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记忆障碍
- 格式:pdf
- 大小:207.55 KB
- 文档页数:8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1)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们都会对我们
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障碍及其
治疗方法。
一、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思考困难、注
意力不集中等。
这种障碍经常出现在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身上。
在治疗上,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方式。
心理干预包括认
知行为疗法、认知挑战、认知重构等技术。
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改善注
意力、思维速度和正常的情绪状态。
二、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指患者在记忆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
这种障碍可以因年龄、神经疾病、外伤等原因而产生。
记忆障碍的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药物
治疗和反射疗法等。
行为治疗包括逐步回忆和提示问题技术,药物治
疗可以用于改善短期和长期记忆,反射疗法,如正面反射疗法等,可
以帮助患者通过自我催眠来加强记忆力。
三、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患者在认知能力方面遇到的问题,例如语言障碍、理解
障碍和方向障碍等。
治疗障碍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物理
疗法等。
行为治疗包括语言修复和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可以用于改善
记忆能力和情绪状态,物理疗法包括物理活动和物理刺激。
总之,思维、记忆、认知障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治疗这些神经系统疾病。
思维、记忆、认知障碍-V1思维、记忆、认知障碍,都是一些常见的认知或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认知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指由疾病或创伤引起的大脑功能受损,导致患者思维过程的质量和速度下降,表现为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抽象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受损。
常见的原因包括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痴呆等。
患者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包括:1. 语言能力下降,表达能力减弱,甚至无法自行完成简单的口头交流;2. 抽象思维困难,难以理解像数学、物理等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3. 流失记忆,很难记住新的信息和知识;4. 患者行为举止异常、情绪波动大,缺乏自控力。
二、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指由疾病或创伤引起的大脑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记忆能力下降,表现为无法记住新的信息和知识,或是逐渐失去已有的记忆能力。
常见的原因包括老年痴呆、失眠、脑部病变等。
患者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包括:1. 流失记忆,很难记住新的信息和知识;2. 短时记忆障碍,很难记忆短暂的信息,比如电话号码、地址等;3. 长时记忆障碍,已经记忆的信息也会难以回忆,甚至忘记熟悉的人和事物;4. 不同种类的记忆障碍引起患者惊慌失措、抑郁。
三、认知障碍认知障碍是指由脑部损伤或功能异常引起的认知能力受损,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感知和语言等功能。
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精神压力的增大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认知障碍患者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有所增多。
患者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包括:1. 意识混沌,常常感到头晕,甚至昏迷;2. 短时记忆障碍,很难记住短暂的信息,比如电话号码、地址等;3.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丧失独立思考能力;4. 思维速度严重下降,很难理解和处理新的信息和知识。
综上所述,思维、记忆、认知障碍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身体状态,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积极运动等,同时也需要积极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出现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记忆障碍的训练方法有:
1.使用记忆辅助工具:患者可以借助记事本、日历、待办事项列
表、手机应用等,将重要事项、任务等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减轻对记忆的依赖,以及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
2.创造记忆联结:患者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进行联
系,创造关联性,例如,将要记忆的姓名与特定的面部特征、职业或兴趣爱好联系起来,有助于加深印象和提高记忆效果。
3.分步学习:将待记忆的信息分成较小的部分,逐个记忆和理解,
逐步增加难度并逐渐整合各个部分,以帮助记忆力逐渐恢复。
4.使用记忆技巧:利用记忆技巧如联想、重复复述、编织故事、
使用首字母缩略词等,可以帮助记忆困难的信息。
5.认知训练:通过进行各种认知训练游戏和活动,如拼图、数独、
字谜、记忆游戏等,可以锻炼和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和认知能力。
认知障碍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的症状认知障碍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
