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水肿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足背)时,有明显的凹陷。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下肢水肿。判断水肿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糖尿病下肢水肿原因不同表现也不同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下肢水肿,水肿发生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同:

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不全时,由于水钠潴留和蛋白漏出过多,常发生双下肢对称性水肿;

如果患者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也可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这时下肢水肿往往只是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时,自主神经受损可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充血,神经营养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升高,这些由神经病变引起的水肿称为神经性水肿,常常伴有痛觉、触觉、温度觉异常,但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引起骨和关节的病变,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和疼痛,称为夏柯氏骨关节病,常常累及足部关节和踝关节;

当腿部出现静脉病变(如深静脉或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导致静脉回流与逆流而引起静脉高压时,可出现水肿,但常常呈单侧水肿;

患者足部出现溃疡后,由于溃疡局部细菌感染,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水肿,这样的患者常常还会有其他的炎症反应症状,如局部皮温升高、皮肤发红、疼痛等,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水肿影响足部溃疡愈合

如果患者下肢血管、神经受损不严重,没有形成溃疡的水肿经过正规治疗后消退,一般不会导致溃疡。但是已经有足溃疡的患者发生下肢水肿后,由于细胞外液过多积聚水分,组织缺氧,导致细胞代谢和增殖缓慢,同时水肿压迫血管壁,导致伤口部位血供进一步减少,伤口愈合过程因此受抑制。

糖尿病下肢水肿根据原因对症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水肿,首先要判断其范围是对称性还是单侧肢体水肿,是全足水肿还是局部水肿,是否伴有其他部位水肿以及水肿的程度、原因等:

如果是心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应嘱患者抬高下肢,加强回流,同时使用药物治疗:如心源性水肿患者,利尿剂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l)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心衰患者的存活率、心衰症状和降低住院率,通常将两者联用;肾源性水肿患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使用ACEI和ARB能够延缓肾病的进展;

对于糖尿病足发生溃疡的老年患者,饮食摄入不足,加上溃疡部位的消耗,应警惕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

神经性水肿治疗比较困难,控制血糖、治疗神经病变是关键,如为夏柯氏骨关节病,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静脉病变除了下肢水肿外,较多患者会发生静脉性溃疡,所以早期治疗和预防溃疡的发生是关键,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下肢弹性绷带包裹,在包裹后绝大部分患者的水肿都能消退,有效的药物治疗是伟素(药品通用名:舒洛地特)和爱脉朗(药品通用名:地奥司明),其用法为伟素每次25毫克,每日两次;爱脉朗每次500毫克,每日两次。少数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减轻静脉压力,如为静脉血栓导致的水肿,溶栓治疗是关键;

