。
第一阶段——启蒙阶段启蒙就是学龄前,这个阶段只需关注三件事:有兴趣、听得多、说得准即可。
孩子6岁以前,不管是家长教、请外教、上培训机构、去双语幼儿园或者是国际幼儿园,只要做好这三件事就足够了。
启蒙的第一件事是培养兴趣,这个很重要。
家长一定不能把学龄前学英语当做学习,一切都要顺着孩子的兴趣当发展来做。
不能上完培训班回家就开始各种测试、问答来考孩子,可以选择多讲他们喜欢的故事。
因为6岁以前学不会记得很牢。
只要孩子对英语感兴趣,拥抱英文,这就足够了。
第二件事就是讲听。
要听带画和有色彩的故事,这样易于孩子理解,也最能抓住孩子的心,因为故事是情景包围的,并且外语它的场景体现只能是通过故事。
也可以听押韵的歌曲、歌谣,因为重复同一个句型而且有韵律,带动作,这对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的纯正,要是非常专业的出版机构出版的音视频。
即家长英语好,也要注意不能把自己说英语当做孩子的主要输入源,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我们不能完全准确判断自己的“好”的程度。
第三件事是英音和美音的选择。
其实不用纠结,如果孩子发现两个语音有区别,他会问。
两种英语虽有区别,但不存在在彼此国家听不懂对方英语的情况。
只要保证听的量,并且给孩子沉默期就可以了。
允许沉默期就是孩子量不够,没有足够兴趣,不开口说英语,这是正常的。
How to Improve Your VocabularyW ords can make us laugh, cry, go to war, fall in love. It is said that words are the most powerful drug of mankind.Whether you’re still in school or you head up a corporation, the better command you have of words, the better chance you have of saying exactly what you mean, of understanding what others mean---and of getting what you want in the world.English is the richest language---with the largest vocabulary on earth. Over 1,000,000 words. Yet, the average adult has a vocabulary of only 30,000 to 60,000 words. Imagine what we’re missing!Here are five pointers that help us learn and remember whole families of words .1.Tr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from the way it’s usedYou can often get at least part of a word’s meaning---just from how it’s used in a sentence.That’s way it’s so important to read as much as you can--different kinds of things: magazines; books, newspapers youdon’t normally read. The more you expose yourself to new words, the more words you’ll pick up just by seeing how they’re used.For instance, say you run across the word”manacle”: “The manacles had been on John’s wrists for 30 years. Only one person had a key---his wife.”You have a good idea of what”manacles”are---just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sentence.But let’s find out exactly what the word means and where it comes from. The only way to do this, and to build an extensive vocabulary fast, is to go to the dictionary.( How lucky, you can---Shakespeare could not. There wasn’t an English dictionary in his day!)。
H o w t o l e a r n E n g l i s h?P r o f e s s o r C h e n L i nWell, if I should introduce myself, I should say I a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also a teach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Probably, the first tit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econd one, because if we shoul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learn it all our lives. So for the whole life, I’m a stud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for the past years, I’ve been teaching that language, so I’m also a teacher of that language. But,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is,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teacher of a foreign language, first of all, you should be a good student of it. Do you agree with me?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your response shows that you understand me.OK, well, as I said, I’m going to start my talk with a li ttle story about myself. And that is when I was leaving my college, and when I was … decided to become a teacher, a teacher of mine, a professor of mine, told me that I should remember the three UPs. U-P, U-P, up. And he said,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good teacher, you must always remember three UPs.” And I said, “What is the first up?” He said, “The first up is to stand up.