患者常常会忘记过去的经历、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认知障碍的症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是认知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往往出现短期记忆受损的情况,他们可能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无法记住刚刚学习的知识。
此外,长期记忆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忘记过去的重要事件或人物。
2.注意力缺陷认知障碍患者常常出现注意力缺陷的症状。
他们可能无法专注于一项任务,很容易分心或者忘记正在进行的事情。
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3.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认知障碍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往往会出现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的情况。
他们可能找不到正确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无法理解别人的话语。
这给他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空间定向障碍认知障碍患者常常出现空间定向障碍的症状。
他们可能迷失在熟悉的环境中,无法判断方向或者找到回家的路。
这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容易导致迷路或者丧失安全感。
5.判断力下降认知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判断力下降的症状。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评估风险,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6.执行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是认知障碍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往往无法组织和规划自己的行为,很难完成一项任务。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完成日常的活动,生活变得困难而复杂。
在日常生活中,认知障碍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理解这些症状对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至关重要。
医疗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评估认知功能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来帮助患者。
此外,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认知障碍的症状包括记忆障碍、注意力缺陷、语言障碍、空间定向障碍、判断力下降以及执行功能障碍。
记忆障碍的科普知识嘿,咱今儿来聊聊记忆障碍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记忆啊,就像是我们脑海里的一个大宝藏,里面装着我们的经历、知识、情感啥的。
可有时候,这个宝藏好像出了点问题,这就是记忆障碍啦。
咱先说说啥是记忆障碍。
简单说呢,就是本来该记住的事儿,你记不住了,或者记错啦。
就好比你本来记得今天要和朋友见面,结果到了时间你给忘得死死的,这就是一种记忆障碍的表现呀。
记忆障碍的种类还不少呢。
有一种叫遗忘,就是你把过去的事情给弄丢了一部分。
这就好像你有一本珍贵的相册,突然有几页不见了,多让人郁闷呐!比如说你可能忘记了昨天吃的啥饭,或者忘记了自己把钥匙放哪儿了。
这还算好的,要是严重起来,可能连重要的人或事都能忘喽。
还有一种叫错构,就像是记忆出现了混乱,把一些事情记错了时间、地点或者人物。
你想想看,要是你把小时候的事情记成是长大以后发生的,那不是乱套了嘛!记忆障碍可不是小事儿呀!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多麻烦呢。
你想想,如果总是忘事儿,工作能做好吗?和朋友的关系能处好吗?那肯定不行呀!就好比你答应了朋友一件事,结果转头就忘了,朋友得多失望呀!那为啥会出现记忆障碍呢?原因可多啦。
年龄就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记忆力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就像机器用久了会老化一样。
压力也会捣乱呀,你要是天天压力山大,那脑子能好使吗?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记忆障碍,像老年痴呆症啥的,那可就严重了。
那我们能做点啥来预防记忆障碍呢?首先呀,要多用脑,多学习新东西,让大脑保持活跃,就像给它做做健身操一样。
多和人交流,多参加社交活动,也能让大脑更灵光呢。
还有啊,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别熬夜,吃得健康点,多运动运动。
这些都能帮我们的大脑保持健康呢。
要是发现自己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可别不当回事儿呀!赶紧去看看医生,做做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嘛。
别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后悔莫及。
咱可不能小瞧了记忆障碍这个事儿呀,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捣蛋鬼,时不时地来捣乱一下。
记忆与记忆障碍记忆与记忆障碍一、概念:是以往事情的重现。
是既往感知过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在大脑中的重新反应。
记忆是一种在感知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这类活动在认知过程和人们的一般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有记忆作为基础。
由于人类有记忆的功能,才能不断的积累和丰富经验,并将既往经验运用于人类的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中去。
通过不断的积累、扩大和利用经验,人的职能以及知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记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
