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详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光谱仪技术指标近红外光谱仪从分光系统可分为固定波长滤光片、光栅色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声光可调滤光器和阵列检测五种类型。
滤光片型紧要作专用分析仪器,如粮食水分测定仪。
近近红外光谱仪从分光系统可分为固定波长滤光片、光栅色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声光可调滤光器和阵列检测五种类型。
滤光片型紧要作专用分析仪器,如粮食水分测定仪。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烟叶样品全部经60目旋风磨处理,待测:(2)开机(要求在18—24℃范围内启动),持续预热 1.5小时;(3)扫描背景,一般要求四次样品扫一次背景。
在环境要求变化不大时可适当放宽要求;(4)用烧杯量取待测样品约75ml(仅对粉末而言)放入样品杯,样品装填均匀,用压紧器(可做成铜块)压紧样品,要求底部没有裂缝。
(5)将样品杯放入样品室,开始扫描;(6)扫描结束后,取出样品杯,清扫样品;(7)重新装样,进行第二个样品的扫描;(8)样品全部扫描结束后,分析结果。
试样测试完成后,首先应退出FT—IR软件,关闭电脑,最后关闭主机电源。
近红外光谱仪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A 、保持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50%以下。
KBr窗片和分束器很简单吸潮,为防止潮解,务必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操作的人员不宜太多,以防人呼出的水气和CO2影响仪器的工作。
B 、维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
温差变化太大,也简单造成水气在窗片上凝结。
C 、假如条件允许,建议定期对仪器用N2进行吹扫。
D 、尽量不要搬动仪器,防止精密仪器的猛烈震动。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生化及化学领域。
为了保证这种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必须要进行安全操作及保养。
安全操作1. 基本安全操作•在使用前,确认仪器设备的电源、仪器调节、探测器调节等设置是正确的。
•在开机前,应先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在仪器运行时,不得随意操作,避免打开仪器门或者摇晃设备。
•不要触碰探测器和光学配件等部件。
•在使用完毕后,应先关闭仪器电源,再进行后续操作。
2. 使用操作注意事项•在操作仪器设备时,应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各个部分和功能。
•在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包括样品的准备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在样品加入前,应检查样品室和采样区是否清洁。
•在操作仪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过强的酸、碱或其他剧毒液体进行实验操作。
保养规程1. 仪器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冷凝水、腐蚀等情况。
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机并咨询专业人员。
•对仪器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工作,确保仪器表面干燥、整洁无尘,避免影响仪器的性能和精度。
•对仪器开机后,应对其进行预热工作,减少仪器因“冷启动”导致的误差或性能逐渐降低。
•监测和调节仪器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定期清理样品池和采样区。
2. 光学配件保养•对光学配件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校准工作。
•定期检查激光器和探测器的光线输出是否正常。
•避免使用过强的溶剂和其他剧毒液体对仪器造成损坏。
结论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作为一台高科技的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和保养十分重要。
根据本规程进行操作和保养,可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与维护
一、操作
1.1 开机:开稳压电源,待电压稳定在220伏后开近红外光谱仪主机及配套的电脑电源开关。
1.2 测试
●在电脑上点击仪器操作软件,进入操作界面,设定操作模式,点亮光谱仪灯管30分
钟;
●进行光谱背景扫描;
●依次进行样品测定。
1.3 数据记录:通过仪器操作软件统计分析样品光谱,得出样品数据。
1.4 关机
●测试完毕后,关闭光谱仪;
●关闭仪器操作软件;
●关闭电脑。
1.5 注意事项
●操作者在使用仪器前必须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熟悉操作仪器操作软件的步骤;
●操作者离开仪器时,关闭仪器及电脑;
●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开关。
二、维护
擦净仪器、电脑及实验台。
如遇故障,由厂家进行维护。
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是一种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实验室环境要求近红外实验室应设置在通风良好、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避免阳光直射、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场所。