如果是感染导致的水肿,首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全身抗感染及局部清创引流治疗,感染控制后,水肿就会自然消退。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8-24T09:08:11.49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吴阳 [导读] 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 解放军第208医院传染科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目前临床中,肝病患者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文章对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作了深入地探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病;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3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接收的34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7例,最小患者33岁,最大患者69岁,平均年龄为49.5岁。临床分析: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肝炎肝硬化21例,重症肝炎2例。患者肝病的症状:主要为恶心厌油,肝区不适,乏力。其中几例伴有尿黄,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体重下降、多食、多饮、多尿,并伴有低血糖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为患者提供保肝、退黄、利尿等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控制,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患者的运动,提供皮肤护理。 2结果 34例患者出院时病情稳定,血糖正常。患者住院最短时间为7d,最长为135d,21例治愈,11例未愈,2例死亡。结果显示,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接受病情观察以及症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析来提供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能够让干部和糖尿病患者得到恢复,对患者提供饮食控制,是非常可靠的临床护理措施。积极的进行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出现。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是治疗该疾病的前提,医生要对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讨论 3.1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告知医生来处理。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住院过程中,很多糖尿病症状都会被肝病掩盖,因此部分患者有多饮多食的症状,研究显示,肝病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消化道受损也比较严重,仅依靠症状来进行鉴别,有很高的误诊率。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全身症状是我们诊断的依据。如果有乏力症状,可能是肝病导致的,也可能是利尿剂导致的血钾过低,突然性的乏力基本上都是血糖水平过低引起的,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观察。 3.2低血糖的护理 该研究中,重症肝病患者临床中比较多,合并糖尿病症状后,很容易有低血糖症状出现。每天都要对患者的血糖测量4次,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来调控饮食和胰岛素剂量。该研究共3例患者入院检查时血糖水平正常,在住院期间有数次低血糖症状出现,在空腹时,会突然出现心悸,心慌,大汗淋漓及全身乏力。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而引起肝糖原代谢障碍,胰岛素在体内停留使糖异生减弱,糖尿病加重,在护理是需要注意观察。测血糖前避免紧张,因紧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值升高造成误差。若血糖>15mmol/L,可用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入,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1h滴完,夜间或凌晨出现高血糖,于当晚10点用中效胰岛素1次。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若肝病较重,控制空腹血糖在7~8mmol/L。做好低血糖急救的相应准备,每位护士必须熟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注意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异常。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时,立即予平卧,查血糖低于正常,根据情况给予含糖食品或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或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入,血糖过低,可加重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3.3饮食控制 合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能够降低胰岛细胞的负担,让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控更加容易。因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低糖,肝病患者又需要热量和蛋白质、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控,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肝病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我们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设计,针对性的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是肝病比较严重,就需要对患者的两餐间隔增加一些高水分的食物,如水果等。我们需要让患者明白饮食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的重要性,能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配合治疗。 3.4休息与运动 如果是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多休息,可以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促进干细胞修复。肝硬化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以接受有氧运动,每周4次,30min/次,步行是非常安全的运动方式,安全可靠,因此效果比较好。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运动计划,评估患者的病情,避免患者有危险出现。患者携带食品,可以在低血糖时使用,运动时要观察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 3.5心理护理 肝病和糖尿病都属于终生疾病,治疗难度大,两种疾病会相互影响,患者长期治疗经济压力大,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出现,丧失治疗希望。护理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倾听患者的心声,和患者家属联系,一同为患者提供心理状态护理,避免患者情绪过度起伏,稳定心理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出现,影响治疗。严重肝炎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旁看护,安慰患者,缓解痛苦,增加治疗积极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随着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心理负担会越来越重,患者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而且,很多的患者都是要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他们担心使用后,无法停药,出院后会有注射问题存在,因此不配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来进行护理和分析,叮嘱患者,适当饮食,积极治疗,患者的糖尿病病情会在肝功能改善后有所好转,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必须个体化用药--王树平

3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者,即使患者否认并发症史,仍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潜在并发症的可能。 2 须充分了解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良好的降压药不但要能降低血压,还应对靶器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减少心血管疾患发生。例如ACEI 、ARB 及某些CCB 均已被证实可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内皮素,增加NO 及血管弹性,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一线用药。相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则可导致血糖、血脂恶化。压 由于舒张期高血压早期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周围血管张力增高,选用对周围血管有高度选择性的CCB 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效果较好的有长效二氢吡啶类CCB 如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的缓释异搏定由于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E )的释放,从而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以及α1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 上述病例确实与用药有关,尼群地平有致踝部水肿的报道,这与该药对小动脉血管的扩张作用有关。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能使缓激肽分解代谢减弱,缓激肽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作用于支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支气管收缩、痉挛,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而导致咳嗽。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厄贝沙坦或氯沙坦,每天1粒(分别为150 mg 和50 mg ),再加半片氢氯噻嗪(12.5 mg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合用有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同时可避免用尼群地平、依那普利后的副作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大多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控制血压低于130/80 mmHg 。一般依据病情需要,可联合2~3种,甚至更多种药物同时使用。通常主张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降压效果并减少单独使用的不良反应。 1 对糖尿病患者降压用药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年龄,病程,性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情况;糖尿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是否合并消化道、心血管、泌尿道、性功能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并发症;有无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血脂、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平日服药情况,特别是药物不良反应史等。此外,对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患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糖尿病与下肢水肿 水肿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足背)时,有明显的凹陷。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下肢水肿。判断水肿原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糖尿病下肢水肿原因不同表现也不同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下肢水肿,水肿发生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同: 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不全时,由于水钠潴留和蛋白漏出过多,常发生双下肢对称性水肿; 如果患者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也可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这时下肢水肿往往只是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时,自主神经受损可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充血,神经营养障碍引起毛细血管渗透性升高,这些由神经病变引起的水肿称为神经性水肿,常常伴有痛觉、触觉、温度觉异常,但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引起骨和关节的病变,导致关节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和疼痛,称为夏柯氏骨关节病,常常累及足部关节和踝关节; 当腿部出现静脉病变(如深静脉或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闭锁不全)导致静脉回流与逆流而引起静脉高压时,可出现水肿,但常常呈单侧水肿; 患者足部出现溃疡后,由于溃疡局部细菌感染,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水肿,这样的患者常常还会有其他的炎症反应症状,如局部皮温升高、皮肤发红、疼痛等,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水肿影响足部溃疡愈合 如果患者下肢血管、神经受损不严重,没有形成溃疡的水肿经过正规治疗后消退,一般不会导致溃疡。但是已经有足溃疡的患者发生下肢水肿后,由于细胞外液过多积聚水分,组织缺氧,导致细胞代谢和增殖缓慢,同时水肿压迫血管壁,导致伤口部位血供进一步减少,伤口愈合过程因此受抑制。 糖尿病下肢水肿根据原因对症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水肿,首先要判断其范围是对称性还是单侧肢体水肿,是全足水肿还是局部水肿,是否伴有其他部位水肿以及水肿的程度、原因等: 如果是心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应嘱患者抬高下肢,加强回流,同时使用药物治疗:如心源性水肿患者,利尿剂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l)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心衰患者的存活率、心衰症状和降低住院率,通常将两者联用;肾源性水肿患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使用ACEI和ARB能够延缓肾病的进展; 对于糖尿病足发生溃疡的老年患者,饮食摄入不足,加上溃疡部位的消耗,应警惕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

