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观赏园艺学的概念

指以观赏植物为对象,阐明其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与栽培、设施与设备、装饰与应用、采(产后)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理论与应用的综合性学科,是园艺科学的重要分支。

二、观赏植物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应用于园林及室内植物配置和装饰、改善与美化生活环境的植物的总称。

●十大名花

群花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寒秋之魂—菊花王者之香—兰花

花中皇后—月季花中西施—杜鹃水中芙蓉—荷花花中珍品—山茶

金秋娇子—桂花寒冬仙女—水仙

●四大切花

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

三、观赏植物的作用

1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2 提高环境质量,增进身心健康。

3 促进经济效益,消化剩余劳动力。

4 是城乡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

四、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现状

1. 生产快速发展,出口稳步提高,产业链获得延伸;

2. 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信息与流通网络日趋完善;

3. 科研教育发展迅速,从业队伍发展壮大;

4. 新品种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花卉认证与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5. 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趋势

1. 观赏园艺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2. 观赏园艺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3. 观赏园艺产业逐步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产业;

4. 产品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

5. 现代物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资源及分类

1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是指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遗传物质的总称,包括具有各种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of Ornamental Plants)

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一、依观赏植物的自然科属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品种)

二、依观赏植物的原产地分类

可分为七大区域:

(一)中国气候型

特点:冬寒夏热,雨水多集中在夏季。

类型:可分成两种类型。

(二)欧洲气候型

特点:冬暖夏凉,四季雨水;是较耐寒一、二年生花卉及部分宿根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勿忘我、大花三色堇等;

(三)地中海气候型

特点:冬不冷、夏不热、夏季少雨;是夏季休眠的秋植球根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郁金香、风信子等;

(四)墨西哥气候型

特点:四季如春,温差小;四季有雨或集中于夏季。是不耐寒、喜凉爽的一年生花卉、春植球根花卉及温室花木类的自然分布中心。如:百日草、一品红、月季等;

(五)热带气候型

特点:周年高温,温差小。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是一年生花卉、温室球根、春植球根及温室木本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长春花、美人蕉等。

(六)沙漠气候型

特点:周年少雨。是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如:龙舌兰、芦荟等。(七)寒带气候型

特点:冬季长而冷,夏季短而凉,植物生长期短。如:雪莲、细叶百合、绿绒蒿属等。

三、依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分类

?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在自然周期的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即春天播种、夏季开花、结实、后枯死。又称春播花卉。

二年生花卉:在两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总生命周期仍为一年。秋天播种,幼苗越冬,翌年春夏开花、结实、后枯死,又称秋播花卉。

?宿根花卉

?球根花卉

根据其地下变态部分的形态结构不同,球根花卉可分为:鳞茎、球茎、根茎、

块根、块茎类。

?多浆及仙人掌类

?室内观叶植物

?兰科花卉

?水生花卉

?木本花卉

?岩生花卉

四、依观赏植物的在园林中的布臵分类

●庭荫树

●园景树

●行道树

●花灌木

●绿篱植物

●攀缘植物

●草坪和地被植物

●切花花卉

五、依观赏植物的观赏部位和特性分类

●观花类

●观果类

●观叶类

●观茎类

●观芽类

六、依观赏植物的主要用途分类

?切花类

?盆栽类

?地栽类

七、依观赏植物的自然分布区分类

热带花卉

温带花卉

寒带花卉

高山花卉

水生花卉

岩生花卉

沙漠花卉

八、依观赏植物的栽培管理方式分类

露地花卉

温室花卉

切花栽培

促成栽培

抑制栽培

无土栽培

荫棚栽培

种苗栽培

第三章观赏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

一、观赏植物对温度适应性的类型

根据观赏植物对不同气候带不同温度特点的适应性程度划分为:

1 耐寒花卉

多为原产寒带或温带抗寒性强的花卉。主要包括露地二年生草本花卉及一些多年生花木。一般可忍耐-5~10℃低温。

2 半耐寒花卉

多原产温带南部或亚热带地区。抗寒性介于耐寒与不耐寒之间。一般不低于-5℃能露地越冬。

3 不耐寒花卉

多为原产热带及亚热带,生长期要求高温的花卉。不能忍受0℃或5℃以下的温度。不能在露地越冬,需要保护地设施。

二、光照强度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 不同植物种类对光照的要求

●阳性植物

也称喜光植物。原产热带、暖温带、高原、高山阳坡及岩石间的许多植物均属此类。

此类植物在全光照下才能正常生长。不能遮荫,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常见阳性植物:包括一二年生的草花、宿根、球根花卉;大部分观花观果花卉。如:一串红、凤仙花、芍药、荷花、向日葵;丁香、月季、扶桑、石榴等。

●中性植物

较为喜光,在适度荫蔽下也生长良好。

强光下适当遮光有利生长。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

常见的中性植物:紫罗兰、三色堇、毛地黄、桔梗、蜡梅、女贞、七叶树、三角枫等。

●阴性植物

需光量少,喜漫射光,不能忍受强光照射。多原产于林下、林缘阴坡等生境。

气候干旱或夏季,常要求50~80%庇荫条件。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常见的阴性植物:凤梨科、蕨类、秋海棠、天南星科等。

三、光照长度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花芽分化对日照长度的反应,观赏植物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长日照植物(LDP):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或小于临界夜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紫罗兰、唐菖莆等;

●短日照植物(SDP):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才开花的植物。如:一品红、

长寿花等;

●日中性植物:对日照不敏感,温度适合,正常开花。如:水仙、仙客来等。

四、观赏植物对水分适应性的类型

●旱生花卉(drought flower)

特点:叶片变小或退化成刺毛状或肉质化;表皮角质层加厚,气孔下陷;叶表面具厚茸毛。

●湿生花卉(neutrophilous flower)

