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一. 粪便理学检查1.颜色可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灰白色、绿色、红色和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疾病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
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
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
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便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和巧克力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水样、血样、黏液血样、米泔水样和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球形硬便可见于便秘。
黏液稀便可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黏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黏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假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等。
米泔水样便并有大量肠粘膜脱落,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扁平带状便可能因直肠或肛门狭窄所致,如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等。
二.粪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坏,由于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
目前粪便隐血试验(OBT)常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测定粪便中血红蛋白也可联合测定粪中转铁蛋白。
其中,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
免疫法【原理】采用抗人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与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以检测粪便中有无血液,本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操作】根据不同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
【注意事项】1.灵敏度和特异性(1)灵敏度:样品中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0~14mg Hb/L或0.2mg Hb/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结果。
(2)特异性:免疫法对人血红蛋白特异性很强,样品中鸡、牛、马、猪、羊等动物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在500mg/L以下时,不出现假阳性结果。
2.试验局限性(1)本法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胃肠道因病变的出血,然而,由于家族性息肉或直肠癌可能不出血或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不均匀,或粪便处理不当(高温、潮湿、放置过久等)都可造成阴性结果。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2.2 标本种类:粪便。
2.3 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特别是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
3. 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
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尿液、植物、泥土、污水等污染标本;干结粪便。
6. 操作步骤:6.1 肉眼观察粪的颜色、性状。
6.2 再用竹片搜集少量不同部位的粪便标本,涂抹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
6.3 盖上盖玻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6.4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虫卵、幼虫等,再在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结晶,并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分布。
7. 结果判断与分析:7.1 粪便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7.2 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状、稀汁样、血水样、血样、粘液血样、粘液脓样、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7.2.1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7.2.2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7.2.3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2.4 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7.2.5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了隐孢子虫感染。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 o p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一.项目名称:大便常规检查二.操作步骤:1.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2)性状:观察所见报告:如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样、粘液样、粘液脓样、有消化不良食物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饶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可分辩。
2.大便显微镜检查:见操作规程《大便显微镜检查》三.临床意义:1.颜色:正常为棕黄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德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样见于霍乱。
2.性状:正常为成型软便。
球形硬便见于便秘;粘液稀便见于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等;粘液脓性血便见于细菌痢疾等。
四.病人准备和标本要求1.留取新鲜指头大小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德有盖容器送检2.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3.不应采取尿壶中的粪便标本。