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never sit down.” And I said, “What is the second up?” He said, “The second up is to speak up.” To speak u p means to speak in a very loud voice. Because you know, sometimes the classroom might be very big. And you know, many many years ago, when I started teaching, we didn’t have this in the classroom. So the poor teachers had to shout, had to speak up. Well, as to the third up,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now. I will tell you about it at the end of my talk, OK?OK. So, ladies and gentlemen, am I speaking up? Can everyone hear? Hear me? At the back? Can you hear me at the back? OK. Well,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which is probably not in this little booklet, to start with something which is not here. And probably I’ll translate a little bit of what I’m going to talk, into Chinese if necessary.Well, the first little topic is: “Is Ther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What is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OK. Do you think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 arning? Yes or no? No?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三个代表跟外语学习没有关系吗?Well, I wouldlike to see who said no. Anybody who said no, put up your hands. No? Three… OK. Well, I’m going to tell you about it. I think, to my mind, to my mind, there i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epresent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Now first of all,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What is the first Represent? 第一个代表是什么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顾曰国教授简介:北京外国语大学 (招生办) 校长助理、北外网院常务副院长.1956年生,籍贯江苏省,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之一。
1977年至19781年就读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7年获该系语用学与修辞学博士学位,师从英国学术院院士Leech院士。
1988年回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许国璋教授。
1990年出站留校工作。
1991-1993年任该校英语二系主任。
1993年至1998年任该校校长助理兼应用英语学院院长。
1998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两单位经过协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原职务改为兼职至今。
我虽然是专职研究人员,但我首先是英语教师。
我喜欢教书,因为这样我可以有许多学生。
现在我想根据我的经验,把一些我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
学习英语的七大误区:第一误区就是把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
大家知道我们习惯上把英语学习分解成五项技能,听说读写译。
这样分解是否科学,在此暂且不论,有不少学习者往往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
比如说,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人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
这里的错误是把看懂代替了会说。
看懂不等于会说。
练习口语,内容不能难,目的是通过一些能看懂的内容来操练“上口”。
也就是说,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练习,自己能说出书中相关的内容。
口语教材的优劣首先要看语言是否能学到,是否地道。
第二误区是把知识当成技能。
打个比方,假如你想学骑自行车。
我给你一本题目叫“如何骑自行车”的书,把书从头背到底,甚至倒背如流。
这时你有了专家级的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知识。
但是你肯定不会骑。
原因是骑自行车不是简单的知识问题,它首先是一项技能。
要学会一项技能,核心问题是练,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
学外语当然比学骑自行车要复杂得多,但它首先也是一项技能,光看语法书、默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练,要把知识变成技能。
学英语寄语励志
1. 持之以恒,英语学习需要长期坚持。
2. 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可以掌握英语。
3. 跳出舒适区,勇敢尝试用英语沟通。
4. 坚持每天学习一点点,积少成多。
5.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自己有进步。
6.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尽量多接触英语环境。
7.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广泛涉猎各类英文文章。
8. 学习英语发音,强化口语表达能力。
9. 组织和参与语言交流活动,与他人多练习口语。
10. 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课程、电子书等。
11. 关注英语新闻,提高英语听力和理解能力。
12. 刻意练习英语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13. 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建立牢固的语言基础。
14. 克服害怕犯错的心理,积极试用新单词和语法结构。
