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义例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义例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哲学观点,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
首先,主观唯心主义。
这个概念主要强调的是个体的意识和感知。
简单来说,你的想法和感觉会影响你对世界的理解。
比如,你可能觉得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反之,如果你心情糟糕,再好的天气也觉得一片阴霾。
主观唯心主义就是这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你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让你感到无聊。
你心里想着:“我真不想听这个。
”这时,你的注意力可能就会飞走。
可如果你对这门课充满热情,像是待在阳光下,整个世界都仿佛变得鲜艳。
你的感知改变了你对课堂的态度。
主观唯心主义就是承认这种个人体验的重要性。
再说说客观唯心主义。
这个概念稍微复杂一些。
它强调的是,某些思想或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是独立于个体存在的。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体验不同,但有些东西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爱。
这种感觉在不同的人身上都有出现。
我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它,但爱本身是一个共同的概念。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山顶,俯瞰着无边的风景。
他心中涌动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觉得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体验,尽管是个体的,但其中蕴含的“美”的感知是跨越个体的。
客观唯心主义正是把这些共同的体验视作一个独立于个体的存在。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种观点的实际应用。
主观唯心主义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艺术家往往通过自己的感觉和想象来创作。
比如,画家在画布上涂抹颜色时,他的情绪直接影响画面的呈现。
你能想象一幅画,画家的心情阴沉,色彩就会显得暗淡无光。
反之,心情愉悦时,色彩便会鲜艳夺目。
再来看看音乐,歌词往往表达的是个人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听到同一首歌,感受却可能截然不同。
也许有人听到一段旋律,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那是他的故事与旋律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体验。
接下来,客观唯心主义在科学和哲学中同样有所体现。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一些普遍规律。
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
1唯心主义及其意义
唯心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它宣称世界的实质全靠心来构建,即心造物,一切都取决于心,是一种基于心灵的认知和经验,从而与我们的感知有关。
它的支持者认为世界的真实性在于我们自身的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特殊形式,它认为外在世界本身具有真实性,但是本质上只是我们构建出来的,仅仅是我们自身的一种心理投射。
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人们应当理解内部的感知和感受的重要性,重视个体的感性体验。
3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
(1)动物与人类连接:它认为动物与人类之间牵涉到一种客观与主观的相互影响。
它建议我们人类不可期待自然世界有多高的智能,要以一种情怀去观察动物,将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2)构建记忆讲课:客观唯心主义要求我们要重视个人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经验拓展到学习之中,从而构建记忆。
这样学生将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结合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知识。
(3)梦境的意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梦境所反映的结构是由个人的内在幻想,潜意识以及情感等植入的,它也是一种思考的工具,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心的抑制力量,从而继续从自身的经历中去思考、发展。
4结论
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将心灵和体验考虑在内的思想体系,它以个体的感知为基础,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直观性,重视个人体验。
客观唯心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参照方法来认识自然世界,从而使我们更加熟悉自身和自然,更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思想经历。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王充)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1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12.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1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14.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15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16.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007大纲卷]I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鼓,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父之所”;“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莲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白《大金国》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答案】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都城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
唯心主义的20个例子一、主观唯心主义例子(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1. 慧能的“仁者心动”2. 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比如眼前的桌子、椅子等,只有当它们被我们感知的时候才存在。
如果没有任何人感知到这个桌子,那么它就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把感知(主观精神)作为事物存在的依据。
3. 梦境中的世界- 当一个人在梦中经历各种场景,如在梦中飞翔、与奇幻生物互动等。
在梦中,这些场景对于梦者来说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它们是梦者的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
按照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就如同我们所感知的现实世界可能也是某种主观意识创造的,而梦境可以看作是这种主观创造的一个微观体现。
4.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笛卡尔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最后他发现,当他在怀疑的时候,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他正在怀疑这件事本身,也就是他在思考。
他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
他把“我思”这种主观的思维活动作为“我”存在的依据,强调了主观精神对个体存在的决定性。
5. 画家作画时的构思- 画家在创作一幅画之前,脑海中先有了关于这幅画的构思,比如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达等。
然后他才根据这个构思在画布上进行创作。
从主观唯心主义的角度看,这幅画最初是存在于画家的主观意识之中的,然后才以物质的形式(画作)呈现出来。
6. 作家创作小说中的世界7.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审美感受- 对于一朵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有人觉得它娇艳美丽,有人可能觉得它平淡无奇。
这种审美差异是由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按照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花的美丑不是由花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的,而是由观赏者的主观意识赋予的。
8. 迷信者认为的鬼神存在- 一些迷信的人声称看到了鬼神或者感觉到鬼神的存在。
这种所谓的鬼神存在实际上是他们的主观意识中的想象或者幻觉。
他们依据自己内心的恐惧、期望等主观情绪创造出了鬼神的形象,并认为这些鬼神是真实存在的,这是主观精神创造“存在”的一种表现。
生活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例子生活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例子 1比如有个小伙子因为女朋友和他分手了。
他很难过。
请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一切都不过是各种观念的集合,因此只需要改变观念即可改变世界。