药学三基试题

1、伴有支气管哮喘的过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应禁用 A 普萘洛尔 B 苯妥英钠 C 奎尼丁 D 胺碘酮 E 地尔硫草 参考答案为:A 2、治疗浓度的普萘洛尔不具有哪项作用 A 阻断心脏的β受体 B 可产生膜稳定作用 C 降低窦房结、房室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 D 抑制儿茶酚胺及强心苷引起的迟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E 轻度减慢房室传导 参考答案为:B 3、关于胺碘酮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化学结构类似甲状腺素 B 能阻滞钾、钠、钙通道明显抑制复极过程延长APD 和ERP C 非竞争性地阻断α、β受体及阻断T3、T4 与受体结合 D 属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E 可扩张冠脉及降低外周阻力 参考答案为:D 4、有关胺碘酮的不良反应(Amindarone)哪项是错误的

A 眼角膜微粒沉淀 B 肝功能异常 C 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D 甲状腺功能紊乱 E 肺纤维化 参考答案为:C 5、能选择性延长复极过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强效β受体阻断药是 A 普萘洛尔 B 索他洛尔 C 地尔硫卓 D 奎尼丁 E 利多卡因 参考答案为:B 6、下列哪种药物对房室结折返所致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最有效 A 利多卡因 B 普鲁卡因胺 C 苯妥英钠 D 维拉帕米 E 妥卡尼 参考答案为:D 7、有关腺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激活腺苷受体发挥作用

B 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 C 明显增加cAMP 水平缩短不应期减慢传导 D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或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早后、晚后除极 E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参考答案为:C 8、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 抑制K+一Na+一2Cl-共同转运系统 B 抑制Na+一C1-转运系统 C 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 D 抑制远曲小钢Na+的吸收 E 拮抗醛固酮受体 参考答案为:A 9、关于呋塞米的药代动力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口服30min 起效静推5mim 起效 B 维持l 一2 小时 C 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灭活 D t12 为3 小时 E 存在肝肠循环 参考答案为:A 10、痛风者慎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氢氯噻嗪 B 螺内酯

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黄斑 水肿临床观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四物汤;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医疗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常见病因[1]。据美国威斯康辛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病程10年的有20.1%并发黄斑水肿,而2型糖尿病有25.4%并发黄斑水肿[2]。其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专家认为是由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与血管渗漏因子的表达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关[3-4]。目前治疗主要有视网膜激光光凝、药物治疗和玻璃体手术。各种治疗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这些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笔者采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DME患者20例38只眼,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美国威斯康辛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的DME定义是指黄斑中心1 PD以内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5]。临床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自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诊断主要通过荧光素眼底

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FFA显示黄斑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荧光素渗漏,OCT可以客观地、精确地测定视网膜厚度和黄斑的总容积,并以数值表示[6]。DR分期参照全国眼底病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7]。 1.2 纳入标准 ①经OCT确诊为DME的患者;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空腹血糖<8 mmol/L;③无肝肾功能损害;④非妊娠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8-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及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DME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38只眼,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34~73岁,平均52.6岁;糖尿病病程8~30年,平均11.3年;DRⅡ期2例2只眼,Ⅲ期7例14只眼,Ⅳ期11例22只眼。对照组16例28只眼,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0岁,平均50.1岁;糖尿病病程7~28年,平均9.7年;DRⅡ期3例4只眼,Ⅲ期9例16只眼,Ⅳ期4例8只眼。2组血糖、血压、血脂药物控制基本在正常范围。