特点:生长期间要求经常有大量水分存在,茎和叶内多有通气组织的气腔与外界互相通气。

●中生花卉(wetland flower)

特点: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根系强大的抗旱力强。

五、根据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程度不同,植物可分为:

?强酸性花卉(pH<5.5)

兰科类、凤梨科类、紫鸭趾草、蕨类、山茶花、杜鹃、栀子等;

?碱性花卉(pH<7.5)

香豌豆、水仙、风信子、紫罗兰、补血草、石竹、非洲菊等;

?(弱)酸性花卉(pH<5~6.8):几乎所有温室花卉;

?中性花卉(pH<6.5~7.5):绝大多数花卉。

第四章观赏植物的繁殖

一、种子繁殖

概念:由种子培育成新植株的方法,又叫种子繁殖。具有简便、快速、量大的优点,也是新品种培育的常规手段。

优点:采用种子繁殖的花卉,根系强健,入土深,生长旺盛,繁殖系数大,但后代容易出现分离,产生退化和变异。

种子按种粒大小分类(以长轴为准)

—大粒种实:粒径在5mm 以上,如:美人蕉;

—中粒种实:粒径在2~5mm 以上,如:紫罗兰;

—小粒种实:粒径在1~2mm 以上,如:三色堇;

—微粒种实:粒径在0.9mm 以上,如:大岩桐。

二、分生繁殖

人为地将植物体自然分生出来的幼植物体(如:吸芽、珠芽等)或者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走茎和变态茎等)与母株分离或分割,另行栽植而形成独立生活的新植株的方法。

三、扦插繁殖

切取植物营养体(茎、叶、芽)的一部分,利用其再生能力培育成完整植株的方法。

四、嫁接繁殖

概念:把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穗)嫁接到另外一植物体上(砧木),使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

优点:比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提早开花,保持接穗的优良品质。砧木性能对接穗有很大影响。

五、压条繁殖

概念:将接近地面的枝条,在其基部堆土或将其下部压入土中,待枝条在母体上生根后再和母体分离成独立新株进行繁殖的方法。

优点:容易成活,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特性。

第五章观赏植物的栽培

一、露地观赏植物栽培管理

概念:是完全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不加任何保护的观赏植物栽培方式。

优点:生长周期与露地自然条件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

二、露地观赏植物栽培管理:

●整地作畦

●移植与定植

●施肥管理

●水分管理

●酸碱度管理

●杂草防治

●越冬与越夏

●轮作

二、盆栽观赏植物的栽培管理

(一)盆栽植物及栽培应用环境对盆土的要求:

1. 良好的物理特性:即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较好的持水能力、较低的容重(容重应低于1g/cm3,孔隙度不低10% );

2. 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或持续的矿质营养;

3. 适宜的酸碱度;

4. 卫生环保。

(二)常用盆土基质类型:

园土、腐叶土、沙、泥炭、蛭石、珍珠岩、松针等。

三、切花栽培

切花的概念: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切下来的花枝,包括新鲜的花朵、叶片、枝条等。

切花栽培管理主要内容:栽培床设置、肥水管理、光照管理、温度管理、张网设支架、采切与预处理、分级与包装。

四、花期调控

概念:人为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以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方法,使花卉提早或延迟开花的技术措施。

意义:

丰富花卉市场;

缩短花卉的生产周期,提高土地利用周转率;

获取较高的利润。

五、无土栽培

概念:不用天然土壤,利用营养液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氧气来种植植物的方法。

营养液组成原则:

1 含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全部矿质营养元素;

2 各种化合物必须是根部可以吸收的状态;

3 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比例,符合植物生长发育要求、元素比例均衡;

4 总盐度及酸碱度,适合植物生长发育要求;

5 长时间内保持被植物正常吸收的有效状态;

6 很强的缓冲性。

第六章观赏植物的应用

一、观赏植物应用设计原理

科学性原理

?充分了解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掌握环境因子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及外貌景观的作用以及观赏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了解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合理进行观赏植物人工群落的配置。

艺术性原理

?观赏植物配置的形式美原理:和谐的统一性、比例的协调性、均衡的稳定性与动感、节奏与韵律;

?观赏植物配置的色彩原理:统一配色(单色、近似色、色调配置)、对比配色、层次配色、多色配置等;

?观赏植物配置的意境美:意境的时空变化多源于对观赏植物物候或生命节奏的变化。

二、种植设计的构图形式

?平面构图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立面构图

用于表现均衡和动势、统一和变化以及韵律和节奏等形式美。

?空间造型

通过对植物施以人工修剪、绑扎等技术对其进行造型或者通过人工制作的构件作为骨架模型,在其外面栽植花卉从而形成立体的植物景观。

二、露地观赏植物应用设计

(一)花坛的概念

是按照设计意图,在一定几何形轮廓线的范围内栽种观赏植物,以表现群体美(色彩美、图案美等)的设施。

花坛的特点

?一般外观具有几何形,属于规则式种植设计;

?主要表现花卉组成的平面图案纹样或华丽的色彩美,不表现花卉的个体美;?多以时令花卉为主体材料,因而需随季节更换材料,以保证最佳景观效果。

花坛类型

根据表现主题不同分类

—花丛式花坛(盛花花坛)

—模纹式花坛

—标题式花坛

—装饰物花坛

—混合花坛

以布局方式分类

—独立花坛

—花坛群

—连续花坛群

(二)花境(flower border)的概念

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的带状种植形式,以表现植物个体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他们之间自然组合的群落美为主题。

