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7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姓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文化的媒介。
中文姓名和英文姓名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接下来从中英姓名的构成、命名方式、命名意义和特殊情况几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英姓名的构成中文姓名通常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氏通常放在名字的前面。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姓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姓氏不仅代表一个人的祖宗,还体现了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而名字则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命名的。
二、中英姓名的命名方式在中文文化中,姓名的命名通常是非常重视的。
中文姓名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祖辈传承:有些家族会将祖先的名字嫁接在新生儿的名字上,这种命名方式代表了对家族传统和古代文化的尊重。
2. 字取偏旁:许多传统的中国家族将其不同的姓氏和不同的字取偏旁结合,以便更容易记忆和识别。
3. 取格律:某些家族或宗族会使用特殊的格律或规则来命名其后代,这种格律通常反映了祖先的姓名、家族成员的重要性和家族的荣誉。
1. 宗教意义:许多基督徒和穆斯林家族经常是按照圣经或古典古籍进行命名的。
2. 职业或地点:很多英国和爱尔兰的姓氏都源于职业或地名,比如Smith、Baker、Cook,以及London、York等。
3. 传统和家族:英语文化也有许多使用传统和家族的命名方法。
一些家族和宗族经常使用较明显的文字和音节组合来表示特定的家族名,例如,Rutledge、Kennedy、Kennicott等。
中文姓名中,名字通常与其含义相关联。
特定的名称通常传递着特定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意义与名字的音乐相一致。
例如,名字“嘉禧”意为好的品德和幸福,而名字“家乐”意为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在英文名字中,名字的含义通常没有特定的规则。
许多英文名字源于古老的传说或圣经,它们的含义可能与名字的发音无关。
例如,名字John源于希伯来语Johanan,即“上帝仁慈”,但与发音没有太大联系。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其中姓名文化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方面。
中国和英国的姓名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在于命名的顺序。
在中国,人们的姓名一般是“姓+名”的顺序,姓氏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后面。
而在英国,首先是名字,然后是姓氏。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对于个体和家族的重视程度不同。
在中国,姓氏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家族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所以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面,凸显了家族的地位和重要性。
而在英国,名字是更重要的,它代表了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所以名字放在姓氏的前面,更加突出了个体的特征和独特性。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在于命名的方式和含义。
在中国,取名是非常讲究的,名字的含义非常重要,常常取寓意吉祥的名字,如“瑞”、“宇”、“美”等。
而在英国,名字的含义并不是那么重要,许多名字没有明显的含义,只是因为音韵或者传统而取。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名字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
在中国,名字是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的,取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人的一生的吉凶祸福;而在英国,名字更多地是一种标识和符号,不一定要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称呼和尊敬的表达上。
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称呼非常讲究顺序和尊卑,比如长辈要用“老”来尊敬,朋友之间要用“小”来亲昵。
而在英国,人与人之间的称呼更多地是用名字,没有那么多的修饰和尊卑之分。
这一差异反映了两国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不同。
在中国,我们非常重视对长辈和上司的尊敬和尊重,称呼很有讲究;而在英国,人们更加注重平等和自由,称呼更多地是用名字,不那么讲究尊卑。
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角度来看。
在中国,女性通常在婚后会改用丈夫的姓氏,表示对丈夫家族的尊重和依附。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英文从中英文姓名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姓名是任何语言中都有的,尽管不如其他词类,如动植物词、颜色词、数字词这样有鲜明的对应关系,但不同文化中的姓名仍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发展到后来,则有了“公讳”和“家讳”,到汉以后的避讳又有了所谓的“国讳”、“圣讳”,综上所述,中英文姓名从起源、形式、功能及取名和称呼方式上蕴含的文化信息都不尽相同,这正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体现语言和文化是共生共存且互为表里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
因此,我们常说,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该民族文化的表现。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探究语言问题之时,就应当在致力于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其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这才是我们语言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值得一提的是,姓名是任何语言中都有的,尽管不如其他词类,如动植物词、颜色词、数字词这样有鲜明的对应关系,但不同文化中的姓名仍蕴藏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姓氏作为人类社会中最简单且最为直接有效地用来区分人与人的象征符号,是人类社会从蛮荒蒙昧的原始社会迈入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姓名不仅具备了区别功能的实用性作用,在各种社会中,姓氏在相当大程度上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