利尿药习题

章节: 27. 利尿药及脱水药 A型题 (1).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A.抑制K+一Na+一2CI-共同转运系统 B.抑制Na+一CI-转运系统 C.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 D.抑制远曲小该对 Na+的吸收 E.拮抗醛固酮受体(2).关于呋塞米的药代动力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口服30min起效,静推5mim起效 B.维持1~2小时 C.主要在肝脏内代谢灭活 D.t1/2为3小时 E.存在肝肠循环 (3).呋塞米的利尿作用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降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C.髓袢支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D.远曲小管 E.集合小管 (4).呋塞米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低钾血症 B.高镁血症 C.高尿酸血症 D.低氯性碱血症 E.耳毒性 (5).呋塞米与强心苷合用易出现室性早搏主要是因为: A.低钾血症 B.低镁血症 C.低氯性碱血症 D.高尿酸血症 E.低钙血症 (6).呋塞米不易和下列哪种抗生素合用? A.青霉素 B.头抱曲松 C.卡那霉素 D.红霉素 E.环丙沙星

(7).痛风者慎用下列哪种药物? A.氢氯噻嗪 B.螺内酯 C.氨苯喋啶 D.阿米洛利 E.甘露醇 (8).关于吹塞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链霉素合用可增强耳毒性 B.与吲哚美辛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C.与华法林合用可引起出血D.与红霉素合用可增强耳毒性 E.有痛风史者可诱发痛风发作(9).关于布美他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速效 B.中效 C.短效 D.低毒 E.可治疗急性肺水肿 (10).下列利尿药作用最强的是:

A.呋塞米 B.布美他尼 C.氢氯噻嗪 D.氨苯喋啶 E.螺内酯 (11).下列不属于呋塞米的适应证是: A.急性左心衰 B.急性肺水肿 C.加速毒物的排泄 D.尿崩症 E.急性肾功不全早期 (12).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的利尿药是: A.呋塞米B.氢氯噻嗪 C.螺内脂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13).引起听力损害的利尿药是: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氨苯喋啶 D.螺内酯 E.乙酰唑胺 (14).患者水肿合并糖尿病应慎用: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喋啶 E.甘露醇 (15).下列不属于中效利尿药的是: A.氢氯噻嗪 B.氢氟噻嗪 C.氯噻酮 D.氨苯喋啶 E.环戊噻嗪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文章目录*一、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1.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2.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3.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二、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三、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的护理还应注意什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有哪些方面?肿瘤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压力大,免疫力低,易合并感染,感染菌群常为混合性,不易控制。在日常护理中,应经常监测血糖、尿量、尿酮体的变化,尽量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注意以下几点: 1、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预防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放疗、化疗后可有白细胞下降, 高血糖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及全身细菌感染且难以控制,代谢紊乱等原因增加了机会性感染的因素。临床上多见皮肤、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血运差,同时皮肤感觉减退,易发生创面感染、烫伤等,需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经常检查,多翻身。呼吸道插管、引流、导尿等要保持通畅,定时冲洗、更换。要避免医院感染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2、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注意防治心、脑、肾并发症糖尿病病人由于其合并全身的微血管病变,易并发心脑肾并发症,糖 尿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一倍以上,加之恶性肿瘤及手术或放、化疗的打击,特别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使病人及家属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在病人入院后,要对病人进行详细检查,了解他们的心、脑、肾功能,加强心率、血压的监护,增加与家人的沟通,告知发生心、脑、肾并发症的可能性,注意血压、心率、意识、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 有变化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应指导病人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有人胰岛素、猪胰岛素,作用时间分长效、中效、短效、速效等,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不同品种胰岛素的规格及剂量,胰岛素的使用应小量(0.3 U/kg~0.5 U/kg)开始、剂量个体化、增加血糖监测次数,特别是餐后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指导病人的饮食时间、品种,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确保使用的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是否必然的? 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确诊的58500名各类癌症患者中,有9%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与恶性肿瘤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第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A1型题 1.常作为基础降压药物的是( b )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氨苯蝶啶 E.甘露醇 2.急性肺水肿应选用( e ) A.螺内酯 B.甘露醇 C.山梨醇 D.氢氯噻嗪 E.呋塞米(速尿) 3.呋塞米不能用于下列哪种病症( e ) A.急性肺水肿 B.急性脑水肿 C.急慢性肾衰竭 D.高血压 E.尿崩症 4.不宜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的药物是( ) A.氡氯噻嗪 B.螺内酯 C.环戊噻嗪(环戊氯噻嗪) D.氯噻酮 E.呋塞米 5.具有抗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b ) A.布美他尼 B.氢氯噻嗪 C.螺内酯 D.甘露醇 E.阿米洛利 6.脑水肿患者首选用药( a ) A.甘露醇 B.山梨醇 C.呋塞米 D.依他尼酸 E.50%高渗葡萄糖 7.易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是( e ) A.呋塞米 B.布美他尼 C.氢氯噻嗪 D.依他尼酸 E.以上均是 8.患者水肿合并糖尿病应慎用( c ) A.呋塞米 B.螺内酯 C.氢氯噻嗪 D.氨苯蝶啶 E.环戊噻嗪(环戊氯噻嗪) 9.应用强效利尿药消除水肿时,应及时补充( a ) A.钾盐 B.钙盐 C.氢氯噻嗪 D.维生素C E.葡萄糖 10.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 ) A.抑制K+ -Na+ -2C1-共同转运系统 B.抑制Na+ -Cl-转运系统 C.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 D.抑制远曲小管对Na+的吸收 E.拮抗醛固酮受体 二、A2型题 11.患者,女,41岁。患肾病多年.近以下肢水肿就诊,医生给予呋塞米(速尿) 静脉注射,后出现眩晕、耳鸣等反应,此属何种情况( ) A.耳毒性 B.电解质紊乱 C.肾毒性 D.过敏反应 E.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12.患者,男,以口渴、多饮、多尿就诊,确诊为肾性尿崩症,可以用下列哪种药物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沛县华佗医院韩晶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和积极有效的内科护理干预。结果治愈5例,显效23例,好转15例,无变化3例。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高血糖水平对脑血管的危害,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综合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cerebral infracti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rehensive care of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the Methods for example,92 cerebral infraction merge diabetics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46 case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take an effective medical care to intervene. The cure 5,To show Results 23 example ,the better no change in the 15 3.Conclusion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hyperglycosemia to reduce the level of cerebrovascular to maximize the lower disability rate , rais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erebral infraction .diabetic patients ; a comprehensive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病人数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10种情况