粪便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4.采取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送检。
5.大便隐血试验要求在检验的前三天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铁剂、中药等,以免假阳性反应。
五.粪便标本检验后的处理盛器为瓷器、玻璃等器皿,应浸入含有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药水中六.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仔细认真。
七.参考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八.制定日期:修改日期:编写者:主任对规程认可:。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应在收集标本前保持患者原有饮食,并且不要进行特殊饮食、使用特殊药物或者食物补充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患者要保持正常的大便节律,尽量在自然排便后直接采集标本。
二、标本采集器具
1.采集容器:标准的标本采集容器应该是干净无菌的,并且容器的底部应该有一个密封盖,避免样品的泄漏。
三、标本采集方法
1.患者在清洁马桶上排便前,可以将一定量的清洁纸杯放入马桶内,以避免污染。
2.采集标本时,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3.使用采集棒或者塑料勺子将新鲜的粪便标本取得适量(约5毫升)放入采集容器内。
注意不能将尿液、水份、纸巾等杂质混入标本中。
4.确保标本完全填满容器,且不溢出。
四、标本运输
1.标本运输应尽量及时,不得长时间放置。
若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可以将标本放入冰袋中冷藏,并尽快送达实验室。
2.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标本翻倒、震荡和温度波动,以免对标本结果产生干扰。
五、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时不能使用含有抗生素、抗菌素、抗真菌药物等药物的洗肠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如因其中一种特殊原因(如禁跟踪其中一种感染源)需要消毒标本采取采用消毒标本并告知实验室。
3.采集标本应尽量避免接触尿液、洗涤剂、清洁剂等化学物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标本采集器具应避免使用与其他标本采集器具交叉污染,以免产生误差。
六、标本处理与保存
1.送检前,标本应保存在4℃以下,以免细菌繁殖。
2.标本送达实验室后,实验室人员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检验。
1. 目的采集粪便标本以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项目所需粪便标本的采集。
3. 物品准备:专用一次性尿杯、编号笔。
4. 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4.1检验申请单由医生通过电脑开出。
4.2 检验申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标本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 操作步骤:5.1刷出检验条码、核对姓名,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5.2 发一次性尿杯一个给受检者,嘱受检者留取粪便标本一小时内送检。
5.3 受检者按要求自己用一次性尿杯留取粪便标本交检验科工作人员编号待检。
6. 注意事项6.1 粪便常规检验留取5g左右(指头大小),粪便标本应留取新鲜粪便的病理成份,如粘液、血液(红色或黑色部份);若无病理成分,可各部位取材。
不得被其他异物污染,不能从尿布上取粪便标本,不得从尿壶或便盆中取标本。
6.2 潜血试验,应嘱患者收集标本前3天禁食动物性食物。
服用铁剂、铋剂、动物血液及绿叶蔬菜等可影响隐血测定应注意避免。
6.3 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6.4 阿米巴滋养体检测应注意标本保温并立即送检,立即检测。
血吸虫毛蚴孵化需全量新鲜标本(不少于30g)。
7. 其它:如分析失败,将对同一原始样本进行检验。
如仍不能发出报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8. 相关文件8.1 标本采集管理程序8.2 标本管理程序。
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大便样本
1. 患者在采集粪便样本前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服用对粪便颜色、性状、气味有影响的药物。
2. 采集粪便时,应用干净的一次性取样器或清洁的容器,确保无污染。
3. 取样时,应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二、外观检查
1. 检查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卵、粘液、脓血等。
2. 记录异常发现,并作好描述,为进一步检测提供依据。
三、显微镜检查
1. 将粪便样本涂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2. 观察粪便中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记录观察结果。
四、细胞识别
1. 通过显微镜检查,识别并计数粪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2. 依据细胞数量和形态判断可能的病因。
五、寄生虫检测
1. 取适量粪便样本进行寄生虫检测。
2. 用粪便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查找寄生虫卵、幼虫等。
3. 依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六、细菌培养
1. 取适量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2. 将粪便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
3.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做药敏试验。
七、化学染色
1. 对粪便样本进行特殊染色处理,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2.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镀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等。
3. 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病因。
八、药敏试验
1. 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粪便样本进行药敏试验。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生命体征测量作业粪标本采集操作流程【操作目的】1. 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
2. 检查粪便颜色、性状、有无脓血、寄生虫卵等。
