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小篮球课件: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ppt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20
《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二年级授课教师:段海军单位:北京市润丰学校时间:2011年9月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和篮球教学规律,结合我校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我校的《篮球校本课程》设计的本课。
二.教学内容:选自润丰学校小学部校本教材(第二册)1、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2、游戏:赛龙舟三.单元课次本单元共5次课,本节课为第3次课。
运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1. 学习篮球直线运球的基本动作方法,使部分学生达到熟练掌握。
2. 熟悉球性,发展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控制能力,培养篮球活动的兴趣。
3. 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做动作,养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课次教学内容课次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措施1篮球球性练习练习熟悉球性,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发展身体灵活性和手指、手腕力量,培养与同伴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重点:在不同形式下,体会手触球动作。
难点:双手对篮球的控制。
1.手指、腕的柔韧性练习2.师讲示球性动作,生观察模仿学习3.方形队伍集体练习,师及时纠错2原地运球通过原地运球的学习,学会五指张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
体验高低运球时用力方法的不同。
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灵活控制性教学重点:五指张开成弧形,掌心空出教学难点:手指拨球、手腕柔和用力。
1.游戏“弹弹球”熟悉球性练习2.指导原地运球学练:高—低—慢—快—体前交换手运球3.音乐伴奏中与同伴合作帮助纠正练习4.小组展示、师评价3行进间直线运球初步学会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发展左、右手的控球能力和身体得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协调用力、按压球的后上部。
教学难点:控制球的能力。
1.行进间直线运球。
2.师展示讲解动作方法、生自由体会模仿练习3.师引导学生慢—快,由走到跑,由右手到左手的规律进行运球练习,及时纠正错误4.分组展示5.巩固:赛龙舟4行进间曲线运球巩固熟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体会在运球过程中能控制球的方向,发展身体协调控制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小篮球:行进间运球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传授学生技能及技能学习方法为教学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安排上,紧密关注学生的学练兴趣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
在教学结构上,以小篮球为主线,激发学练兴趣,培养良好的动脑习惯,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环境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篮球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人手一球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讲解建立概念,利用示范加深印象,利用练习体会技术,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观点来评价技术学习情况,把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使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行进间运球在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时,应在巩固原地运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运球的技能,并能够主动运用到游戏和教学比赛中。
然而对于我校四年级学生而言,本项教材难点应是:如何在行进间直线运球中快速推进。
本单元教学计划共设计5个课时,本课是第2课时,学生原地运球的基础上,已能较自如地在移动中控制好球的,尝试安排行进间运球,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建立初步的概念和印象,进一步提高行进间运球控制能力,为下一步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做铺垫。
教学重点:手触球的侧后方教学难点:行进间直线运球中的快速推进单元计划(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授课班级是四年级4班,学生人数为36人,男生18人、女生18人。
本班学生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性格开朗活泼,课堂纪录表现较好,并体育课有较强的兴趣。
且具有乐于助人、诚恳待人的优良品质,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在四年级同类项目的学习时,学生已初步掌握原地运球的基本技术。
能够做出触球部位准确,并能够抬头观察老师。
教学中还要注意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本课学习中都有不同程度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教学手段是教学辅助的关键措施,本课中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器材,增加游戏的难度,促进学生小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技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