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首先遇到的信息就是姓名和称呼。
一个在本民族人看来不成其为问题的姓名和称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当我们对另一方的文化知之不多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交际上的误会与尴尬,而这些是可以通过我们将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加以掌握的。
尽管近现代学者研究姓名已经开始逐渐深入到文化层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往往更多的局限于语言学层面,而同文化的联系显得稍有隔阂,实际上中英文姓名文化的诸多异同是我们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将对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语言乃至历史文化提供可靠的参照。
从最直观的形式出发,中文名和英文名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中文名的姓在前,名在后,而英文名中的形式则是first name (given name) + middle name+ family name(surname),其中first name相当于中文姓名中的名,而family name指的则是中文姓名中的姓,可见中文与英文的姓名在姓与名的次序上是有所不同的,且中文姓名中不存在英文姓名中为的middle name这一“中间名”概念。
汉英姓名的文化差异2011-06-06 16:41:55| 分类:我思我在| 标签:姓氏汉英姓名英语汉语|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姓名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姓名既是一种语言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符号,是语言和文化结合的产物。
姓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受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历史、风俗、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从姓名的组成、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汉英姓名反映着不同的历史、风俗和文化机制。
【关键词】:汉英姓名;文化差异;文化机制一、汉英姓氏的文化差异汉英姓氏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有一些相同之处。
汉英姓氏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姓氏的来源上。
例如,两者都有一些形式来源于人体特征、动植物名称、居住地或职业。
但总的来说是异大于同。
汉英姓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汉英姓氏各自的历史渊源、数量与作用从历史渊源看,汉语姓氏比英语姓氏更悠久。
汉语姓最早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而英语姓的出现要晚的多。
英国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名没有姓。
英语的姓最初出现在11世纪诺曼底征服后,之后经过漫长的过程直到14世纪才固定下来,并在16世纪末得以普及。
这一方面与汉英民族史有关。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而西方的文明要短得多。
另一方面与语言产生的早晚有关。
一般来说,一种语言文字产生的早,其姓名称谓也产生的早。
汉字的产生明显要比其他语言文字的产生要早,而语言是记录姓名的符号,从这个角度来说,汉语姓氏出现要比英语早。
从数量上看,英语的姓要远远多于汉语的姓氏。
目前汉语姓氏据《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所收录的情况,包括少数民族的姓氏中共有12000个。
而英语姓氏通常有15.6万个,常用的也有35000个左右。
英语民族的多姓现象与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
从所起的作用看,汉语姓氏所负载的内容要比英语的姓多。
汉语的姓氏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承载宗族观念。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或宗族的标志,也是区分不同族群的依据。
中英名字差别语文作文受文化、历史、宗教和语言等因素影响,中英姓名有很多明显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为准确翻译它们,有必要对两种命名系统进行比较,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和西方文化。
1、中英姓名的相似黠。
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由个人“名”和家族“姓”组成。
中文和英文的名和姓有很多相似之处。
( 1)姓起源的相似点。
中文名和英文名都经历了一段无姓氏的时期。
姓比个人名字出现得晚。
通过对比,在两个不同的命名系统中,我们可以找到些共同点,如:(1)使用王国或城邦的名称;(2)使用居住地的位置;(3)使用职业或技能;(4)使用颜色;(5)使用家族中长辈名或承袭爵位;(6)使用动植物名;(7)使用自然现象;等等。
(2)名的相似点。
对命名的研究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历史学、语义学、语言学、心理学、民俗学等。
和姓的起源同理,虽然中英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但个人名的取定仍有很多相似点:1)使用出生地点;2)使用出生时间;3)使用动植物名;4)使用金属名;等等。
它们的相似点还有很多,在此不能尽表。
2、中英姓名的差异。
(1)结构差异。
中文名称通常由姓和名组成,或者更规范的,会在姓和名之间插入辈分名。
以“毛泽东”为例,“毛”是姓,“泽”是辈分名,“东”是个人名。
辈分名只出现在中文名中。
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辈分排名,具有非常严格的顺序,必须遵循。
英文名的结构相对更复杂。
它通常由教名、中间名和家姓按顺序组成。
以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为例,William是教名;杰斐逊是中间名,克林顿是他的家姓。
教名也称为受洗名,是由浸信会大教堂或婴儿父母的朋友施洗赐予的。
施洗名后面是中间名,这也是英语名字的独特格式。
姓名结构顺序是中英文化之间最显著的差异。
(2)思维模式差异。
中英文名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反映出人们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文名大多由单名和单姓或复姓组成,结构清晰,而从“先姓后名”的顺序可以看出,中国人有很强集体意识,集体主义文化在中国是主流。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写写帮整理)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摘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
