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2.40 KB
- 文档页数:3
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术前给予环磷酰胺等药物能预防残存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存活。
1982年Frei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应对手术后病人尽早辅助化疗,在肿瘤诊断明确后给予化疗,即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新辅助化疗是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进展,1989 年sKarin等报道了初步的临床治疗效果,认为某些癌症患者在手术之前先给予化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
近年来,随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的介入,新辅助化疗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各种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辅助化疗被看作是肿瘤细胞减量治疗,即通过术前化疗减小肿瘤负荷,从而提高肿瘤的手术完全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一、定义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or primary chemotherapy,NC或P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实施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在局部治疗前先以全身化疗为第一步治疗,局部治疗(手术或加放疗)后继之完成全程化疗而言。
二、发展用途新辅助化疗最初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困难者,其目的是通过化疗后肿瘤缩小使手术易于切除,尤其对一些不可切除的患者,经化疗后变为可切除。
其显著效果可以临床无远处转移的炎性乳腺癌(IBC)的疗效为例。
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和研究的深入,新辅助化疗的用途也有了更多的内涵,如对肿块较大的可手术乳腺癌,通过化疗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保乳治疗的机会;人们也欲采用新辅助化疗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提高治愈率。
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很多年来已有人开展,尤其是骨肉瘤、睾丸肿瘤和卵巢癌几乎已经成为常规方法。
骨肉瘤尽管可以通过截肢局部切除,但多数学者均主张先做术前化疗,以后再手术,可使治愈率明显提高。
不能手术,甚至已有转移的睾丸和卵巢肿瘤在化疗和(或)放疗后手术业已证明可以提高治愈率。
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及疗效评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外,新辅助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评价进行探讨。
一、新辅助治疗方法1. 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是指在手术前施行的化疗,其目的是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肿瘤的体积,减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
术前化疗的常用方案包括AC(阿霉素+环磷酰胺)和TC(度他雄胺+环磷酰胺)等。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进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信号通路或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拉帕替尼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免疫治疗一般包括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类抗IL-2受体抗体等。
二、疗效评价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病理学完全缓解是指经过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在组织学上完全消失的情况。
pCR是判断治疗效果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
2. 临床病理学缓解(cPR)临床病理学缓解是指乳腺肿瘤在新辅助治疗后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上缓解的情况。
cPR常用于评估乳腺癌治疗后的整体疗效。
3. 存活率存活率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等。
4. 术后复发率术后复发率是指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肿瘤再次复发的几率。
术后复发率的降低可以认为是治疗效果良好的体现。
总结起来,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术前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而疗效评价主要通过病理学完全缓解、临床病理学缓解、存活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这些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Ki67、PCNA表达的影响纪贤良;王艳莉;赵英哲【期刊名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年(卷),期】2017(031)00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及对乳腺癌组织中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的有效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对象来自于近年来阜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EF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行改良根治术,比较患者化疗前后Ki-67及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后期患者接受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Ki-67阳性例数为40例,PCNA阳性例数为22例.新辅助化疗后Ki-67及PCNA的表达均下降,其中Ki-67阳性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阳性率改变不大(P>0.05).Ki-67阳性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Ki-67-的20.0%(P<0.05).PCNA-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PCNA+的7.1%,(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Ki-67及PCNA表达,从而进一步影响乳腺癌后期化疗疗效.【总页数】3页(P35-37)【作者】纪贤良;王艳莉;赵英哲【作者单位】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阜新123099;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阜新123099;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阜新123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健脾补肾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癌组织中ki67P53表达的影响 [J], 李娟娟;梁丽春;罗林川2.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对Ki67和PCNA表达阳性细胞的增殖作用 [J], 马丽娜3.术后辅助化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ER、PR、ERCC1、Ki67、PCNA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J], 戚洪涛;姜涛4.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PR、HER-2及Ki67表达的影响 [J], 王光辉;唐亚楠;陈楠;王虎霞;秦倩;于田雨;盛薇5.同一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MVD、Neu、PCNA及MD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J], 杨昆宪;唐晓丹;迟昆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ii-iii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术前均给于4周期表柔比星药物化疗,观察组加用多西紫杉醇即采取表柔比星+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比较分析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有效12例,显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2.41%,对照组有效3例,显效2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1.72%,两组相比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b超、双侧乳腺钼靶片等;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术前均给于4周期(3w为一周期)表柔比星(一次75mg/m2,一周期一次,第一天静脉滴注)药物化疗,14-15天后可实施乳腺癌根治术,观察组同时加用4周期(3w为一周期)多西紫杉醇(一次175mg/m2,一周期一次,第一天静脉滴注)即采取表柔比星+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比较分析两组疗效。
1.3 疗效标准:化疗疗效评估结果分为:有效:完全缓解,即即所有可观测的病灶完全消失,维持>4周;显效:部分缓解,即肿瘤病灶的最大垂直横径与最大直径的乘积缩小超过50%,无新病灶出现或任何病灶增大,持续时间至少4周;无效:未缓解,即肿瘤病灶的最大垂直横径与最大直径的乘积缩小小于50%或大于25%,未出现新病变,持续时间至少4周;恶化:病变进展,即1个或多个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的垂直横径的乘积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
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12例,显效30例,无效1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72.41%,对照组有效3例,显效25例,无效13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51.72%,两组相比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联合用药组化疗效果显著优于单药组,见表1。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影响的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评估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TNM分期及术后治疗方案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之前,采用化学药物等手段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病灶或减轻病情,促进手术成功的一种治疗方法。
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减小术后肿瘤再度复发的风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蔓延,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一般来说,TNM分级是乳腺癌治疗方案设计的重要基础,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更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
通过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以明显地提高前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一些较大的肿瘤的体积,从而使得肿瘤切除的难度变小,术后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此外,在乳腺癌的术后治疗中,新辅助化疗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术后的化疗可以清除术后残留的局部病灶,并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再发。
