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20 KB
- 文档页数:2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障原理如下:
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转子磁障原理主要涉及永磁体在转子铁芯中的位置和极靴保护。
根据永磁体在转子铁芯中的位置,可以分为表面式和内置式PMSM。
表面式PMSM的永磁体直接暴露在气隙磁场中,容易退磁,弱磁
能力受到限制。
而内置式PMSM的永磁体埋于转子铁芯内部,表面与气隙
之间有铁磁物质的极靴保护,这使得永磁体受到极靴的保护。
在内置式PMSM中,转子磁路结构包括径向式、切向式和混合式。
径向式
转子磁路适用于高速运行场合,有效气隙较小,d轴和q轴的电枢反应电抗较大,从而存在较大的弱磁升速空间。
切向式的IPM的转子磁路结构中,
相邻两个磁极并联提供一个极距下的磁通。
此外,按照永磁体安装形式分类,可分为凸极式(SPM)和嵌入式(IPM)。
凸极式转子是将永磁体安装在转子轴的表面,产生的气隙磁密接近于正弦波,所以电机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嵌入式转子则是将永磁铁嵌入到转子轴的内部,能够产生磁阻转矩,在控制中,可以灵活的利用磁阻转矩提高电机的动态性能。
总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障原理主要涉及永磁体的位置、极靴保护以及凸极式和嵌入式安装形式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电机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效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查阅相关技术手册。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的控制策略研究摘要永磁同步电机是数控机床、机器人控制等的主要执行元件,随着稀土永磁材料、永磁电机设计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成为了交流电机控制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基于它的优越性,永磁同步电机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策略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对电压极限椭圆梯度下降法弱磁控制、采用改进的超前角控制弱磁增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电压极限椭圆梯度下降法、超前角控制、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一、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研究现状1.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任何电机的电磁转矩都是由主磁场和电枢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直流电机的主磁场和电枢磁场在空间互差90°电角度,因此可以独立调节;而交流电机的主磁场和电枢磁场互不垂直,互相影响。
因此,交流电机的转矩控制性能不佳。
经过长期的研究,目前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案有:矢量控制、恒压频比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1]。
1.1 矢量控制197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F.Blaschke等与美国P.C.Custman等几乎同时提出了交流电机磁场定向控制的原理,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现在获得广泛应用的矢量控制系统。
矢量控制系统是通过坐标变换,把交流电机在按照磁链定向的旋转坐标系上等效成直流电机,从而模仿直流电机进行控制,使交流电机的调速性能达到或超过直流电机的性能。
1.2 恒压频比控制恒压频比控制是一种开环控制,它根据系统的给定,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转化为期望的输出进行控制,使电机以一定的转速运转。
但是它依据电机的稳态模型,从而得不到理想的动态控制性能。
要获得很高的动态性能,必须依据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多变量,它含有角速度与电流或的乘积项,因此要得到精确控制性能必须对角速度和电流进行解耦。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0扭矩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电机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工业生产等领域。
弱磁控制作为一种控制策略,在提高电机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弱磁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可能出现零扭矩的情况,这将影响电机的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弱磁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出现零扭矩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优化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效果提供参考。
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关于整篇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说明。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来说,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通过引言部分引领读者对文章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准备。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弱磁控制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弱磁控制下出现零扭矩的可能原因三个小节,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内容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0扭矩的原因。
结论部分则包括总结弱磁控制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影响、对零扭矩问题的解决建议,以及展望未来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方向三个小节,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明了,让读者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和学习关于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0扭矩的问题。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下出现零扭矩的原因。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弱磁控制的概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在弱磁控制模式下零扭矩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本文还致力于总结弱磁控制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零扭矩问题的建议,为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最终,本文旨在展望未来永磁同步电机的发展方向,推动其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进步。
2.正文2.1 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通过永磁体产生磁场,并利用定子绕组和转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转矩的电机。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文献阅读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班号:摘要本篇论文是从阅读文献报告的角度来解读论文的。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出现,现在已被广泛使用,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弱磁扩速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成为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电动汽车等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磁场结构复杂,使得计算准确度差,磁极形状与尺寸的优化,调速性能等都是永磁电机设计的难点。
这些年来,如何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恒功率调速比的问题是研究的重点,永磁电机及其驱动器的设计成了电机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及弱磁性能的研究。
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阐述弱磁调速的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调节的PMSM定子磁链弱磁控制算法,有效地拓宽了恒功率调速比。
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恒功率调速比达到了4: 1,为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程价值。
关键词:内置式;永磁电机;弱磁控制;电流跟踪算法;仿真建模目录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68719910"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文献阅读报告 PAGEREF _Toc468719910 \h 1HYPERLINK \l "_Toc468719911" 一、研究的问题 PAGEREF_Toc468719911 \h 4HYPERLINK \l "_Toc468719912" 二、研究方法 PAGEREF_Toc468719912 \h 5HYPERLINK \l "_Toc468719913" 2.1 永磁电机的数学模型 PAGEREF _Toc468719913 \h 5HYPERLINK \l "_Toc468719914" 2.2弱磁调速原理 PAGEREF_Toc468719914 \h 6HYPERLINK \l "_Toc468719915" 2.3 基于Matlab的PMSM弱磁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PAGEREF _Toc468719915 \h 7HYPERLINK \l "_Toc468719916" 2.4 仿真结果 PAGEREF_Toc468719916 \h 11HYPERLINK \l "_Toc468719917" 三、解决效果 PAGEREF_Toc468719917 \h 12HYPERLINK \l "_Toc468719918" 3.1 结论 PAGEREF_Toc468719918 \h 12HYPERLINK \l "_Toc468719919" 3.2感悟与体会 PAGEREF_Toc468719919 \h 12前言本次阅读文献报告的主要课题是研究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的研究,报告内容主要来自等,在写作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关于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方法设计以及弱磁性能研究等方面的资料现在从关注的问题、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关注问题解决的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报告内容。