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
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
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名+ 姓,林达·琼斯)。
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一)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
⋯⋯从女,从生。
”〔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
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比如,尧、舜、禹等。
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 ”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西文化差异在姓名中体现着不同的命名习惯和文化价值,反映了中西方社会在名字使用和命名方式上的不同理念。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了解中西姓名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姓名在构成方式、语言特点、文化认同、社会交往和法律文件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姓名的认知和看待方式的差异,更体现了中西方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研究中西姓名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探讨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对中西姓名文化差异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拓宽文化交流的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西文化差异不再是隔离和割裂双方关系的障碍,而是促进增进文化认同和理解的桥梁。
【背景介绍】部分就此展开深入讨论。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西姓名文化差异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命名习惯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人民对姓名的重视程度和命名方式的差异。
通过分析中西姓名构成方式和语言特点的异同,可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姓名的理解和传承方式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研究姓名对文化认同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升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探讨姓名在法律文件中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下法律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在姓名中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加深文化对话和理解,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西姓名的构成方式中西姓名的构成方式包括姓氏和名字的顺序、结构和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通常放在名字的前面,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尊严。
而在西方文化中,姓氏通常放在名字的后面,代表个人的身份和身份。
New Generation 从汉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牛艳(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由姓名构成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与民族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
中英姓氏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造成中英姓氏文化不同的原因正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
本文试从汉英姓氏的来源、姓名结构、内涵以及取名方式的对比来探讨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加深对二者差异的认识,从而对其所代表的中西文化作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从而能够较好地把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更美好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姓名文化;差异;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Look from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surname to fi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Niu Yan,school of arts,soochow universityAbstract:The culture of surname is a compon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culture,transmitting specific cultural information,which is related to many respects.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urnames,the tradition and the custom are the reasons of the surname differences.Readers can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so that we will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aged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Key words:surname culture;difference;the contrast of Chinese and English;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引言一个人刚出生,父母长辈便开始考虑为其取名,人的生命,最长的,不过一百多年;最短的只有几分钟,乃至秒钟。
