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专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6
课时检测(三十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T填写,错误的用F填写)1.(2018·嘉兴选考模拟)“人都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理由:T“人都是由过去的经历所塑造的”,看到了事物前后的历史联系,从这个角度看有其合理性。
2.人类实践的发展历史表明,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理由:F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理由:F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也可能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这一表述不妥。
4.(2019·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模拟)“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体现出既要统筹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理由:F“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表明部分离不开整体。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分析系统的每个要素,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 理由:F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对事物完整准确的认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6.(2018·宁波十校高三期末)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这表明()A.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B.人们通过实践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解析:选A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022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2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解析版)答题要领——探究命题角度1 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答题术语(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再结合材料)。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整体对部分的依赖特别是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
命题角度2 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答题术语](1)总的关系(辩证统一)(2)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20•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早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
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
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课时提升作业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能够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不能凭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①观点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③观点错误;材料中物联网将各种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1 000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2.(2015·武汉模拟)“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把丝绸之路从传统线形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逐步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
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②有机整合各个要素,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④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湖北省高三三模]2024年2月1日,世界首座跨径超600米的拱桥——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南天高速全线贯通,它推动了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为高速公路、高铁跨越山区、峡谷等区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材料体现()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是客观的③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对人们出行以及对推动大跨度拱桥设计、施工工艺的跨越式发展等都有影响,说明联系是普遍的,①符合题意。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客观性,②错误。
通过实践自在事物的联系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转变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
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成通车,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024·安徽省淮南高三模]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③人们无法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④联系是客观的,切忌主观随意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世界上迅速融化的冰川对赖以生存的动物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冰川融化的十大后果分别是淡水短缺、过度泛滥、动物灭绝、珊瑚礁的消失、致命疾病的回归、甲烷气体释放、缺电、天气模式中断、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增加”。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①联系的普遍性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高三政治复习专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13年高考考点】含义:联系是指________以及事物________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原理:任何事物都处在________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非________都存在着联系,联系具有________性)(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注意1:________事物和____________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注意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__________, 改变事物的________,调整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方法论:1.原理内容:(1)相互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是多。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_______地位,________部分,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部分处于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整体由部分____________;部分___________会影响整体,______________。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________________。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典题训练1】1.进入2006年,纽约市场原油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已经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
促使油价飙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中国需求强劲、美国能源供应紧张,加之中东局势不稳,产油国增产较少等等。
这告诉我们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④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的、必然的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2.《大河报》报道,为了能坐上班级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河南省商丘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家长让老师给自己调换到“风水位置”,以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
这种思想认识A.否定了联系的普遍性B.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属人为臆造的主观联系C.没有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D.没有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3.近年来,内蒙古、河北坝上等地区过度放牧、盲目开垦、滥挖药材成风,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同时也引发了日益严重的沙尘暴。
上述事实说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④无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有害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
外来物种给农业的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外来物种的危害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A.必须杜绝外来物种的引进,保护本地生物物种B.必须承认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创造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限制不利条件D.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应无条件地吸收外来物种5.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6.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8.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
有专家指出,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
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进入网络时代,患者可以不去医院,而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和医生交流。
这表明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B.随着科技的发展,事物之间联系越来越不具有客观性C.外因成为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D.联系具有普遍性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典题训练2】1.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
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
这说明A.部分离不开整体B.事物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内部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D.部分影响着整体2.我们常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里体现着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哲理。
下列观点中也能体现同样道理的有A.牵一发而动全身B.国破而家亡,国兴而家昌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D.对症下药,因地制宜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中共中央多次强凋,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往哲学上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5.非洲谚语道:“如果你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因为没有人打扰;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 “想走得远,就要和人家一起走”是因为A.社会性是实践的本质属性B.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C.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6.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对生态功能、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框架。
这种做法的哲学依据是A.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B.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只有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才能实现最优目标D.部分会影响整体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既要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又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
从哲学角度上看,优化农业结构①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②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可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体现了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 的错误导致100% 的失败。
“100-1=0”蕴涵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在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表明A.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B.整体对部分具有统率作用C.部分的功能影响着整体的功能D.部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10.下面漫画中“追星女”对美容的要求,没有看到A.关键性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B.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C.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D.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整体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
“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
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运用“整体与部公关系”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可以浓缩为:从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保增长、保民生”。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动改善民生。
结合材料说明,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保增长、保民生”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呼应新时期我国发展战略转变的新提法,也是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2009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合材料,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我国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考答案【典题训练1】10.(1)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直接关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