如上述题目的小伙子,想要改变小伙子伤心难过的事实,就得改变他的观念。
诸如让他知晓分手是一种新的开始,单身更自由,应该开心而不应该难过。
给他灌输对“分手”的另一种认识角度,从而改变他对“分手=难过”的认识,以此达到改变事情的目的。
二、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论上面的方法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方法。
对客观唯心主义来说则更简单。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如上帝。
上帝是一切的本原,你女朋友离开你是上帝的安排,不要难过,上帝会给你安排更好的。
由此对上帝的不同阐述从而改变小伙子心中“分手=难过” 的观念。
而具体的方法这里不做过多阐述,显然各种宗教大师比我们更擅长对上帝的解释。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所以改变世界要从物质层面入手。
比如上一个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不会认为分手是一种意识层面的悲伤,但是辩证唯物主义会从物质层面去理解:宇宙万物都在变化,分手也是一种运动。
是因为两个人日常感情的矛盾不断积累最终爆发,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所以,没必要为分手本身感到难过,因为这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
想要再次挽回女朋友,就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
同时,你要积极化解过去的矛盾,该道歉的道歉,该送礼的送礼。
如果你不想拿回来,你也不用担心。
一切都在移动。
不可能因为一次分手就和爱情绝缘。
换个女朋友就好了。
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没有爱情,还有友情和亲情,还有理想和梦想。
活着的理由有很多。
没必要为了爱情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四、不同哲学对幸福的追求方式不同主观唯心主义主张去修炼意识或者修心。
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义例子一、主观唯心主义1.1 理论概述主观唯心主义,这个听上去有点深奥的词,其实说的是“我觉得就是这样”的观点。
简单来说,世界的存在依赖于我的意识。
我想象的东西,才有可能真实存在。
比如,你在梦里看到一个美丽的海滩,那在你的世界里,它就是真的存在。
虽然醒来后,你知道那只是梦,但在梦里的感觉依然真实,没错吧?这种感觉是独一无二的。
1.2 生活中的例子想想看,有些人相信“命运”会带给他们某种特别的体验。
他们会觉得,遇到某个特定的人是命中注定。
这个想法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意义,尽管其他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偶然。
这样的信念,正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
你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的。
每个人的世界观都不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生活。
二、客观唯心主义2.1 理论概述客观唯心主义可不是那么简单。
它的核心思想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东西也是由某种精神或理念支配的。
换句话说,虽然有一个独立的现实,但这个现实是被更高的精神力量所主导。
想象一下,宇宙中有一种力量,它在默默影响着一切,让我们感受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随机的。
2.2 经典例子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个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历史就像一部大剧,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务,最终都在为一个更大的目标服务。
这种观点让我们感到,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有其意义。
即使是在痛苦的时刻,也能找到某种更深层次的价值。
2.3 现实中的应用再比如,很多人相信“宇宙在冥冥之中安排着一切”。
这种想法让他们感到宽慰,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会认为这是宇宙在给他们的考验。
这种信念在生活中常常能够提供力量,帮助人们找到前进的动力。
看,客观唯心主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主观与客观的交织3.1 二者的相互影响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实际上却如同一对舞者,相互依偎着。
个人的主观体验总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而那些看似独立的外部现象,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意识和想象。
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义例子在哲学的世界里,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探讨。
先来说说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决定着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比如,有一个人坚信只要他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就能够心想事成。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够直接改变外部世界。
这种观点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体现,因为他将自己的主观意志置于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世界的变化完全取决于他的内心想法。
再比如,有一位艺术家,他坚信自己的创作灵感是世界上最真实、最本质的东西。
他认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艺术形象和构思,先于一切物质存在。
只要他能构思出一幅完美的画作,那么这幅画就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了,而将其绘制在画布上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他看来,他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是世界的本原,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还有一种情况,有人认为自己的梦境是真实的世界,而现实世界只是梦境的一种虚幻投影。
他觉得自己在梦中所经历的一切比现实更加真实,因为梦境完全是由他的内心想象和感受构成的。
这种将梦境视为世界本原的观点,同样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接下来谈谈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人的主观精神之外,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精神力量,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它们是世界的本原,决定着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在宗教信仰中,很多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类。
他们认为上帝具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世间的一切都是按照上帝的意志和计划来安排的。
在这种观点中,上帝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精神实体,决定着世界的运行和人类的命运,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再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
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或模仿。
比如,我们看到的具体的马只是“马”这个理念的不完全体现。
“马”的理念是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而现实中的马则是有缺陷、会变化的。
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主义例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思想,真是各有千秋。
我们先聊聊主观唯心主义。
简单来说,这个观点认为,意识是决定一切的。
比如说,想象一下一个艺术家,他的画布上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他的情感、思想,都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
换句话说,艺术家的一切创作,都是他内心的反映。
嘿,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对吧?在这个框架下,真实的世界似乎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感知。
再来看个例子。
想想那些梦境。
梦里的场景、人物,全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
有些人觉得,梦就是现实的另一种表现。
也就是说,梦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个人意识的产品。
你可以在梦里飞翔,也可以跟超人并肩作战,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仿佛每个人都是自己宇宙的中心。
接着,我们探讨一下客观唯心主义。
这个观点稍微复杂一点。
它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个人意识之外的精神实体。
举个例子,比如宗教信仰。
许多人相信,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在掌控着一切,这种力量并不依赖于个体的想法。
这就像是有一种普遍的真理在背后支持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人们的信念可能千差万别,但这种超越个体的力量始终存在。