花境的特点:一次设计种植,多年使用,并能做到四季有景。

三、盆栽观赏植物应用设计

(一)盆花陈设的原则

●点、线、面布局:吸引视线、分割布局、屏风作用。

●主题突出:有主景和配景的区别。

●比例协调:与室内外环境协调一致。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盆栽。

(二)盆花陈设的方式

●规则式:以图案式或几何图形进行设计布局,适合门厅走廊、展览室及西

式客厅。

●自然式:以突出自然景观为主。

●镶嵌式:镶嵌式是指在墙壁及柱面适宜的位置,镶嵌上特制的半圆形盆、

瓶、篮等造型别致容器,栽上一些别具特色的观赏植物。

●悬垂式:悬垂式是指利用金属、塑料、竹、木或藤制成吊盆吊篮,栽入悬

垂性的花卉(如吊兰、天门冬、常春藤、蕨类等)。

●组合式

●瓶栽式

四、插花

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

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西方式插花

多呈几何形和图案式构图,体现均衡、对称、稳重;

应用大量花材形成丰富的色块,花色浓重、华丽而和谐;

构图轮廓清晰、透视感强,富有感染力。

?东方式插花

讲求构思及意境,多采用非对称式构图。善用木本花材,用量较少,并着重表现花材神韵及形体美,优美典雅,意境深邃;

融书法、绘画、诗歌与插花艺术中,在手法上用材简练,讲究线条美,应用点线结合,形成刚柔、虚实、藏露、起伏等多边的艺术效果。

?现代自由式插花

兼收并蓄东、西方插花特点;

主题重于写意或遐想,不拘泥构图形式;

除使用花材之外,常运用尼龙纱、饰纸等各类装饰烘托气氛,具有思路广泛、自由和抒发个性的时代风格;

野花的运用。

插花构图原则

●均衡:构图及布局要给人以稳定感和自我支撑能力,包括色彩、质感、

形态等。

●协调:花材质感、大小、色彩及容器间的协调、比例的协调。

●韵律:视觉的引领与动势。

●对比:突出某种主题或意境。

●创新:

插花的常用材料

?鲜花卉

?干燥花

?人造花

?非植物装饰材料

插花工具

?修剪工具:剪刀、刀和锯。

?辅助工具:金属丝、贴布、喷水壶、透明胶、订书器、注水器。

?固定工具:剑山、花留、瓶口插架、插花泥。

论述题:

1.以某种观赏植物为例,试述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2.以某种观赏植物为研究对象,试述某种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湿度)对其

生长发育的影响。

3.以某种观赏植物为例,试述其主要的繁殖方法及其管理技术。

4.以某种观赏植物为例,简述其露地(或盆栽、切花)栽培的研究进展。

5.简述花期调控技术在观赏植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以某种观赏植物为例,简述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全部的名词术语 1 园艺学:研究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贮运加工或造型造景的科学 2 蔬菜:凡是一、二年生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多汁的产品器官作为食品的,均可列为蔬菜植物的围。 3 观赏植物具有观赏作用或可提供观赏价值的所有木本、草本植物(草坪植物)。 4 生物种根据不连续的繁育单位,即通过繁育上的障碍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彼此间杂交能育或具有能育潜力 6 品种按人类需要选育出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且在被繁殖后仍能保持其特征的人工生物群体。是劳动的产物。 7 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的根叫主根 8 根颈根与茎的交界处,上下通道,活跃敏感。 9 根际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基质表面,是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含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 10 菌根同真菌共生的根为菌根。菌丝不侵入细胞,只在皮层细胞间隙中为外生菌根,菌丝侵入细胞部为生菌根。介于二者之间为外兼生菌根,如草莓。 11 根瘤细菌入侵根部组织形成的共生体,该类细菌称为根瘤菌,刺激细胞分裂形成根瘤。 12 再生能力断根后长出新根的能力。 13 芽的异质性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状况下形成的芽,其质量有很大差异,称为芽的异质性 14 成枝力芽萌发后,长成长枝的能力,以萌芽中抽生长枝的比例表示。 15 芽的潜伏力潜伏芽的寿命长短及其萌芽力和成枝力的强弱。 16 花序几朵甚至数百朵花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花枝上,这样的花枝叫花序 无限花序,从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从边缘向中央依次开放。 有限花序,花序顶端或中心花先开,然后由顶向基或由向外开放。 17 异花授粉一个品种的花粉传到另一个品种的柱头上。异花授粉时供给花粉的品种与植株称为授粉品种与授粉树。 18 单性结实子房未受精而能形成果实。 19 无融合生殖不经过受精能形成种子,如柑桔珠心胚。 20 种子成熟是指种胚发育完全和后熟充足(生理成熟)的已具有良好发芽能力的种子状态。 21 植物的生长发育随着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而发生着节奏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间歇性,这就是生长发育的周期性。 22 物候期生物的器官与季节性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动态变化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23 休眠期植物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 24年平均温度 25 生长期积温:在生长期里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只和。 26 冬季极端低温: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详细答案版)