著名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记忆看做是精神发展的基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意义、(一)基本过程:1. 识记(记住):又叫铭记--是事物或经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2.保存(不忘):又叫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储存起来免于消失的过程。
3.回忆(认得):又叫再现--是痕迹重新活跃和复现的过程。
4. 再认(回想):又叫认知--是实现是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想过程。
★(联想—感知一件事情或回忆一件往事时,在大脑中引起另一件事情的现象)(二)意义:的地识记。
如日常生活事件、传说等。
(2)有意识的记忆:为制定的目的或任务而采取的一定措施和步骤。
如我们熟记各种规章制度。
★:Ribot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的发展到远事记忆。
4.其他分类(1)感知形象记忆:只对看到的或接触到的物体形象的记忆。
(2)词语概念记忆:只对学习过的词语和概念的记忆。
(3)情绪记忆:即记住某种事件当时的情绪体验的记忆。
(4)运动记忆:指记住某个动作或某项操作应该怎样执行的记忆。
三 、记忆障碍临床上记忆障碍大致可分两个方面:记忆量的方面(记忆力增强、记忆力减退、遗忘)记忆质的方面(错构症、虚构症、潜隐记忆)1. 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
(躁狂症特别是轻躁狂病人)※有些有系统妄想的病人也存在记忆增强。
浅谈认知障碍照护管理中会碰到的难点一、记忆障碍记忆是信息在脑内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一般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
瞬时记忆为大脑对事物的瞬时印象,有效作用时间不超过2秒,所记的信息内容并不构成真正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信息大部分迅速消退,只有得到注意和复习的小部分信息才转入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时间也很短,不超过1分钟,如记电话号码。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反复的学习、系统化,在脑内储存,进入长时记忆,可持续数分钟数天,甚至终生。
临床上记忆障碍的类型多是根据长时记忆分类的,包括遗忘、记忆减退、记忆错误和记忆增强等不同表现。
(一)遗忘遗忘( amnesia)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与情节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根据遗忘的具体表现可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系统成分性遗忘、选择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等多种类型,其中前两者最为重要。
1.顺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近期事件记忆差,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而远期记忆尚保存。
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癫痫、双侧海马梗死、间脑综合征、严重的颅脑外伤等。
2.逆行性遗忘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
常见于脑震荡后遗症、缺氧、中毒、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晚期、癫痫发作后等。
(二)记忆减退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
早期往往是回忆减弱,特别是对日期、年代、专有名词、术语概念等的回忆发生困难,以后表现为近期和远期记忆均减退。
临床上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代谢性脑病等。
(三)记忆错误1.记忆恍惚包括似曾相识、旧事如新、重演性记忆错误等,与记忆减退过程有关。
常见于颞叶癫痫、中毒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
2.错构指患者记忆有时间顺序上的错误,如患者将过去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归之于另一无关时期,而患者并不自觉,并且坚信自己所说的完全正确。
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发育迟滞、乙醇中毒性精神病和脑动脉硬化症等。
记忆力障碍的名词解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现代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输入和处理任务。
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法记住重要信息,或者忘记了曾经记住的东西。
这就是记忆力障碍的体现。
本文将对记忆力障碍进行详细解释,从定义、原因、类型和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定义记忆力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记住、回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下降或受损。
人类的记忆力通常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方面。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储在大脑中,并在数秒到数分钟内被遗忘。
长时记忆则指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并可以在长期内保持并被检索。
2. 原因记忆力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生理原因可能导致记忆力的下降。
例如,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脑结构和功能会出现变化,从而影响记忆。
另一方面,心理原因也可能导致记忆力障碍。
情绪压力、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会使大脑注意力受干扰,进而影响记忆力。
此外,生活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缺乏睡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3. 类型记忆力障碍的类型多种多样。
