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放 百科
- 格式:docx
- 大小:70.65 KB
- 文档页数:15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的水平,并以更大的输出功率来驱动负载。
功率放大器通常用于各种应用,包括音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和电力放大器等。
一、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大器中的有源器件(如晶体管或真空管)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输出更大的功率。
其中,晶体管放大器是最常用的功率放大器之一。
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构成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供电电路。
输入端负责接收输入信号,输出端则提供放大后的信号输出,供电电路则为晶体管提供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通过对供电电路的调整,可以控制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对输入信号功率的放大。
二、功率放大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频率和应用领域,功率放大器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分类:1. 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增强音频信号的功率,使其能够驱动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负载。
常见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包括A类、AB类和D 类放大器等。
2. 射频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于增强射频信号的功率,常见于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射频功率放大器通常需要具备高频率响应和较高的功率放大能力。
3. 电力放大器:主要用于电力传输和驱动高功率负载。
电力放大器通常采用大功率晶体管或管子作为放大器的核心器件,以提供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三、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 音频放大器:音频功率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音频系统中,如家庭音响系统、车载音响系统以及音乐会、演唱会的音响设备等。
它能够增强音频信号的功率,使声音更加清晰、立体,提升音乐和语音的质量和音量。
2. 无线通信:射频功率放大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手机、基站以及卫星通信设备中。
它能够放大无线信号的功率,以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覆盖。
3.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常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功率,如心电图机、超声波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等。
功放技术参数概述功放(Amplifier)是一种电子设备,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信号放大,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去驱动扬声器,实现声音的放大。
功放广泛应用于音响设备、无线通信、广播等领域。
功放的技术参数是评估功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下面将从功率、频率响应、失真、信噪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功率功率是一个功放的基本参数,通常以瓦特(W)为单位表示。
功率分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
输出功率指功放输出的最大电功率,一般通过RMS、峰值等来表示。
输入功率指功放所需输入的电功率,通常以dBm(分贝毫瓦)为单位表示。
二、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指功放对频率的放大能力,也就是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时,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20kHz,即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
频率响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常见的有线性频率响应、通带响应等。
三、失真失真是指功放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其中最常见的是谐波失真。
谐波失真会产生额外的频率成分,使得输出信号不纯净。
失真分为总谐波失真(THD)和交调失真。
总谐波失真是指输出信号中所有谐波成分相对于原始信号的总电压的百分比。
交调失真是指两个或多个频率之间产生的非线性交叉失真。
四、信噪比信噪比(SNR)是指功放输出信号的强度与噪声信号的强度之间的比值。
信噪比越高,表示输出的信号质量越好,噪声越小。
信噪比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常见的信噪比范围是80dB至120dB。
五、阻抗阻抗是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阻,它对功放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输出阻抗应与扬声器的输入阻抗匹配,以获得最佳的传输效果。
输入阻抗则决定了功放对输入信号的灵敏度。
六、敏感度功放的敏感度是指输入信号的电平与输出信号的电平之间的比例关系。
一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敏感度越高表示功放对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越强。
七、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功放在输出信号的最大电平和最小电平之间可以有效工作的范围。
动态范围越大,表示功放对于不同强度的信号的处理能力越强。
功放的工作原理功放,即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音频信号的电子设备。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低功率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驱动扬声器或者其他负载,从而产生高音质的音频输出。
功放广泛应用于音频系统、音响设备、汽车音响等领域。
功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输入阶段和输出阶段。