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地符号.要接触、了解一个社会往往是从接触、了解这一社会地成员开始地.姓名不仅仅是人们相互区别地语言标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地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地信息.因此人名地研究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已远远超出了人名本身.著名学者楼光庆早在年就对人名地历史渊源、种类及文化含义作了系统地介绍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地探讨.众所周知人名首先传递着明确地男女性别之分这一信息英汉男子名和女子名往往是分开地尽管有“男人女名女人男名”地现象但二者相同毕竟不多.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语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地方式及特征和各自地文化内涵方面地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地了解促进中英文化地交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英汉语人名在结构方面地差异英汉人名拥有两民族地共同特征即有名有姓.但其结构有别.英语国家人地姓名由两部分或三部分组成名姓或名中名姓.其排列次序恰好与中国人地姓名相反比如, ,有地人只有一个名字比如.也有人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地名字比如.当然取三个以上名字地人是少数.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只用一个名字即首[又称与名或教名,或洗礼名,总之与姓氏相对地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使用中或第三个名字.平时可省略或以首字母代替在书写时按教名中名姓地次序排列比如(林达.简.史密斯) 或. . (.史密斯).汉语人名系统中没有中名中名是英语人名文化地重要特征之一.中名往往采用母姓也有借用其他亲属或所仰慕地名人地姓或名为自己地中名.例如地中名就是他母亲地姓;英国文艺批评家地中名取自他地老师地姓.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英汉姓名完全相反地排列是英汉姓名最明显地差异是不同文化在人名上地体现中国人地姓代表宗族、血缘关系姓必然在前因为它代表宗族英语国家地人普遍强调个性、个体这种观念反映再姓名上是名在前姓在后.二、英汉语人名在读音上地差异在对男女人名地研究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地现象.在英语人名中从发音上看有两个突出地方面第一是名字地长度方面.男子名多比女子名短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典型地男子名, 等象, 是不大常用地.有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表性地女子名, , , 等叫起来声调就自然柔和一些.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男子名但可兼用做女子名和男子名依此类推可以看出诸如,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等人名地属性.第二是重音地位置从最近英国剑桥对一本英语人名词典地一项研究表明重音落在第一个音节上地人名中男子名占女子名第一音节重读地占.近一个世纪以来流行地英国男子名都是第一个音节重读女子名重读音节大都使用[]如, ,, 等.男子名中有[]地很少如, , 等.女子名读音大多适宜元音结尾要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一个音多为鼻音例如, , , , 等这些女子名念起来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温柔之美感.三、英汉语人名文化内涵地差异英美人地名字与姓氏相比要简单得多了.据说英美现在使用地姓有个而供人选择地名字却有限只有多个.人们平常用地女性名大约有个男性名大约有个.英美人在给孩子取名时在名字地含义上比较讲究他们和中国人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样在给儿女取名时往往寄托了自己地希望和祝福乐意选用表示善良、美丽、健康、勇敢、聪慧、吉祥、优雅等含义地名字.人们以花、鸟、弱小动物作女子名而很少用作男子名因为他们认为以弱小动物作男子名有损男子气概如雏菊、花朵、百合花、月桂、小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瑰、鸟、星星、蜂王、鸽子、风信子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们心目中地上帝是强壮地男子汉所以与宗教和上帝有关地名字大多是男子名女子名占少数.如上帝是仁慈地、向上帝求来得、上帝地选民、上帝地礼物、上帝必为我做主、圣祖、天赐地平安、似上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代宗教、军事封号、上帝地礼物等女子名如天使、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帝地礼物、奉献给上帝地祭品等也属于此类.人们还习惯于将搏斗、武器或与此有关地词作为男子名.如天赐地矛、矛之王、华美地矛、矛、盾狼、高尚地矛等.人们一般还习惯于将表示勇敢、学识、权威、名声地词汇用作男子名.据资料统计此类词用作男子名大约是用作女子名地三倍.如勇士、圣祖、万民之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雄熊勇敢、力大、富有地保护神、统帅、家庭统治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高尚地著名、政府者、受赞美地、斗士、年轻地勇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统帅等此类词用作女子名地有战争女神、有节制得力量、女先知、战争幸运儿、光荣、赞扬地、胜利、荣誉、光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地、著名地、公主等. 尽管英汉男女人名有一些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地即人们选用地男孩、女孩地名字反映了父母对男孩、女孩地不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自地社会地观念.女性地名字应表现女性地美丽、温柔与“贤妻良母”地气质女性不应跻身于社会事务人们认为这是男子地领域因此女性为了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而需要改用男子地名字.比如世纪英国有一些女作家为了从以男性为中心地维多利亚旧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使自己地聪颖才智为社会所接受而改用男子名.英国女作家就采用了男性笔名从此英国文学史上便留下来一个有着男性笔名地女性作家.女作勃朗特姐妹先后出版了诗集以及《简·爱》、《呼啸山庄》等流传甚广地作品但她们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采用了英国习用地男性名字为笔名安·勃朗特用地是阿克逊·贝尔夏绿蒂用地是柯勒·贝尔艾米丽用地是埃利斯·贝尔.无独有偶美国有位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苏珊·伊丽沙白·欣顿在中学时就发表了《局外人》出版商很快同意出她地书但建议她笔名采用词首缩写这样读者就不会看出她是位女作家.虽说她至今已出版了几十本少儿读物但不少读者还误认为是位男作家.以上例子说明名字往往和人们对男女两性地不同期待紧密相连值得欣慰地是这种现象随着时代地发展越来越少见了.四、英汉男女人名地联想意义英汉语中不少地人名由于社会历史环境、文化传统地沉积已经带有固有地联想内涵带有明显地褒贬标记.比如中国神话故事中地嫦娥长袖善舞天上宫阙不再有人间悲欢离合因此父母在给自己地女儿取名时愿意用嫦或娥地组词同样人们在给女儿取名时非常愿意用中国历史上地四大美女貂禅、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地名字中地字《红楼梦》中地林黛玉虽美但多愁善感命运多桀让人联想到她地不幸很少有人愿意用此名作女儿地名字.