水肿为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尤以下肢水肿最为常见。下肢水肿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以及一些老年患者身上时常发生,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大多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关,一些常见的原因你能想到哪一些呢? 以下总结10种情况,欢迎拍砖和补充: 1.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肾脏损害时,由于尿蛋白大量漏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引起双下肢、眼睑及颜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与管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 升高。 2. 糖尿病并发心脏病 糖尿病很容易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因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及水钠潴留,导致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及双下肢对称性水肿。患者同时还伴有心慌、胸闷、气促等症状,心电图结果显示缺血性改变。 3.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双下肢,与体位、活动有关。这是由于植物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受损,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充血,双下肢静脉淤血而水肿; 此外,神经营养障碍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也会导致下肢浮肿。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水肿,大多伴有肢端麻木、疼痛等症状。 4.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当患者下肢静脉出现病变(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静脉高压时,可出现下肢水肿,但往往呈单侧水肿。 5. 糖尿病合并足感染 患者足部皮肤损伤感染,局部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水肿,患者往往还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发红、疼痛等急性炎性表现。 6. 糖尿病合并严重营养不良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过度节食,热量以及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7. 药物因素 某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咯列酮);某些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氣地平等)均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下肢水肿。停药后即可消退。 8.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某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后者可引起下肢或颜面黏液性水肿,其特点是用指头按压水肿部位不出现凹陷性改变…此外,甲减患者往往有倦怠无力、嗜睡、怕冷、心动过缓、便秘等伴随症状,化验显示甲状腺功能 (FT3、FT4 )低下。 9. 特发性水肿 女性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要注意排除特发性水肿。这种水肿常发生于育龄期,患者常伴有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有时也与月经周期有关。立卧位水试验呈阳性将有助于特发性水肿的诊断。 附:立卧位水试验 清晨空腹排小便后,饮水1000毫升; 立位活动状态下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 次,计算总尿量。第二天同样饮水1000毫升;卧位休息状态下,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次,计算总尿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如果立位尿量低于卧位尿量的50%, 即为阳性。 10. 其他 其他糖尿病患者如合并慢性肝病等时,也可出现下肢水肿。如慢性肝病患者表现(如纳差乏力、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黄疸等 > 及肝功异常,结合肝胆 B 超检查来鉴别。