3. 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察见的微量血液。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排便情况3.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4.物品准备:蜡纸盒(带盖的便器或试管)、竹签(肠拭子)、风遮、消毒棉签操作前1. 核对医嘱,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2. 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3. 用屏风遮挡,嘱患者排尿后留取粪便标本,以免尿混入粪便标本4. 粪便常规:清晨留取标本,用竹签取5g大便,放入蜡纸中送验粪便培养:排便于消毒便盒内,用消毒棉签采取粪便的异常部分于蜡纸盒内或试管内,或肠拭子蘸等渗盐水,由肛门插入直肠4~5cm处,轻轻转动,取出粪便少许,放入无菌培养试管中,盖好送验操作中寄生虫及虫卵标本;从粪便几个不同的部分采集5~10g,应采集带血及粘液部分送验卵化血吸虫毛蚴;留取粪便50g,必要时留取24h粪便蛲虫卵:应在23点左右,患者感觉肛门周围发痒时,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自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然后插入试管内,塞好管口送验阿米巴原虫:收集标本前将便器加温,再排便,便后连同便盆立即送验隐血:检查前三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叶绿素类饮食及含铁剂药物第4天留取5g粪便,置于蜡纸盒内查寄生虫体:患者服驱虫药后,将大便排于清洁便盒中留取全份粪便如为腹泻病人应取脓、血、粘液等异常部分5. 采集完,再次核对床号、姓名6.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后 1. 处理用物,及时送检标本2. 洗手、脱口罩、记录【注意事项】1.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立即送检。
2.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肠拭子取标本。
3.如为水样便,可盛于大口玻璃瓶中送检。
【观察要点】观察粪便的色、量、性质、气味等。
粪便隐血检验1.标本采集1.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收集标本前三天禁食动物性食物、肝脏及含叶绿素食物、铁剂、中药以免引起假阳性反应。
1.2 标本种类:粪便1.3 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收集标本后迅速检查,以免因长时间放置使潜血反应的敏感度降低。
1.4 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
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1.5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1.6标本拒收标准:久置硬结粪2.操作步骤2.1免疫学检测法2.1.1检测原理:大便或其它液体隐血的免疫一步检验法是一个高灵敏度的夹心式酶联免疫测定法。
该法采用抗人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特异地针对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
因此,本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2.1.2操作步骤:取隐血试纸盒自带小杯,滴加2—3滴蒸馏水,取粪便小许,调成均匀混悬液。
取便隐血试纸条,按说明书操作,将试纸条的反应端浸湿。
在5min内观察结果。
若反应线(T)和质控线(C)同时呈蓝色色带即为阳性;若只有C线呈色为阴性;若丁线与C线均不显色,说明试验无效。
3.试验局限性3.1本法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胃肠道病变,然而,由于家族性息肉或直肠能不出血,或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匀,都可造成阴性结果。
3.2本法对正常人检验有时也会得到阳性结果,这是由于某种刺激胃肠道的药物造成便潜血所至。
3.3本检验法只能作为筛选或辅助诊断用,不能替代胃镜、直肠镜、内窥镜和X光检查。
4.1临床意义4.1消化道出血时(如溃疡病、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等)本试验可阳性。
4.2消化道恶性肿瘤时,粪便隐血可持续阳性,溃疡病时呈间断性阳性。
4.3本法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初筛试验。
5.参考文献: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KU F10粪便分析仪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程序,保证KU F10粪便分析仪的正常使用,确保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对粪便有形成分和隐血进行检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数据。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KU F10粪便分析仪仪进行粪便标本检测。
3职责3.1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
3.2如需改动SOP,需先由组长提出,再报经科主任批准。
4注意事项4.1 标本采集需要用干燥洁净的容器,禁止用卫生纸包裹以及其他吸水容器。
4.2 标本中不能混有尿液、消毒剂、水等杂质,药前或停药三天后采集标本。
4.3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注意保温。
4.4 隐血试验前禁吃肉类、血类食品,铁剂,VitC停服三天。
4.5 样本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5规范操作程序5.1设备参数外部输出RS-232C接口、网络接口电源AC220V±22V 50Hz±1Hz耗电≤200V A尺寸820×750×720mm重量约70kg正常工作环境温度:10-30摄氏度湿度:不大于70%大气压力:70-106kPa光照度:避免阳光直射5.2操作程序5.2.1开机:5.2.1.1开机前检查:检查电源插线是否插好、试剂是否充足、废卡盒是否满,仪器轨道是否存在阻碍物。
5.2.1.2 开机:5.2.1.2.1 开显示器5.2.1.2.2 开KU-F10电源开关及启动开关,按下仪器后部主机电源,按启动按键启动WINDOWS 7操作系统。
5.2.1.2.3 用户登陆5.2.1.2.3.1 双击桌面“KU-F10”图标。
5.2.1.2.3.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如图1)输入登录检测者的用户名“lis”,输入用户密码“lis”,点击〈确定〉。
图1:登录界面仪器在完成开机自动清洗、自动对焦及背景检测后,进入主界面(如图2)。
等待<开始>按钮亮起即可进行下一步检测。
粪便常规检验操作1.采样准备2.采集样本患者在排便后使用一次性手套,使用取样勺将新鲜的粪便样本取出约2-3克,放入塑料收集盒中。
注意避免外界污染,尽量只取粪便的一小部分,避免混入尿液、纸巾等。
3.样本标识4.送样到实验室将采集好的粪便样本放入密封袋中,并将样本袋和相关资料一起送到医院实验室。
注意在送样之前,避免样本的外观发生变化,如干燥或液化。
5.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接收到样本后,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他们会观察样本的颜色、形状、气味等,以了解样本的特征。
然后,将样本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常规检验。
6.常规检验项目常规检验项目通常包括外观检查、pH值测定、潜血试验、隐血试验等。
