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翻
- 格式:doc
- 大小:213.50 KB
- 文档页数:5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讲课时间项目名称任务名称第周周(月日)第至节项目 6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项目课时6任务一:接触器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任务课时6能力目标知识重点工作任务教课条件与环境拓展内容1.可以识读接触器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图,剖析其工作原理;2.能依据原理图绘制接触器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图;3.能用万用表检查和判断所接电路的正确性,会清除电路出现的电气故障。
1.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实现方法;2.电气互锁的目的和实现方法;3.接触器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达成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与通电试验。
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电器实训室全能变换开关与手动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资料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许翏王淑英机械工业第一版社教课心得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课程教课方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课方案方案一、任务体现(描绘工作化任务及详细要求、教课时间安排)识读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工作原理,正确安装接线并进行通电试验。
二、主题解说(达成工作化任务必备知识、方法、步骤解说,技术训练演示等)1.识读电路图2.识读电路工作过程3.电路的安装接线4.电路检查和判断5.通电调试:三、能力训练(学生达成工作化任务、小组议论、教师指导)达成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电路检查、通电试验及简单电气故障的清除。
四、问题议论(小组代表沟通、教师发问)五、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各组达成状况、存在的问题)六、拓展内容(教师解说与本任务有关的拓展性内容)1.全能变换开关:全能变换开关的的用途、构造、电路符号;2.手动操作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电路特色七、随堂查核(查核内容、查核方法和手段)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和通电调试八、课后练习(知识练习、技术训练、预复习重点)任务书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课程教课方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教案第三周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问题,掌握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电机基础知识(1)电机的分类: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2)电机的工作原理;(3)电机的特点和应用。
2.电气控制电子(1)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电路、电子元件、开关控制等;(2)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3)电气控制电子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与实例分析(1)电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介绍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2)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的讲解:介绍电路、电子元件和开关控制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图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电子的理解。
(3)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的讲解:介绍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以及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方法。
3.实践环节(1)教师现场演示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进行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实验。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点,对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相关课后习题,并准备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小组讨论报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课程类型: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应用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理论知识,具备设计、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电机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机基本原理:包括电机分类、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转矩特性等。
2、电机控制理论:讲述电机控制的方法,如闭环控制、转速控制、电流控制等。
3、电机应用实践:介绍电机的应用场景,如直流电机在机器人、交流电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等。
4、电气控制系统:讲述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常见控制电路等。
5、实验与实践: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机和电气控制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
2、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理论,提高实践技能。
3、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机和电气控制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作为主教材。
2、实验设备:提供电机、变频器、控制器等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践。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技术文档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五、课堂实施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
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理论,提高实践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电机和电气控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定期进行课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理论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答辩:在项目实践阶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评估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评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测试成绩、实验报告和项目答辩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提高空间。
机电与电气控制教案机电与电气控制第一讲 绪 论0.1 机电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0.1.1 机电机电是生产、传输、分配及应用电能的主要设备。
电力拖动系统则是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传动系统,是生产过程电气化、自动化的重要前提。
机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不少。
主要有如下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发机电、电动机、变压器和控制机电四大类。
发机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动力。
变压器的的作用是将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
控制机电主要用于信号的变换与传递。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机电的结构或者转速分类,可分为变压器和旋转机电。
变压器为静止不旋转机电。
根据电源电流的不同旋转机电又分为直流机电和交流机电两大类,交流机电又分为同步机电和异步机电两类。
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可归纳如下。
变压器直流机电机电 同步机电交流机电异步机电控制机电0.1.2 电力拖动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按照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电力拖动系统分为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两大类。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份,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控制设备→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把电动机的运动经过中间变速或者变换运动方式后,再传给生产机械,驱动生产机械工作。
生产机械是执行某一辈子产任务的机械设备,是电力拖动的对象。
控制设备是由各种控制机电、电器、电子元件及控制计算机等组成,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运动,从而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实现自动控制。
为了向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供电,电源是不可缺少的部份。
异步发机电 异步电动机 同步发机电 同步电动机 直流发机电 直流电动机由于电力拖动具有控制简单,调节性能好、损耗小、经济、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大多数生产机械均采用电力拖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有全面的了解,并具备应用该技术进行控制和维修电气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电机基本原理
1.1电机的分类和结构
1.2电机的工作原理
1.3电机的性能指标
2.电气控制技术
2.1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
2.2电气控制信号的传输与处理
2.3电气控制系统的装置与设备
3.电机控制技术
3.1电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
3.2电机速度控制技术
3.3电机转矩控制技术
4.电气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
4.1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4.2电气设备的故障排除方法
4.3常见电气设备故障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启动和停止控制、速度控制以及转矩控制的实验操作。
3.讨论研究: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机控制技术的原理。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并分析和处理故障。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机控制技术实际应用的能力。
3.报告演讲: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课程相关主题进行报告演讲,评价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分类;(2)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熟悉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4)学会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机概述1.1 电机的基本原理1.2 电机的分类1.3 电机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2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步进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1 电机性能指标概述3.2 电机的运行特性3.3 电机性能测试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基础4.1 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4.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4.3 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五章: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5.1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5.2 电机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与诊断5.3 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2)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4)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5)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2)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与调试;(3)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现场教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实验设备;(3)案例资料;(4)现场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报告;(4)现场操作考核。
