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推断常见的几个突破口
- 格式:doc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
[解答有机推断题的方法技巧]语文推断题解答技巧有机物推断主要以框图填空题为主,常将对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多与新的信息紧密结合,是高考理科综合的必考题。
一、寻找突破口――解题的关键所在 1.根据物理性质推断(1)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所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等。
(2)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易溶于水的有机物: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
(4)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等。
2.根据化学性质推断(1)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卤代烃、酯(油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等。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所有含醛基的物质。
(3)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反应)等。
3.从有机化合物之间特殊的转化关系入手(1)转化关系――“有机三角”(烯烃,卤代烃,醇之间的相互转化)(2)反应条件――氢氧化钠水溶液,不加热时发生中和反应,比如酚类或者羧酸类物质;加热时,一般就是对应卤代烃或者是酯类水解。
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时,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浓硫酸加热条件时,发生醇的消去反应、由醇制醚或者酯化反应。
稀硫酸加热条件时,一般发生酯或者是糖类的水解反应。
4.从特殊的实验现象入手例如,遇到三氯化铁溶液显特殊颜色的物质属于酚类;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物质含有羧基;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含有羟基或者是羧基等。
5.注意题目文字表述中或者是题目中给出的一些隐蔽性的暗示条件。
二、由突破口得出推论用正推法,逆推法,双推法,假设法等得出初步结论,再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从题目给出的特征反应,来确定物质存在的官能团种类;从题目提供的反应机理,来推知官能团所在的位置;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处理,来推知物质所含官能团的数目;根据产物的结构来推知未知物具有的碳骨架结构等。
有机推断的六大突破口有机推断属于综合运用各类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和相互衍变关系,结合计算,并在新情景下加以知识迁移的能力题。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情景新,要求高。
正确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突破题中相关化学信息,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分析综合才能作出正确、合理的推断。
现将有机推断的突破口总结如下:一、从有机物的物理特征突破。
有机物中各类代表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往往各有特点。
如在通常状况下为气态的烃,其碳原子数均小于或等于4,而烃的衍生物中只有CH3Cl、CH2=CHCl、HCHO在通常情况下是气态:根据相似相溶规则,有机物常见官能团中,醇羟基、羧基、磺酸基、酮羰基等为亲水基团,硝基、酯基、C-X键等为憎水基团。
当有机物中碳原子数较少且亲水基团占主导地位时,物质一般易溶于水;当有机物中憎水基团占主导地位时,物质一般难溶于水。
二、从有机反应的特定条件突破。
1、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2、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3、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4、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5、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
6、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7、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的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三、从结构和组成特征突破。
1、具有4原子共线的可能含碳碳叁键。
2、具有4原子共面的可能含醛基。
3、具有6原子共面的可能含碳碳双键。
4、具有12原子共面的应含有苯环。
5、n(C) :n(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微专题(六) 有机推断题解题的突破口一、从有机物的性质寻找解答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1.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CHO 。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CHO 或为苯的同系物。
3.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CHO 或苯环,其中—CHO 和苯环一般只与H 2发生加成。
4.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CHO 。
5.能与Na 或K 反应放出H 2的有机物含有—OH(醇羟基或酚羟基)或—COOH 。
6.能与Na 2CO 3或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或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COOH 。
7.遇FeCl 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含酚羟基。
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9.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具有—CH 2OH 结构。
10.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卤代烃、酯等。
二、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的数目1.—CHO ⎩⎪⎨⎪⎧――――――→〖Ag (NH 3)2〗OH 2Ag ――――→Cu (OH )2Cu 2O 2.2—OH(醇、酚、羧酸)――→Na H 23.2—COOH ――→CO 2-3CO 2—COOH ――→HCO -3CO 2 4.――→加成Br 2――→消去—C ≡C —――→加成2Br 2三、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1.由醇被催化氧化成醛(或羧酸),—OH 一定在链端;如醇被催化氧化成酮,—OH 一定在链中;若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则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 或—X 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链结构。
四、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1.在NaOH 的水溶液中加热,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2.在NaOH 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3.在浓H 2SO 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结构推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过程:3、有机合成的原则是:原料价廉,原理正确;路线简捷,便于操作,条件适宜;易于分离,产率高。
4、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将原料与产物的结构进行对比,一比碳干的变化,二比官能团的差异。
(1)根据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所带官能团性质及题干中所给的有关知识和信息,审题分析,理顺基本途径。
(3)引入羟基:①烯烃与水的加成:3、官能团的消除:(1)通过有机物加成消除不饱和键;(2)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消除羟基;(3)通过加成或氧化消除醛基;(4)通过消去或取代消除卤素原子。