果蔬制品与加工复习题(答案详版,仅供参考) 1、简述食品冷加工原理: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作用和酶的催化作用,而作用的强弱均与温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讲,温度降低均使作用减弱,从而达到阻止或延缓食品腐烂变质的速度。 2、食品冻结过程中主要变化: (一)体积增大及产生内压:水冻结成冰时,体积将会增大,0℃时冰的体积比水增大约9%。当食品内部水分转化成冰晶体而膨胀时将受到已冻结坚硬外壳的阻碍,于是产生内压。在冻结的外壳承受不了内部的压力时,就将发生外壳龟裂现象。 (二)比热下降:水的比热为4.184kJ/kg﹒K,冰的比热为2.092kJ/kg﹒K,冻结过程中,冻结食品的比热是温度的函数(C=f(T)) .一般工业冻结食品的最低温度为-18℃,此时是工业冻结操作中食品比热的最低值。(三)导热系数提高:水的导热系数λ为0.57W/m﹒K,冰的导热系数λ为2.39W/m﹒K,冰的导热系数是水的导热系数的4倍。 (四)食品中溶质的转移和水分的重新分布:冻结速度快时,溶质的转移和水分扩散现象不显著,溶质和水分基本在原始状态下被冻结固定住。速冻的食品溶质转移和水分重新分布的较轻,食品在解冻时有较好的复原性和较高的品质。 (五)冰晶体对食品组织产生破坏:速冻时冰晶体大部分在细胞内形成,形成的冰晶体个体小、数量多,分布也较缓冻时均匀,对细胞膜(壁)和原生质损伤较轻。解冻时,这部分水分将恢复到原始状态或被细胞膜所包裹在细胞内,汁液流失较少。解冻后食品的风味、口感、质地、营养都优于缓冻食品。 (六)产生干耗:采用空气冻结未包装食品时,常会发生干耗。食品的干耗与冷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流速)有关,冷空气的温度愈高,湿度愈低,流速愈快,干耗愈严重。 3、什么是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其温度范围是多少?: 大部分食品的冻结点在-1~-2℃附近,在-5℃时食品中的水分有60~80%转化为冰晶体。从冻结点到-5℃,食品中的大部分水分将冻结成冰晶体,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食品的冰结晶最大生成带。 4、简述食品冷却的目的和方法: (1)、目的: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使食品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上附近(一般为0~8℃),从而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活动和生长繁殖,抑制食品中酶的分解作用,使食品的良好品质及新鲜度得以很好地保持,延长食品的保藏保质期。 (2)、方法: (一)空气冷却法:水果、蔬菜冷却的初期空气流速一般在1~2m/s,末期在1m/s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之间。空气冷却可广泛用于不能用水冷却的食品。对于未包装食品,采用空气冷却时会产生较大的干耗损失。 (二)冷水冷却法:冷水和冷空气相比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用冷水冷却食品可以大大缩短冷却时间,而且不会产生干耗。冷水冷却多用于鱼类、家禽的冷却,有时也用于水果、蔬菜和包装过的食品。 冷水冷却一般采用喷淋式或浸渍式: 喷淋式:被冷却的食品放在金属传送带上,冷却水从食品上方淋水盘均匀淋下,或由喷嘴喷下和食品接触,带走食品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 浸渍式:被冷却的食品直接浸没在装有冷却水的冷却槽中,采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使冷却水流动,提高传热速度和均匀性。 (三)碎冰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特别适宜于鱼类的冷却。冰块冷却鱼时,能使冷却后的鱼表面湿润,有光泽,而且不会发生干耗。 (四)真空冷却法:真空冷却法主要适用于叶类蔬菜的快速冷却降温。 5、解冻过程中食品有哪些变化: 食品解冻后,因组织受损,内容物渗出,温度升高,这些都加速食品的败坏。所以速冻食品应在食用前解

虚拟现实技术考试题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试题(一) 1、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 2、虚拟现实与通常CAD系统所产生的模型以及传统的三维动画是不一样的。 3、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Immersion(沉浸) Interaction(交互) Imagination(想象) 4、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头盔显示设备\多传感器组\力反馈装置 5、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常被称之为“基于自然的人机界面”计算机综合技术,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技术。 6、根据虚拟现实对“沉浸性”程度和交互程度的不同,可把虚拟现实系统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沉浸式\桌面式\增强式\分布式。 7、有关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主要分为两类。三维位置跟踪器 8、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部分,基于自然交互设备主要有力反馈设备\数据手套\三维鼠标. 9、三维定位跟踪设备是虚拟现实系统中关键设备之一,一般要跟踪参与对象的宽度、高度、深度、俯仰角(pitch)、转动角(yaw)和偏转角(roll),我们称为6自由度(6DOF)。 10、空间位置跟踪技术有多种,常见的跟踪系统有机械跟踪器\电磁跟踪器\超声波跟踪器\惯性跟踪器\光学跟踪器。 11、所谓力反馈,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虚拟物体的空间无能运动转变成物理设备的机械运动,使用户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力度感和方向感,从而提供一个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该项技术最早应用于尖端医学和军事领域。 12、立体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撑技术。要实现立体的显示。现已有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现。主要有互补色\偏振光\时分式\光栅式\真三维显示 . 12、正是由于人类两眼的视差,使人的大脑能将两眼所得到的细微差别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物体视觉。 13、HMD(Head_Mounted_Display),头盔式显示器,主要组成是显示元件\ 光学系统 14、洞穴式立体显示装置(CAVE Computer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ment)系统是一套基于高端计算机的多面式的房间式立体投影解决方案,CAVE主要组成由高性能图形工作站\投影设备\跟踪系统\声音系统。 13、三维视觉建模又可细分为几何建模、物理建模、行为建模技术,分别是基于物体的几何信息来描述物体模型的建