这些项目有助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检测相关疾病。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来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
健康人的粪便一般为棕色,形状软硬适中,没有明显的异味。
pH值测定是用来检测粪便的酸碱度,通过将粪便样本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来判断。
正常粪便的pH值一般在5-8之间。
潜血试验是用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存在,是早期发现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大肠癌等)的重要指标。
常用试剂有潜血试纸、酮胆红素试纸等。
隐血试验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检测手段,通过使用特定试剂将潜血与试剂反应,观察是否产生颜色变化。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出血的存在。
7.结果判读检测完成后,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不同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判读。
根据试验结果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数据,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8.结果记录与报告实验室人员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患者的检测结果,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诊断建议。
总结而言,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进行外观观察和不同项目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检测相关疾病。
操作流程包括采集样本、送样到实验室、实验室操作、常规检验项目、结果判读以及结果记录与报告等步骤。
粪便常规检验标准操作一.目的:规范粪常规检验标准操作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粪常规检验三.支持性文件: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四.原理:直接涂片镜检法。
五.仪器:光学显微镜。
六.试剂:生理盐水七.样本要求:一般检验留取新鲜指头大小(约5g)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腊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
血吸虫毛蚴孵化则留全量新鲜便(不少于30g)。
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玻璃纸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本,也可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迅速送检。
八.操作步骤:1.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黄色,褐色,灰白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液状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即可分辨,钩虫虫需将粪便冲洗过筛后方可看到,服用驱虫剂后排便时应立即检查有无虫体,驱绦虫后应立即细寻找有无虫头。
2.直接涂片镜检(1)洁净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异常部分,或挑取粪便的不同部位制成涂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2)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转用高倍镜鉴别。
(3)如发现可疑包囊,则在该涂片上加一滴碘液,在高倍镜下仔细辨认。
(4)虫卵的报告方式:未找到者注明“未检出虫卵”,找到则用每低倍视野计数其量。
(5)应注意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涂片干后瑞氏染色)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6)应注意夏科-雷登结晶,常见于肠道溃疡,尤以阿米巴感染粪便中最易检出,过敏性腹泻及钧虫患者粪便中亦可见到。
(7)注意检查霉菌。
(8)注意肌纤维,结缔组织,弹力纤维,淀粉颗粒,脂肪球的大量出现。
3.结果输入上海新和中文操作系统打印报告。
九.参考范围: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均为柱状软便;有少量粘液但肉眼不可见;无红细胞;可有少量结晶;白细胞偶见;细菌正常菌群;上皮细胞偶见;霉菌少量;无致病性虫卵;少量食物残渣。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颜色、质地、气味等指标,以及检测其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等来判断消化系统的状况。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检查方法1. 采集粪便样本:在检查前,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并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中。
采集时应避免将尿液或者水等杂质混入样本中。
2. 观察外观指标:将粪便样本倒入透明的容器中,观察其外观指标,包括颜色、质地、气味等。
正常情况下,粪便应为棕色或者黄褐色,质地柔软但不稀烂,气味较为特殊但不臭味刺鼻。
3. 化学检测:将粪便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化学检测,以检测其中的化学物质含量。
常见的化学检测项目包括隐血试验、脂肪检测、糖类检测等。
这些检测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消化系统的吸收和排泄功能。
4. 微生物检测:将粪便样本进行培养,以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这些检测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感染或者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
5.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还可以要求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寄生虫检测、肠道菌群分析等。
三、结果解读根据粪便常规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进而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解读:1. 颜色变化:异常颜色的粪便可能与饮食、药物或者疾病有关。
例如,黑色粪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白色粪便可能是肝胆系统问题的表现。
2. 质地变化:稀烂的粪便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感染或者肠道炎症的表现,硬便可能是便秘的表现。