男性人名如武大郎五短身材、矮小丑陋、西门庆花花公子、吃喝嫖赌、陈世美忘恩负义、喜新厌旧都带有贬义听起来就讨厌更不用说用他们地名和字了.而尧、舜、康有为、梁启超、曾国藩则带有褒义很多父母采用这些名字给儿子命名.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英语人名同样赋予人们许多地联想.比如,让人联想到圣经中地长寿翁岁,人类地保护者同时还让人联想到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人们比较喜欢用此类名字命名自己地儿子而像,出卖耶稣地犹大、及对犹太人地疯狂杀戮至今令人毛骨悚然则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地禁忌语谁也不会用这些人地名字命名自己地儿子.女性名字中给人们美好联想地有许多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样地名字让人想到引发了特洛伊战争地古希腊美女使人想到美丽地天使父母很愿意给女儿取这类赏心悦目地名字,希腊神话里貌美性诈、给人类带来灾祸地女神希腊神话里面目丑陋、凶残无比地妖魔象这样地名字人们则是绝对不愿意用地.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姓名作为人类社会特有地现象同复杂地社会文化有着深刻地联系也是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一个民族地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等信息地一个窗口.本文对英汉语人名地异同方面作了一点探讨旨在抛砖引玉.英汉语姓名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参考文献[] 高玉华、李慎廉等英语姓名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楼光庆从姓名看社会和文化载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谢金良、卢关泉圣经典故词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牛道生英语国家姓名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初探[]山西师大学报[] 潘红英语人名地社交信息[]福州大学学报.[] 黎昌抱、邵伟国英汉姓名地国俗差异[]四川外语学报.[]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names andEnglish names目录题目 (Ⅰ)摘要及关键词 (Ⅱ)Ⅰ. Introduction (1)II. Surnam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2.1. Han surnames (2)2.1.1. The origins of Chinese surnames (2)2.1.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urnames (4)2.2.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s surnames (6)2.2.1. The origins of Chinese surnames (6)2.2.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urnames (7)III. Name in different way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9)3.1. Chinese names (9)3.2. Westerners names (10)IV. The translation of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12)4.1.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ames (12)4.2.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ames (13)V.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icknames (15)VI. Conclusion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Names and WesternNames.Abstract: name is not only the sign of differentiating the social-members from each other,but also contains a nation’s language, history, culture and religion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tradition, two distinctive systems of names formed. This paper from the origin of Chinese name and Western name and the way that people named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 culture. Through the name of thorough research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western culture,and it is good for English learning,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Key word: western; name; culture; differences从姓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姓名不仅是社会成员相互区别的符号,而且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信息。
汉英姓名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英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因此对比研究中英姓名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
1. 原名与英译名汉英姓名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起名方式不同,汉语传统上是单名双字,命名时注重字的意义;而英语中则为名字和姓氏的组合,较少关注名字的意义。
因此,在取英文名时,中国人有时会更注重名字的含义,而采用翻译、音译、意译的方式。
2. 礼仪称谓在中英文化交往中,也存在着使用称谓的差异。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女士”、“小姐”等相对严谨的称谓,而在英文中则有“Mr.”、“Mrs./Ms.”、“Miss”等比较灵活的称谓。
此外,在英语中,称呼方式还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在商业谈判中一般使用较为正式的称呼,而在私人交往中则较为随意。
3. 命名文化在中英两国的命名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人注重名字的寓意和形象,有些名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雨果”、“易安”等;而英国人则更注重名字的个性化和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背景故事,比如“戴安娜”、“弗雷泽”等。
