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利贝拉的宗教奇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奇观在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隐藏着世界上最独特的宗教遗址之一——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这些岩石教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砖石建筑,而是直接雕刻在岩石上的宗教中心,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千年信仰的见证。
拉利贝拉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高原的深山之中,这里的岩石教堂是由17座岩石教堂和数百个小教堂组成的宗教社区。
这些教堂都是在17世纪之前雕刻而成的,历经数百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教堂并非是简单地雕刻出形状,而是精心雕刻出一个个生动的壁画和图案,以及精心设计的宗教符号,这些都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对信仰的独特表达。
每个岩石教堂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则宏伟壮观。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约柜教堂”,这是最古老且最大的岩石教堂,以其内部精致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而在一些小教堂中,也有一些规模虽小却精美的壁画和雕刻,如祈祷室、十字架等。
尽管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都是在千年前雕刻而成,但它们至今仍然在使用。
每天都有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祈祷和平、健康和繁荣。
这些信徒们会在教堂中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如祈祷、唱诗、礼拜等,这些活动都是他们信仰的一部分。
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对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可。
这座教堂群不仅仅是埃塞俄比亚的宗教中心,也是全球了解非洲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参观这些岩石教堂,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洲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
在拉利贝拉,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岩石教堂群,还可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游客们可以在当地的餐馆品尝到地道的埃塞俄比亚美食,如薄饼、烤肉等;也可以购买到各种手工艺品,如手工刺绣、木雕等。
此外,游客们还可以参加当地的宗教活动,如礼拜、唱诗等,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和信仰。
总的来说,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宗教遗址,它见证了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千年信仰和文化。
通过参观这些岩石教堂,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洲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对信仰的追求和坚持。
NO1 英国侏罗纪海岸沿着绵延的海岸线步行,在旁“陪伴”你的是一尊身长35英尺、有“海洋暴龙”之称的上龙化石。
在英国德文郡的侏罗纪海岸,像这样从岩石中裸露而出的古生物化石不胜枚举,令人惊叹。
从三叠纪、侏罗纪直至白垩纪,其间1.85亿年的地球历史就这样被浓缩在你眼前,相形之下,人生只是微尘。
从多塞特郡的斯塔德兰湾出发,以德文郡的埃克斯茅斯为终点,这段仅仅只有95英里的海岸线就成为黄金周出游全攻略并与美国大峡谷和澳大利亚大堡雕齐名的侏罗纪海岸,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奇迹。
与之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古生物博物馆都显得如此呆板和生硬,那些自然镶嵌在红色悬崖峭壁中的恐龙骨架化石与苍天大海相互对峙着,其粗狂蛮荒之风足以令陈列在室内的“同胞“相形见拙。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凭想象去再现远古生命体演变的奇妙盛景,一段被凝固了的时间描片。
到这里来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这片被阳光照耀的金光闪闪的海岸上,拿着小锤子对着石块敲敲打打,甚至还有人冒着落海的危险,去敲打靠近悬崖边缘的石块。
寻找化石的最佳季节是冬天,汹涌的海浪拍击悬崖,将松软的泥石冲下岸来,寻活化石的机会也因此增加了,最常发现的是鹦鹉螺化石和一些海底爬虫类化石残片,一种比恐龙稍早出现、像长着三角形脑袋的海豚的三叠纪奇妙海栖居生物。
那些沿侏罗纪海岸林立的海蚀巨石,或呈灰白,或呈墨绿,或呈暗红,就像与大海搏击的沉默巨人一般,其苍凉壮观也颇具看头。
匪夷所思的化石森林与海滩上叮叮当当的、此起彼伏的敲石声一起,构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海边嬉水的非凡体验:亘古和刹那在此被自然定格了下来。
英国侏罗纪海岸NO2 贾恩茨考斯韦海岸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的贾恩茨考斯韦海岸110米的断崖上,可见无数石柱突起。
总长8公里的海岸线上呈正六角形,共计4万根的石柱由陆地向海里绵绵延伸。
其景观有似巨人所造,固有“巨人古道”之美称。
是6000万年前太古时代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凝固而形成的。