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概论考试复习题

第二节原产地气候类型 观赏植物可按照它们原产地(参照Miller氏的分类)划分为七大气候类型。它们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型、大陆西岸气候、大陆东岸气候型、热带高原气候型、热带气候型、沙漠气候型、寒带气候型(图2-1) 。 一、地中海气候型 (一)一、二年生草花 石竹(Dianthus)、香豌豆(Lathyrus)、紫罗兰(Matthiola)、 金鱼草(Antirrhinum)、毛蕊花(Verbascum)、轮锋菊(Scabiosa)、风铃草(Campanula)、红花还阳参(Crepis)、金盏菊(Calendula)、鼠尾草(Salvia) ……以上地中海地区原产; 瓜叶菊(Sedecio)……加那利群岛原产; (一)一、二年生草花 非洲雏菊(Aretotis)、非洲金盏花(Dimorphothecaum)、麦秆菊(Helichrysum)、短毛菊(Brachycome) ……以上澳洲西南部原产; 蒲包花(Calceolaria)、蛾蝶花(Schizanthus)、猴面花(Mimulus) ……以上智利中部原产; 花菱草(Eschscholtzia)、古代稀(Godetia)、山子草(Clarkia)、蓝花鼠尾草(SalVia) ……以上北美西南部原产。 (二)多年生草本花卉及宿根草本花卉 天竺葵(Pelargonium)、君子兰(Clivia)、旋果苣(Streptocarpus)、鹤望兰(Strelitzia) ……以上南非原产。 旋果苣 君子兰 鹤望兰 (三)球根类 银莲花(Anemone)、水仙类(Narcissus),风信子(Hyacinthus)、郁金香(Tulipa)、番红花(Crocus)、仙客来(Cyclamen)、花毛茛(Ranunculus)、鸢尾类(Iris)、鸟乳花(Ornithogalum)、葡萄风信子(Muscari)、海葱(scilla)、秋水仙(Colchicum) ……以上地中海地方原产; (三)球根类 小苍兰(Freesia)、小鸢尾(Ixia)、射干鸢尾(Watsonia)、水仙鸢尾(Sparaxis)、穗状鸢尾(Babiana)、矮菖蒲(Tritonia)、矮石蒜(Nerine)、网球花(Haemanthus)、酢浆草(Oxalis) ……以上南非原产。 (四)木本类 银桦(Grevillea)、红千层(Callistemon) ……以上澳洲西南部原产。 二、大陆西岸气候型 大陆的西岸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差较小,降水量偏低,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度亦不高,一般日平均气温15-17℃。大陆西岸气候型花卉属于这一气候类型的地域有欧洲西海岸、北美西北部、南美西南部、新西兰南部等地。原产于这个地区的花卉最忌夏季高温多湿,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地栽植困难,而比较适宜于在华北及东北地区栽培,属于这个地区原产的花卉种类不多,主要有;

《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组织 2、体育公众 3、公众 4、大众传播 5、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6、企业文化 7、组织形象 8、传播 9、礼仪 10、体育公共关系部 11、记者招待会 12、目标导向 13、互利观念 14、公众观念 15、职业道德 16、体育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18、从众心理 19、公关策划 20、整合营销传播 21、公共关系 22、差异观念 23、美誉度 24、体育竞赛 25、社会公益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抨击的“庸俗的拉关系”现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如何理解“体育公共关系是以推动体育发展总体目标的一类公共关系策划和实 践活动”这句话? 3、什么是体育组织?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体育组织有何特性? 5、体育公众的界定及其特征

6、体育公共传播有何特点? 7、体育公共关系的作用 8、试阐述实现体育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需要行使哪些职责? 9、举例说明体育公共关系的效益功能 10、试述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实体育组织目标的作用 11、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12、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13、什么是公众?什么是受众?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4、作好边缘公众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5、社区体育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 16、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17、简述大众传播与体育的关系 18、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在体育公关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 19、试举例说明传播技巧在各类公关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20、体育公共关系策划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21、体育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2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的反馈调整原则。 23、体育公共关系评估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4、体育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重要性 25、礼仪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三、论述题 1、常见的体育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新闻的主要特征 3、简述体育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创作技巧 4、什么是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它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体育庆典的公关意义何在? 6、什么是CI策划?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理解体育类企业文化? 8、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有哪些 9、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对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影响? 10、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11、论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理由。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 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为的合作系统。 2、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并与体育组织利益相关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 社会群体称为体育公众 3、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虚拟现实考试题

虚拟现实技术复习习题 1.虚拟现实的概念: 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等感觉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考察。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一种理想化的人-机界面形式。通常用户戴一个头盔(用来显示立体图象的头式显示器),手持传感手套,仿佛置身于一个幻觉世界中,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并允许操作其中的“物体”。 2.虚拟现实的特征 与传统计算机相比,虚拟现实系统具有四个重要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多感知性 多感知性: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应该包括味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 交互性: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包括实时性) 。 沉浸性:又称为临场感(Immersion) ,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构想性:根据想像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可以深化概念,萌发新意,在电脑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 沉浸:又称存在感,是指用户可以沉浸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中和使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 交互:是指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 构想: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实现新的构思。 3.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a.检测模块 b.反馈模块 c.传感器模块 d.控制模块 e.建模模块 4.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 (简单)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系统 5.虚拟现实的硬件设备 跟踪系统(把使用者身体位置的变动反馈给主机,以实时改变图像和声音) 知觉系统(人及交互的各种界面,包括视觉装置:头盔显示器等; 触觉装置:数据手套跟踪球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复习资料1