输入阶段主要负责将音频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
普通来说,输入阶段由一个电压放大器组成,它接收来自音频源的低功率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将其转换为高功率信号。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保持信号的准确性和纯度,以避免失真和噪声的产生。
常见的输入阶段电路包括差动放大器、电容耦合放大器等。
输出阶段主要负责将经过放大的信号驱动负载,通常是扬声器。
输出阶段的关键是提供足够的功率和电流,以满足负载的需求。
为了实现高效的功率放大,输出阶段通常采用功率放大器芯片,如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
这些芯片能够将低电压高电流的输入信号转换为高电压高电流的输出信号,以驱动扬声器产生音频声音。
在功放的工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电路和保护电路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直流偏置电路用于将输入信号的直流分量移除,以保证输出信号的交流特性。
过载保护电路用于监测输出信号的功率和电流,并在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断开电路,以保护功放和负载不受损坏。
此外,功放还可能具有一些额外的功能和特性,如音调控制、音量控制、输入选择等。
这些功能通过添加额外的电路和控制模块来实现。
总结起来,功放的工作原理是将低功率音频信号经过输入阶段的放大电路放大为高功率信号,然后通过输出阶段的功率放大器驱动负载(如扬声器)产生音频输出。
辅助电路和保护电路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负载的安全。
功放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对于了解音频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选购和使用功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功率放大器概述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是指将低频电力信号变换成具有足够大的功率输出能力的高频信号功率放大器的一种电子器件。
在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音响系统等领域都有应用。
其性能指标包括增益、带宽、失真程度、效率、输出功率等。
分类功率放大器根据工作方式和电源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1. A类功率放大器A类功率放大器因输出信号的两个半边都是正弦波,故谐波失真较大,效率为20%左右,但它在输入信号小于峰值时能保证瞬间响应,成本也较低,适合用于低功率放大器。
2. B类功率放大器B类功率放大器为了减小A类功率放大器的谐波失真,它把输出信号划分成两个部分进行放大,即一个输出正半波信号,另一个输出负半波信号。
由于可以有效减小谐波失真,因此它的效率为78.5%左右,由于需要依靠C级放大器来完成,因此也被称为亚临界放大器。
3. AB类功率放大器AB类功率放大器是将A类放大器和B类放大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其输出信号既有B类功率放大器的高效率,又有A类功率放大器的滞留和低失真的优点,故而是最为常见的设计之一。
4. D类功率放大器D类功率放大器是通过将输入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来获取高效率的输出的功率放大器。
由于其输出信号的纯度较高且有较好的瞬间响应性,因此在现代音响、通讯、车载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设计在进行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功率输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应用范围。
在选择功率输出时,需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功率放大器。
2. 带宽功率放大器的带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带宽越宽,其适用范围也就越广。
在确定带宽时,还需要考虑到放大器的失真程度和稳定性等问题。
3. 失真程度失真程度也是功率放大器设计中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尽管在深度负反馈电路的使用下,失真程度可以降到低的水平。
但仍需进行仔细的设计和调试。
4. 效率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功放原理及基础知识功放(Power Amplifier)是指将输入的信号放大后输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它在音响系统、无线通信系统、雷达系统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功放的原理和基础知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音响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功放的原理及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功放的工作原理。
功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得到放大。
一般来说,功放可以分为A类、B类、AB类、D类等不同的工作方式。
其中,A类功放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使得输出信号的电流和电压都能得到放大。
而B类功放则是通过将输入信号分成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由两个管子来放大,最后再将两个半周的信号合并输出。
AB类功放则是A类和B类功放的结合,它可以在保证音质的情况下提高功率输出。
而D类功放则是通过数字PWM技术来控制输出信号的,它的效率非常高,适合于一些对功率要求较高的场合。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功放的基础知识。
功放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功率、失真、频率响应等方面。
功率是功放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功放可以输出的最大功率。
失真则是指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差异,失真越小,功放的音质就越好。
频率响应则是指功放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能力,它决定了功放在不同频率下的表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知识,比如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静态工作点等,它们都是功放设计和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功放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功放的原理和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应用功放,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及其参数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顾名思义,是将功率放大的放大器。
