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校舍分析2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29
深圳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简介:建筑类型:民用建筑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层数:4设计时间:2000.10设计单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设计师:龚维敏、卢阳获奖情况: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奖”深圳大学建筑系馆——现代、古典、学院、轻松、简约、舒适2002年新建的深圳大学系馆表现出来了很强的风格特点。
深圳大学建筑系采用建筑系与设计院结合设计的理念,这是国内唯一一所与建筑设计院相互支持,有分有合,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建筑为学生提供设计课专用教室、讲课教室和美术教室;学院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CAAD教室以及各种实验室。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CAAD实验室、模型室、摄影室和数字城市(GIS)实验室。
学校累计投入680余万元。
其中由建筑物理实验室和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构成的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正在积极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总平面深大建筑系馆位于北校门入口西侧,四周有道路环绕,南侧是网球场馆,东侧是友谊林,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同时建筑和环境融合的恰到好处,给人舒适的感觉。
统筹兼顾的单位。
教学机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发挥建筑系与设计院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长处,积极创造出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环境。
东立面一层平面系馆南侧主要为教学区,系馆北侧主要为办公区。
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每一个区的中庭都是空间展开的中心,也是建筑交流的中心。
教研区的中央是一个贯穿三层有着桥与廊道的内庭,明亮而宁静。
二层平面二层主要为公共交流空间和教学空间,拥有教研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设计室、展览评图区域和大面积平台。
这是建筑系馆最早和设计院一起设计的例子,教学、实践相辅相成。
包豪斯校舍分析————————————————————————————————作者:————————————————————————————————日期:包豪斯校舍分析简介包豪斯学校从魏玛迁到德绍后建的校舍,1926年落成。
是格罗皮厄斯的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个作品完全排斥了复古主义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背景正在蓬勃发展的德国工业需要建筑师和各种设计人员同它结合,更好的为工业和市场经济服务。
这就引起了对旧的建筑思想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冲击。
格罗皮厄斯变得坚信一种看法: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
格罗皮厄斯明确提出要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的主张。
新时代要有他自己的表现方式。
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格罗皮厄斯出任包豪斯的校长。
包豪斯强调设计中自由创造,讲授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以及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分析设计中建筑外观上采用不对称的建筑体量组合,建筑形态,高低错落、清新活泼,整体空间构图统一。
造型学科的建筑里没有任何装饰,正规的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人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十生产的需要。
包豪斯校舍以实用功能作为出发点,功能和流线成为首要条件。
从平面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呈两个倒插的"L ”形,采用这种灵活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来寻求平衡与灵活性。
从整体造型上看,包豪斯校舍是由一个个立方体组合而成,大小长短和前后高低都错落有致,线条简约大气,具有现代主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