实验室的桌面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确保实验空间的清洁和整洁。
2.2 仪器操作准备在操作仪器之前,必须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仪器的电源及连接线是否故障,仪器表面是否有明显磨损或损坏。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3 安全操作步骤2.3.1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时,操作人员需正确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安全装备,以降低事故风险。
2.3.2 仪器开启和关闭在开启或关闭仪器时,务必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操作或强行关闭。
关闭仪器后,应将电源插头拔出,以避免电流侵害。
2.3.3 样品处理和装载样品处理和装载时,必须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
避免将有腐蚀性、易燃性等危险化学物质接触到近红外实验仪器,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2.3.4 仪器操作技巧在操作过程中,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拉拽仪器部件,以免损坏设备。
使用仪器时要注意稳定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意外事故。
2.4 应急处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仪器故障、样品失控或其他意外情况时,操作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如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或相关专业维修人员求助。
3. 保养规程3.1 定期检查和维护近红外实验室分析仪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检查的内容包括仪器电源、连接线、控制面板、显示屏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
3.2 清洁和消毒定期进行仪器的清洁和消毒是保养的重要环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一、安全操作指南1.1 环境设置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环境应保持相对稳定,无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
具体如下:1.清洁环境:室温应控制在20℃,相对湿度不超过60%。
实验者应保持干净的工作服,手套和鞋套,并保持工作区域的干净和整洁。
2.静电环境: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静电敏感,故使用前应充分排除静电干扰,具体方法为在使用前对所有的电气和机械设备进行接地。
1.2 安全操作规范1.仪器操作前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确保能独立进行操作。
如有问题须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2.操作前,请检查仪器各部位均已妥善连接,检查设备、配件是否完整、正确,并确认紫外灯光源是否正确安装。
3.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工作规范,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接触、触碰或拍打设备或仪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操作完成后,应关闭设备电源,先从样品盒或光学活塞槽位中取出样品,再清理室内所有垃圾和样品。
清理过程中应戴手套并注意防护。
1.3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应戴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防止辐射损伤。
2.舌板的温度要足够高,以保证分析精度和实验重复性,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样品组分分解、挥发等状况产生,对实验误差产生很大影响。
3.在连接仪器时,具体管路的连接方向与接头,应与图示要求一致,以免对机组产生损伤和故障。
4.当设备遇到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关闭电源,并通知技术人员,以免伤害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安全。
二、保养维护规程2.1 日常维护1.经常检查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功能型零部件,如端口、电缆、紫外灯,确保正常运行,并保持其干净。
2.每天清洁设备内部各部分,有机溶剂可以使用酒精或加热沸腾水进行清洗消毒。
2.2 周期性维护1.每月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清理灰尘、松散物质及其他易积累的污垢。
2.每季度对仪器进行一次校准,以保证分析精度和实验重复性。
3.每半年对设备内部进行检修处理,检验传动系统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并确保零部件的组装完整性、密封性和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是一种常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仪器设备。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档提供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操作前准备: - 确保使用环境清洁、干燥,并充足通风。