进入微弱的信号,如话筒、VCD、微波等等送到前置放大电路,放大成足以推动功率放大器信号幅度,最后后级功率放大电路推动喇叭或其它设备,它最大的功用,是当成输出级(Output Stage)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是在做大信号的电流放大,以达到功率放大的目的。
从广义上来说功率放大器不局限于音频放大,很多场合都会用到它,如射频、微波、激光等等。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1、纯甲类功率放大器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又称为A类功率放大器(Class A),它是一种完全的线性放大形式的放大器。
在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不论有或没有信号都处于常开状态,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功率消耗为热量。
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在汽车音响的应用中比较少见,像意大利的Sinfoni高品质系列才有这类功率放大器。
这是因为纯甲类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非常低,通常只有20-30%,音响发烧友们对它的声音表现津津乐道。
2、乙类功率放大器乙类功率放大器,也称为B类功率放大器(Class B),它也被称为线性放大器,但是它的工作原理与纯甲类功率放大器完全不同。
B类功放在工作时,晶体管的正负通道通常是处于关闭的状态除非有信号输入,也就是说,在正相的信号过来时只有正相通道工作,而负相通道关闭,两个通道绝不会同时工作,因此在没有信号的部分,完全没有功率损失。
但是在正负通道开启关闭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跨越失真,特别是在低电平的情况下,所以B 类功率放大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保真功率放大器。
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实早期许多的汽车音响功放都是B类功放,因为它的效率比较高。
3、甲乙类功率放大器。
功放基本知识:功放俗称“扩音机”他的作用就是把来自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推动音箱放声。
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功放的作用功不可没。
功放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任务是把来自信号源(专业音响系统中则是来自调音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可以说是各类音响器材中最大的一个家族了,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
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分类: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导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甲类功放(又称A类)、乙类功放(又称B类)、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和丁类.功放(又称D类)。
甲类功放是指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
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也可以是乙类或甲乙类。
乙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甲乙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丁类功放也称数字式放大器,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优点。
许多功率高达1000W的丁类放大器,体积只不过像VHS录像带那么大。
这类放大器不适宜于用作宽频带的放大器,但在有源超低音音箱中有较多的应用。
按功放输出级放大元件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端放大器和推挽放大器。
单端放大器的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
功放原理及基础知识功放(Power Amplifier)是一种电子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较高的功率级别,以驱动负载(如扬声器、电机等)工作。
功放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信号经过放大电路转化为具有更大幅值和较高功率的输出信号。
功放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放大器类型:功放按照信号处理方式可分为线性功放和非线性功放。
线性功放主要用于音频放大等需要高保真度的应用,而非线性功放常用于射频通信、雷达等高频应用。
2. 功率放大:功放的核心任务是将输入信号的功率放大到足够高的水平。
这通常通过采用功率晶体管(Power transistor)或功率管(Power tube)等来实现。
3. 放大电路:功放的核心是放大电路,其中常用的放大电路包括共射(Common Emitter)放大电路、共基(Common Base)放大电路和共集(Common Collector)放大电路等。
这些电路结构在工作方式和特性上有所区别。
4. 输入和输出阻抗匹配:为了最大限度地传输功率,功放需要进行输入和输出阻抗匹配。
输入阻抗匹配确保输入信号能够完全传递给功放电路,而输出阻抗匹配则可以使功放和负载之间的能量传输更有效。
5. 负载保护:由于功放输出信号功率较大,所以在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负载保护机制,以避免功放和负载因过载或短路而损坏。
6. 效率和失真:功放的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高效率的功放对于节能和热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此外,失真是指放大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失真,包括非线性失真、相位失真等,对于音频放大尤其重要。
综上所述,功放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电子器件,其原理和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电子系统至关重要。
了解功放的工作原理和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功放在各种应用中的作用和特性,并且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
功放的工作原理一、概述功放(Power Amplifier)是指将输入信号放大到一定功率水平的电子设备。