短时记忆障碍是指个体在短暂时间内无法记住新的信息,往往遗忘在数分钟内。
长时记忆障碍则是指难以回忆过去的事件和经历,或无法记住最新的事物。
除此之外,浓缩性障碍和重新编码障碍也是常见的记忆问题。
浓缩性障碍主要是困难将信息编码到记忆库中,而重新编码障碍是指在回忆信息时无法正确提取和重建。
4. 处理方法针对记忆力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提高记忆能力。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脑健康非常重要。
每晚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记忆力。
其次,培养注意力和专注力也是关键。
避免多任务处理,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采用一些记忆训练方法也可有效增强记忆力。
例如,通过制定学习计划、使用关联记忆法、使用图像化等技巧来提高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记忆力障碍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什么是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与神经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根据神经生理和生化研究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分、秒之内)短时记忆(几天)和长时记忆(月、年)。
记忆和遗忘是伴随的,遗忘有时间规律和选择性。
新近识记的材料遗忘最快,逐渐发展到远事遗忘,曾经引起高度注意的事情较难忘记。
记忆障碍的表现记忆障碍可以按临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种1.记忆减弱记忆过程全面的功能减退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2.遗忘(1)顺行性遗忘凡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的称为顺行性遗忘症。
患者对于一个新的感觉性信息虽能作出合适的反应,但只限于该刺激出现时,一旦该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数秒钟就失去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
所以患者易忘近事,而远的记忆仍存在。
本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者。
(2)逆行性遗忘正常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均已丧失的,称为逆行性遗忘症;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
一些非特异性脑疾患(脑震荡、电击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症。
(3)心因性遗忘心因性遗忘具有选择性遗忘的特点,即所遗忘的事情选择性地限于痛苦经历或可能引起心理痛苦的事情。
多在重大心理应激后发生,可见于急性应激障碍。
3.错构指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4.虚构指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
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得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毒性精神病。
5.潜隐记忆又称歪曲记忆。
患者将别人的经历或者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回忆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将本人的真实经历回忆成自己所见所闻的别人经历。
【记忆力减退】记忆障碍症状1、记忆增强(hypermnesia)。
临床常见轻躁狂患者联想加速,“过目不忘”,而且对平时不能回忆的往事细节也能回忆起来。
抑郁障碍患者也存在类似情况,主要表现为对既往细小过错的记忆犹新。
病情缓解后以上现象消失。
2.记忆力减退。
记忆过程完全受损。
它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如痴呆症,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amnesia)。
对某一事件或某段经历不能回忆,称为回忆空白,可保留再认功能。
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进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
前两类多见于脑损伤,进行性遗忘主要见于痴呆。
心因性遗忘具有选择性遗忘的特点,即所遗忘的事情选择性地限于痛苦经历或可能引起心理痛苦的事情,多在重大心理应激后发生,常见于分离性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等。
4.副作用。
一种记忆错误。
当患者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他们对地点的记忆有错误或混乱,尤其是对时间的记忆,例如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回忆为另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5、虚构(confabulation)。
也是一种记忆错误。
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
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得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毒性精神病。
6.潜在记忆。
也称为扭曲记忆。
患者将他人的经历、所见所闻融入自己的个人经历,或将真实经历融入他人的所见所闻。
记忆障碍有什么表现?*导读:记忆障碍可以分为记忆减退、遗忘症、记忆增强、错构、虚构等。
记忆减退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有的记不住刚做过的事,有的甚至记不起自己的爱人姓名等。
……遗忘:指的是在某一时期患者的大量经验缺乏。
遗忘可分为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与阶段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指的是发病以前的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
例如,头部受重伤的病人回忆不起他在什么地方受伤。
这种遗忘多见于脑震荡、脑挫伤等。
顺行性遗忘指的是疾病以后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
这种遗忘多见于严重的颅脑外伤。
