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语言文字应用学案:第六课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49.54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目标】1.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3.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学习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学习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创设情境:对我们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缘分,我有幸成为大家的一课之师。
因为陌生,大家可能充满了好奇。
所以我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齐刷刷地向了我。
1.学生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师:刚才,我们不经意间进行了一次炼词炼句的尝试。
我请一名同学来写一下“炼”这个字。
(学生上台板书)很好,“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板书“选词和炼句”)二、出示目标师:请大家齐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三、课堂活动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课堂活动来达成学习目标:古人重锤炼、名家重锤炼、我们重锤炼。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启课堂探索之旅,看一看哪一组思维更活跃,更善于表达,回答问题数量更多,质量更高。
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活动第一站:古人重锤炼。
(一)古人重锤炼师: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教版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
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
(引导学生鉴赏)(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鉴赏过程,师生互动。
突出修饰语的作用.(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教学目的(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1 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
“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2 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
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
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
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
“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
2 312345pptPPt12345口明确:①扑:第一个意思轻打,体现不了我们对于腐败的坚决查处。
第二个意思,冲,有飞蛾扑火的联想,不太好。
②踩:意为用脚踏。
苍蝇很灵敏,很难踩到。
用脚踩老虎?不仅要有武松的胆量,还要有姚明的身高啊。
也不现实。
③驱、赶:这两个词都有驱逐,追的意思,用外力把一个东西或一种动物从一个地方移至另一个地方。
对于腐败要惩处进而防止再发生,而不是驱赶。
④掐:意为用手的虎口和手指紧紧握住。
抓:意为用手指挠或拿取,也是徒手。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他也不赞同这样有勇无I 谋,鲁莽冒险的行为。
⑤捕:意为捉,更书面化一些,不利于宣传。
所以,“拍”和“打”的词义都没有否定借助工具这一层意思,从程度深浅来说,更能体现查处腐败的绝决的态度,更能体现我们党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和有智慧有方法地彻底查处。
4、“拍”和“打”两个动词可以对换位置吗?打苍蝇说得过去,但是拍老虎不好。
因为一板砖下去,是拍不死老虎的呀,拍的结果是老虎的反扑。
5、两个动词都用“打”可以吗?那么,两个动词都用“打”吧。
意思是符合的,但不生动,没有富于变化。
三、选词的前提和标准我们刚才对于这两个短语的思考就是选词的思考过程。
那么,什么叫选词呢?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生动J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板书】【ppt】选择词语的前提是要有丰富的词汇,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选词的标准是准—生动。
【板书】举个例子,【ppt】原文:在通往荷塘的小路两旁,我望见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望着塘中的荷花,默默地享受着属于我的清凉。
突然响起一阵鸟叫声,我四处望,望见了不远处一个“小脑袋”在望.着我。
我望着他,恼怒他惊扰。
狠很地望了他一眼,就在这一望的间隙,我竟从中似乎望到了他眼里的担忧。
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望了略带惊恐的脸,竟感受到了“你还好吧!”的温度,也许一股电流一样的感情温暖了我冰藏的心。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
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
前人论诗有“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
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
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题变形: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学习重点 1.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2.学会选词和炼句。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什么叫炼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叫炼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词和炼句的要求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做到选词的“准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何做到语言的“生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何做到语言的“简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何做到语言的“连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____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__________。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____________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3.下面一则稿约四处画线部分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论文。
为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特向广大作者征稿。
要求:观点鲜明,不超过8 000字,逻辑清楚,格式正确。
①来稿一经被采用,即奉薄酬。
②来稿一律不退,三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
敬请广大作者赐稿。
③来稿请寄:××市××路××号《×××》编辑部×××敬启。
④邮编:×××《×××》编辑部××××年×月×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例题1依照简明的原则,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应删去哪些词语。
李玫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是《游子的深情》。
她在其中写道:“不把人当人,尤其是不把女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这话真是尖锐。
可以说,李玫是唯一一位令我带着浓浓兴致给予关注的当代作家。
应删去的词语:例题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迹,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序号:解题技巧(1)解答语言简明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主干,理枝叶,发现和删除赘余词语。
②分析句间关系,发现和删除多余的词语或句子。
③把握文段主旨,发现和删除游离于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