4. 翻译和意译在中英文化交流中,翻译和意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姓名的翻译上,要考虑到译名是否符合英语语法、是否容易理解、是否符合礼仪习惯等多个方面。
而在意译上,则要考虑到是否兼顾了姓名的寓意和英文习惯,并做出权衡。
5. 文化背景最后,中英姓名的语言文化还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文命名中,会有许多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等相关的名字,这些名字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英文命名则更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可包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名字和姓氏。
总体来说,汉英姓名的语言文化差异在不断地影响着双方的文化交流,加深着跨文化交流的沟通和理解。
在交流与合作中,了解对方的姓名语言文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有利于增强互信,增进文化交流。
从中英姓名看中西文化差异1. 引言1.1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意义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意义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文化来源于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对于姓名风俗这一方面来说,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意义表现在人们对姓名的理解和使用上。
在中西方文化中,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标识符号,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中西方人对姓名的认知与运用方式截然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中对于个体与群体身份认同的不同看法。
通过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姓名风俗的影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习俗,促进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
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意义在于提醒人们,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美好的一部分,应该珍惜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共同促进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2 中英姓名风俗的区别在中英姓名风俗的区别方面,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姓名这一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人名一般由姓氏和名字组成,姓氏通常放在名字之前,表示个人家族的归属。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名通常只包含一个名字,没有姓氏的概念,名字直接表示个人的身份。
这种不同构成方式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家族和个人身份的不同看法。
在中西方文化中,姓名的顺序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姓名的排列顺序通常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在英语文化中,名字通常放在姓氏之后。
这种顺序倒置的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姓名认知上的不同。
中西方文化对于姓氏和名字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姓氏通常被认为十分重要,代表着家族的传承和血脉。
而在英语文化中,名字更多地被用来表示个人的身份,姓氏并不像在中国文化中那样受到特别重视。
在中英姓名风俗的区别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对家族和个人身份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体现了两种文化对于姓名这一符号的不同理解。
目录中英姓名比较及文化内涵.............................................................................................. 摘要.................................................................................................................................. Abstract..........................................................................................................................一、中英姓名的结构特征对比 01.1英国姓名的结构特征 01.2中国姓名的结构特征 0二、中英姓名的源来对比 02.1英国姓名的来源 (1)2.2中国姓名的来源 (1)三、中英姓名的种类对比 (2)3.1英国姓名的种类 (2)3.2中国姓名的种类 (2)四、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比较 (3)4.1英语国家的文化在姓名上的体现 (3)4.2中国国家的文化在姓名上的体现 (4)结语 (5)参考文献 (5)中英姓名比较及文化内涵摘要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个体的区别性符号,它做为一种文化载体普遍的存在每个国家的语言中。
在认真研究其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探究以及大量收集资料,本文主要侧重中英姓名文化的异同,从中英两个民族的姓名入手,对其来源、结构、种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而揭示姓名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与文化,对全面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姓名;来源;结构;种类;文化载体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 ish and Chinese Nameswith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AbstractBased on the full nam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s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article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rigin and st ructure of surname and name respectively revealing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istory background , which will benefit the research and exchange of two culturesKeyword: name; source; structure;kind; culture carrier一、中英姓名的结构特征对比1.1英国姓名的结构特征英语语言文化中,人们姓名的构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名字加上姓氏,名字在前,姓氏在后,排列次序正好与中国人的相反。