《埃塞俄比亚》马特•菲利普斯(著)埃塞印象韩焱(译)题记:根据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说法,希腊的神,包括宙斯自己,曾经拜访过埃塞。
荷马称他们是“清白无瑕的埃塞人”。
政治风云再次弥漫在埃塞俄比亚的空气中,2005年5月的选举在民众心里留下深深的刻痕,部分公民支持埃塞人民革命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梅乐斯•泽纳维担任新总理,这是自1991年以来一直深受当时埃塞政府所压制束缚的一个党派。
所以泽纳维掌握大权后,他必须面对一个国家或将分裂的局面。
选举结果表明不和反映在那些反对埃塞人民革命民主党派以及支持像统一民主联盟的反对党的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
泽纳维在选举后对凡是反对选举结果的反对党派政客及其民众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由于欧盟报道了这次选举的不正当行为,因而在这个国家引起轩然大波。
这些有争议的选举和继之而来的余波极有可能继续成为埃塞的热门话题,直到2010年下一次的选举。
除非你有自己的主见和众所周知的勇气,你就可以听见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边境上持续不断的争执。
当然,自从2000年起这儿就没再发生过武装冲突,但是针对官方勘定的边界线双方就此持续未达成共识,这就意味着紧张局势呈上升趋势。
2005年底双方往边界大量进行军事派遣引起国际的关注和联合国的监察。
几乎普天下各族间对未界定的土地所引发的争执在他们情绪冷静下来后都会逃避责任。
尽管存在问题的边界地区是贫瘠而没有任何经济、宗教和历史价值支持的,但许多埃塞人情绪激昂地想通过2002年设立的边界委员会要求从厄立特里亚拿回土地。
自从1998年~2000年的战争后,不少有着反厄立特里亚情绪的人在经济困苦中都倍受刺激。
埃塞俄比亚不稳定的经济面临着两个主要而持久的弱点:食物没有保障和几乎对咖啡外贸收入的全部依赖。
农业维持着85%的埃塞人的生计,但是旱灾、虫灾以及由于采伐森林而导致的土质破坏使农业产量不稳定和降低。
园艺业,即鲜花的生产,或许会很快的兴旺起来。
园艺在肯尼亚已经创下360000000美元的价值,2007年因种种缘由肯尼亚丧失了它有希望发展国贸的重要地位,埃塞俄比亚将取代它在园艺发展中的地位。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始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拉国王统治时期,位于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00多公里的拉利贝拉,是埃塞俄比亚的岩石教堂中最有名的,有“非洲奇迹”之称,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中文名称: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英文名称: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国家:埃塞俄比亚所属洲:非洲批准时间:1978 批准标准:C (I) (II) (III)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拉利贝拉的岩石教堂是在形成拉斯塔高原的大片红色火山石灰华上开凿而成的,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基督教在公元330年前后进入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国。
五世纪末,基督教在来自安蒂奥克的僧侣的努力下开始传播,但埃塞俄比亚的基督徒却忠诚于科普特教会。
到九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在伊斯兰和贝贾人入侵的压力下解体。
随着拜占廷帝国的逐渐衰落,信仰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愈来愈孤立。
继阿克苏姆王国瓦解后发生的起义及其政治与宗教中心的南移,导致了12世纪扎格王朝的出现,该王朝加强了与科普特教会的联系,并鼓励传教活动。
王国的新首都建于拉斯塔地区一座山的旁边,它现在是坐落在纬度2,600米处的一个小镇,是拉利贝拉的隐修中心,是以在那里开凿教堂的扎格国王的名字命名的,意在将它建成一个新“圣城”。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说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时候,一群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驱之不去。
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权”。
当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坏心想要毒杀他,被灌了毒药的拉利贝拉三天长睡不醒,在梦里,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
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现了农业,懂得了栽培谷物和兴修水利。
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
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假日。
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
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帝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
它的首都麦罗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
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那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国内的商品交换已发展到使用金、银、铜币的程度,那时创造的文字现在基本还在使用,高达60英尺的阿克苏姆大石碑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闻名世界的非洲历史奇迹之一。
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