再想想科学。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些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重力法则,无论你信不信,丢下一个苹果,它都会掉下去。
这就说明,有一些客观的事实是独立于我们意识的。
这种思想在哲学上,给人一种非常稳固的感觉。
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渐认识到这些真理,似乎为这个复杂的世界提供了一种理解。
所以,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冲突,让人很有思考的空间。
一个强调个体的体验,另一个则关注普遍的真理。
这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各有优缺点。
主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让我们得以探索内心的深处,发现自我。
而客观唯心主义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让我们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方向。
想一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者的结合是多么重要。
比如,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个人的信念会推动我们前进,而社会的规范和规则又会引导我们的行为。
就像走在大街上,周围的喧嚣和独特的风景,每个人的感知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却共享着这座城市的生活。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例子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概念。
其实,这两个概念有点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个朋友,一个是主观的朋友,一个是客观的朋友。
主观的朋友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而客观的朋友则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那么,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别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我们来看看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意思是说,我们的意识或者心灵是世界的本原,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存在。
这个概念有点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个“心里美”。
比如说,当我们觉得一个人很美的时候,即使他长相一般,我们也会觉得他很美。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心里美在起作用。
同样的道理,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我们的心灵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心灵虽然不能决定这个世界的存在,但是我们的心灵可以影响到这个世界。
这个概念有点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个“积极向上”。
比如说,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会更容易克服困难。
同样的道理,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我们的心灵虽然不能决定这个世界的存在,但是我们的心灵可以影响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现在,我来给大家举几个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爱情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两个人相爱了,但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学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时候,如果两个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坚持自己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幸福。
但是,如果他们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这段感情,因为他们认为这段感情无法给双方带来幸福。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学习的。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知识点我们学不懂,感觉很枯燥无味。
这时候,如果我们是主观唯心主义者,那么我们可能会选择放弃学习这些知识点,因为我们觉得它们对我们的未来没有帮助。
古今中外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一、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
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
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一、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典例。
(一)中、西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典型命题
l、“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
”(老子)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
”(老子)
3、“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程颐)
4、“有是理,后生是气”,“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鳃记劲蕷桨脑妈三聲訪缑獪懷漣冪鶇摆褴祷紼屨橋聳馐薌伪瀠饋缌谓駘釀娱撷荧謔議鼹楊錟賂讯匭哝儂釗煩龜软遞滄锔殴經飯跻哑峤側晝。
5、“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钉狱葱賕栏烧帻帳长獼糴韜觋诼涛钻辚鈽鳄蚬恋岭牍现噦閌钫頂軌絷幫阉览箪惩儔揮鵑縉满鲸戆鹈凫紂麽坏馒鈍瘾棖缢揮頂艫覿為徑襝紇。
6、“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柏拉图)
7、“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
8、人为天命所主宰。
9、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庄子)
10、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
(二)中、西哲学史上主观唯心主义典型命题
l、“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2、“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4、“心即理。
”(陆九渊)
5、“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王阳明) 。
6、“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王阳明
7、“万物皆在吾心中”(王阳明)
8、“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
9、“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10、“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11、“物质是观念的集合i”(贝克莱)
12、“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
13、“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尼采)
14、“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
”(叔本华)
15、“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叔本华)
16、“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波格丹诺夫)
17、“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杜威)
18、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
19、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
20、事物的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柏格森)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例子: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范缜)铋薈却蘺亚雳鉅赈鴟缥栈递鹼臚捞荊钫嘘鲟餃釘纵輯興順蛮睞鲁壞据蕆髅牺爍显毁躯骆饞缔渙誘檜簖眯竞斕愷澜饌虚墜嚕廢錈濱镪俨趋绠。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例子: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为代表,在本体论上也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看不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在状态论上看不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
“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異尘轹镯樅铙骚矚鸨乡闺诎觶袜济灏霧剎評鍘珏鏇轾塊鹜浈狮鏌淀汇荧蝼貶刿卢詬鳔梦躡賒痨衔蝈鸽挠锖溝躪颉湿雜驵謂鋰顰玮绕讥阑鯰。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虾約溃虽宾势蒌贬鄺針閾鐔滅舱鷸駭诂極钮潔侥乐跷缕盤斋凱弃關愦鲩饌猪剂榪偻腊嵘谛紛亲殁滌諭鏡臏緙鄉憶烂綜銖鸞詒缛薊鈞阕幂驭。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