4、官能团的转化:(1)利用衍变关系引入官能团(2)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增加官能团的个数,例如:(3)通过不同的反应,改变官能团的位置,例如:一、有机综合推断题突破策略1、应用特征产物逆向推断:2、确定官能团的方法(1)根据试剂或特征现象推知官能团的种类:①使溴水褪色,则表示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或“”结构。
②使KMnO4(H+)溶液褪色,则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或“—CHO”等结构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或加入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则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
④遇浓硝酸变黄,则表明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⑤遇I2变蓝则该物质为淀粉。
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有银镜生成,表示含有—CHO。
⑦加入Na放出H2,表示含有—OH或—COOH。
⑧加入NaHCO3溶液产生气体,表示含有—COOH。
(2)根据数据确定官能团的数目:⑤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含有1个—OH;增加84,则含有2个—OH。
即—OH转变为—OOCCH3。
⑥由—CHO转变为—COOH,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若增加32,则含2个—CHO。
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及解题突破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学推断题是高中化学学习重要的内容之一,因其具备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所以在高考中是必考题,在高考试卷中,命题教师通常利用新颖的方式来变换出题的角度,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在面对有机化学推断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没有合适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
本文结合化学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推断题解题经验,针对解题策略进行介绍,希望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够有一定帮助。
标签: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解题思路近年来,在高考试卷中,有机化学题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其中有机化学推断题也是比较常考的题型,并且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固定,有机化学推断题主要是考察对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拓展[1]。
因此,要正确解出有机化学推断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最基本的知识点包含羟基、醛基和羧基等重点的官能团,掌握基本结构和常见化学性质的关系,并通过乙酸、乙醛、乙醇等物质推导出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性质来掌握官能团的引入、保护和移除,以及相应碳链增减知识等等,进而学生将这些综合知识合理、正确的运用在化学有机推断题上,达到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一、有机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探究(一)高考化学大纲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2]。
(二)推断题知识点总结1.首先,掌握烷烴、烯烃、炔烃、二烯烃、芳烃、碳排放物等各种烃类的主要性质,掌握具有碳链和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各种烃类的主要性质。
并能灵活运用类似原理结合此类知识。
[3]。
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碳氢化合物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为例,掌握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常用的突破口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及结构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一一一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SO4·5H2O(蓝色)。
⑵溶液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Cl2、CuSO4(蓝色);含Fe2+的溶液呈黄色,如FeCl2、FeSO4(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如FeCl3、Fe2(SO4)3(黄色)。
⑶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⑷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
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H2O2分解制O2,KCIO3加热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H2还原CuO、Fe2O3)。
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一、有机物的推断突破口1、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官能团,如:能使溴水变成褐色的物质含有“C═C”或“C≡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有“-CHO”;能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含有“-OH”或“-COOH”;能与碳酸钠溶液作用的物质含有“-COOH”;能水解产生醇和羧酸的物质是酯等。
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
如-CHO——2Ag——Cu2O;2-OH——H2;2-COOH CO2;-COOH CO2 3、根据某些反应的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
如:(1)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由醇氧化得酮,-OH接在只有一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
(2)由消去反应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链结构。
(4)由加氢后碳的骨架,可确定“C═C”或“C≡C”的位置。
二、有机物的鉴别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试剂名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FeCl3溶液碘水酸碱指示剂少量过量、饱和被鉴别物质种类含的物质;烷基苯含的物质苯酚溶液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苯酚溶液淀粉羧酸现象高锰酸钾紫红溴水褪色出现白色沉出现银镜出现红色沉淀呈现紫色呈现蓝使石蕊或甲基三、有机物的合成:1、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加聚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是含有不饱和C=C、C=O或C≡C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此时,不饱和有机物:“双键变单键,组成不改变;两边伸出手,彼此连成链”发生加聚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不饱和键,结构中主键原子数必为偶数;而缩聚反应则是由含有两个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缩合脱水所生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为含有两个官能团的二元羧酸和二元醇,也可以是既有羟基又有羧基的羟基酸或氨基酸等含有两个官能团的有机物。
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与突破口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
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
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