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
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
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
埃塞俄比亚奇观:挂在树顶上的蜂箱埃塞俄比亚哈莱纳森林的居民用一种古老的方式养蜂我动身进入哈莱纳森林时,天色已近黄昏。
落日金色的余晖穿过树梢,形成奇怪的管状光晕。
它们夹在枝条中间,看起来像细长的酒桶,又像巨大的蚕茧。
我此行是为了见证这个森林里独有的蜂蜜采收过程。
这里是埃塞俄比亚东南部的贝尔山国家公园,在这个南坡上,手工雕刻的蜂箱放在高高的树冠上。
靠近蜂箱去取回那甘甜而粘稠的琼浆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而且往往伴随风险。
我和当地导游齐亚德跟随养蜂人赛义德,先经过一片开满鲜花的草地,然后进入盘根错节的茂密森林。
哈莱纳森林正如童话故事中描绘的那样,巨大的石南和无花果树被鲜绿的青苔包裹着,优雅地伸出它们的枝条,犹如凝固的舞姿。
该地区是黑鬃狮的徜徉之所,也是绿狒狒、疣猪和濒危的贝尔猴的家园。
在路上,一只白脸颊的蕉鹃盯着我们,有橘色边缘的眼睛在咸菜绿色羽毛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养蜂人赛义德用一根绳子爬到离地面20米高的树上采收蜂蜜拥有蜂箱数量较多和蜂蜜产量较高的家庭很受敬重赛义德开始做准备工作。
他采了几捧苔藓和地衣,用麻线扎成一束并点燃,成了一个缓慢燃烧的火把,好把蜜蜂熏出来。
一只好奇的疣猴在附近观望。
赛义德爬上一棵苦苏树,这种本地树木有结实的树枝和巨大的伞状树冠,为蜂箱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
他赤着脚,还背着一大捆粗绳子——这在当地算是奢侈品,不是所有当地养蜂人都买得起。
他一次爬几米远,每隔几分钟停一下,把绳子绕在粗壮的树干上靠上一点的位置。
蜂箱在地面上方大约20米的地方。
最后,他跨过一根树枝,向着蜂箱慢慢挪动,把苔藓火把冒出的烟从蜂箱上的一个小孔吹进去,发着红光的余烬在空中飞舞。
赛义德是沿用这种古老的养蜂法的少数养蜂人之一。
当埃塞俄比亚的其他地方正在转向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时,居住在哈莱纳森林的600个家庭不愿放弃世代磨炼的技艺。
他们的蜂箱是用枯树的树干挖空制成的,雕成两条独木舟形状,并用竹条编在一起。
蜂箱在挂上树梢之前,先在火上用蜂蜡和苔藓熏制,灌入一种能吸引蜂后的香气。
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奇迹埃塞俄比亚,这个坐落在非洲东北部的神秘国度,拥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被誉为奇迹的古老建筑——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这座教堂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将众多宗教建筑的精华融于一身,成为埃塞俄比亚宗教建筑的代表。
本文将为您揭示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奇迹之处。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位于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市中心,是一组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教堂建筑。
这座教堂群始建于12世纪末,历时20多年才完工。
据史书记载,建造拉利贝拉岩石教堂的目的是为了模仿圣地耶路撒冷的教堂,使当地人不必远渡重洋也能感受到宗教的力量。
走进拉利贝拉岩石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们独特的建筑风格。
整个教堂群由11座独立但相互联系的教堂组成,每座教堂都被精心雕琢,精细的雕刻工艺使这些建筑犹如艺术品般宏伟壮观。
在这些教堂中,包括圣母教堂、圣十字教堂、圣陵教堂等,每座教堂都有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细致的雕饰。
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侵蚀,这些石头教堂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令人惊叹。
除了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外,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还因其精致的壁画而闻名于世。
这些壁画充满了神秘和宗教色彩,描绘了圣经故事和基督教历史中的重要场景。
壁画中的色彩饱满,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的形象仿佛要从墙壁上跃然而出。
这些精美的壁画是当时绘画艺术的杰作,也是埃塞俄比亚艺术和文化的宝藏。
此外,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还以其独特的地下隧道系统和地下室而闻名。
教堂群内部隐藏着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网络,连接着各个教堂。
这些地下通道不仅起到了隐藏和保护的作用,还为教堂提供了供品、圣物和藏书库的储存空间。
在这些地下室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宗教文物和圣经手抄本,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时光穿越的神秘感。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埃塞俄比亚宗教艺术与文化的杰作,也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
它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又是一部宗教和艺术的百科全书。
这座教堂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埃塞俄比亚宗教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非洲最古老的教堂之旅非洲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令人着迷的大陆,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其中,教堂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与虔诚。
