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3
2型糖尿病护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健康负担。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2型糖尿病的护理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
为了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2型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 2型糖尿病护理存在的问题1.1 缺乏个性化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各有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护理水平还停留在一刀切的阶段,无法满足患者的具体需求。
1.2 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由于2型糖尿病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但目前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培训水平较低,导致护理质量无法保证。
1.3 缺乏慢病管理的支持2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进行慢病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但目前缺乏相关支持。
二、 2型糖尿病护理的改进措施2.1 实施个性化护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对2型糖尿病护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2.3 加强慢病管理的支持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慢病管理机制,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总结2型糖尿病护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加强慢病管理的支持,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希望相关医疗机构能够重视2型糖尿病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加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鉴于2型糖尿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且该疾病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等,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原因分析及
护理对策
罗珊;秦雅唯;柴颖
【期刊名称】《糖尿病新世界》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临床表现、诱发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7例8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7例患者,除1人因低血糖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低糖血症症状得到纠正,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加强监控和合理指导是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罗珊;秦雅唯;柴颖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杜兰英
2.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马华丽
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黄燕红
4.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杜兰英
5.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王克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摘要: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常见急性并发症,同时也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血糖安全达标的主要障碍。
2007年Wexer等报道18%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过一次低血糖。
随着强化降糖方案的广泛应用,低血糖的高发生率以及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现将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研究一、低血糖症诱发低血糖症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药源性低血糖,如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应用与降糖药具有协同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水杨酸类、磺胺类等药物。
(2)饮食不当,如进食过少、漏餐或延迟进餐,空腹饮酒等。
(3)不合理运动,如运动过量或空腹及餐前运动等。
二、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1 年龄年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大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可能的原因为:(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机体内生长激素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生理反应明显上升,血糖表达水平缺乏反馈调节作用机制,机体无法纠正低血糖反应;(2)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明显下降,药物代谢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极易在体内大量蓄积,常规药物治疗剂量即可诱发低血糖反应;(3)老年患者病程漫长,同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水平下降时交感神经活性功能无法被兴奋和刺激,最终发生不易察觉的低血糖;(4)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疾病,其服用的其他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降糖药物的作用增强;(5)老年患者常伴随记忆力减退,常因遗忘而重复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发生。
2 性别朱平等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女性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男性相比低血糖事件风险增加11.83倍。
可能的原因为:女性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体内代谢状态对低血糖的敏感性较男性迟钝,或雌激素水平或交感嗜铬系统的差异参与其中。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护理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68例,对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用药过量,不合理饮食、运动不当、精神压力等,针对发病的原因提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治疗、紧急处理措施。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35~80岁,病程6个月~26年。
合并肾病16例,高血压39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16例,神经病变10例,感染性疾病3例。
予胰岛素治疗26例,口服降糖药治疗30例,胰岛素加降糖药治疗12例。
诊断标准:参照whipp三联征。
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缓解。
临床表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偏瘫等症状,甚至有极少数患者无临床症状,监测血糖时发现。
结果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25%葡萄糖40~80ml,根据情况再予静滴10%或5%葡萄糖,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稳定在7~11mmol/L,全部病例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
讨论原因分析:①药物因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缓慢,糖异生能力下降,易造成低血糖。
另外,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用药复杂,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青霉素等可延缓降糖药物排泄或增强降糖药物作用时,可发生低血糖[1]。
②不合理饮食:饮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控制饮食总量,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3餐,适当合理运动。
但在临床上,当患者有胃部不适或腹泻时,进食很少或不进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因检查需推迟进食时仍照常规服药等原因,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
③运动不当:运动时间选择错误及运动量过大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原因之一。
护理:①加强健康教育:把认识和防治低血糖作为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患者糖尿病教育的首要内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能及时自救或施救。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以及血糖波动情况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过高。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全部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尽管血糖过高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许多患者也面临着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定义为血糖小于70毫克/分升。
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尤其是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
以下是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的分析:1.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如果用药量不合适或时间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2. 饮食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守低糖低脂饮食,如果饮食成分调整不当或食量减少过度,也可能引发低血糖。
3. 运动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机体代谢,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
但是过度运动或餐前运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4. 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血糖波动情况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
血糖波动过大不仅会引发低血糖,还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1. 饮食波动:食物的分量、质量和时间会影响血糖的变化,如果饮食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3. 运动波动:合理的运动有利于血糖降低,但过度的运动或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
4. 精神、状态波动:情绪波动、疲劳、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较为敏感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患者需要积极管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药,以尽量减少这些风险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云霞王爱华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因严重低血糖入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与同期未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事件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HbA1c、Scr、Ccr、UMA、治疗方案等因素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因素;护理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因严重低血糖入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与同期未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因严重低血糖入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研究组),均存在意识障碍,其中男性62例,女性60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65.74±11.57)岁;平均病程(8.92±4.11)年;另外,选择同期入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未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8.85±10.25)岁;平均病程(6.56±4.30)年。
1.2方法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文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血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值、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尿微量白蛋白(UMA)[1]。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分析(?字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由表1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事件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病程、HbA1c、Scr、Ccr、UMA、治疗方案等因素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字2/t=
3.23、3.57、5.14、
4.95、9.67、12.54,P
2.2 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事件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年龄、病程、HbA1c、Scr、Ccr、UMA、治疗方案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严重低血糖有无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Ccr和HbAlc、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症状性低血糖定义为,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2]。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3]。
低血糖虽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死亡[4]。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严重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Ccr、HbAlc水平及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等因素相关,尤其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的症状不典型,夜间低血糖因难以发现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屡次发生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低血糖昏迷,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对防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至关重要。
具体护理对策包括:①综合考虑患者疾病情况,选择副作用小的降糖药物,同时兼顾其它合并症的治疗与护理。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降糖药物,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进行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提高治疗依从性[5]。
②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健康宣教,确定包括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常见危险因素在内的教育内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让患者知道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并让患者充分的知道自身的病情及用药情况,预防降糖药物剂量使用不当[6]。
③指导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处理方法。
清醒患者口服含糖食物如水果、糖果、葡萄糖等,严重低血糖时常伴有意识障碍,需他人协助,如果低血糖症状无缓解要及时就医。
④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运动与饮食: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量运动,禁止在三餐前剧烈运动,避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活动。
⑤根据患者年龄、病程、有无发生严重低血糖病史、有无并发症和晚期合并症等情况,放宽HbA1c及血糖控制目标,HbA1c控制在7.5%~8%,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2mmol/L即可。
⑥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对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出院后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遵医嘱规律用药,按时进餐,尤其做好患者夜间血糖的监测和记录等。
参考文献:
[1]孙倩.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引发因素及其护理重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78-17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3]张静,贺艳,薛克栋.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322-1324.
[4]廖述宣,黄玉生.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98-99.
[5]周宏云.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危象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8):3796.
[6]莫权秀.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9):116.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