一 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自然交互式的操作环境以及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为人机交互技术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同时还为人们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何谓自然交互和实时交互? 自然交互: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虚拟空间中,人可以使用眼睛,耳朵,手势和语言等各种感觉器官直接与之发生交互。 实时交互:立刻得到反馈的交互。 试述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工作原理。 用户首先激活头盔、手套、话筒等输入设备,为计算机提供输入信号,VR软件接收到又跟踪器和传感器送来的输入信号后加以处理,然后对虚拟环境数据库做必要的更新,调整当前的虚拟环境场景,并将这一新视点下的三维视觉图像以及其他(如声音、触觉、力反馈等)信息立即传送给相应的输出设备(头盔显示器、耳机、数据手套等),以便用户及时获得多种感官上的虚拟效果。 试举例说明虚拟现实技术3大基本特征的含义。 1、交互性:VR的交互性是指用户对虚拟环境中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当用户用手套去抓虚拟环境中的物体时,会有握着东西的感觉。 2、沉浸感:VR的沉浸感又称临场感,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用户在操纵虚拟物体时能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反作用力。 3、想象力:VR的想象力是指用户在虚拟世界中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和自身在系统中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随着系统的运行状态变化而对其未来进展进行想象的能力。载人航天、医疗手术的模拟与训练等。 试述在各类专业培训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必要性。 教育与训练:使学习者能直接自然地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以各种形式参与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并获得最大的控制和操作整个环境的自由度。 设计与规划:虚拟现实已被看成算是设计领域中唯一的开发工具。它可以避免传统方式在原型制造、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工作,有效地降低成本;在生产之处就显示出完成后的实际效果。 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将大量字母、数字数据转换成比原始数据更容易理解的各种图像,并允许参与者借助各种虚拟现实输入设备检测这些“可见的”数据。 商业领域:应用与网上销售、客户服务、电传会议及虚拟购物中心等商业领域,使用户在购买前线看到产品的外貌与内在,甚至在虚拟世界中使用它。 艺术与娱乐:VR所具有的身临其境及实时交互性使观赏者更好地欣赏作者的思想艺术;在娱乐方面,游戏者可享受强烈的感官刺激。 试述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动画、仿真、遥感与遥作以及多媒体图形图像技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会产生三维效果来模拟现实。区别:强调人的重要性,即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二 跟踪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867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食品加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食品加工工艺学》是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该考试由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的特点,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食品工程中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评价目标 根据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攻读学位的考生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1) 系统理解和掌握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要点; (2)掌握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工艺理论及相关技术特点; (3)应用食品保藏及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的相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 《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考试内容包含食品保藏原理、果蔬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小麦制品食品加工工艺学。 (一)食品保藏原理 食品保藏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分析;食品保藏的目的和分类;食品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栅栏技术及其应用;具体各种食品保藏方法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及基本技术,食品保藏方法主要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冷冻保藏技术、干藏、罐

藏、化学保藏、辐照保藏、腌制、烟熏等。 (二)果蔬加工工艺学 果蔬加工工艺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果蔬加工原料学,主要包括构成果蔬组织的细胞、各种果蔬的组织特性、果蔬化学成分与加工性质等;果蔬原料加工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果蔬加工对原料的要求、果蔬加工前处理,包括,原料的分级、清洗、去皮、原料的修整、烫漂、抽空处理、工序间的护色和保藏等工序的加工原理和具体工艺;果蔬的干制工艺,重点是果蔬脆片及脱水蔬菜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果蔬汁加工工艺,包括果蔬汁加工基本工艺、饮料用水的处理、果汁饮料加工技术等,重点是果蔬汁的提取技术和澄清技术;果蔬糖制及腌制工艺;果蔬速冻技术等。 (三)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包含肉品加工工艺学及乳品加工工艺学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肉品加工工艺学: 肉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肉用畜禽的屠宰加工、宰后肉的变化和分割利用;肉的概念;肉(胴体)的组成;肉的形态结构;肉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及性质重点包括水分,蛋白质、脂肪、含氮浸出物等;物理性质包括冰点,肉的颜色,气味和滋味,保水性,肉的嫩度,肉的固有硬度和尸僵硬度等;肉的低温及冷冻保鲜技术;肉的腌制、烟熏和乳化技术;腌腊制品加工工艺;灌肠制品加工工艺;酱卤制品加工工艺;罐藏制品加工工艺等。 2.乳品加工工艺学: 乳品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乳概念与理化性质,主要包括乳的概念、异常乳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牛乳的基本组成,牛乳中各种成分存在的状态;牛乳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饮用乳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乳的验收和预处理、消毒乳和灭菌乳加工工艺等;冰淇淋加工工艺;乳粉加工工艺,乳粉的理化性质与工艺分析;酸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发酵菌剂、加工工艺、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分析等。 (四)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 小麦制品加工工艺学部分重点内容为小麦面粉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以及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小麦面粉的理化特点,特别是小麦粉化学成分中的面筋蛋白的特点及面筋的形成;小麦粉的分类及特点;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以面包加工工艺学和饼干加工

《虚拟现实与动画技术》复习题

考试时主要有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填空、简答题、读程序【以王老师给你们留的几个例程为主】及上面的第五题,第五题是考试时间以外做,按照规定的时间发送邮件或上交文档,考试时间为60分钟。地点在第五教学楼301,考试时间是6月4日3-4节 考试时只带有效证件和一只笔即可。 一、选择题及答案 1、在3DSMAX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创建()。C A、类 B、面板 C、对象 D、事件 2、3DSMAX的工作界面的主要特点是在界面上以()的形式表示各个常用功能。C A、图形 B、按钮 C、图形按钮 D、以上说法都不确切 3、在3DSMAX中,()是用来切换各个模块的区域。C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标题栏 4、()是对视图进行显示操作的按钮区域。D A、视图 B、工具栏 C、命令面板 D、视图导航 5、()是用于在数量非常多的对象类型场景中选取需要的对象类型,排除不必要的麻烦。A A、选择过滤器 B、选取范围控制 C、选取操作 D、移动对象 6、用来将一个物体附着在另外一个对象之上的控件是。D A、Boolean(布尔) B、Conform(包裹) C、connect(链接) D、scatter(离散) 7、NURBS曲线造型包括()种线条类型。B A、1 B、2 C、3 D、4 8、Splines样条线共有()种类型。C A、9 B、10 C、11 D、12 9、设置倒角应使用。()C A、extrude B、lathe C、bevel D、bevel profile 10、设置油罐切面数应使用。()D A、Blend B、Overall C、Centers D、Sides 11、面片的类型有。()C A、圆形和椭圆形 B、圆形和四边形 C、三角形和四边形 D、圆形、随圆形、三角形和四边形 12、在以下快捷键,选出不正确的()D A、移动工具W B、材质编辑器M C、相机视图C D、角度捕捉S 13、使用()修改器可以使物体表面变得光滑。C A、Face Extrude B、Surface Properties C、Mesh Smooth D、Edit Mesh 14、编辑修改器产生的结果与()相关。C A、对象在场景中的位置 B、对象在场景中的方向 C、对象的使用顺序 D、对象在场景中是否移动 15、下面关于编辑修改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 B、编辑修改器只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C、编辑修改器可以作用于整个对象,也可以作用于对象的某个部分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7、噪波的作用是()D A、对尖锐不规则的表面进行平滑处理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观赏园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观赏园艺学的概念 指以观赏植物为对象,阐明其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与栽培、设施与设备、装饰与应用、采(产后)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理论与应用的综合性学科,是园艺科学的重要分支。 二、观赏植物 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应用于园林及室内植物配置和装饰、改善与美化生活环境的植物的总称。 ●十大名花 群花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寒秋之魂—菊花王者之香—兰花 花中皇后—月季花中西施—杜鹃水中芙蓉—荷花花中珍品—山茶 金秋娇子—桂花寒冬仙女—水仙 ●四大切花 月季、菊花、香石竹、唐菖蒲 三、观赏植物的作用 1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2 提高环境质量,增进身心健康。 3 促进经济效益,消化剩余劳动力。 4 是城乡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 四、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现状 1. 生产快速发展,出口稳步提高,产业链获得延伸; 2. 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信息与流通网络日趋完善; 3. 科研教育发展迅速,从业队伍发展壮大; 4. 新品种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花卉认证与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5. 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观赏园艺的发展趋势 1. 观赏园艺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2. 观赏园艺产业向质量型和效益型方向发展;