-确认仪器和相关设备的电源接地正常。
- 开启仪器电源前,检查设备的开关、按钮、插头等是否完好无损。
- 检查仪器内部是否有杂物或异物,并清除。
2.2 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 严禁擅自拆解和改动仪器,避免损坏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
- 使用前仔细阅读仪器的操作手册,并按照手册指导进行操作。
- 操作过程中,注意仪器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并与维修人员联系。
- 严禁在操作过程中随意触摸或调整内部部件。
- 注意仪器周围的安全区域,避免其他人员误操作或触摸设备。
- 使用完毕后,将仪器恢复到安全状态,并关闭电源。
2.3 安全防护措施: - 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样品和化学物质。
- 使用仪器时应关注周围环境,确保无可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存在,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 避免将水或其他液体溅入仪器内部,以防损坏设备和引起电气故障。
3. 保养规程3.1 清洁: - 定期清理仪器表面灰尘和污渍,可使用干净柔软的布擦拭。
- 清理仪器表面时,不要使用酒精、丙酮等挥发性溶剂,以免损坏仪器外壳。
- 切勿直接用水洗涤仪器表面,也不要使用湿布擦拭,以防进水或引起电气故障。
3.2 保养: - 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要求,定期更换或维护仪器内部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长时间不使用仪器时,应将电源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以避免电气故障和能源浪费。
- 避免暴露仪器在高温、潮湿、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以防设备受损。
3.3 故障排除: - 当仪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与专业的维修人员联系,切勿自行修理。
近红外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近红外光谱仪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学、食品等领域。
为了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必须执行严格的仪器保养和安全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光谱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以帮助用户提高仪器的使用效果和维持使用寿命。
安全操作1.仪器开机前检查在开机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检查,确认设备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而错误和问题。
具体如下:•检查仪器安装是否牢固,外壳是否密封完整;•检查仪器外表是否有任何损坏或破裂;•检查电源连接是否稳定,电线是否需要更换等;•确认仪器配有正确的标签和警示标志。
如果发现以上问题,必须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
2.操作人员安全要求近红外光谱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压力的仪器,因此使用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须穿戴实验室安全服,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严禁户外使用该仪器;•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不可将其他对象放置在仪器上;•不要强行移动或转动仪器,避免损坏或更换零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仪器使用说明,不得擅自更改或拆解设备;•操作完成后,必须将设备开关关闭,并将仪器安放在其原位。
3.实验室要求为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安全,实验室也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实验室设备必须独立插地;•实验室里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或其他危险物质;•严禁吸烟,避免破坏仪器的准确性;•整个实验室应保持干燥、整洁、明亮;•实验室应随时保持通风良好;保养规程1.仪器清洁为了保证仪器的长期运行和准确性,必须定期清洗设备外表面和内部。
具体要求如下:•经常使用时,应每周对仪器进行擦洗;•定期对仪器进行深度清洁,清理积尘和氧化物;•使用软布,不应使用带有静电的清洁剂。
2.仪器校准为了保证仪器的高准确性,必须定期校准设备。
具体操作如下:•定期检查运行表现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查找问题原因并调整;•开始进行每一次测量之前,都应该进行校准检查。