阶段性遗忘指的是过去生活经历中某一阶段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
被遗忘的经历在时间上和内容上与强烈的情绪体验相联系称为心因性遗忘。
当患者受到催眠之后,这段经历又能回忆起来。
记忆增强:指的是能记住一般人不能够记住的事,或者患者病前不能够记住的事。
错构:是一种记忆错误,通过别人提醒或对证仍不能改变。
例如,一位患者初次与大夫见面,就认定过去与这位大夫在某处谈过话,喝过茶。
这类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等。
虚构:是患者回忆起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但患者坚信这种事情曾经发生过。
例如,一位患者坚信地说:某天下大雨,他去数十里之外去运煤。
其实这天他还住在医院里,并且这天并没有下雨。
这类症状多见于酒精中毒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等。
长期自卑的人,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而绝少有欢乐和愉快的良性刺激转换,中枢系统处于麻木状态,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因此而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随之分泌增多;免疫系统失去灵性,抗病能力下降,使人的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焦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早生白发、面容憔悴、皮肤多皱、牙齿松动、性功能低下等,这就是衰老的征兆。
也就是说,自卑这种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心理,促使你在人生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己衰老的进程。
每个人由于气质、文化素养等生活环境的不同,脾气、性格都不尽一致。
记忆的疾病和障碍,器质遗忘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许多人身上自然地表现出记忆力下降。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记忆障碍与神经或精神疾病有关。
如果与神经有关,这些障碍的出现是由于某种疾病造成了大脑损伤,或者是由于意外影响了记忆的重要区域。
我们用“遗忘症”这一术语定义的这些障碍,主要存在两种类型:近事遗忘症,特征是从疾病突发开始无法记忆新信息。
远事遗忘症,即难以找回在疾病突发前已经存储的信息。
然而,患者一般能保留他们先前的个人经历,以及基本文化知识(语言概念等)。
与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相反,源自神经的遗忘症更常见的是关于近事的、而非关于远事的。
遗忘症患者没有失去程序性记忆能力他们中大部分能以潜意识的方式记忆信息并影响自己的行为,却不为自己所知。
记忆障碍根据引发疾病的原因或损伤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巴贝兹环路双边损伤将导致严重的和永久的记忆障碍。
巴贝兹环路左侧损伤,患者将更多地表现出对于记忆与语言相关的信息的困难;而环路右侧损伤,则更多地阻碍对视觉信息的学习和方向的辨别。
遗忘症可能是暂时的或永久的,也可能逐渐地或突然地出现。
一般地,突发性遗忘症出现在脑血管以外、疱疹性脑炎、颅骨创伤后。
顾名思义,遗忘症突发即突然出现且持续几个小时。
渐进性遗
忘症暗示着大脑有肿瘤或者其他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遗忘症。
第八章记忆障碍disorders of memony记忆是非常基本的精神功能,它能使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因为认识本身就是通过与过去的经验对比分析形成的,而过去的经验的保留就是记忆。
记忆包括识记、保存、认知和回忆四个过程,记忆障碍可以在四个过程中不同部分发生,但一般都同时受损,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记忆障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记忆量方面:一是记忆质方面。
第一节记忆量的改变variation of memony pint记忆量的改变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和遗忘三方面,其中记忆减退临床上多见。
一、记忆增强作为病态的记忆增强是指人处在病理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对过去已经遗忘了的,久远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都能记得起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能力明显地超于常人,和智力超常一样,这种记忆增强不能认为是异常的。
【病因和机理】正常人中记忆的保持量大大超过遗忘曲线所表示的水平,或者大大超过了记忆的广度范围(7±2);躁狂症患者在情感高涨的基础上,显示出记忆增强;有些精神病患者由于对周围事物的特别警觉与专心注意,表现出记忆增强;颞叶癫痫及某些感染性和中毒性谵妄中,亦可出现记忆增强。
【临床表现】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得起来。
如患者回忆他童年的某些生活事件、做过一些什么游戏,又和谁表演过什么舞蹈等。
即使是非常细致的情景都能清楚无遗地被回忆起来,或者有些有他正常时已经完全丧失了回忆,此时也能够重新恢复。
【鉴别诊断】(一)情感障碍1.躁狂症(mania):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患者由于情感高涨联想加快,概念一个接一个产生,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大量诗词创作,押韵词和形容词信手拈来,尤其是轻躁狂患者,在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的基础上,产生对某些既往生活事件详情细节的追忆。
2.抑郁症(depression):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在情绪低落的背景上产生自责自罪妄想,其罪恶妄想可追述到童年的生活经历,认为其罪行为童年生活中的某一次错误造成的,一般在病愈后就再也不能回忆起这些经过。
记忆障碍该如何护理呢
一、概述
记忆障碍从表面上可以看出记忆上出现问题,让患者将近事遗忘,这种病主要见于慢性的酒精中毒,脑损伤等器质性病变,一旦得了这种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十分大,那么对于该病我们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吧。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记忆障碍该如何护理呢?