15. 寻找英语学习的乐趣,使学习过程更有动力。
16. 学习英语文化和历史,增加对语言背景的理解。
17.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8. 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9. 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20. 多找语言伙伴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21. 不害怕犯错,以错误为学习的机会。
22. 每天坚持用英语说几句话,保持口语的流利度。
23. 目标明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考试进行备考。
北外青少:畅谈孩子的英语学习关键点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
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
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
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 模仿亦很重要。
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
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
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
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
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
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
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
按照这种方法来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
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的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
比如,你若要突破语音,就应该安排一段时间(比如15天)。
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死去活来"。
15天之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来。
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你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给录下来,认认真真地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
量的积累是必须的。
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
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
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
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
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线-面"的关系。
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
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
北外的许国璋老先生说: 学英语就要无法无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
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学习外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读洋文的狭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国学基础。
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北外的何其莘先生说: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
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一般以每页(大32开)不超过八个生词为宜。
其次是阅读方法: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
遇见不认识的生词,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
第三是要坚持天天都读,而且要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
只要坚持下去,几个月,半年之后,肯定会看到成效。
北外的胡文仲先生说: 学习英语无捷径。
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
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简易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
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
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和同事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
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自己听。
要多用词典,多用英语词典。
如果读词典读的津津有味,就说明学英语已经上路了。
英语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后,通读(注意不是略读或跳读)一本浅易的英语语法书会使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张中载: 学语言光听不说,光读不写,是学不好的。
现在,有不少学生只知戴着耳机听英语,埋头读英语书,却不开口朗读,背诵名篇,名段,不开口练着说英语,也不动手做笔头练习,写英语文章。
北外李晨:英语语音学习的重要性、目标设定和操练方法PREFACE寄语《英语语音》课程新生下文是我写给北外网院《英语语音》课程新生的寄语,旨在梳理具备高中英语基础的学习者初次接触系统性语音课程时的常见误区与对策。
尤其强调语音学习的重要性、目标设定和操练方法。
对于本公众号的老朋友而言,文中绝大多数信息已经通过视频展示过,但却是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汇总,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新生朋友们仔细参研,做中得学!1. 学习英语语音的重要性说起学英语,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会认为“背单词”是第一要务。
至于学语音,虽知必不可少,但优先级不会比掌握词汇要高。