这篇文章将带您走进非洲最古老的教堂之旅,一起探索非洲独特且宏伟的教堂建筑。
一、埃塞俄比亚石碑教堂之旅位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拥有着众多古老教堂的国家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拉利贝拉教堂群。
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由十一座岩石建造而成,保存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在拉利贝拉教堂群中,最著名的是圣乔治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3世纪,被誉为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圣乔治教堂的建筑风格独特,造型宏伟,被誉为“埃塞俄比亚的君士坦丁堡”。
而在埃塞俄比亚奈弗莱寺,还可以看到一座更为古老的教堂,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岩石雕刻而成的。
这座寺庙被称为“埃塞俄比亚的宝藏”,保存了许多古老的文物和绘画,展现出非洲早期基督教的独特魅力。
二、埃及开罗科普特教堂之旅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埃及拥有着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
在埃及首都开罗,有几座非常重要的科普特教堂,它们见证了埃及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圣塞尔盖教堂是开罗最古老的科普特教堂之一,其建筑风格带有拜占庭和阿拉伯元素的独特融合。
教堂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塑,给人以庄严而肃穆的感觉。
而圣玛丽姆女皇教堂则是开罗最大的科普特教堂,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教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埃及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内部雕塑和壁画精美绝伦,让人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庄严与虔诚。
三、吉布提圣安娜教堂之旅吉布提是非洲东部一个小而神秘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一座古老的教堂,那就是吉布提首都的圣安娜教堂。
这座教堂建于19世纪,是吉布提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圣安娜教堂是一座独特的建筑,其建筑风格融合了阿拉伯、法国和撒哈拉民族的元素。
教堂外墙充满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气息,内部装饰着华丽的壁画和拜占庭式的群众。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宗教与文化相融合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欣赏到吉布提传统艺术的卓越成就。
【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Gothic)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
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
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
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罗马竞技场】罗马竞技场又称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圣彼得大教堂】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
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帕提农神庙】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
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
它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兴建,9年后大庙封顶,又用6年之后各项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毁于战争,今仅存残迹。
【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是比萨城的标志。
【布拉格广场】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布拉格广场最具特色的古建筑是自鸣钟。
布拉格傍晚的旧城广场热闹非凡,在路边的咖啡馆要杯咖啡,就坐在广场的角落里看着夕阳落山,设计独特的天文钟一到整点就会有耶稣十二门徒的木偶轮流出来报时。
【马加什教堂】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沿岸,公元1255至1269年由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玛尔吉特公主的父亲所建。
教堂原本是布达圣母教会,后因匈牙利国王马加什在此举行婚礼而改名,也是匈牙利国王加冕之处。
拉利贝拉的宗教奇迹
我曾在四川乐山观赏过用整座山峰凿成的80
多米高的大佛;也曾登上昆明西山,赞叹过在一块岩石上雕镂成的龙门。
虔诚的宗教信仰往往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驱使信徒去完成惊天动地的伟业。
但当我走进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的梅法哈尼?阿莱姆教堂时,还是被难以置信地震惊了――这座高1 米、长33 米、宽23米,有28根石柱的大堂竟是在整块岩石上凿成的!而这样的教堂除了梅法哈尼?阿莱姆外,在拉利贝拉还有11座之多!