1、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让患者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用脑时,应安排短暂休息和户外活动。
2、
同时让患者的心情十分愉悦,这样有利于预防智力和记忆力的衰退,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采取用笔记录的方式。
3、
在饮食上也可以多吃一些增加脑的营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他命B,C的食物,新鲜蔬菜,以及富含矿物质,胆碱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鱼,蛋黄和卷心菜等。
三、注意事项: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记忆障碍。
含卵磷脂食品、神经递质的前体、利他林、双氢麦角碱类的扩血管药等疗效难定。
记忆功能的训练有一定帮助。
记忆,是使贮存于脑内的信息复呈于意识中的功能,是保存和回忆以往经验的过程。
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记忆有三个基本过程:识记——保存——再现。
记忆分类:陈述性记忆:又称外显性记忆,它进入意识系统所记忆的内容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比较具体,可以用言语表达和描述,比较容易受意识和注意的影响。
程序性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它没有意识成分参与,所记忆的内容需要反复操作和练习才能获得和巩固,如技巧的掌握.习惯的形成等。
因此又称为不自觉记忆或无意识记忆。
记忆障碍诊断依据:1 自诉或被观察到有健忘的现象;2 无法辨认某种表现是否曾经见过;3 没有能力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4 无法运用以前已经学会的技术;5 不能回忆起某些事实;6 无法回忆起过去或最近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件。
记忆障碍分类:1.记忆增强:患者联想加速“过目不忘”而且对平时不能回忆的往事细节也能回忆起来。
2.记忆减弱:记忆过程全面的功能减退称为记忆减弱。
3.遗忘:对某一事件或某段经历不能回忆称为遗忘。
4.错构:一种记忆错误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5.虚构:是一种记忆错误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6.潜隐记忆:又称歪曲记忆患者将别人的经历以及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回忆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将本人的真实经历回忆成自己所见所闻的别人经历。
另一分类:●瞬时记忆:数秒内提取能力●短期记忆:复述后有一段干扰刺激时间后提取●近期记忆:提取今天内发生的事情的能力。
严格的近期记忆是学习新的课题内容后,间隔分,小时,日后,对课题内容的提取能力。
●长期记忆:提取数年前发生事情的能力●健忘:多表示一般的记忆功能障碍●顺行性遗忘:不能学习脑损伤后的新知识●逆型性遗忘:不能提取脑损伤前发生的事情与记忆障碍有关的因素1.脑的神经解剖学2.注意力3.情绪注意:在很多情况下抑郁症被误诊为记忆障碍,所以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记忆与记忆障碍一、概念:是以往事情的重现。
是既往感知过的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在大脑中的重新反应。
记忆是一种在感知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
这类活动在认知过程和人们的一般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有记忆作为基础。
由于人类有记忆的功能,才能不断的积累和丰富经验,并将既往经验运用于人类的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中去。
通过不断的积累、扩大和利用经验,人的职能以及知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记忆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活动。
著名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把记忆看做是精神发展的基础。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意义、(一)基本过程:1. 识记(记住):又叫铭记--是事物或经验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2.保存(不忘):又叫保持—是使这些痕迹储存起来免于消失的过程。
3.回忆(认得):又叫再现--是痕迹重新活跃和复现的过程。
4. 再认(回想):又叫认知--是实现是刺激与以往痕迹的联想过程。