功放广泛应用在音频、视频、通信等领域,用于提供足够的功率驱动扬声器、放大信号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功放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要素。
二、功放的构成要素1. 输入级(Input Stage):接收输入信号,并将其放大到适当的电平。
输入级通常由差分放大器组成,用于提高信号的线性度和抗干扰能力。
2. 驱动级(Driver Stage):将输入级放大的信号进一步放大,以驱动功率级。
驱动级通常由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组成,用于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驱动功率级。
3. 功率级(Power Stage):接收驱动级输出的信号,并将其放大到足够的功率水平。
功率级通常由功率管(如晶体管、场效应管、管子等)组成,用于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
4. 输出级(Output Stage):将功率级输出的信号经过滤波和匹配电路处理后,传输到负载(如扬声器)。
三、功放的工作原理功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放大和驱动。
1. 放大阶段:输入信号经过输入级放大后,进入驱动级。
驱动级进一步放大信号,并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驱动功率级。
功率级将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水平。
在放大过程中,功放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线性度:即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应为线性关系,以保持信号的准确度。
- 带宽:功放应能够放大一定范围的频率信号,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 失真度:功放应尽量减小失真,以保持信号的原始特性。
2. 驱动阶段:经过功率级放大的信号进入输出级。
输出级通过滤波和匹配电路处理信号,以适应负载的特性,并将信号传输到负载(如扬声器)。
在驱动过程中,功放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输出阻抗匹配:输出级应与负载之间具有匹配的阻抗,以最大限度地传输功率。
- 保护电路:功放应具备过载保护、过热保护等功能,以保护功放和负载不受伤害。
四、功放的工作模式功放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A类、AB类、B类、C类和D类等。
功放百科名片功放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俗称“扩音机”,是音响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它的任务是把来自信号源(专业音响系统中则是来自调音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目录[隐藏]名称表述功放简介功放分类性能指标故障维修减少噪声功放配置功放配接名称表述功放简介功放分类性能指标故障维修减少噪声功放配置功放配接∙功放使用注意事项∙功放的选购要点[编辑本段]名称表述中文名:功放俗称:扩音器全称:功率放大器英文名:Power Amplifier[编辑本段]功放简介功放的作用就是把来自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推动音箱放声。
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功放的作用功不可没。
功放,可以说是各类音响器材中最大的一个家族了,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
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编辑本段]功放分类按导电方式分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导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甲类功放(又称A类)、乙类功放(又称B类)、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和丁类功放(又称D类)。
甲类功放是指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
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也可以是乙类或甲乙类。
乙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甲乙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丁类功放也称数字式放大器,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优点。
许多功率高达1000W的丁类放大器,体积只不过像VHS 录像带那么大。
这类放大器不适宜于用作宽频带的放大器,但在有源超低音音箱中有较多的应用。
按输出级放大元件数量分按功放输出级放大元件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端放大器和推挽放大器。
单端放大器的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
单端放大机器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推挽放大器的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
对负载而言,好像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
尽管甲类放大器可以采用推挽式放大,但更常见的是用推挽放大构成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
按功放管类型分按功放中功放管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胆机和石机。
胆机是使用电子管的功放。
石机是使用晶体管的功放。
按功能分按功能不同,可以前置放大器(又称前级)、功率放大器(又称后级)与合并式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
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前置放大器是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
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将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放大器称为合并式放大器,我们家中常见的功放机一般都是合并式的。
按用途分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AV功放,Hi-Fi功放。
AV功放是专门为家庭影院用途而设计的放大器,一般都具备4个以上的声道数以及环绕声解码功能,且带有一个显示屏。
该类功放以真实营造影片环境声效让观众体验影院效果为主要目的。
“AV”功放是近年脱缰而出的一匹黑马,随着大屏幕电视,多种图象载体的普及,人们对“坐在家里看电影”的需求日益高涨,于是集各种影音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功放应运而生。