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是一种非接触式光谱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农业、环保等领域。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文档旨在提供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设备准备在操作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确保地面是干燥的,以防止电击事故;•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有明显损坏;•确保工作区域的环境温度适宜,不要有强光照射。
2.2 操作步骤遵循以下操作步骤以确保安全操作:1.打开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设备启动完成;2.选择适当的模式和参数设置,根据需要进行设定;3.将待测样品放置在设备的测量区域,确保样品与设备接触良好;4.根据设备指导,启动分析过程,等待分析结果的生成;5.分析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断开设备的电源线。
2.3 注意事项在操作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时,请注意以下事项:•不得将任何物品放置在设备上方,以防止堵塞风口;•禁止在设备工作期间随意拔插电源线;•不得将液体或其它杂物倒入设备通风孔;•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指或其它物品插入设备的测量区域;•使用设备前,必须熟悉设备的用户手册,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3. 保养规程为了确保近红外高光谱分析仪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修工作。
3.1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设备是保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清洁保养:1.断开设备的电源线,确保设备处于关闭状态;2.使用柔软、干燥的布擦拭设备表面,清除灰尘和污渍;3.如果设备表面有顽固的污渍,可以使用专用的清洁剂进行清洗;4.清洁设备的通风孔,确保气流通畅;5.定期清洁设备的测量区域,防止积累异物影响测量准确性。
3.2 日常维护除了定期清洁外,还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1.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2.检查并紧固设备的连接部件,确保设备结构牢固;3.定期校准设备,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4.定期更换设备的滤光片和光源,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的性能下降;5.将设备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过高温度和潮湿环境。
近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MATRIX-Ⅰ/MPA近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总糖、还原糖、总氮、总碱、氯、钾的测量。
2 操作环境无要求。
3 操作步骤3.1 开机3.1.1接通电源,打开电脑。
3.1.2按下主机后面的电源按纽,使仪器进入准备状态。
3.2软件操作3.2.1开机操作3.2.1.1双击桌面上OPUS6.5图标,在口令栏中输入OPUS(大写),回车,再回车。
3.2.1.2确认软件界面右下角圆点为绿色。
3.2.1.3单击工具栏中“高级数据采集”图标(绿色),在新界面中进行如下操作:3.2.1.3.1在“基本设置”界面中单击“调入”,调入“背景测试”文件。
3.2.1.3.2单击进入“检查信号”界面,仪器自动检测峰位(约3-5秒),结束后单击“保存峰位”,单击“退出”。
3.2.1.4单击右下角绿色圆点,出现“仪器状态”界面,确认第一排六项全部为绿色对号,单击第二排第一项,单击“现在测试”,单击“measure”,在新界面中,只将”Bruker PQ(IT) Test Protocol”前打对号,单击“measure”,再单击”measure”,,进入仪器自检,此过程约需十五分钟。
3.2样品测试3.2.1装样将样品杯放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向里面装入烟丝或烟沫(不能成团),摊平(烟丝高度约5厘米左右即可,烟沫高度约一钢笔厚即可)。
放入压样器,用手轻轻按压。
3.2.2样品检测3.2.2.1单击工具栏中“高级数据采集”图标(绿色)。
3.2.2.2进入“基本设置”界面,单击“调入”,调入“背景测试”文件,单击“背景单通道”,进行背景测试,约需十秒左右。
3.2.2.3背景测试结束后,将样品杯防于样品台上,进入“高级设置”界面,调入“样品扫描参数”文件,输入文件名和路径。
3.2.2.4进入“基本设置”界面,单击“样品单通道”,仪器进行自动检测。
3.2.3样品清理将样品杯中的烟丝(或烟沫)倒出,用吸耳球将样品杯石英玻璃内面上附着的烟丝(或烟沫)吹净(吹不掉的可用棉布擦掉),保证玻璃外面也不沾有任何东西,进行下一个装样。
近红外点状激光器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近红外点状激光器是一种高能密度光辐射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但是,由于其高能密度和强光辐射性质,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因此,在操作和保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
1. 操作规程1.1 前置处理在使用近红外点状激光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置处理,包括仪器的检查和校准、戴好适合自己的防护装备等。
在使用前,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磨损、裂纹或其他损坏,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输出功率、波长等参数符合规定要求。