★(联想—感知一件事情或回忆一件往事时,在大脑中引起另一件事情的现象)(二)意义:1.识记是记忆保存的条件或前提。
2.认知和回忆是某种客体在记忆中保存下来的结果或显示。
3.认知和回忆都是通过表象的形式而出现的。
★(表象—既往被感知的东西留在脑中的形象)(三)分类:1.按时间分类(1)瞬时记忆:又称即刻记忆,只对发生在几秒至1﹏2分钟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2)※短时记忆:又称短暂记忆,只对发生在几分钟至1﹏2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3)近事记忆:只对发生在24﹏48小时之内的经历的记忆。
(4)远事记忆:只对发生在48小时以前的经历记忆。
2.按方法分类(1)机械性记忆又称非理解性记忆(即死记)。
它是以单个的暂时联系为依据,与以往生活经历中其他事物很少联系的识记,如电话号码、陌生人的姓名等,故往往不易记住,且难以保持。
(2)意义性识记又称理解性记忆(活记)是以事物内部各方面的联系为依据,能与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相联系的记忆,如故事情节、传奇小说等,因此较易被记住并能较牢固的保持。
※一般认为,识记了的东西不一定都理解,而理解了的东西更便于识记。
3.按目的分类(1)无意的识记即初级的识记(不随意记忆):就是没有预先既定目的地识记。
如日常生活事件、传说等。
(2)有意识的记忆:为制定的目的或任务而采取的一定措施和步骤。
如我们熟记各种规章制度。
★:Ribot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越是新近识记的事物越是遗忘快,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记忆逐渐的发展到远事记忆。
4.其他分类(1)感知形象记忆:只对看到的或接触到的物体形象的记忆。
(2)词语概念记忆:只对学习过的词语和概念的记忆。
(3)情绪记忆:即记住某种事件当时的情绪体验的记忆。
(4)运动记忆:指记住某个动作或某项操作应该怎样执行的记忆。
三、记忆障碍临床上记忆障碍大致可分两个方面:记忆量的方面(记忆力增强、记忆力减退、遗忘)记忆质的方面(错构症、虚构症、潜隐记忆)1.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
(躁狂症特别是轻躁狂病人)※有些有系统妄想的病人也存在记忆增强。
(又自责自罪妄想的抑郁症病人也可有此现象。
一抑郁症病人认定他的罪行是他8岁时将一小孩摔倒的事情上,但是病愈后,就再不能回忆起来这些经过)2.记忆减退:是指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普遍减退,临床比较多见。
见于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和其脑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3.遗忘--“回忆的空白”:是指局限于某一事情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的遗忘。
它不是记忆的普遍性的减弱,而是一种回忆的丧失。
(1)顺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
多见于脑外伤。
(2)逆行性遗忘:指不能回忆紧接疾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的经历。
多见于脑外伤、脑卒中。
(3)进行性遗忘:是大脑疾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记忆损害亦进行性加重。
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4)局限性遗忘:是由于大脑皮层局灶性损害所致的视觉、听觉或运动记忆障碍。
(5)全面性遗忘:由于大脑弥漫性损害引起的全面性痴呆或全面性遗忘。
(6)瞬时遗忘又称瞬刻即忘:是由于近记忆迅速低下,刚接触到的事物并不能铭记而立即遗忘。
多见于老年性痴呆。
(7)界限性遗忘又称阶段性遗忘:是指一段事件的生活经历完全遗忘。
多见于癔症、情感障碍。
(8)后发性遗忘:是指意识恢复的当初记忆尚好,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出现明显的遗忘。
(9)暂时性遗忘:是指发病时出现历时数小时至数日的遗忘然后记忆又大部分恢复。
多见于脑卒中样发作和癫痫。
(10)选择性遗忘又称心因性遗忘:是在心理创伤后完全忘记了一件重大情绪事件的经历,并否认曾经有此事的发生。
多见于情感障碍。
(11)系统成分性遗忘:是指单纯忘记了获得较晚的系统知识(如外语),而对较早掌握的知识保存。
可见于局灶性脑器质性损害。
(12)命名性遗忘又称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是指对某些事物的用途尚知道,但对该事物的名称已忘记。
可见于局灶性脑器质性损害。
(13)焦虑性遗忘:是指在极度焦虑状态时产生的记忆丧失。
多见于焦虑症、恐怖症。
(14)情感抑制性遗忘:是指意识清醒时因一系列病态的观念的影响,压抑了另一些感情的产生而出现部分遗忘。
多见于抑郁症。
(15)分离性遗忘:是指一方面表现为记忆完全丧失,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事各种复杂的动作。
