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2、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生成)(一)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同学们,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洋务运动是什么?2、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洋务派及其代表人物、时间、口号是什么?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洋务运动的地位、作用、局限性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军事工业?因为地主阶级认为救国应先从军事技术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军事工业的口号是“自强”。
【探究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哪些?设想在当时这些企业起到了什么作用?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对西方的侵略起到抵制作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探究三】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教育的表现有哪些?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三、练(学思联动,变式训练)(一)学思联动洋务运动难以摆脱破产厄运的原因有哪些?(二)变式训练洋务派为什么要发起洋务运动?提示: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对外侵略2.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海军和军事现代化–工业和工艺现代化–教育与科学技术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外国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西化之路三、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四、教学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5分钟)–讲解中国在洋务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自办洋务、洋务派遣使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果,如新式船只的建造、近代工业的兴起等。
4.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5.总结归纳(1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方法1.提问评价: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情况。
2.议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程度。
八、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课相关内容;2.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资料;2.探究其他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第4课洋务运动-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案I. 教学目标1.知道洋务运动背景和意义;2.了解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掌握洋务运动的成果及其局限性。
II.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背景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一片落后贫弱的境地;2.各国强逼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3.崇尚洋务,振兴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
2. 洋务运动的发起和推进1.第一次发起:魏源等人上书皇帝;2.第二次发起:西方列强强迫康熙来电,洋务派得到机会,由刘铭传主持。
3. 洋务运动成果1.成功的洋务运动和北洋政府的建立创造了历史先河;2.缺点和局限性:–比较盲目地模仿西方;–热衷于购买外国新兵器,而且价格高昂;–处理办法不妥当,产生反感情绪;–洋务派内部分歧。
4. 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1.赵之珩: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2.魏源:主张学习维新思想,提高民族自尊心;3.吴趼人: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4.刘铭传:福建总督,主持第二次洋务运动;5.李鸿章:曾任北洋海军大臣。
III. 教学方法1.讲解法;2.问答法;3.探究法。
IV.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先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使用科技产品的经历,比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那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是中国人发明的吗?”2. 呈现知识点教师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洋务运动?它有什么意义?3. 讲解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教师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发展史,并介绍洋务运动的两次发起。
4. 展示洋务派的成果和局限性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解析,向学生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局限性。
5. 介绍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洋务运动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吗?对他们了解多少?6. 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1.洋务派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有何贡献?2.在洋务运动中,有哪些人物是你心目中的英雄?7. 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为下一节课预习做铺垫。
第四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战败,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至恭亲王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
……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直接目的是什么?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抗击西方侵略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三、洋务运动的内容三)发展近代教育——办学校、育人才(1)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1861年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
福州(马尾)船政学堂(2)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四)筹划海防——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清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
19世纪80年代南洋、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初步建成,189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建立台湾行省。
四、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材料一: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的利润更吸引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
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白银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收购。
湖北织布官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
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方法与过程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设问左图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生:①太平天国运动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师:请用一个词形容当时清政府的处境?师生:内外交困(内忧外患)过度:为了改变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朝统治者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救国之路,即洋务运动。
讲授新课: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国家独立、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过程。
洋务运动的洋是指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诸如外事交涉、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师展示材料:天气阴转多云今天,我军和太平军大战了一场,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友军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的帮忙,很可能已经全军覆没了。
……用我们的刀盾去对抗英法的枪炮,往往还没有看到敌人,我军已经倒下一大片。
看来,我军的实力实在太弱了,必须要改良武器装备,给他们配备洋枪洋炮。
可要从外国买,实在太贵,还是自己造枪炮现实得多。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口号“自强”近代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是清末最早的官办的制造近代军事武器的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近代以来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第4课洋务运动
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水平。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升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理解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使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
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实现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势力雄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因为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的看法如何?(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
这个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
所以在本课的讲述中,要围绕“近代化”实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水平。
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
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