3. 观赏园艺产业逐步迈向外向型观赏园艺产业; 4. 产品比较优势得到逐步实现; 5. 现代物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章观赏植物的资源及分类 1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是指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遗传物质的总称,包括具有各种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2观赏植物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s of Ornamental Plants) 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一、依观赏植物的自然科属分类 界、门、纲、目、科、属、种(品种) 二、依观赏植物的原产地分类 可分为七大区域: (一)中国气候型 特点:冬寒夏热,雨水多集中在夏季。 类型:可分成两种类型。 (二)欧洲气候型 特点:冬暖夏凉,四季雨水;是较耐寒一、二年生花卉及部分宿根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勿忘我、大花三色堇等; (三)地中海气候型 特点:冬不冷、夏不热、夏季少雨;是夏季休眠的秋植球根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郁金香、风信子等; (四)墨西哥气候型 特点:四季如春,温差小;四季有雨或集中于夏季。是不耐寒、喜凉爽的一年生花卉、春植球根花卉及温室花木类的自然分布中心。如:百日草、一品红、月季等; (五)热带气候型 特点:周年高温,温差小。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是一年生花卉、温室球根、春植球根及温室木本花卉的自然分布中心。如:长春花、美人蕉等。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1、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公关三特征:以事实为依据、以传播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 形象: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也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公共关系的含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学科这三种指代。 3、组织形象识别:组织形象识别是由社会组织制作识别体系,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进入公众视野,从而形成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物系统——VI(设计整合化)——组织的脸 人系统——MI(理念共识化)——组织的心事系统——BI(活动环境化)——组织的手评介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深度和广度)、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和谐度(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4、公关的兴起和发展: 1\艾维.李,核心理论:公众必须被告知—向公众讲真话; 2\伯纳斯,核心理论:投公众所好; 3\卡特里普与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格鲁尼格,公关实践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5中国公关兴起的背景: 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组织本位;社会媒介资源匮乏走向媒介化社会。 中国公关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整个公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公关理论水平滞后于公关实践水平、公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性研究、公关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存在偏差、公关理论研究资源严重缺乏。 中国公关发展趋势:公关运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趋势大大增强;公关公司定位从代理性发展为咨询顾问性;公关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中资客户将成为中国公关咨询业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公关人才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公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4、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广告本质属性——“付费性”;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营销本质属性——“交易性”;人际关系本质属性——“个体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即“第三方市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公众——环境”关系: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通过倡导组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来说通、监督和制造民意,公关人员扮演着“组织的良心”和“道德卫士”的角色;从公众、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又代表着公众和环境的意见,向组织传达、沟通。 4、公共关系“4P”: 公众性:Public,是一种对象性;公开性:Publicity,是一种手段性; 公共舆论性:Public Opinion,是一种内容性;公益性:Public Interest,是一种伦理属性。 5、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说真话:是有效公共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信息真实、态度真诚、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 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利己利人,有社会责任感。 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视觉美) 公共关系通俗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形的科学和艺术。 6、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说服: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倡导: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一种文化认同;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以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咨询: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声誉管理;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活动管理。 7、公关与新闻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依赖于公关人员提供的信息。2他们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即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代表了第三方立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3他们在舆论上互相控制,在信源上互相依赖,为了交换资源和达成