语音学习究竟值不值得投入较多的精力?我们从三方面来探讨。
1.1 英语语音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开口说英语前,你是否有如下顾虑?“我方言口音重,说英语听起来也怪怪的。
”(自评语音形象负面)“英语发音从来不是我的强项。
”(自评语音水平较低)“发音不好会不会被笑话?”(畏惧负面评价)“我学过音标,但学了也没什么用,还是说不好英语,不练也罢。
”(语音学习观念有误)如果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顾虑,就得当心了,因为你已经有了“语音焦虑”。
语音焦虑直接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和交际意愿。
因为焦虑,你可能不情愿或很勉强地参与课堂上的口语练习,这也将直接导致新的语言知识无法通过运用来内化。
而这种沉默或不愿交流的状态又加剧了焦虑感,导致交际意愿进一步降低,最终陷入了“不敢说——不能说——不会说——更不敢说”的恶性循环。
反之,如果开口说英语前,你感到:“我的发音没问题,足够清晰易懂。
”(自评语音形象积极)“发音一直是我的强项。
”(自评语音水平较高)“大家都夸我发音好。
”(正面评价激励)“语音学习不仅仅是读准单个的音,还有语流中的发音,我一直勤练不辍。
”(语音学习观念正确)说明你对自我发音的态度积极,能得到他人赞扬羡慕,交际意愿强烈,容易将英语学习活动坚持做下去,不断精进。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学习体验有限,学习者倾向于将发音与外语学习能力等同起来。
英语学习方法北外网院英语学习方法总论方法就是方法,它最终无法取代刻苦的学习。
第 1 部分整体建议1. We’d better develop our interest in English at the beginning of our study. To de velop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is not very hard. We may have the feeling of satisf action and achievement from our English study when we are able to say somethin g simple in English, talk with others or foreigners in English and act as other’s int erpreters.在英语学习之初,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并不难。
当我们可以说点儿简单的英语,用英语与别人或与老外交谈,或作别人的翻译时,我们就可以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兴趣就培养起来了。
请注意,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很重要 !2. Plans are always very essential, so we must make some elaborate and workable plans before study. And we should certainly carry out these plans to the letter.制定英语学习计划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前制定精细的和可操作的计划。
并且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些计划。
请注意:千万不要干没有计划的傻事,那等于在浪费生命。
3. Notes should be made whenever we study any book. We may follow this advice: Don‘t read book without making notes. As we know that notes arethe summarization, the core content, our understanding and the abbreviationsof the books. Our notes are much thinner than the books so that we can learn them by heart easier and can often review and read them. We may also record our notes on tapes so as to often listen to them easier, to deepen our impression and to lighten our burden of memory. Sometimes it is needful to draw some tab les and illustrations that are very impressive, visual and concise.无论学习什么,我们都要作笔记。
【转帖】转贴:北外英语教授谈怎样学习英语词汇(转载)掌握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其中道理不言自明,就像建大楼离不开砖瓦一样。
词汇学习贯穿英语学习的始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词汇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译等诸项技能的提高。
事实上,英语中的重要语法点在中学阶段已经基本学完,进入大学后制约英语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就是词汇。
词汇知识的积累和英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英语应用能力高的人往往具备较大的词汇量。
词汇学习决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背背词汇表就行了。
学习词汇如同了解一个人,要分两个阶段:先要知其相貌,进而熟其脾性。
先要了解其是男是女、老幼中青、黑白丑俊、高矮胖瘦。
做到这些之后,还要深入了解其脾性如何、背景如何、交往圈子如何等。
对于词汇学习,“知其相貌”就是要记住词汇的形、音、义、性;“熟其脾性”则是要进而了解其所属语域(正式、口语、俚语、粗俗等)、专业领域(医学、物理、天文、音乐、摄影等)、用法、搭配等。
当然,正如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深入了解我们见过的每一个人一样,对于有些词汇混个脸儿熟即可,例如名词,一般情况下知道其“相貌”就够了;而对于另外一些词则务求甚解,直至通达,比如动词,往往只知意思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它的“脾性”。
因此,词汇学习首先要弄清哪些词汇“知其相貌”即可,哪些则须“熟其脾性”。
换言之,“知其相貌”是指在学习用法单一的词汇时要在广度上下工夫,即要广泛涉猎,多混一些熟面孔;“熟其脾性”则意味着在学习用法复杂的词汇时要在深度上下工夫,深入探查其用法以求通达。
那么,如何判断哪些词要在广度上下工夫,哪些词又要在深度上下工夫呢?许多学习者往往一看到拼写很长的词语心里就犯嘀咕,觉得不好掌握,实则不然。
专家研究发现,真正难以掌握的并不是这些“大高个”,而恰恰是很多人觉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个子”。
仔细想来,这话不无道理。
不是吗?很多“大高个”的意义和用法都很简单,加之因其“身材高大”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先天优势,这些词是很容易混个脸儿熟的,而且往往混个脸熟也就够了。