电机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和电气控制技术。
3.能够进行电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1.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电机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
1.2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原理。
1.3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2.1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2.2交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2.3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3.电气控制技术:3.1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3.2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和使用。
3.3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1.1介绍电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详细讲解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原理和方法。
1.3探讨不同类型电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实践操作:2.1分组进行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搭建。
2.2使用适当的电气控制元件和电路进行实验。
2.3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教学扩展:3.1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设计和实施一个小型电机控制系统。
3.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实现电机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创造性应用。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2.项目实践评分:根据学生项目实践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分。
3.参与讨论评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进行评分。
五、教学资源:1.电机控制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
2.实验设备和电机控制系统搭建工具。
3.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机电气控制技术能力,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项目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督促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教学评价的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电机的根本工作原理,理解电机的主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电机的调速原理和常见调速方法,能够进行电机的调速操作。
3. 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根本组成,掌握常见电气控制元件的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局部: 1. 电机根底知识 - 电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电机的主要参数和相互关系 - 电机的起动和停止方法 2. 电机调速技术 - 电机调速的根本原理 - 常见的电机调速方法及其应用 - 电机调速的控制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3. 电气控制系统 - 电气控制系统的根本组成 - 常见的电气控制元件及其使用方法 - 电气控制系统的线路图设计和调试方法 4. PLC编程与调试 - PLC的根本原理和编程语言 - PLC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环境 - 使用PLC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进行电机调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促进学生思维的活泼,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技能、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评分: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教材:推荐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程?作为主要教材。
2. 实验设备:提供电机调速设备和电气控制实验箱,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调试。
第 1、2 课时课题:电磁学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
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
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
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 表示。
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 的磁通为Ф,则B = Ф/ A 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3.磁场强度H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
单位安每米。
H 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B 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性能;(2)掌握电动机的启动、制动、调速的方法和原理;(3)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方法;(4)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选用和使用电机;(2)能够分析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3)能够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4)能够对电机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激发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电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性能;2. 电动机的启动、制动、调速的方法和原理;3.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方法;4.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法和原理,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方法;2. 演示法:展示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实验;4.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材;2. 实验设备:电机、电气控制线路实验台;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操作;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基本知识的掌握;3. 课程设计:让学生设计并安装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电机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性能;2. 第3-4周:电动机的启动、制动、调速方法和原理;3. 第5-6周: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方法;4. 第7-8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 第9-10周:课程设计,学生设计并安装一个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原理;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设计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05电机与电气控制技
术教案--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NO.05课题名称:变压器的认识与运行计划学时:2课时
一、前端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变压器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电力系统中,电力变压器起着
重要的升压或降压作用;在测量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互感器,可以将
大电流变为小电流,高电压变为低电压;在实验室的调压变压器,可以任意调
节电压;用于电弧焊接的电焊变压器,具有陡降的输出特性;用于电子扩音电
路的变压器,可进行阻抗匹配;脉冲变压器可以传送脉冲波,是机电行业人员
的重要工作对象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变压器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静止电气设备,能将一种等级的交流电,变换为同频率的另一种等级的交流电。
作为一名电气控制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和分类,熟悉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了解变压器铭牌的含义,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轻松、准确的学习其它相关的内容,并正确熟练地操作使用变压器。
(三)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磁相互作用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变压器内部
结构和工作原理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可能感觉变压器比较抽象,但经引导与
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后,学习兴趣较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和分类;
3.理解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4.了解变压器铭牌的含义。
(二)能力(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会分析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查阅资料并获取目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供配电课程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确定依据:根据高职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课程学习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当给出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确定依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运用较多电磁相互作用知识,比较抽象,所以不太容易理解,故为本节的难点。
难点化解:学生观看、教师讲解视频、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
(一)课前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
1.制作导学案
(1)学生在课下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基本熟悉以下内容
1)变压器的用途
2)变压器的分类
3)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4)变压器的铭牌与额定值
5)变压器的简单计算
6)变压器的运行
(2)学习资源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资料包(已下发)
互联网相关搜索内容
3.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观看视频
4.掌握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基本测试,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二)课上教学任务设计与实施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