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2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选择题1.脑膜炎球茵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单选题] *A侵袭力B外毒素C内毒素(正确答案)D荚膜E 芽孢2.流脑的传染源主要是:() [单选题] *A.病人B.带菌者(正确答案)C.猪D.鼠E.蚊3.流脑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A.普通型(正确答案)B.败血症型C.脑膜脑炎型D.慢性败血症型E.混合型4.流脑普通型败血症期特征性表现是:() [单选题] *A.畏寒高热B.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正确答案)C.惊厥D.脾脏肿大E.全身关节酸痛5.流脑暴发休克型的主要表现是. :() [单选题] *A寒战高热B.皮肤瘀点瘀斑C.休克(正确答案)D.脑膜刺激征E.严重颅內高压6.我国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是:() [单选题] *A.A群B.B群C.C群D.A+B群E.A+C群(正确答案)7.采集流脑病人的病原学检測标本后需要保暖并立即送检的原因是:() [单选题] *A.病情要求快速出结果B.细菌在体外极易自溶(正确答案)C.细菌在体外大量繁殖易引起扩散D.细菌易发生变异E.细菌在外界抵抗力很强8.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首选:() [单选题] *A.磺胺嘧啶B.青霉素G(正确答案)C.氯霉素D.氨苄青霉素E.红霉素9.病房收治一流脑病人,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术、在术前、术后的护理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单选题] *A.术前应先用脱水剂B.术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C.术后要去枕平卧2~4小时(正确答案)D.脑脊液标本要立即送检E.注意观察有无脑疝的表现10.流脑在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是:() [单选题] *A.普通型(正确答案)B.败血症型C.脑膜脑炎型D.休克型E.轻型11下述哪一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单选题] *A.脑脊髓膜刺激症B.颅内压升高症状C.脑脊液混浊或脓样D.脑脊液血性(正确答案)E.皮肤淤点和淤斑12流脑最常见的皮疹是:() [单选题] *A.脓疱疹B.斑丘疹C.玫瑰疹D.瘀点和瘀斑(正确答案)E.单纯疱疹13.流脑病人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 *A.密切观察病情B.给予冰敷降温C.可进行乙醇擦浴降温(正确答案)D.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剂E.高热伴反复惊厥者可给予亚冬眠治疗14.流脑病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首选磺胺嘧啶? :() [单选题] *A.流行时的普通型流脑病人(正确答案)B.有肝、肾疾病的病人C.暴发型败血症型流脑病人D.有休克少尿的病人E.暴发型脑膜脑炎型流脑病人15.婴幼儿流脑的特点常不表现为:() [单选题] *A.拒乳B.惊叫C.发热、皮肤淤斑D.脑膜刺激症明显(正确答案)E.前囟隆起16.暴发性流脑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患者、家属均可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奈瑟脑膜炎球菌或称脑膜炎球菌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热、阳光和常用消毒剂敏感。
菌体含自溶酶在体外很快溶解死亡,因此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并立即送检,防被日光照射和标本干燥。
传染源为流脑病人和带菌者,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少年儿童多见,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终年散发,冬春季节多见,流行高峰为2~4月份。
(二)发病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细菌侵入人体后若机体免疫力明显低下或菌株毒力强,细菌从鼻咽部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暂时菌血症,此时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皮肤瘀点;仅少数病人因细菌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
细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繁殖因自溶或死亡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及免疫紊乱,局部发生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和血栓栓塞。
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都可引起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和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一般为2~3天,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普通型、暴发型(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
轻型流脑主要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咽痛等症状,普通型流脑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精神萎靡等毒血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表现为烦躁、惊厥、昏睡。
多数病人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
病人常在1~3周内痊愈。
暴发休克型和暴发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精神极度萎靡或烦躁不安、惊厥、循环衰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昏迷等症状。
(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有:脑脊液检查、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五)治疗原则流脑除一般治疗外,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及对症治疗尤为重要。
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二、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史评估有流脑病人接触史。
(二)一般评估1. 病人的主诉有无发热、呕吐、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本病经空气传播,儿童发病略高于成人。
流脑流行病学特点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10天具有传染性。
由于典型病例易被发现而且数量少,故可作为传染源,但患者远不如带菌者重要,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以上,带菌者多为短期或间歇带菌,慢性长期带菌仅为少数。
病原菌能过咳嗽、喷嚏等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同睡、喂乳、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多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现次患病者罕见。
本病冬春季多见,3-4月份为发病高峰。
(一)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资料询问有无与流脑者密切接触史,近期是否接种过流脑疫苗,既往是否有过流脑。
同时注意患者的发病季节和发病年龄。
2、身心状况(1)症状评估。
注意询问早期是否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重点评估随后出现的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流脑的临床表现1、普通型临床上最多见,占90%,病程经分四期,即①上呼吸道感染期;②败血症期;③脑膜炎期;④恢复期,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
少数患者可以低热、咽痛、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而起病,多数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升至39-40℃,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燥不安、精神委靡等症状,重者昏迷、抽搐。
体检可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症阳性。
2 、爆发型此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病热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
除上述普通型症状体征外,全身皮肤黏膜出出广泛的瘀点、瘀斑,可迅速融合成片并伴中央坏死,早期有循环衰竭表现;或同时出现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反复惊厥,可发生脑疝、呼吸衰竭,病理反射阳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隔离期限一般为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
三、卧床休息,病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强光刺激。
四、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给充足的水分。
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昏迷者应用鼻饲。
五、急性期病人,特别是入院24小时内,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经常巡视。
下列情况提示病情在恶化,应及早发现并通知医师。
1、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迅速加深;2、躁动不安或频繁呕吐3、面色苍白或灰暗;4、脉搏过速或过缓,与体温高度不成比例;5、呼吸深慢或节律异常。
6、肢端发凉或皮肤发花;7、自发性或于刺激后出现肢体发紫现象8、淤点、淤斑继续增多、融合;9、血压升高或降低10、瞳孔形状改变、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
六、协助医师做腰椎穿刺,并注意观察病人反应。
脑脊液标本迅速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穿刺后让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搬动。
七、注意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涂液体石蜡。
如有口唇疱疹,涂以1%龙胆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防止淤斑被抓破感染。
八、高热时头部冷敷或放置冰袋,亦可用25%安乃近滴鼻或给予退热剂。
呕吐时宜取头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
九、头痛、烦躁、或惊厥者,加床档以防坠床,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脱水剂。
有尿潴留者采用腹部膀胱区按摩加压排尿,必要时导尿。
十、暴发型病人应由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详细记录。
病人取平卧位,氧气吸入。
按医嘱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抗凝及强心等抗休克治疗,或给予镇静、止惊及脱水等降低颅压治疗。
分别执行休克或昏迷护理常规。
十一、应用磺胺药者必须给足够水分和适量的碱性药物,每日检查尿液,如有磺胺结晶、血尿或尿少时,及时通知医师。
应用青霉素者应注意过敏反应,应有氯霉素者需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