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Leabharlann 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 .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⑶问今是何世。 ·
·
② “......,......也。”判断句中,有时 “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 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 治通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 曹判论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
⑷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⑸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⑴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⑵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 一个古代) ⑶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⑷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⑸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你是问 ⑹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4.用“被”表被动。
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⑷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⑶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⑸龙逢斩,比干剖。 ⑹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⑺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⑻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 郑 伯克段于鄢》 ⑼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