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中古思想第三课宋明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4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3讲宋明理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讲宋明理学夯实基础【P115】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基础梳理】背景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无法控制人心。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隋唐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宋朝时期:庶民社会来临,儒家需要重新诠释伦理规范。
【重难突破】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衰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
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而上学的主观努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儒学的挑战与新发展⑴挑战:①社会动荡: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②道教: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③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⑵新发展:①内容: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传播范围:北方少数民族大力崇儒兴教;③影响: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⑴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⑵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二、程朱理学1、背景:⑴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表现: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③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先声。
⑵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⑶宋代“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北宋相对宽松文化政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程朱理学——理学形成与繁荣:⑴理学概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⑵理学代表及主张:3、程朱理学的影响⑴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⑶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特点:⑴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⑵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三、陆王心学——理学新阶段:1、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作用:(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3)注重气节、道德; (4)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6)凸显人性的庄严。
第3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识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陆王心学的代表及观点。
2.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和影响。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地位。
3.激情投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评价传统文化,评价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预习案1.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依据预习案在课本上进行勾划,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预习自测。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I.教材助读一、三教合一汉武帝以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时期,、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
2.思想:(1)程颢、程颐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
3.方法论:“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时期理学家,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 (1 ~ 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 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 ·常州高二检测)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示“理”是 ()A.超时空的,圆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C剖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规,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规,故 C 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公义”作为最高范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天生声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C剖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 A 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门派,与陆王心学有差异,故 B 项错误;“二程”所谓“公义”,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 C 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本质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 ·宿迁高二期末) 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响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见解并无不相同”。
他的主要依照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A剖析格物致知重申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 A 项吻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吻合题意,故B、C、 D 错误。
4.(2017 ·泰州高二期末) 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亲母亲,恭敬长上,友好宗姻,周恤街坊,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然,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三点导析】1. 考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重点: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难点:认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的阶段特征;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方法导拨】1.如何全面地掌握汉朝以后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先要把握汉朝时期的儒学的基本状况,然后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顺序有条理地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
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成为正统)”的四步历程。
汉朝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发扬光大,更辉煌;宋朝——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
2.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如何看待它?要辩证地看待: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4)宋明理学强调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
【要点导学】要点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儒学吸收、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的正统地位。
儒学大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要点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抨击的活动。
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__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研学稿编写:丁洲审核:丁洲班级小组姓名学号一、研学目标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识记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主要观点。
3.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及评价二、自主研学(填写时间轴、表格和知识体系)1.在相应的朝代下写上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大事(梳理已学知识)史实三、互动研学: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动研学一】阅读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2分)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4分)(3)据材料四回答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6分)(4)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4分)【互动研学二】理学的影响: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2“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料3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4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5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怎样评价理学?四、研学反馈1.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2.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
第3课:《宋明理学》复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
2.理解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内涵,辨析其精华与糟粕,评价其历史影响。
使用说明1.请同学们阅读必修③教材,并结合笔记,15分钟熟悉基本知识点,并做好不懂的标记;2.积极思考探究部分、完成当堂,对基础知识进行活学活用,限时20分钟;3.对于基础知识要全面把握,又要重点突破;并结合选修部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整体把握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能通过框架图引导出具体知识点)二:易错提醒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盛行?2.试比较“二程”理学和朱子理学的异同点?(从“理”、认识论比较不同)三:重难清单——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①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③注重气节、道德;④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⑤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⑥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合作探究】探究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当堂检测1.宋代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2.“父前行,子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