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
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
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
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常见的突破口为:1、物质颜色红色:Fe2O3、Fe(OH)3、FeSCN2+、Cu2O、Cu、NO2、Br2(g)、P;橙色:Br2的溶液;黄色:S、Na2O2、AgBr、Fe3+(aq)、久置浓HNO3;绿色:Fe2+(aq)、绿矾、铜绿、浓CuCl2、Cu与浓HNO3反应后的溶液;蓝色:Cu2+(aq)、胆矾、Cu(OH)2;紫色:石蕊、KMnO4、I2(g)、Fe3++C6H5OH(酚酞);黑色:多数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C、Fe等;白色:CaCO3、BaSO4、AgCl、Mg(OH)2、Al(OH)3、MgO、Al2O3。
有机推断题解题过程详解一、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解有机推断题,主若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
第一必定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变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掌握以下三个推断的要点:1、审清题意〔解析题意、弄清题目的前因结果,掌握妄图〕——有什么?2、用足信息〔正确获守信息,并迁移应用〕——有什么联系?怎么用?3、积极思虑〔判断合理,综合推断〕依照以上的思想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打破口,即抓住特点条件〔特别性质或特点反响。
但有机物的特点条件其实不是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种类条件。
关系条件提示有机物间的联系,种类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种类。
关系条件和种类条件不仅为解题减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认识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种类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点条件。
尔后再从打破口向外发散,经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
最后作全面的检查,考据结论可否吻合题意。
二、机推断题的打破口解题的打破口也叫做题眼,题眼能够是一种特其他现象、反响、性质、用途或反响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经常这就是题眼。
【课前例题显现】1.〔 2021 年四川高考真题、17 分〕有机化合物G 是合成维生素类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G的合成路线以下:其中 A~F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局部产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
:请答复以下问题:〔 1〕G 的分子式是;G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第①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 4〕第② ~⑥步反响中属于取代反响的有〔填步骤编号〕。
〔 6〕写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 E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只含一种官能团;②链状结构且无—O— O—;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 2 种峰。
【题目解析思路详解】:以框图合成形式察看有机化合物知识。
反响①是加成反响,这点由题目给出反响物是(CH 3)2C=CH 2与 HBr ,以及碳碳双键的性质可知。
“有机物”推断常见的几个突破口
一、“特征组成(或结构)”
1.已知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R—CH=CH—R′R—CHO+R′—CHO
物质A的分子式为C9H10O3,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转换,其中A、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F是含有三个六元环的化合物,K、I是酯化反应的产物。
(1)写出F的结构简式
(2)写出H→I化学方程式:。
(3)A的同分异构体数量很多,其中有一类同分异构体符合如下性质:两份1mol有机物分别与足量溴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各消耗溴分子和氢氧化钠均为3mol。
写出这类有机物的可能有结构简式:
常见几种特征组成(或结构):
二、“特征性质”
2.具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可以有如下双键断裂方式:
某有机物A(C6H10O3)可进行如下反应:
已知:室温下A不与NaHCO3溶液反应,但可与Na反应放出H2;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可与Na作用放出H2而D不能;G在室温下既不与NaHCO3溶液反应,也不与Na作用放出H2。
氧化剂,一定条件
乙 H + ② CH 3 甲 NaOH,△ ① 有机玻璃 ④ 丙 丁 CH 3OH,浓H 2SO 4△ ③ CH 2-C n CH 3 ( ) (1)写出D 、E 的结构简式:
D : 、
E : 。
(2)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④⑤编号,多选扣分)。
(3)写出与B 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B 在浓H 2SO 4存在下与甲醇反应,生成的产物又在一定条件下聚合。
写出这个聚合物的结构简
式: 。
(5)写出下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 →
G : ;
A+溴水: 。
常见几种特征性质:
三、特征关系
3. 2006年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向全国通报,某厂生产的“欣弗”克林
霉素磷酸酯葡萄糖(以下简称“欣弗”)注射液,在多个省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
国家药监局要求各地停用该厂产品,回收其药品。
已知:(1)“欣弗”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生成A :
、B(C 9H 18SNCl)、C(H 3PO 4)
(2)新型农药甲与A 互为同分异构体,甲物质满足以下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分子式为 ;(2)甲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各步的反应类型① 、④ ;
(4)写出丙生成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常见几种特征反应:
四、“特征数据”
4.下面是有名的Diels -Alder 反应的一个实例:
请认真分析上述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 C H 2CH CH CH CH 3+C H 2CH CHO (2)以某链烃A 为起始原料合成化合物X 的路径如下(图中Mr 表示相对分子质量):
①指出反应类型:B→C : ,F→G : 。
②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 ,F : 。
③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
C : ;
D →
E : 。
常见几种特征数据:
+O O O O
5OH
五、“特征条件”
5.已知:
(1)CH2=CHCH2CH3+CH2=CHCH2CH3CH2=CH2+CH3CH2CH=CHCH2CH3(2)
现仅以丙烯为有机原料,经过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可以分别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 和K,用F和K为原料可合成一种链状高分子化合物M,其分子组成为(C12H20O4)n。
A的式量为28。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2)物质M的结构简式为。
(3)K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有(写名称)
(4)若有1mol 1转化生成J,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mol。
(5)写出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几种特征条件:
小结:
常见几种保护
常见几种先后
常见几种信息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