“AV”是英文AudioVideo即音频,视频的打头字母缩写。
“AV功放”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杜比环绕,杜比定向逻辑,AC-3,DTS的进程,AV功放的与普通功放的区别,在于AV功放有AV选择杜比定向逻辑解码器,AC-3,DTS解码器,和五声道功率放大器。
以及画龙点睛的数字声场[DSP]电路,为各种节目播放提供不同的声场效果。
但是由于AV功放在电路的信号流通环节上,经过了太多而且复杂的处理电路,使声音的纯净度”受到了过多的“染色”,所以用AV功放兼容HI-FI重放时效果不理想。
这也是很多HI-FI发烧友对AV功放不肖一顾的原因。
Hi-Fi功放是为高保真地重现音乐的本来面目而设计的放大器,一般为两声道设计,且没有显示屏。
“HI-FI功放”就是我们发烧友的功放了,它的输出功率一般大都在2X150瓦以下。
设计上以“音色优美,高度保真”为宗旨。
各种高新技术集中体现在这种功放上。
价格也从千余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HI-FI功放”又分“分体式”[把前级放大器独立出来],和“合并式”[把前级和后机做成一体]。
一般的讲,在同档次的机型中“分体式”在信噪比,声道分割度等指标上高于“合并机”[不是绝对的]。
且易于通过信号线较音。
合并式机则有使用方便,相对造价低的优点,平价合并机输出功率一般大都设计在2X100W以下,也有不少厂家生产2X100W以上的高档合并机。
按照使用元器件分按照使用元器件的不同,功放又有“胆机”[电子管功放],“石机”[晶体管功放],“IC 功放”[集成电路功放]。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概念在胆机中的使用,使得电子管这个古老的真空器件又大放异彩,它的优美的声音,令许多烧友拜倒。
资深的发烧友几乎都有一台。
“IC功放”由于他的音色比不上上两种功放所以在HI-FI功放中很少看到他的影子。
按使用人群分功放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专业功放”“民用功放”“特殊功放”。
专业功放”一般用于会议,演出,厅,堂,场,馆的扩音。
设计上以输出功率大,保护电路完善,良好的散热为主。
大多数“专业功放”的音色用于HI-FI重放时,声音干硬不耐听。
“民用功放”详细分类又有“HI-FI功放”“AV功放”“KALAOK功放”以及把各种常用功能集于一体的所谓“综合功放”。
“KALAOK功放”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功放。
它与一般功放的区别在于“KALA OK功放”有混响器从过去的BBD模拟混响发展到现在的DIGETAL[数字混响],变调器,话筒放大器。
近年来一些厂家为了市场的需求,把包括AV功放,KALAOK功放在内的各种功能组合成一体即所谓“综合功放”,这是一种大杂烩功放,什么都有,什么也做不好,是一种面向农村的低档功放。
“特殊功放”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在特殊场合的功放,例如警报器,车用低压功放等等,在此不作介绍。
[编辑本段]性能指标功放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输出功率,频率响应,失真度,信噪比,输出阻抗,阻尼系数等。
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单位为W,由于各厂家的测量方法不一样,所以出现了一些名目不同的叫法。
例如额定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音乐输出功率,峰值音乐输出功率。
音乐功率音乐功率:是指输出失真度不超过规定值的条件下,功放对音乐信号的瞬间最大输出功率。
峰值功率峰值功率:是指在不失真条件下,将功放音量调至最大时,功放所能输出的最大音乐功率。
额定输出功率额定输出功率:当谐波失真度为10%时的平均输出功率。
也称做最大有用功率。
通常来说,峰值功率大于音乐功率,音乐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一般的讲峰值功率是额定功率的5--8倍。
频率响应频率响应:表示功放的频率范围,和频率范围内的不均匀度。
频响曲线的平直与否一般用分贝[db]表示。
家用HI-FI功放的频响一般为20Hz--20KHZ正负1db.这个范围越宽越好。
一些极品功放的频响已经做到0--100KHZ。
失真度失真度:理想的功放应该是把输入的讯号放大后,毫无改变的忠实还原出来。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功放放大后的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往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这个畸变就是失真。
用百分比表示,其数值越小越好。
HI-FI功放的总失真在0。
03% --0。
05%之间。
功放的失真有谐波失真,互调失真,交叉失真,削波失真,瞬态失真,瞬态互调失真等。
信噪比信噪比:是指信号电平与功放输出的各种噪声电平之比,用db表示,这个数值越大越好。
一般家用HI-FI功放的信噪比在60db以上。
输出阻抗输出阻抗:对扬声器所呈现的等效内阻,称做输出阻抗。
一台功放的性能指标完好不一定证明有好的音色,这是初烧友必须认识到的。
这也是众多发烧友苦苦探索追求的。
[编辑本段]故障维修HI-FI音响与AV放大器的常见故障有整机不工作、无声音输出、音轻、噪声大、失真、啸叫等。
下面介绍各种故障的检修思路与检修技巧。
整机不工作整机不工作的故障表现为通电后放大器无任何显示,各功能键均失效,也无任何声音,像未通电时一样。
检修时首先应检查电源电路。
可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头两端的直流电阻值(电源开关应接通),正常时应有数百欧姆的电阻值。
若测得阻值偏小许多,且电源变压器严重发热,说明电源变压器的初级回路有局部短路处;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应检查保险丝是否熔断、变压器初级绕组是否开路、电源线与插头之间有无断线。
有的机器增加了温度保护装置,在电源变压器的初级回路中接人了温度保险丝(通常安装在电源变压器内部,将变压器外部的绝缘纸去掉即可见到),它损坏后也会使电源变压器初级回路开路。
若电源插头两端阻值正常,可通电测量电源电路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
对于采用系统控制微处理器或逻辑控制电路的放大器,应着重检查该控制电路的供电电压(通常为+5V)是否正常。
如无+5V电压,应测量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的输入端电压是否正常,若输入端电压不正常,应检查整流、滤波电路。
若7805输入端电压正常,而输出端无十5 V电压或电压偏低,可断开负载看+5V电压能否恢复正常。
若+5V电压正常,则故障在负载电路;若+5V电压仍不正常,则故障在7805本身。
若系统控制电路的+5V供电电压正常,应再检查微处理器的时钟及复位信号是否正常、键控与显示驱动电路有无损坏。
无声音输出无声故障表现为操作各功能键时,有相应的状态显示,但无信号输出。
检修有保护电路的放大器时,应看开机后保护继电器能否吸合。
若继电器无动作,应测量功放电路中点输出电压是否偏移、过流检测电压是否正常。
若中点输出电压偏移或过流检测电压异常,说明功率放大电路有故障,应检查正、负电源是否正常。
若正、负电压不对称,可将正、负电源的负载电路断开,以判断是电源电路本身不正常还是功放电路有故障所致。
若正、负电源正常,应检查功放电路中各放大管有无损坏。
若功放电路中点输出电压和过流检测电压均正常,而保护继电器不吸合,则故障在保护电路,应检查继电器驱动集成电路或驱动管有无损坏、各检测电路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