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
2.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3.培养描写策略的能力。
4.增强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描写方式和策略。
2.加强对景物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训练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2.熟练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1.以实例分析法为主,让学生通过分析名家作品,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以写作训练为辅,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同步指导法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学习内容第一节:什么是景物描写1.描述景物的基本要素。
2.名家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节: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掌握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
2.学习丰富的描写词汇。
第三节:描写策略的能力1.了解描写策略。
2.掌握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技巧。
第四节:增强写作能力1.练习写作技巧。
2.增加写作风格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要素1.教师向学生介绍景物描写的概念。
2.分析名家作品,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景物的段落。
第二步: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1.教师介绍描写方式的基本要素,如色彩、光影、气息等。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方式,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方式的段落。
第三步:描写策略的能力1.教师介绍逆向思维和比喻的描写策略。
2.带领学生练习使用描写策略,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关于描写策略的段落。
第四步:增强写作能力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和风格。
2.带领学生练习写作,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篇完整的描写景物的作文。
课堂练习1.分组练习,比较不同风格的文章。
2.根据宣布的主题,自由创作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
思考问题1.描述景物需要什么样的语言?2.与众不同的描写风格有哪些?3.如何在描写时运用想象力?课后作业1.布置练习作文,让学生使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作文。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述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诗文都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感受自然山水之美,体悟作者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此单元可以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结合“语文主题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教学。
通过学习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感受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在诵读层面上,他们能基本做到正确和顺畅,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语感欠佳。
对于文言文翻译,他们能初步把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但对于“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标准还不能完全把握。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方面还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老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单元学习目标1.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3.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设计说明此单元写作主题是“学习描写景物”。
课题学习描写景物【科目】语文【教学内容】学习描写景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文的分析,进行写法指导,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例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呀?生: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课件展示(三峡一景、自然一景、月夜一景、富春江一景)师:想一想,为什么编者把这些课文编写在一个单元里呢?(或者: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都是和景物有关的(都是描写景物的)师: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作内容,学习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课文,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知识讲解所谓的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呈现两段文字,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才是景物描写?【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景物描写,必须要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三)写法指导展示例文师:找一找这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用到了哪些手法?生:修辞(比喻、拟人)时间顺序(春、夏、秋、东)细致观察,把握特点感官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描写景物时可以运用哪些方法?1.细致观察,把握特点。
2.理清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3.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看)、动静结合、感官:(视觉、听觉、嗅觉)、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4.修辞润色。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写法,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一步的写作实践做准备。
】过渡:我们已经欣赏了这么多处的景物,也归纳了一些写作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一景。
《写作_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写作_进修描写景物》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描写景物的重要性和技巧。
2. 掌握描写景物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3. 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更具生动感和吸引力。
二、进修内容:1. 描写景物的意义和作用。
2. 描写景物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3. 实践描写景物的写作练习。
三、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或播放一段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让学生对描写景物产生兴趣。
2. 讲解:向学生介绍描写景物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描写景物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同时,讲解描写景物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如形容词、比喻、拟人等手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要求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可以是家乡的风景、校园的一角或者梦想中的遥方。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4. 作业: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热爱和感悟。
四、评判方式:1. 评分标准:评分主要从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判。
2. 评判方式:可以采用同砚互评、教师点评和教室展示等方式进行评判,鼓励学生互相进修,共同进步。
五、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描写景物的优秀作品,进修他人的写作技巧和经验。
2. 组织学生进行描写景物的比赛或朗诵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作潜力。
3. 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以便更好地描写景物。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写出更加生动、传神的文章,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希望同砚们在写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愿同砚们在描写景物的道路上越走越遥,不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成为优秀的文学创作者。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观察景物。
2.学会运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来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有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受。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风景,美不胜收。
怎样才能把这些美好的景物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二、写作导航(一)基本技巧1.描写景物。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雨是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紫藤萝瀑布》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雨的四季》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二)学法指导1.多角度观察景物。
(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学习描写景物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知、思考和表达,准确描写各种景物。
(2)学生能够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示范、引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
(2)如何培养学生对景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各种景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兴趣。
2. 示范描写,引导学生。
教师通过示范描写一些具体的景物,如山水、花草、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思考和表达。
3. 练习操练,巩固技能。
让学生进行分组或个人练习,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各种景物,提高描写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分析评价,提高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描写作品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提高描写水平。
5. 总结反思,提升能力。
让学生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描写能力。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景物资源。
2. 教学实物,如花草、建筑模型等,用于让学生实地观察和感知。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感知和描写练习。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在观察、感知和描写过程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描写作品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表达方式。
3. 学习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描写能力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情境创设、示范引导、练习操练、分析评价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对景物的观察、感知和描写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语言表达,如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
2、能力目标:通过描写景物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更加珍惜自然资源。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语言表达;
2、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
1、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描写景物;
2、如何使用合适的句式来表达描写景物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法:引导学生以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观察、体验、思考;
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探索描写景物的方法;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描写景物的角度去体验,激发学生
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
1、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景物,让学生体验描写景物的乐趣;
(二)正式学习:
1、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描写景物的基本结构;
2、让学生讨论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让学生以写作的方式完成描写景物的任务;
4、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景物的基本结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教案一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作文平铺直叙。
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写景的经典美文,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为“走进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据此我决定从景物描写入手布置一次作文:家乡的秋天。
我知道,初学写景作文,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是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
农村学生少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但却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
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
”本课题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感观,让他们耳听、手动、心想。
结合季节环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模仿、创新,学以至用。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写景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感观和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写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和多种修辞方法写景。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秋景和家乡秋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体会古人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学习和积累古诗写景的名句)1、多媒体出示下列几句古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以上几句古诗各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2、导入:在作家眼里,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有情”的眼睛看景物,激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学会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课型:写作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导入(电脑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优美图片。
)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轻盈的春柳,火热的夏花,还有羞涩的秋叶,纯洁的冬雪,它们时时刻刻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牵动着我们的情思,那么我们怎样用文字将这些美景很好地展现在文章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动人。
二、什么是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如:日月山川、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社会环境描写如:节日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居室陈设等
在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
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三、赏析语段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分析总结。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分析内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
(抓特征)
2、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有动有静)
3、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色。
(多角度)
4、层次分明、写静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写动景由高到低。
先写整体,再写局部。
(有层次、有顺序)
5、从语言特点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形象、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结构句式。
(用修辞和句式)
总结归纳:景物描写的要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选好观察角度
3、安排描写顺序
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
5、务必融情于景
四、观察景物的方法有几种?
(1)定点观察法:定点写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叫定点写景法。
(2)移步换景法:就是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依次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五、写景技巧
技巧1:描景物,显特征(通过描写景物,以此突出景物特点)
技巧2:用感官,多角度用感官感受景物并捕捉景物独特的地方。
如颜色,数量,形状,声音,姿态,气味等,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技巧3:比喻、拟人
技巧4 动静结合法:
六、言之有序:抓准景物的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东到西、从近到远、时间顺序:从春到冬、从早到晚
逻辑顺序:从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七、言之有情:景物描写中要融入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
情景结合则是景物描写关键所在。
第二课时写作实践
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季》,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板书设计:
环境描写
有角度情景交融
有特征
有景物
有技巧
有顺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