食品加工技术复习题2

1、乳的新鲜度、 酸度是反映牛乳新鲜度和稳定性的指标,酸度高的牛乳,新鲜度低,热稳定性差。自然酸度——主要来源于乳中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及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新鲜牛乳的自然酸度为16~180T。 发酵酸度——来源于微生物繁殖分解乳糖产生的酸度。两者之和为总酸度。 乳的酸度越高,其对热的稳定性越低。 2、乳的标准化:是调整原料乳中脂肪和无脂乳固体含量的比例,使其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过程。 3、无菌灌装:是将杀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杀过菌的容器内。 酸奶的后熟、发酵凝固后需在0-4摄氏度贮藏24小时的过程,一般最大冷藏期为7~14d。 4、冰淇淋老化:经均质、冷却后的混合料置于老化缸中,在2~4℃的低温下使混合料在物理上成熟的过程,亦称为“成熟”或“熟化”。其实质是在于脂肪、蛋白质和稳定剂的水合作用,稳定剂充分吸收水分使料液粘度增加。 超高温灭菌乳、是在连续流动情况下,在l30℃杀菌ls或者更长的时间,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包装的牛奶。 5、保温试验:指罐头在37度﹢﹣2度室内贮藏7昼夜,观察其是否发生膨胀的试验。 6、酸乳: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下,使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全脂或脱脂)的乳中,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而得到的凝固乳制品,最终产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活菌。 7、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8、调配糖浆:指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在原糖浆中添加各种原料,制成可作灌装的糖浆。 9、均质:对脂肪球进行适当的机械处理,把它们分散成细小的微粒,均匀一直地分散在乳 2、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及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原料乳中主要成分的特性: (1)乳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2)乳蛋白质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另外还有少量脂肪球膜蛋白质。酪蛋白的性质①酪蛋白的酸沉淀②酪蛋白的凝乳酶凝固③盐类及离子对酪蛋白稳定性的影响④酪蛋白与糖的反应 乳清蛋白可分为热稳定和热不稳定的乳清蛋白两部分。 热不稳定乳清蛋白质包括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两类。 热稳定的乳清蛋白包括蛋白眎和蛋白胨,此外还有一些脂肪球膜蛋白质,是吸附于脂肪球表面的蛋白质与酶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 (3)乳糖乳糖有两种异构体α-乳糖和β-乳糖。 (4)乳中的酶类 过氧化氢酶:可用来检验低温巴低杀菌处理的消毒牛乳杀菌是否充分。 过氧化物酶:固有酶,遇热钝化,生产消毒鲜乳时,可作为一个检验项目。 还原酶: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可用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溶菌酶:具有杀菌,抗病毒作用,并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生长能力。 原料预处理基本步骤: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内部复习资料(独家)-园林植物填空题

园林植物填空题 1、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有:防护作用、美化作用、生产作用。 2、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3、祖国在园林树木方面的遗产有:宋代陈景沂《全芳备祖》、明代王象晋《群芳谱》、 清代汪灏《广群芳谱》、清代陈淏子《花镜》、范成大《梅谱》。 4、我国特产的园林树木有:银杏、金钱松、水杉、水松、穗花杉、珙桐、杜仲。 5、我国的活化石树种有:银杏、金钱松、水杉、水松、穗花杉、珙桐、鹅掌楸。 6、我国引进并成功栽活的树种有:悬铃木、刺槐、落羽杉、金松、罗汉柏、南洋杉。 7、我国在长期栽培中独具特色的品种及类型有:黄香梅、龙游梅、红花继木.、红花含笑、重瓣杏花。 8、世界五大公园树是:南洋杉、雪松、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 9、世界五大行道树是:银杏、悬铃木、七叶树、鹅掌楸、椴木。 10、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将园林树木分为:观姿、观叶、观花、观果、观干、观根。 11、按树木的性状分类将树木分为:针叶、阔叶乔木、阔叶灌木、腾本类、竹类。 12、按空气因子分类: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气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卫生保健树种。 13、按土壤因子分类:喜酸性土树种、耐碱性土树种、耐瘠薄土树种、海岸树种。 14、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将园林树木分为: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观花树、 垂直绿化树、绿篱树。 15、行道树在我国有: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花园林荫道等形式。 16、我国特产的观花木有:梅花、桂花、牡丹、月季花、栀子花。 17、两大分类系统是:恩格勒、哈钦松。 18、豆科可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 19、松科可分为:冷杉亚科、落叶松亚科、松亚科。

实用食品加工技术复习总结题

一、简述异常乳的种类。 二、为什么均质后应及时进行杀菌处理? 答:在均质后,稀奶油中的脂肪球被破坏,游离脂肪与外界相接触很容易受到脂肪酶的侵袭因此,均质后的稀奶油应立即进行巴氏杀菌。 三、简述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还原酶在牛乳加工中的意义或作用。 答:碱性磷酸酶的最适pH 值为7.6~7.8,经63℃,30min 或71~75℃,15~30s 加热后可钝化,故可以利用这种性质来检验低温巴氏杀菌法处理的消毒牛乳的杀菌程度是否完全。 答:主要来自白血球的细胞成分,特别在初乳和乳房炎乳中含量较多,利用对过氧化氢酶的测定可判定牛乳是否为乳房炎乳或其它异常乳。 答:过氧化物酶主要来自于白血球的细胞成分,其数量与细菌无关,是乳中固有的酶。是最早从乳中发现的酶,它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活泼的新生态氧,从而使乳中的多元酚、芳香胺及某些化合物氧化。 答:还原酶是挤乳后进入乳中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使甲基蓝还原为无色,乳中的还原酶的量与微生物的污染程度成正相关,因此可通过测定还原酶的活力来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答:罐藏食品保质的原因:灭活微生物、酶,密封隔绝空气,防止外界污染和空气氧化。 答:顶隙度:汁液与罐盖之间的距离叫“罐内顶隙”,一般6.35-9.6mm 。冷却时形成真空,加热时缓冲液体的热膨胀。 五、后熟或老化是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常见的一个工艺。冰淇淋老化与酸奶后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降低料液的温度,提高料液的粘度,防止料液出现脂肪上浮现象出现和酸度的增加,老化后脂肪凝固,蛋白质、胶体充分水合,蛋白质会部分变性,料液粘度上升。老化后可使冰淇淋的质构细腻润滑,搅打性好,通常需要老化24小时,在混合料不冻结的情况下,老化温度越低,膨胀率越高。 在后熟冷藏期间,酸度仍会有所上升,同时风味成分双乙酰含量会增加。因此。发酵凝固后须在0~4℃贮藏24h 再出售,通常把该贮藏过程称为后成熟。 一、什么是酶促褐变?在生产中有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酶促褐变? ????????????????、其他病牛乳病理异常乳─乳房炎乳微生物污染乳乳混入异物乳、风味异常冻结乳、低成分乳酸度酒精阳性乳高酸度酒精阳性乳、低化学异常乳乳、初乳、末乳 生理异常乳─营养不良异常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