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
- 格式:ppt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34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2)内容①经济改革:遇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③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3)后果①国内政局逐渐失控,苏联迅速走向解体。
②促使东欧发生剧变。
③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2.过程(1)1991年的“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独联体”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知识点二缓和与动荡并存1.特点: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明显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1)缓和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缓解。
(2)动荡原因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
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加强1.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1)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3.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图解历史] 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误区警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运动仍在蓬勃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复习与练习 1.1985年( )就任苏共总书记,开始对苏联进行( )改革,遇阻后,转向( )改革,取消了( )的领导地位,实行( )制,国内政局逐渐失控,迅速走向解体,与此同时,( )也发生剧变 2.1990年以( )合并到( )的方式,德国实现了统一 3.1991年( )和( )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 )构筑的政治、经济和( )全线崩溃,1991年发生的( )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4. ( )年12月,俄罗斯等12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了( )简称( )苏联解体。
5. ( )的解体,标志着( )的最终瓦解,( )也宣告结束 6.冷战结束后,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 )作为首要任务,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 ),( )与( )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但被( )掩盖的民族及宗教纠纷、( )等矛盾逐渐暴漏出来,( )与( )活动不断威胁着世界和平,地区冲突和( )时有发生,所以,世界处于( )和( )并存的局面。
7.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 )交替时期,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 )世界,积极推行( ),但随着( )日本,俄罗斯( )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 )趋势增强。
关键词: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世界格局多极化 归纳: 苏联解体的步骤及影响 点拨:步骤 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局面混乱。
②“8.19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③独联体于1991年12月成立,苏联解体。
影响:两极格局瓦解 分析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2)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都相对薄弱,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复杂的情况。
(3)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形态,它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岳麓版复习巩固四十第1题【单选题】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
这反映了( )A、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B、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D、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90年,邓小平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中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
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
”邓小平的论断( )A、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B、意识到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C、预见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D、指出了苏联必将解体的命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着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
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C、英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D、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有误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01年“9?11事件”后,当时美国总统布什曾首次向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岳麓版必修一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案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级化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基本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情况及其原因和影响。
了解两极世界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变化趋势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掌握多级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
通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介绍和讨论,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世界多级化趋势下,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情况的介绍和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关心政治的素质,认识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关.通过对当今世界动荡局势的介绍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现在的幸福、安定的生活的观念。
通过讲解、讨论在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树立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难点: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三、教学过程导入: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授课过程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1、苏联解体的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1)改革背景:苏联经历了数次改革未能奏效,落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审核人使用时间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材料二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
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
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三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特点。
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教学案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历任领导人进行了经济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最终阻碍苏联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2.答案B。
解析题干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反映出俄罗斯等国建立了联合组织,并没有体现各国的地位,也没有涉及东欧各国,故C、D两项应排除;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员,反映出他们已经相互承认脱离苏联而独立,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属于实质问题。
3.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明确告诉照搬苏联模式导致东欧剧变,由此得出的教训便是社会主义建设要与国情相符。
4.答案B。
解析“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斗争淡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强合作,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