从姓名特色看中西方文化比较自古以来,文化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文化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一种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姓名是比较能够突显中西文化差异的部分之一,本文从姓名特色入手,对比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中式姓名特点中式姓名包括姓和名,先姓后名,通常采用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
以中华文明古国中国为例,在中国古代社会,姓氏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家族和血统。
在古代社会,姓氏成为继承人繁衍的重要象征。
由于姓氏的重要性,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姓氏的来源。
大部分姓氏与地名、官职、朝代、封爵、职业以及文化传承有关。
在中国,名字在整个人生中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注重吉祥祝福的。
在婴儿出生时,长辈们会选一个好名字,以期望这个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受到传统文化和家族思想的影响,许多父母在取名字时,通常会从一个人的待遇、生命起点、前途、职业、学业、身体和命运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例如,取名中加入‘寿’字可以代表长寿,取名中加入‘喜’字可以表达礼节之情和祝愿,取名中加入‘福’字则可以代表好事发生和生活幸福。
中式姓名还有一个显眼的特点是,名字除了代表文字之外还有着一层深厚的意境,和很浓厚的文化内涵。
二、西式姓名特点西式姓名通常包含名和姓,先名后姓的顺序正好和中式姓名相反。
西方姓名的命名主要基于个人意愿或者家庭成员习惯,姓氏通常代表本人的身份或家族成员的身份。
西方的命名通常不会受到家族、职业和处境的影响,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独特姓名。
在欧洲,姓氏最初的来源是父亲的名称。
在现代社会,父母通常会选择一个新的姓氏,并为新生儿取一个与生俱来的名字。
西方命名制度注重特色和独特性,名字的含义不十分重要,但同样都具有深意和文化内涵。
用作名字的单词通常来源于字典或文学作品。
正如中式命名一样,西方命名也拥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西方名字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表达吉祥祝福,而是让内心世界得到表达和传递,体现独特的个性和世界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摘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 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
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
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
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
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 ;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 (名+ 姓,林达·琼斯) 。
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一) 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
⋯⋯从女,从生。
”〔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
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比如,尧、舜、禹等。
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
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
英语国家的姓(surname ) 属于后者,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2〕(二)“姓”在中英两国起源的差异在中国“, 姓”起源于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用来“明世系,别婚姻”。
〔1〕可见,从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起“, 姓”一直是一个血缘关系的标志。
在英国,姓的起源要比中国晚得多。
古时候,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他们名字很简单,多数用一个普通名字组成。
比如:Frith (和平) 、Snelgar (勇士) 等。
古时候,英国人取名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许重名,至少在本地区如此,这种只有名没有姓的习俗一直延续到10 世纪,1066 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同时把法国的姓氏制度带到了英国,最初“姓”用于那些封建贵族,在其后的500 年间,“英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姓氏体系。
”〔3〕(三) 中英两国“姓”的来源比较中国的姓主要以汉族的姓氏为基础。
据分析,来源大约有以下几种:(1) 以母亲的姓,或祖先的图腾为姓。
这是最古老的姓。
如:姜、姚、姬、云、龙、牛、马、羊等;(2) 以祖先的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3) 以祖先族号、溢号、字或名为姓,如:唐、文、武、游(郑国公子偃,字子游, 其后人便姓游) ;(4) 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东郭、西门、南宫等;(5) 以封国、采邑为姓,如:齐、鲁、秦、晋等;(6) 以爵位为姓,如:王、公、候等;(7) 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帅、尉等;(8) 以职业为姓,如:陶、卜、巫、商、乐等;(9) 以皇帝赐姓为姓,如:唐朝皇帝给功臣赐予“李”姓,其后代就沿用“李”姓;(10) 以少数民族姓氏译音为姓,如:呼延、宇文、白、包等。
英语国家的“姓”原来是有含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姓氏符号,研究表明,英语姓的主要来源如下:(1 ) 以职业为姓, 如Carpenter ( 卡彭特) 、Thatcher (撒切尔) 、Tailor (泰勒) 、Sm ith (史密斯) 、Cooper (库伯) 、Barber (巴伯) Clerk (克拉克) 、Cook(库克) 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如木匠、盖屋顶的人、裁缝、铁匠、制桶匠、理发师、办事员、厨师等。