其记忆缺失和人格完整之间发生明显的分离。
多见于癔症性精神障碍。
4.错构:是一种错误的记忆。
是指一个真实事件的追忆中添加了错误的细节。
见于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和外伤性痴呆。
5.虚构:又称记忆的幻觉:是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或体验说成是确有其事,以随意想象出来的没有事实根据的内容来填补记忆中的空白。
6.潜隐记忆:或称歪曲记忆--是指过去见过的、听过的、读过的东西,其内容仍保存在记忆中,但来源却忘记了。
★潜隐记忆分两种:一种是把别人经历过的事回忆成是他本人实际发生过的事;一种是病人本身自己所经历过的。
7.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和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病人体验新事物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多见于癫痫病人。
四、记忆的临床检查要点1.正常的记忆错误—病态的记忆错误:正常人的回忆也有一些失真现象。
记忆错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任何人也不能把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记住并长时间的保持下来,更不能全部回忆出来。
因此,正常人的记忆与遗忘是分不开的。
记忆测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只能保持7件左右的数目。
正常人的记忆一般不会出现超量的记忆错误,更不会出现性质的明显改变。
即使出现某些记忆错误和遗忘,也仅仅是次要的和细节的部分,仍能有效的把既往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病态的记忆障碍可出现超量的改变,如记忆显著减退还让病理性生疏感、病理性熟悉感等。
因此,主要的、重要的既往经历被歪曲、改造、脱失并与现实生活发生严重的脱节和割裂均属病态的记忆障碍。
2.检查要点临床记忆检查,着重是了解病人是否有记忆质和量的改变。
检查通常是采用观察、询问和证实等几种方法来进行。
对其近记忆、远记忆以及瞬时记忆等3各方面都不能忽视。
近记忆的检查较为容易,主要是了解患者是否能准确回忆最近几天或当天所发生的事情。
(如何时入院;何人陪护;是如何来的等)远记忆的检查可让患者叙述其以往的经历,看是否与其家属、亲友、同事等所提供的情况相符。
(如自己的出生、上学的时间、参加工作的时间;家庭成员姓名、年龄;生活中所经历的中的事情等。
)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的检查可采用多种形式,可仿效记忆测量中的某些方法。
(如背数;介绍医生护士的姓名;刚刚介绍过的一些物品等)★短时记忆往往和定向障碍同时存在。
(例如患者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位。
这些可以在观察中予以发现)通过以上的几方面的检查我们可以知道患者是否存在有记忆障碍,且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其记忆障碍的改变程度。
同时我们对记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过度增强,也不要忽视,有的患者对一些细微事情都能回忆得一清二楚,这往往与妄想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五、鉴别:1.错认和错觉特点属性错认是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歪曲记忆认知障碍错觉是对事物本质方面的歪曲感知觉障碍注:错认:是对原来感知过的东西产生错误的再认,如患者将哥哥误认为是××同学。
2.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妄想性回忆—幻想性谎言(病理性谎言)真实成分非真实成分荒谬离奇固定性主要原因临床意义错构++--记忆障碍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虚构-+++-记忆障碍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中毒性精神病和痴呆潜隐记忆++-+记忆思维障碍多见于癔症、躁狂症妄想性回忆+++++++思维内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幻想性谎言(病理性谎言+++++人格障碍多见于癔症性格、燥郁性格注:1.妄想性回忆:是指病后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发生过的事情时,赋予新的妄想性解释并坚信不移。
(如病人自诉自己很快就要死了,称“半年前与××同学握手时,被他点了穴,想害死我,企图霸占我的妻子”。
)2.幻想性谎言(病理性谎言):是把少量的事实与大量的谎言掺和在一起,用白日梦中幻想的内容来代替以往的经历,说的活神活现的,使人信以为真,甚至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