尽管我事先看过一些资料,但是抽象的数字并没给我太多的意外,何况我这一路经历了很多阿拉伯、迦太基、希腊、罗马、埃及、努比亚的历史文化遗迹。
而且前一天傍晚我们的车队曾经过它门前的公路,看到的只是一片像建筑工棚一样的铁皮屋顶和脚手架。
只是当我在晨曦中沿着在岩石上凿出的台阶一步步下降至教堂大门时,我才感受到它的巨大和宏伟。
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拉利贝拉国王控制着今埃塞俄比亚北部和周围的广大地区。
依仗强大的国力,这位笃信基督教的国王集中5000名工匠,花了
30年时间凿成这批教堂。
1221年国王去世,他的遗体就葬在其中的戈尔戈特教堂。
但此后,这些教堂长期沉睡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荒莽之中,不为外界所知。
直到一百多年前被一位德国探险家偶然发现后,才慢慢出现了旅游者,或许正因如此它们才得以保存至今。
1978 年这片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留存的教堂和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
现在覆盖在这片教堂上的屋顶和脚手架,就是为了抵御风沙烈日的侵袭。
此外,每座教堂都有专人看护,教堂内部不允许用闪光灯摄影,部分区域不对游人开放。
拉利贝拉一带覆盖着很厚的火山岩,这些教堂按地形地势集中分布在三处。
同一处的教堂之间都有地道、深沟或岩洞连通,形成一个整体。
从它们的形状、结构和周围的地貌观察,都是先选择合适的岩石凿成整体,然后再雕凿其内部结构的。
因此这些教堂的每一部分,除了木门,都与整座山岩连成一体。
这些教堂与其说是建筑物,不如说是鬼斧神工的巨型工艺品,并不因为材料的单纯而显得呆板。
如果说阿莱姆教堂是以大取胜的话,其他教堂则各有千秋。
就在离它不远的一处山坡上,你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十字架,穿着白衣的教徒正围着它祈祷。
走近时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深入地下20多米的十字形教堂,远处看到的只是
它的屋顶。
它与四周由深沟分隔,且有地道连接其他教堂,还有通道进入旁边的山村。
被称为“红色教堂”或“红墙”的埃曼纽尔教堂,其外墙都是红色火山岩,而这些岩石又被雕琢得像木材一般,可以看到线条分明的横梁和门框。
玛利亚教堂内部的装饰更加精美,天花板和拱券都以浮雕和彩色组成形态各异的图案。
而那座双子教堂外表上连成一体,进入内部后却发现是两个结构不同的大堂,中间有地道相连。
当年拉利贝拉国王动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造就如此奇迹,固然是出于宗教虔诚,但也是天时、地利使然,既为形势所迫,也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
从公元7世纪后,阿拉伯人大规模扩张,伊斯兰教的影响逐渐遍及西亚、北非,并向南渗透,处于今埃塞俄比亚北部一带的基督教徒受到极大的威胁,他们与基督教世界的联系被隔断,朝圣活动被迫中止。
为了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为了生存,一些教徒只能将教堂迁往高山之巅或岩洞之中。
拉利贝拉教堂群的建造正适应这样的需要,无论是教堂的构造和相互间的联系都反映了防卫的考虑。
当我们沿着一条20
米长的地道来到一处出口时,前面还有一段地道可以进入一座教堂内部,但那段地道的两端都可以关闭,显然是为了确保安全。
另一方面,这一带到处覆盖着
厚厚的火山岩,缺乏适用的木材,否则拉利贝拉以同样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建造更大、更多、更壮观的教堂。
但如果这里没有火山岩而是坚硬致密的花岗岩,或者火山岩已经风化、破碎,那么拉利贝拉就只能望山兴叹。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一非洲奇迹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也是这一段历史的忠实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