下文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寄语所有英语专业的朋友。
静下心来,看完本文,尤其注意大学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几年时光中,刘润清教授是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
诚然,刘教授当年经历的教学法、师资、学习环境已经经历了较大的变革,但不变的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若想追寻的大师的足迹,必须抛却浮躁,脚踏实地地走上这条漫长的学习道路(当然,对于广大英语爱好者来说,这篇文章也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我在中学学的是俄语,1960年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
但报到时却得知我被分到了英语系。
我的同班同学都学过英语,至少知道800个英语单词,发音也没有太大问题。
惟独我这个农村孩子一个英语单词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更可笑的是,别人说yes时,我会不自觉地说出俄语“是”的音/da/;别人说no时,我会说/niet/。
发英语的几个元音时,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经常在班上引起哄堂大笑。
好在我在班上年纪最大,脸皮也厚,又是团干部,因此无论别人怎么笑,我也没太在乎。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夏祖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真诚、热情的工作态度;他经常鼓励我这个最落后的学生。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因此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过。
我把周末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对着镜子练发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嗓子都练哑了。
当时全班只有一个大型录音机,要听大家都听,不听谁也别听,录音机死沉死沉的,也不可能搬到宿舍去。
录音里只有精读课文和生词,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听力材料了。
我还经常在黑板上练拼写,写满一黑板,就擦掉又写。
单单这发音和拼法,就不知道花去了我多少时间。
我的语法还算好,当时没有什么专门的语法课,精读课文中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老师就顺便讲一下。
但总的来说,在第一学年,我一直是班上的最后一名。
到一年级结束的时候,我才算入了门。
二年级仍以精读课为主,它既是英语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语、笔语练习的主要场所。
同时,还开了泛读课,让我们读最简单的英语小故事。
从二年级起,老师还要求我们用英英词典。
我记得第一次拿到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时,查了一两个词,心里就十分激动:我可以用英文解释英文了!初用英英词典时,当然也遇到不少困难。
为了查一个词,不知道要查多少其他词。
有时查来查去,就忘了最初是要查哪一个词了。
但是,英英词典使我们看到了英汉词典中解释的局限性和误导性。
从根本上说,查完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并不能够真正学会使用一个词。
只有查一部好的英英词典,才能真正搞清一个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随着词汇量的扩大,使用英语词典的兴致也越来越高。
有时,查上瘾来,会查上个把小时,忘记了正在读的文章。
那时,我们都把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上标的25个句型背得滚瓜烂熟。
总之,查英英词典本身就是在学地道的英文。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精读课的作用是最大的,一切基础知识都来自于精读课。
此外,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那些简易读物。
这些小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并让我眼界大开,因为里面有一种全新的文化。
与此同时,我还惊叹于其中简单、地道的英文所包含的极强的表达力。
那时,我的词汇量极其有限,但这些小书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一年之内,我读了近百本简易读物。
是这些书使我感受到英语的语言之美,让我体验到地道英语的味道,并逐渐培养了我对英语的一种“直感”(to cultivate a feel for the language)。
这时候,我对英语的成语、习惯用法、动词搭配、漂亮的语句等,已变得十分敏感。
遇到这些内容,注意力会突然集中,并将它们立刻背下来或抄在笔记本上。
对于好的句子或段落,我会反复读,强行记,甚至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在课堂上或作文中用上几个背过的句子或短语,在同学面前“显摆”两句,都感觉非常享受。
因为看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到二年级时,我已经丢掉了“落后”的帽子,开始名列前茅了。
三年级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
首先,精读课文的人文味越来越浓了。
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示范,同时也是很好的文学熏陶和人文教育的材料。
哲理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美,有讲头,有读头。
其次,这时我开始读原版英文小说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原著才是英语教育的开始。
原著中的语言不再是为照顾学习者的水平和语法的需要而改编,而是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而且,大部分原著都出于语言大师之手。
更重要的是,原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情事理、自强精神,以及如何开玩笑、如何带来幽默效果等。
原著把读者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时,老师告诉我们,不读上几十本原著,英文是学不到家的。
原著既保留了语言的原貌,又保留了文化的原形。
再有,就是三年级开设了正式的写作课。
在此之前,我以为说英语最难,因为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后来,我又感到,听英语最难(如听英语广播),因为你不能控制对方的讲话速度。
等到开始学习写作,我才意识到,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
最初,我以为把重要的话写下来就是作文。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错误的理解。