在操作时,人员需配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眼镜、手套、口罩等,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1.2 使用操作在使用近红外点状激光器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包括充电、操作、停止、关机等。
•在充电时,需要使用厂家配备的充电器进行快速充电,严禁使用其他充电设备,以避免过度充电损坏电池。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操作台面干燥、洁净,严禁水分进入设备,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在点状激光器正常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直接照射在人眼上,以免造成严重危害。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输出功率和时间,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操作完毕后,需要按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停止和关机操作,以防止电量浪费或设备损坏。
1.3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近红外点状激光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禁操作人员在充电时哗闹、不听指示、喧哗等,以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
•严禁使用设备过度照射,以免烧伤、失明等。
操作时,应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调节输出功率和时间。
•严禁将点状激光器擦拭泡水、油污、细小金属或者纺织品上,以防止电气短路、设备故障等。
•点状激光器的充电器必须放在儿童或可接触的位置。
在充电过程中,不可同时操作和使用设备。
2. 保养规程2.1 保养前的准备在保养近红外点状激光器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以确保保养过程顺利。
•棉签、纸巾、专用清洁液、手套、口罩等防护工具。
近红外操作规程第一步1.我的电脑D盘→近红外程序→近红外程序EXE(1993-3-9 13:41)[OK to clear 2.EDIT PROD 编辑产品信息→光标移至EDIT PROD→回车→F10all product data? Y/N]是否清除原有文件,虚拟删除可恢复 YAre you sure. Y/N Y3.F7 Enter file name= 输入产品文件名称例:PEIYA→回车(因采集样品存入的产品名称是胚芽所以不能名同名)例:yu mi→回车显示New file name already exists…do you wish to overworrter <Y/N>→Y Enter new product file name 是否要为新命名文件保存选择Y4.F2 PRODUCT 产品名称输入产品名称。
一般用拼音例:Yu Mi→回车5.TAB F3增加一个成分(例含油、水分、蛋白)最好按序,1.水分 2.蛋白 3.油脂等每输完一个成分点击回车若输入错误,点击ESC 退出→光标移到错误成份上→点击Tab→显示【do you wish to delete this constituent Y/N 是否删除该成分】Y 即可删除,若增加成分,即可Tab→F36.点击F5【Do you wish to overwrite existing file Yu Mi PRO <Y/N>,是否保存该文件】 Y . Save data to Yu Mi. PRO7.显示 File YuMi.PRO Saved 已保存8.点击ESC即可退出产品名称样品名称一般用拼音第二步EDIT SAMP 编辑样品信息1.光标移至EDIT SAMP→回车显示 OK. To clear all sample data Y/N 是否删除原文件 Y Are you sure. Y/N Y2.F7 →Enter file name.重命名文件(注:与产品名称一致例Yu Mi)→回车给样品文件命名3.F2 →光标移至Date点击Tab.即可输入日期/月/日/年例 06/28/11 →回车→光标移至PRODUCT后,输入样品名称,还是Yu Mi(别忘点击Tab yu mi 是小写→回车)4.点击ESC退出→Tab(F3增加ID值)显示灯enter new sample ID 。
给新ID命名,如1. 2. 3.等,每输入一个ID要记住回车→ESC退出→F3→空格→输入log值u输入完成后点击回车→ ESC退出→F4→输入结果,如SHUI FEN:5.0% HAN YOU 43.05. 这一部要用仪器测试各样品log值输入电脑 123超级终端,然后建立一个word文档,将log值复制到word文档,并保存将log输入以上系统中输入完成点击F5 保存编辑的文件第三步修正曲线1.打开软件 EDIT PROD→回车→F6 Enter file name (输入文件名)例:PEIYA →回车→ESC退出2.光标移至EDIT SAMP→回车即显示所有IDLog 含油、水分值→ESC3.光标移至CREATE CAL→回车→F6→F3光标移至所需成分,最好按顺序先水分再含油→回车→F5→回车→F9(Do you want to review the correlation matrix (y/n))?NO Maxinium of 6 <Enter> to exit 选择滤光片(2-6)从2开始→回车→回车→选择滤光片F2→回车记下SEC R2的值→F3切换画面→F4 点→记写点的序号1.2.3.(1-93)就是原标的ID值3部选择滤光片,观察SEC R2的值 F率SEC越小越好,水分应该在0.2-0.3之内,蛋白、油脂在0.3-0.4以内,有时达不到,尽量做到R2越大越好,尽量大于0.85,越接近1越好,最大0.999若两点在一条直线上R2=1 若两点对称R2=1F率越大越好,最少要大于20,一般都应该在50以上每增加一个滤光片,F率就越小误差增加0.2%0.6175-0.6462=0.029 0.6462-0.6682=0.0220.021+0.02=0.05 0.0162+0.022=0.0384若2个和3个之和小于或等于0.02就选择2个滤光片若3个和4个之和小于或等于0.04就选择4号滤光片水分应该在0.2-0.3之内,蛋白油脂在0.3-0.4之内有时达不到尽量做到水分和含油之间各选各的滤光片不相冲突4.