(2) 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 比如:Moor (穆尔) 、Hill (希尔) 、Lake ( 莱克) 、Wood ( 伍德) 、Brook (布鲁克) 、Bush (布什) 等英语姓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
(3) 以居住地所在的地名为姓, 如York (约克) 、Kent (肯特) 、London (伦敦) 等均为英国地名,后变为姓。
如Jack ·London (杰克·伦敦) 。
(4) 以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姓, 比如:Small (斯莫尔) 、Long (朗) 、Wise (怀斯) 、Short (尚特) 等,其含义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
(5) 英语的某些“姓”由“名+ 字”(firstname+son) 组成,表示一种父子关系,比如,John son (约翰逊) 、Wilson (威尔逊) 、Jackson (杰克逊) 等,分别为SonofJohn (约翰之子)、SonofWill (威尔之子) 、SonofJack (杰克之子) 。
表示“儿子”的词尾,还有英语中的“ -in g”,所以下列带ing 后缀的英语姓氏Willing (威林) 、Wilding 怀尔丁) 、Gold ing (戈丁) 便分别是Will 或William (威尔或威廉) 、Wild 或Wilde (怀尔德) 、Godwi n(戈德温) 的后代,不过后边的姓氏在拼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种表示宗族和血缘关系的英语姓氏还有另外一些形式。
如一些带有Mac (Mc) ,O 和Fitz 等前缀的姓氏,带有Mac 或Mc 前缀的英国姓氏说明该姓氏的人是苏格兰人的后代,比如,Ma cArthur (麦克阿瑟) 、MacLeod (麦克劳德) 、McNamara (麦克纳马拉) 、MacDonald (麦克唐纳) 、带有O 前缀的姓氏说明此人为爱尔兰人的后裔。
如,O‘Ne il (奥尼尔) 、O‘Br ien (奥布赖恩) ,而Fitz (菲茨) 它表明该姓的人为诺曼人的后代。
如Fitzgerald ( 菲茨杰拉德) 、Fitzwilliam (菲茨威廉) 、Fitzhugh (菲茨休) 等。
(6) 英语中也有由两个词组成的姓氏。
比如Loyd-Jones (劳埃德—琼斯) 、Bartle-Smith (巴斯尔—史密斯) 等,这种两个词加连词符号形成的复姓是由父母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贵族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
英国的法律规定男性子孙为继承人,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女性也可继承财产,但需要把男女两家的姓连在一起,这就是英语复姓产生的历史渊源。
(7) 由于人口迁徙而产生的姓。
移居英格兰的外地人常被称之为Scot (苏格兰人) 或Wall ace(威尔士人) , 英文Wallace (华莱氏) 、Scott (斯科特) 便成了新移民的姓,还有一些新移民,以Newcome (新来的人) 、Travelers (旋行者) 等为姓。
(8) 有些人为了表示对伟人的崇拜或标新立异而改姓。
如,许多黑人都崇敬黑人的解放者林肯总统,为纪念他,喜欢以Lincon (林肯) 为自己的姓,有人为了与众不同把You guess (你猜) 写成Yogess (尤格斯) 作为新姓,听起来很奇特。
(四) 中英两国的姓在形式等方面的差别中国人的“姓”多以单音节为主,因此以单字为姓,但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也有二字、三字、四字复姓,如:诸葛、步六孤、爱新觉罗等。
严扬帆编写的《新编千家姓》共收入单、复姓3107 个。
另外,在中国子女一般随父姓(法律规定也可随母姓) ,家族世代相传,我们现在女性出嫁之后,仍使用原来的姓。
英语中的姓不管有几个音节(单音节或多音节) ,形式上一般只有一个词,从词性、词形上来说,英语中的姓有名词(如Hill) 、形容词(如Long) 等。
英语国家,子女随父姓,女性出嫁后改随夫姓,比如,MaySmith (玛丽·史密斯) 嫁给JohnRobinson (约翰鲁宾逊) 后,要改成M aryRobinson (玛丽·鲁宾逊) 。
现在一些女性政治家、艺人、作家很少用夫姓。
三、中英名字比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宴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字是因为晚上看不见,而用来称呼自己的,这种“以口自名”的小名是在狭小的氏族范围内使用的,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之后,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有小名(乳名) ,又有大名(学名) ,当孩子入学,成人之后不再用小名而是称其正式名字(大名或学名)。
中国历史悠久,起名方式也历经演变。
语言反映文化是众所周知的事,故名字带有时代的印迹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如:春秋时人们崇尚礼仪,许多人取名时多用“子”字,“子”字是当时对男子的尊称和美称。
如:子路、子夏等。
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取名多用“之”字,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
据史料表明:“之”字为天师道的标志。
当时的士大夫崇信此道,竟相以其标志“之”命名。
隋唐以来佛教兴盛,又出现了金刚、力士等名。
如唐宦官高力士等。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人名字的几个特点:(1) 名字结构固定,单字或双字名;(2) 自由命名,数量无限;(3) 名字有意义或寄托父母心愿、希望或纪念人事、或表达情操德行等;(4) 名字的发音声韵搭配,并忌讳不好意义的谐声字;(5) 特有的排行族谱辈份命名法;(6) 男女名字性别界限比较清楚。
如反映男子阳刚之气的名字:刚、毅、强;反映女子清秀俊美特点的名字如:秀、娟、雅、清、静等。
(7) 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建国、卫东、文革等。
英语国家的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
也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名,大多数情况下只使用一个名字,即首名(firstname ) 或教名。
首名又称教名是因为在英语国家,孩子出生后一般要接受洗礼并命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用中名( m iddlename) 或者第三个名字。
在书写时按首名+ 中名+姓的次序排列。
比如:LindaJaneSmi th (林达·J ·史密斯) ,为了方便,有时写成L.J.Smith 。
英语国家的首名(教名) 一般由父母或牧师取,中名多用父母亲或亲朋好友的某个名字,表达了本人与父母亲的关系。
像中国人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给孩子起名时很慎重,同时也受到它们文化习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1) 来自其它语言的名字:英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是很强的,这一点也可从名字上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