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资料:《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教育名言
- 格式:docx
- 大小:14.57 KB
- 文档页数:2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七下语文第14课中,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教育理念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笔记。
1. 艰辛的求学之路: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努力学习。
他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并且常常没有午饭吃。
他的母亲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持,她为了供儿子上学,辛辛苦苦地缝制衣服换成学费。
2. 教育理念的转变:叶圣陶先生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文学创作的成就: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山海经》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整理,为世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叶圣陶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曾担任过多个学校的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许多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终身奉献的精神: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贫穷家庭的经历,并一直以此为动力,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启发。
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语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叶圣陶先生于清朝末年出生,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导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提出了“三自教学法”,即自学、自评、自动。
这种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还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的领路人,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先生还对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要重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他提出了“以文治教”的教育理念,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素材,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语文教学论纲》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文献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将继续为后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
热爱和奉献精神。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和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将继续为后人所传承和发扬光大,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3课时一、叶圣陶先生名言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0.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2.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3.理想是事业之母。
14.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躬.行(gōng)别.扭(biâ)妥.帖(tuǒ)诲.人不倦(huǐ)B.商酌.(zhuó)草率.(shuài)生疏.(shū)不耻.下问(chǐ)C.恳.切(kěn)譬.如(bì)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ng)D.拖沓.(tà)修润.(rùn)天坛.(tān)颠沛.流离(pâi)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一、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叶圣陶(1893-1971),字东山,江苏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
生于封建社会末期,成长于民初动荡年代,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风云变幻。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事业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并实践了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二、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的理念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上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理念。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而不是一概而论。
这种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深受人们的赞同和推崇,并对当今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著作叶圣陶先生所著的《叶东山先生文存》、《叶东山先生课文》等著作,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这些著作中,叶圣陶先生对儿童心理、教育方法、语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四、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成就叶圣陶先生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建树,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提倡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出“让每个学生都像阳光一样辉煌”的教育目标,被誉为“我国教育的先行者”。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和成就深感敬佩。
他的“因材施教”理念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我认为,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教育理念、著作和成就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通过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相信读者能对叶圣陶先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也能更好地领会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
(字数未统计)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成就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七下语文第十四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摘要:1.叶圣陶先生的简介2.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3.叶圣陶先生的文学成就4.叶圣陶先生的个人品质5.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正文: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
他生于晚清,长于民国,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但他始终以教书育人、写作救国为己任,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书呆子",而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他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种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叶圣陶先生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上。
他的小说,以描写社会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的散文,文字简洁,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
叶圣陶先生的个人品质,可以用"坚韧"和"热忱"两个词来概括。
他一生坎坷,但始终坚韧不拔,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充满热忱。
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这种坚韧和热忱,让人钦佩。
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我们可以用"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文学家"和"优秀的出版家"来概括。
他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文学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出版工作,推动了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名言警句1.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引用了哪些儒家经典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里引用的儒家经典语句如:第二段——《论语》上的话,一知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既是对叶先生道的性格概括:儒,又是对叶先生的赞颂:孔老夫子都没做到的,他做到了。
第五段——《尚书》所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表达了对先生的祝福,也赞颂了叶老先生的“德”。
还在第二段和结尾段间接引用《左传》的三不朽里的“立德” ,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在品德上的榜样作版用。
从表达来看,这些引用,一方面是因为作者认为叶先生就是现代的儒,权所以用儒家经典里的话语来评价和赞颂叶先生,一方面则增加了文采,使到语言含蓄而又优美,有深度。
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对人对己是怎样的作者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美德,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触摸到叶圣陶先生美德的温度,笔者选取了他待人厚为教学重点,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品味词句,去感知美德的温度。
学生在“回信”这件事中,抓住“悔恨”“悲伤”品出叶圣陶先生的仁慈之心,仁爱之情,读出了叶老的仁厚形象。
在“送客”这件事中,学生通过“三道门”“四道台阶”“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这些朴素的语言中读出他礼数周到,温文尔雅的温厚形象。
在“修润文字”这件事中,引导学生抓住“不限于”“都”“千万”等词语,读出了一位胸怀宽广,待人宽容的宽厚长者形象。
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这是作者引用《论语》里的话。
战国孔子弟子编写《论语·述而篇》里的原话是: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是: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
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片段: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1.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2.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3.教育之要点,当天逾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
4.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5.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6.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7.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8.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9.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10.师范教育是推进和革新教育事业的根本。
11.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
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12.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
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13.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
14.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
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15.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16.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
17.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8.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19.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
20.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21.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2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
密体贴的朋友。
23.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24.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25.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26.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27.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
所以谆谆告语不如
使之自化。
28.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29.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30.教习某科为教学工作,熏陶善诱为教育工作,凡为教师,固宜教学与教育兼任也。
31.或说写似技能而非技能,实际是其人的表现。
32.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34.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35.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36.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37.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冶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