3. 化学物质: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脂肪检测异常可能与胰腺功能异常有关,糖类检测异常可能与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关。
4. 微生物检测:异常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可能提示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或者菌群失调等问题。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应避免将尿液或者水等杂质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粪便采检(Fecal specimen collection)标准作业规范(一)编号:N13009 总页数:5 页数:5-1 作业目的适用范围及执行人员使用器材、工具提供粪便标本收集依据,以协助诊断消化道感染疾病 壹、适用范围一、疑似消化道感染疾病。
二、寄生虫感染。
三、肠胃道出血四、肠胃道吸收不良。
五、阿米巴感染。
贰、适用执行人员一、助理护士二、护理人员壹、计价及不计价类一、PS塑料圆罐(含盖及匙)………………………1个二、粪便培养瓶(Buffer Glyerol Cup)……….依医嘱三、Campylobacter Swab粪便培养棒……………依医嘱四、便盆或尿布………………………………… 视需要五、5㏄空针 …………………………………… 视需要六、滴管………………………………………… 视需要贰、表单类一、病人基本数据自粘贴纸或检验标签……………1张二、计算机打印检验单………………………………1张参、其它一、检查治疗中标示牌………………………………1张公布日期:2008 年01月修订日期:2012年12月第二次修订基层护理人员工作规范 1粪便采检(Fecal specimen collection)标准作业规范(二)编号:N13009 总页数:5 页数:5-2项次操作说明或作业流程注意事项壹 贰 执行前:一、核对医嘱:依照处理医嘱标准作业规范(N26001)核对及处理医嘱及检验单。
二、洗手:依照洗手法标准作业规范(N11035)执行洗手。
三、准备用物﹕(一)取病人基本数据自粘贴纸或检验标签填妥病人床号、姓名、病历号及日期,贴于PS塑料圆罐、粪便培养瓶上或CampSwab上。
(二)携带用物至病人单位。
执行中:一、依病人辨识标准作业规范(N11071)执行病人身份的确认。
二、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留取粪便的目的方法及步骤,并取得其同意后执行。
三、维护病人隐私,围床帘,挂上检查治疗中标示牌。
四、协助留取检体:(一)用温水将便盆清洗干净,并协助解便。
粪便常规检验(含寄生虫检验)1.标本的采集及处理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且视检查目的的不同而异。
(1)做常规检查应取新鲜的标本,盛于洁净的不渗水容器内(如塑料杯),选取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
(2)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样,冬季取样时应注意保温。
(3)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需孵化毛蚴应留取30g 粪便尽快处理。
(4)检查蛲虫卵须用透明薄膜纸于24∶00 左右或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口周围拭取立即镜检。
(5)找寄生虫虫体或虫卵计数时应采集24h 粪便进行检查。
(6)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尽量于检查前3d 内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的食物,并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 。
(7)无法排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用肛拭子采便。
(8)标本的处理:粪便检验后应将容器焚烧,所用载玻片需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
2.一般性状检查2.1.颜色正常人粪便为黄褐色成形便,质软;婴儿粪便可呈黄色糊状;病理情况下可出现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酱色及米泔水样。
2.2.性状粪便性状视其情况可报告为软、硬、糊、泡沫样、黏液样、冻状、脓血样、稀糊状、米泔样及乳凝块等。
不同的粪便性状可反映不同的生理状况和病理改变。
(1)黏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黏液因与粪便混合不易看见,若有肉眼可见的黏液,说明其量增多。
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2)溏便:便呈粥状且内容粗糙,见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
(3)胨状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于腹绞痛后排出黏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部分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也可排出类似粪便。
(4)脓性或脓血便:说明肠道下段有病变。
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5)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结肠癌、肛裂及痔疮等。
(6)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释放血红蛋白并进一步降解为血红素、卟啉和铁等产物,使粪便变黑。
实习十四粪便常规检查一、实习目的要求:(一)要求掌握粪便常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二、实习方法及时间:(一)辅导教师重点介绍有关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独立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的实验操作。
(三)时间:2学时。
三、实习器材:显微镜、玻片、竹签试剂:生理盐水、5% 匹拉米洞乙醇溶液及冰醋酸、3% 过氧化氢四、实习内容:(一)、肉眼检查:包括颜色、硬度、形状、气味等。
注意有无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与寄生虫等。
1、颜色:正常人粪便含有粪胆素,故为黄褐色。
颜色可随食物的性质而不同,在病理条件下,可发生变化。
(1)上消化道出血时呈黑色柏抽样便;(2)下消化道出血时,呈鲜红或暗红色;(3)胆总管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灰色或陶土色;(4)婴儿腹泻时,粪便呈绿色;(5)许多药物亦常引起粪便颜色的改变,如服铁剂呈黑灰色,服钡剂为灰白色,服中药后可呈深褐色等,故应加以区别。
2、硬度及形状:正常人粪便软而成形。
腹泻时粪便呈稀粥样或水样,小儿消化不良为蛋花汤样便。
便秘时变坚硬,甚至可呈羊粪状。
扁平或带状粪便可见于直肠肛门狭窄情况。
3、气味:正常粪便的臭味系由于蛋白质在肠内被细菌破坏而产生靛基质及粪臭素等而有臭味。
慢性结肠炎、胰腺疾病特别是直肠癌溃烂继发感染时有恶臭。
4、粘液、脓血:正常粪便内含少量粘液。
粘液增多为肠壁受刺激或炎症所致。
脓血便说明下肠道有病变,如痢疾。
5、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绦虫等。
(二)、化学检查:1、粪便隐血试验 ( 即 0ccu1t+B1ood Test 简写 0B 试验 ) 。
试验前三日被检查者应禁食肉类、猪血及叶绿素丰富的食物,以免出现假阳性。
