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43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如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基因工程吗?它有哪些应用?二、探究新知1.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重组和改造,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2.讲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中,然后将其转化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细胞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3.讲解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库中筛选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载体的选择与制备:选择适合的载体,如质粒、噬菌体等,并将其制备成感受态细胞。
(3)基因重组: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4)转化: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5)筛选与鉴定:检测转化后的细胞是否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4.讲解基因工程的应用:(1)农业:转基因作物、抗病抗虫植物等。
(2)医药:基因治疗、生产生物药物等。
(3)环境保护:生物降解污染物、生产生物农药等。
(4)其他领域: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
三、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什么是基因工程?它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操作1.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基因工程实验?2.学生展示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三、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四、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简述基因工程的根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搜集基因工程所获得的成果以及开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
(2) 进展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3〕通过学习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开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在学习上努力刻苦的决心。
3.才能方面〔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才能。
〔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3〕通过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辩论、积极进展交流与,从而培养学生对团结、互助和协调的精神,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及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才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的根本原理。
(2)基因工程的平安性问题。
2.教学难点(1)基因工程的根本原理。
(2)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平安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第2课时:基因工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P106:根底题1、2、3;拓展题1。
八、课后拓展1、学生搜集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及其价值的资料;2、搜集有关基因工程技术平安性方面的报道、法规等的资料。
【板书设计】重组DNA分子;(3)2.↓ATCTCGAGACTGATTGGCCTTAAGCTCGAGATGACCATGGCCAGGCTCGAGCTGATGA↓TAGAGCTCTGACTAACCGGAATTCGAGCTCTACTGGTACCGGTCCGAGCTCGACTACT3.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农杆菌、动植物病毒等。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考点解读】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3、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学习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性问题【学习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转基因生物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主探究】2、例题精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
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
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代中,仍1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原因是。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
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分离定律。
(1)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能在相应基因上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黏合。
(2)该性状是显性性状,母本又是杂合子,因此在自交后代中,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4,这是因为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产生两种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叶绿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其特点之一是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碱基互补配对(2)3/4 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而在下一代显现出来。
班级姓名层次6.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第一课时)编写:薛海针审核:高一生物组寄语: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只有努力才可能成功。
[学习目标]: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重点、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过程]:阅读P102问题探讨,思考:为什么能把人的基因“嫁接”到细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育种的局限性:一般只能在生物中进行,很难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生物身上。
基因工程的出现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地改变生物,培育出新品种。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1. 基因工程的概念:(又叫或)基因工程就是按照___________,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并加以___________,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______地改造生物的__________。
2. 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该物质只能识别________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上 DNA分子。
大肠杆菌中的一种叫做EcoRI 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_______________的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基因的“针线”即____________,可以“缝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构成的DNA骨架上的缺口。
(3)基因工程中,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4)质粒存在于许多及等生物中,其本质是细胞染色体外的,能够________的很小的____________分子。
3.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参照图示6-6理解)基因工程操作的一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与______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的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基因工程及其应用l 由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体现了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类比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剪、接、导”的过程。
通过动手构建模型,加深对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的认识。
分组操作,便于合作交流。
不仅动手做,而且要动脑想,才能突出模拟制作的教育价值。
质粒的知识比较深,教师呈现并简要介绍,学生听取其特点,明白为什么质粒能被用来作为基因运载体。
只要归纳其大致过程即可,不必加深扩展。
为下节课的学习和讨论做准备。
掌握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基因工程的应用由学生自己列举,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
学生回忆并思考杂交育种的局限性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
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设想“嫁接”的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基因工程的大致步骤:找到目的基因、剪切、拼接、缝合、转移、表达、检测,所用到的工具:基因剪刀、基因针线、基因的运载体。
试一试,动手来做一个重组dna模型。
在动手做之前,先要明白“分子剪刀”和”分子针线”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学生讨论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按“指导”的方法步骤、依次完成模拟制作过程。
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并交流对重组dna技术的理解。
学生观看图片或课件,了解质粒的特点及其运载体功能。
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基因工程操作的几个步骤。
回忆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汇报并交流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
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四人一组,对教科书p.105资料分析中的两种观点进行思考、讨论,找出支持某一观点的有力论据。
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立场上,收集证据,按规定程序陈述。
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准备陈述提纲和辩论材料,做到尊重科学、体察民意、以理服人、客观公正、民主决策。
学生参与总结和评价。
从具体的事例出发,集中学生注意力。
通过实例,激发学生想像,引起学生兴趣。
由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体现了技术的发展和突破。
类比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剪、接、导”的过程。
通过动手构建模型,加深对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