书面英语是最讲究、最严谨,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语言。
语言之美,多体现在书面语上。
讲话不能像背书;同样,写作也不能像讲话。
记得有一次我写到:“Now Im go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老师上来就是一个大红道:“Too chatty!This is not writing!”。
当我连续使用同一个结构时,老师又批上“Vary your structure please”。
如果一个词在相邻的句子中同时出现,老师会划出该词,并批上“Bad style!”的字样。
老师改过几次作文之后,我悟出了一些写作之道。
可以说,我现在对书面英语的认识,以及我现在的英文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益于三年级的写作课,是写作课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四年级时,学校开设了一个高级翻译班,俗称尖子班,入选的有吴一安、秦秀白、王英凡、唐闻生和我等9个人(但不知为什么,这个班办了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办这个班的初衷是要把这些人培养成高级外交翻译。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件事:一是伊莎白把我们的语音语调重新纠正了一遍。
她先让我们听一家英国出版公司出版的录音带,有诗歌、剧本,也有小说,都是百分之百的RP,典型的英国上层社会的发音,漂亮极了。
然后,她让我们模仿一些段落。
最后,她还让我们设想是在人民大会堂宣读一个领导人的发言。
她说我们底气不足、声音不稳,一拉长声就走调。
她要求我们两个人相隔50米对着讲,每天早晨至少练半个小时。
虽然没有当上大翻译,我的朗读水平却大大提高了,能把一个故事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些都是那一年长的出息。
二是学了不少外交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的翻译。
我们当时把Beijing Review(那时叫Peking Review)看了个遍,把当时的重要文件、社论、评论员文章(国际的)都拿来进行英汉对照阅读,学了很多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固定译法,包括“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以粮为纲”等。
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读惯了英文小说原著的人刚接触Beijing Review可真是不舒服,总感到有一种语言与文化的不相匹配:英语不是为这种中国式的表达而造的。
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且也认识到,要想向世界介绍中国,这种英语是我们的惟一选择。
尽管有人常批评China Daily和Beijing Review的英文有很浓的中文味,但是这种英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为接受。
而且,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英语一样,已经成为英语的一种变体。
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百分之百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总可以找到解释原文的方法。
有点中国味的英文保留了一些乡土气息,这也是好事。
像“三自一包”、“三反五反”、“五讲四美”、“三个代表”等短语,只能先直译过去,再加个长长的脚注。
但是,应该说明的是,刚开始学英文时,不要拿Beijing Review做课文,而一定要拿本族人写的地道的英文做课文。
把英文底子打好之后,再读Beijing Review,就不会影响你对英语的直感了。
对五年级的印象不太深了,但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只是时间的先后顺序记不太清了。
一是我们学了翻译,特别是汉译英。
教我们的是薄冰和钟述孔两位老师,他们都很有水平,上课也非常有趣。
这门课使我认识到,英文不学到家,翻译是谈不上的。
与此同时,我还意识到,汉语文字看似已懂,实则不然。
例如,汉语的小句,在英语中要降格为从句,才能真正体现原文中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并保证译文准确、可读。
翻译远不是词与词、结构与结构的一一对应;要比这复杂得多。
没有对汉语的透彻理解,没有足够的英语造诣,是做不了翻译的。
比如遇到“摇羽毛扇的人”(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若直译为“the person who waves a goose-feather fan”,那就是败笔,因为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但如果加上“mastermind”,就清楚多了(见《汉英词典》第1183页,外研社)。
但有时这个典故也用作贬义,指在幕后操纵或出坏点子的人,这时,可译为“a person who pulls the strings―the string-puller”。
不过,上述例子仍属于翻译中浅层的、局部的问题。
更深层的问题是,除了具有高超的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之外,译者的阅历和文化底蕴与作者不能相去太远。
要想翻译《红楼梦》,如果不了解曹雪芹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不洞悉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译文最多也只能是貌合神离。
第二个印象是我们在五年级学了不少《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文章。
那是在1965年,全国正在酝酿“文化大革命”。
教学上开始强调“政治挂帅”,《毛泽东选集》的英文版进入了课堂。
客观地说,《毛泽东选集》英译本是我国几十位翻译家花了多年的时间,经过反复推敲而打造出来的一部精品。
裘克安、庄绎传老师都参加过此书的翻译,并给我们讲过翻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现在,没有人再拿英译《毛泽东选集》当课本了,或者有人始终看不起这样的翻译。
但是,我要说,我们从英译《毛泽东选集》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它帮助我们体验翻译过程,认识翻译技巧,感受文化异同。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吧。
当时我们每天背颂的一句毛主席语录是:“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
”乍一看,这句话简直没办法译成英文。
等我读了英译文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没读懂原文。
“阶级斗争”一词,我一直把它当作名词词组来看待,所以无法翻译。
而英译文为:“Classes struggle,some classes triumph,others are eliminated.Such is history,such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译得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