删除完成后,删除到最后SES 越小越好 R2越大越好,尽量大于0.85,越接近1越好,最大0.999F率越大越好,最少要大于20,一般在50以上滤光片个数增长率就越小5.回车→选滤光片个数 2→回车记下SEC R2→3→回车SEC R2→4 回车→SEC R20.6175-0.6462=0.029 0.6462-0.6682=0.0220.021+0.02=0.05 0.0162+0.022=0.038两组光片2个和3个之和相差不到0.02 选择2个滤光片选择少的两组光片3个和4个之间差0.04 选择多的选择4号滤光片水分 0.2-0.3之内指仪器与国标法的结果误差油脂在0.3-0.4之内仪器与国标法的结果误差6.选择好滤光片后→F4删除点→三下回车→F5→选择(用上下键头)光标移至所有删除的点→Tab(所选点前显示*)→回车→F9→N→点击所选滤光片个数→F3(画面切换)→重复操作即可删除各点30个样品不超过5-6个 60个可15-18个 80个保证留55个7.用上下键选择(1-25个)水分选择含有k4的蛋白选择含有K2的,油脂选择(1号不是必选的)k0、k1同时存在的纤维是k9灰分k6 1-25最先含有的应该选择,记下各k值选择完含油后,记下k值,点击SEC退点→F3→光标(上下箭头选中含油)→回车→F5→F9恢复各点→回车→F9→N→选择滤光片重复以上操作删除各点第四步修正曲线1. EDIT PROD→回车→F6 →(输入文件名)→回车→ESC退出2. EDIT SAMP→回车→F6 →(输入文件名)→回车→ESC退出3. CREATE CAL→回车→F6→输入文件名→回车4.F3→选择成分名称→回车→F5→回车→F9→N →选择滤光片5. F3画面切换→F4→删除点(点一下删除一点)→三下回车→F5→光标移至所有删除的点→点击Tab →回车→F9→N→输入滤光片重复操作第5步步骤即可删除点若删除错了F9可恢复各点 Tab恢复某一特定点第五步输入校准数据(一)钥匙转至CALIBRATE,按2.0→MODE显示屏中央显示“O”,底部显示“F”(F即格式值一定显示)↓不一定显示,可显示其他(二)按“O”键,后按“PROD”(选择O是为了保护先前保存于内存的各校准数据不被误删(三)输入格式值,一般是020.0,按ENTER确定。
现仪器输入120.0 采集样品Log值时使用模式1.1(四)输入上限“U”值(即最大值)按“ENTER”,输入下限“1”值按ENTER (五)输入KA,按“ENTER”,此时显示屏“O”(六)重复此程序KA →K9,都被输入,按STEP键检查一遍(七)将钥匙转到三档STORE ONLY,按5,再按MODE(八)输入产品和成分编号→按PROD 油1.3 水分1.1(九)保持校准值→按STEP(十)显示屏顶部显示DONE提示信息,将钥匙转CACIBRATE位置收集近红外的对数值(LOG值)1.首先,第一次使用先预热2小时,待仪器各部件都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再操作2.仪器预热稳定后,显示屏下方的TEMP灯就会熄灭,显示屏显示“HELLO”3.将钥匙转至二档,即Calibrate,中间位置按1.0(本实验室胚芽用1.1),按MODE键(执行1.0模式这就是收集LOG值的功能),把样品仓的门打开,听到“滴”一声,显示屏下方insertample 红灯亮,就会打印出该样品LOG值。
将超级终端结果,复制到word里面,写上实验室结果:水分、蛋白、油脂4.检查log值,一般数据在20-400之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就换用其他模式,要是还在第二档,即中间的位置—Calibrate,按1.1,再按MODE,如果数据不在20—400范围内,那么再试1.3,按MODE,一般选用1.0模式。
进粕饼一般选用1.0 (本实验室胚芽用1.1模式)装样手法一致,每次都保持一种装样手法。
样品尽可能在颗粒和颜色上接近一致。
所以,每次粉碎1.5-2分钟尽量使颗粒大小一致,不要压样,自然铲平。
输入10g值时,玉米胚芽水分含油使用1.1模式。
选择格式时注意:格式值由4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使用何种模式来获取反射数据以求出校准值。
第二个数字确定读书的解析度,第三个数字规定了适用于何种水分校正,第四个数字(小数点后)确定只显示原样(AS-1S)结果还是既显示原样(AS-1S)结果,又显示校正至某一水分基础的结果。
模式解析度水分基础0=模式0.0 1=XX.X(十分数) 0=AS-1S(按实际含量)1=模式1.1 2=XX.XX(百分数) 1=使用内存的数据2=模式1.2 3=XX.XXX(千分数) 2=从键盘输入数据3=模式1.3 3=从键盘输入数据(用于干基校准)表6:格式(FORMAT)值代码指南例如:收集样品反射数据适用模式1.1,将解析度定为最大为百分数,用键盘输入水分基础,同时显示打印“原样的”和“校正后”分析结果,正确的格式值就应是122.1.参数选择原则:1.计算成分参数时,优先选择各个成分吸收最敏感的那个滤光片,如:作水分选择4号,做蛋白选择2号,油脂选择0,(1)号。
1号不是必选的,纤维是9号,灰分选择6号。
而其在其他参数满足需要的时候,滤光片是尽量选择少的,如:水分一般选择2个滤光片就可以了,蛋白和油脂一般是在2、3、4里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程。
滤光片的个数和其他SEC、R(相关系数)是矛盾的。
滤光片少了,其他参数值就可能不好,因此,我们是综合多方面考虑,选择都能够满足要求的。
除非SEC、R(相关系数)的值特别好,否则还是选择少点的滤光片。
2.SEC(标准偏差)要越小越好。
水分应该在0.2-0.3之内。
蛋白油脂在0.3-0.4以内,(指仪器与国标法做对比的差值),也有些时候打不到,但是应该尽量做到。
3.R2(相关系数)应该越大越好,尽量大于0.85.越接近1越好,最大0.999.4.F率应该越大越好,最少要大于20,一般都应该在50以上。
参数输入仪器时注意:输入保存的产品和成分编号,即把这套参数保存在一个空白的位置上,可以调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