(1)原理:血液内的血红蛋白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能分解过氧化氢而放出新生态氧,使匹拉米洞氧化成紫色的物质。
(2)操作:用小竹签挑取少量粪便,置于玻片上,然后加 5% 匹拉米洞乙醇溶液及过氧化氢溶液各 1 - 2 滴。
临床检验室
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1/4 粪便常规检查
1 检查目的
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用粪便隐血检查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筛试验;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
目测法及显微镜检查相结合观察粪便有无病理现象,主要用于协助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
2 检测原理
粪便颜色和性状通过目测法进行观察。
粪便中的细胞、寄生虫等,这些物质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由于细胞太小,肉眼不能看见,利用显微镜放大的特性能够将粪便涂片沉渣中的有形成分放大,根据细胞、原虫和寄生虫形态加以识别鉴定。
3 性能参数
粪便常规检查目前还没有测定性能指标。
4 标本
4.1 粪便标本要新鲜,且不可混入尿液,便盒清洁干燥。
4.2 涂片镜检时,应选取其粘液或脓血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
4.3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既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样涂片进行镜检,室温低于20℃时,载玻片应适当预温。
5 设备和试剂
5.1 显微镜
5.2 生理盐水、2.5%碘液
6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最合适的容器是采便器。
采便器内无任何添加剂。
7 校准步骤
不需要。
8 操作步骤
8.1 目测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8.2 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
8.3 混悬于载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视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2/4
8.4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及血细胞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
9 质量控制措施无。
10 干扰因素
粪便标本留取时间过久或混入尿液均可影响检查结果;留取标本时,没做到多点采集或没有收集粘液、脓血部位可降低检查阳性率;女性生理性出血时,采集的标本会使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
11 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粪便常规检查无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12 生物参考区间
正常人粪便生物参考区间:性状:黄色软便;白细胞:0/高倍视野;红细胞:0/高倍视野;寄生虫:未见/低倍或高倍视野。
13 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13.1 物理性状
粪便颜色:淡黄色、黄褐色、绿色、白色或灰白色、红色、果酱色及黑色或柏油色。
性状:软便、粘液便、脓性及脓血便、鲜血便、稀糊状或稀汁样便、米泔样便、
白陶土样便、溏便、乳凝块及胨状便。
13.2 显微镜检查
13.2.1 细胞
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等,在进行细胞镜检时,至少要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后,报告结果。
报告方式见下表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3/4
13.2.2 寄生虫卵及肠道原虫
从粪便中检查可见到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及带绦虫卵等;可见到的肠道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鞭毛虫、纤毛虫及人芽囊原虫等。
13.2.3 其它
显微镜下可见食物残渣、结晶、细菌、肠道真菌等。
14 警告/危急值
粪便潜血检查无警告及危急值。
15 实验室解释
15.1 外观性状
粘液便:单纯粘液便的粘液无色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则呈黄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脓性及脓血便:说明肠道下段有病变。
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
鲜血便:直肠息肉、结肠癌、痔疮等可见鲜红色血便。
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可见柏油便。
寄生虫:蛔虫、蛲虫、带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断可随粪便排出,肉眼可见。
15.2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到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小吞噬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急性血吸虫病等肠道下段出血时可出现红细胞。
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均可见到。
寄生虫:可能见到寄生虫卵及肠道原虫包括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及带绦虫卵等;可见到的肠道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鞭毛虫、纤毛虫及人芽囊原虫等。
16 安全防护措施
粪便检验过程中,要穿好工作衣、带防护口罩、手套;严格按操作规程,检验结束后,要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实验台、显微镜手柄、载物台等;然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泡手后,用流水冲洗。
17 变异的潜在来源
粪便标本留取时间过久或混入尿液均可使细胞或原虫破坏;女性生理性出血时,采集的标本会使检查结果出现红细胞。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4/4
18 异常结果的处理
检查结果异常或发现寄生虫病原体时复查并通知临床医生。
19 报告时间与标本保存
19.1 送检标本要新鲜,一般标本检测后不保存。
19.2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既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样送检。
19.3 送检标本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标本30分钟发出检验报告。
20 参孝文献:
临床基础检验学/寇丽筠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编写人审核人生效日期
201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