第31卷第18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1 No.18 Jun.25, 20112011年6月25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1 Chin.Soc.for Elec.Eng. 67 文章编号:0258-8013 (2011) 18-0067-06 中图分类号:TM 351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永磁同步电机弱磁失控机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朱磊,温旭辉,赵峰,孔亮(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 100190)Control Policies to Prevent PMSMs From Losing Control Under Field-weakening OperationZHU Lei, WEN Xuhui, ZHAO Feng, KONG Liang(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0, China)ABSTRACT: Field-weakening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 control in wide speed range applications. In deep field-weakening operation, saturation of current regulators may lead to losing control and even damag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current saturation happens for conventional field-weakening algorithm.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cise limitation of d-axis current is necessary to keep the system under control. New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prevent losing control from happening. It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 that the speed range of PMSM is enhanced by the proposed field-weakening algorithm.KEY WORD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PMSM); field-weakening; losing control; voltage saturation; d-axis current limitation摘要:弱磁控制技术可以使永磁同步电机实现宽转速范围调速运行。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超前角弱磁控制作者:吕德刚薛俊泉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06期摘要:以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矢量控制为基础,研究并实现了超前角弱磁控制,扩大了调速范围。
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限幅低通滤波器对传统弱磁超前角进行滤波,消除弱磁后电机抖振现象。
将定子电压相量值作为输入量,经计算、滤波后,将d、q轴偏移角度作为输出量反馈到电流环,从而实现弱磁扩速。
仿真和实验证明,超前角弱磁控制能够扩大电机的调速范围,运行平稳,达到了扩速目的。
关键词: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超前角;弱磁控制DOI:10.15938/j.jhust.2020.06.006中图分类号: TM35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7-2683(2020)06-0040-06Flux Weakening Control of Leading Angle of Surface-mounted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L De-gang, XUE Jun-quan(Key Lab of National and Local United Engineering for Electric and Heat Transfer Technology of Large Electrical Machine,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vector control of the 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PMSM), the leading angle flux magnetic weakening control is realized and the speed adjustment range is expanded. On this basis, the first order limited-amplitude low pass filter is used to filter the traditional leading angle flux magnetic weakening control to eliminate the buffeting phenomenon of the motor. In this paper, the stator voltage phase value is taken as the input quantity. After calculation and filtering, the d and q axis migration angles are fed back to the current ring as the output quantity, so as to realize to expend the speed adjustment rang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prove that the leading angle flux weakening control can expand the speed range of the motor and run smoothl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speed expansion.Keywords:stick typ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PMSM); leading angle; flux weakening control0 引言永磁同步電机(PMSM)具有电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及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高精度,高动态性能和大范围调速的场合。
永磁电机控制弱磁原理
永磁电机控制弱磁原理是指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电压,使得永磁电机的磁场变得较弱,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输出。
永磁电机的弱磁控制原理主要是通过减小电机的电流或者改变电机的励磁电压来减小磁场强度。
电机的运行状态可以由磁链方程描述,即转矩方程和电动势方程。
在弱磁控制情况下,电机的磁场较弱,导致电机的励磁电流和磁链减小,进而降低电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
通过调节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可以控制永磁电机的磁场强度。
当电机的电流或电压较小时,磁场强度也相应减小,从而使得电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下降。
因此,在控制永磁电机的弱磁状态下,可以实现电机转速和扭矩的调节,满足不同的工作要求。
永磁电机控制弱磁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转速和扭矩的应用中,如机床、风力发电和电动车等,弱磁控制能够提供更高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此外,通过控制弱磁还可以减小电机的噪音和振动,提高电机的稳定性和寿命。
电枢直轴弱磁电流
电枢直轴弱磁电流是指在永磁同步电机中,通过调节定子电流中的直轴分量(即直轴电枢反应产生的电流),来实现对转子磁场的削弱,从而达到提高电机运行速度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式通常是在特定条件下,如母线电压和电机反电动势一定时,通过输出d轴负电流来实现的。
直轴电枢反应严重影响着直轴同步电感,同时交轴电流的变化也会影响交轴同步电感和永磁体产生的磁链。
在弱磁区所形成的去磁作用可能导致永磁体性能变坏。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具有高转矩密度、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永磁同步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容易出现磁场失稳、转速波动等问题,影响了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弱磁控制原理,通过控制电机的磁场,使其保持稳定,从而提高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弱磁控制原理是指在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机的磁场,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弱磁控制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控制电机的磁场强度,二是控制电机的转速。
控制电机的磁场强度是弱磁控制原理的核心。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磁场的强度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磁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电机的性能下降或者失稳。
因此,弱磁控制原理要求控制电机的磁场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来控制磁场的强度。
当电机的电流过大时,磁场会过强,导致电机失稳;当电流过小时,磁场会过弱,导致电机性能下降。
因此,弱磁控制原理要求控制电机的电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控制磁场的强度。
控制电机的转速也是弱磁控制原理的重要方面。
在永磁同步电机中,转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转速波动过大,
会导致电机的性能下降或者失稳。
因此,弱磁控制原理要求控制电机的转速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电压来控制转速的稳定性。
当电机的电流和电压过大时,转速会过快,导致电机失稳;当电流和电压过小时,转速会过慢,导致电机性能下降。
因此,弱磁控制原理要求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控制转速的稳定性。
弱磁控制原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方法,可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电压来控制磁场的强度和转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弱磁控制。
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器,提高电机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