由此,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术后期的治疗中,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远期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乳腺癌TNM分期和术后治疗方案设计也是治疗的重要基础,两者的结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控制病情
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今后的乳腺癌治疗中,应该更加重视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并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完善乳腺癌的治疗方案。
白血病化疗方案DA方案中1. 引言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的白细胞失控增殖而引起的恶性肿瘤。
化疗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DA方案则是一种常用的白血病化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血病化疗方案DA方案中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 DA方案概述DA方案是一种联合化疗方案,包含多种化疗药物。
其中,D代表达那他唑(Daunorubicin),A代表阿糖胞苷(Cytarabine)。
该方案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3. DA方案治疗流程DA方案的治疗流程通常包括诊断、预处理治疗、化疗、支持治疗和维持治疗等阶段。
3.1 诊断诊断是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白血病的过程。
对于疑似白血病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获取骨髓细胞样本,并进行相关化验。
3.2 预处理治疗预处理治疗是指在正式化疗开始前进行的辅助治疗。
其目的是减轻白血病患者的症状,准备其身体对化疗的耐受能力。
预处理治疗可能包括输血、抗感染药物等治疗手段。
3.3 化疗化疗是DA方案的核心治疗手段。
该方案通过联合应用达那他唑和阿糖胞苷,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进而消灭白血病细胞。
具体用药方案和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4 支持治疗由于化疗会对患者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化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治疗、升白细胞药物等,旨在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3.5 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是在化疗完成后进行的延续性治疗。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白血病复发和进展,保持患者的缓解状态。
维持治疗通常包括长期口服药物、定期检查等手段。
4. DA方案中的药物4.1 达那他唑达那他唑是一种广谱抗癌药,属于蒽环类化合物。
它通过干扰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在DA方案中,达那他唑的剂量和给药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定。
4.2 阿糖胞苷阿糖胞苷是一种抗代谢药物,通过阻断DNA合成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三阴乳腺癌是最为恶性的亚型之一。
含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一种经典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接受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一、含蒽环类方案的介绍含蒽环类药物是指一类含有苯并[a]蒽醌类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嵌入DNA分子双链中,干扰DNA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
常用的含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ADM)、表柔比星(EPI)和长春新碱(CTX)等。
含蒽环类方案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经典化疗方案。
在新辅助化疗中,含蒽环类方案通常与顺铂(DDP)等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减小肿瘤体积,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提高肿瘤切除的手术切缘阴性率,并明显改善预后。
二、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三阴乳腺癌是指ER(雌性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其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恶性和侵袭性,易产生远处转移,且预后相对较差。
临床研究表明,三阴乳腺癌对激素受体、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反应较差,因此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含蒽环类药物可针对三阴乳腺癌的受体阴性状态,通过DNA干扰等方式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分化,达到化疗的效果。
四、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策含蒽环类药物虽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反应等。
此外,含蒽环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和肺纤维化等重要不良反应。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对于骨髓抑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调整剂量;对于恶心呕吐可应用抗呕吐药物;对于心脏毒性可实时监测心电图等生化指标;对于肺纤维化可定期进行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五、结论。
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方案引言三阴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且恶性度较高的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信号通路。
由于三阴乳腺癌没有明显的靶点可用于靶向治疗,化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阴乳腺癌的化疗方案。
1. 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旨在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常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1 化疗药物常用的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 - 艾德福瑞(Adriamycin):属于顺铂类药物,通过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苏阿法(Cyclophosphamide):一种酰胺类化疗药物,通过与DNA交联形成环状化合物,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
- 紫杉醇(Paclitaxel):一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能够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阻止其增殖。
1.2 治疗方案常用的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 AC-T方案: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6个疗程。
随后,紫杉醇单药化疗,每隔1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 TAC方案:紫杉醇、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6个疗程。
2.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后使用化疗药物治疗,旨在预防和减少残留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
2.1 化疗药物在辅助化疗中,常用的化疗药物与新辅助化疗相似,包括艾德福瑞、苏阿法和紫杉醇。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化疗药物。
2.2 治疗方案常用的三阴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包括: - AC方案:艾德福瑞和苏阿法联合应用,每隔3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 T方案:紫杉醇单药化疗,每隔1周进行一次治疗,共12个疗程。
- AT方案:艾德福瑞和紫杉醇联合应用,每隔2周进行一次治疗,共4个疗程。
3.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当三阴乳腺癌转移至其他部位时,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da方案化疗化疗,全称化学药物治疗,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式。
它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肿瘤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或已转移的肿瘤,化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DA方案化疗。
DA方案是指利用达卡巴嗪(Dacarbazine)与阿霜(Adriamycin)两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适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和肝脏肿瘤等一些困扰人们健康的癌症。
首先,达卡巴嗪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可以通过DNA交联、干扰DNA合成和抑制酶的活性等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它常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对于其他肿瘤如肝脏肿瘤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次,阿霜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抗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它不同于其他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细胞内滞留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阿霜主要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DA方案化疗通常是每3-4周进行一次,连续进行几个疗程,具体的剂量和疗程次数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化疗期间患者会遇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
但目前已有多种解决副作用的方法,如使用抗恶心药物、吸入冷空气等。
在接受DA方案化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调节心理状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的抵抗力,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此外,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降低化疗期间的焦虑和压力。
总结来说,DA方案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和肝脏肿瘤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达卡巴嗪和阿霜两种化疗药物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虽然化疗期间会有一些副作用,但通过合理的调节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饮食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