【专家述评】从最新的指南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策略和方案

【专家述评】从最新的指南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策略和 方案 你好7月的医信眼科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随着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DME 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以提高患者视功能为目的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主流。近期国际上发布的DME指南介绍了DME 的最新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建议和临床路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适合所有类型的DME 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和眼内糖皮质激素注射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替代抗VEGF作为首选治疗外,多作为抗VEGF治疗的补充、协同。理解和遵循相关指南可为DME的诊疗行为提供规范和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激光光凝;眼内糖皮质激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也是常见的致盲原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首要原因,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率 为%~ %,其中%~ %患者合并DME,估计中国人群中DME 患者超过570万例[1-2],其中半数以上DME患者视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期以来DME的治疗一直是眼科中的热点问题,每次DME诊疗方法和诊疗指南的发布和更新都会

引起眼科医师极大的关注。 1最新DME指南的解读近年来随着对DME 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新的治疗方法的引入以及循证研究和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DME的治疗理念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最大限度地提高和维持患者的视功能成为DME主要的治疗策略。随着近期国际上多个DME指南的发布或更新,对DME 的治疗方案也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建议。为此,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欧洲视网膜专家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Retina Specialists Congress, EURETINA)、美国眼科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和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新近发表的DME指南进行解读。 2017年EURETINA发布的DME治疗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提出的指导和建议,并对既往指南内容进行了增补和修正,被认为是目前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DME指南[3],并得到了广大眼科医生的认可。 该指南指出,对于新发的DME患者,不论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均是一线治疗方法。在水肿未累及中心凹、视力尚佳、水肿厚度小于300 μm并存在持续玻璃体黄斑粘连的情况下,激光光凝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与抗VEGF相当;在患者近期有新发心脏、脑血管疾病,不愿意多次注射或随诊,有人工晶状体眼时,可以采用眼内注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处理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处理 . 眼科研究1999年8月第17卷第4期 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处理 ^ 闶云花综述朱志忠审棱 和也嘲目夏爻.老水叶综 尺7?2 7/~,Iz ' 3I7 . Themanagementofdiabeticmacularedema Minm.Departmentof胁2m0,ZhongshanHosp2~al,ShanghaiMedicalUniversity,Shanghoi200032 Aha.r,actabeIicretit~th,,rtheleading衄u5eofblindnessinwortdng-agepopulation.ediabetictnac~m"edemaisthe ¨0rcauseof~suaiindiabeticsEarlyddn∞andappropriatecanreducethe~sual1∞sfromdiabeticmacular el~https://www.doczj.com/doc/1015162111.html,ph0a棚ispresentlytheinc~teffectivewaytotmatdiabeticrT1acLIlaredema.Foroennp atient~,VIⅢyisproved effective Keywordsdiabet~maeularedemadiabeticretinop~hylaserphotocoagulation,h. tmⅡ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群致盲重要原因.而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引起

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一 早期发现适当治疗能有效碱少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丧失.目前激光光凝是治疔糖尿病黄斑水肿最有效的方 法对有些病^.玻璃体切割术被证明是有效的. 关键词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 分类号R774.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 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黄斑水肿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表明, 通过激光治疗可减少50%由其引起的视力丧失;另外 对激光治疗无反应的黄斑水肿,通过进一步了解其病理 过程,有希望找到其他有效治疗方法,其中玻璃体切割 手术对部分病人有效. 1流行病学 因观察人群不同,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 道不一:美国威斯康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 究小组报道,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在青年型糖尿 病人群中为8.2%,在成年型糖尿病人群中胰岛素治疗 者与非胰岛素治疗者分别为8.4%和2.9%在青年型 患者中,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有密切关系: 前3年极低,以后逐年上升;20年以后开始下降,可能与 这部分人群存活率下降有关在成年型患者中这种关 系并不明显两型患者的黄斑水肿发生率都与血糖控 制水平有关.与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也有 关视网膜病变越重,发生率越高由此该小组建议: 在青年型糖尿病人群中,l3岁或以上患者病程有5年或 作者单位:2o~o32上海医科大学酣属中山医院眼科 5年以上,或者已有中度以上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时,须仔细检查有无临床显着性黄斑水肿;而成年型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种情况定稿版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种情况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水肿为组织间隙过量积液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尤以下肢水肿最为常见。下肢水肿在高血压、肾病患者以及一些老年患者身上时常发生,但并非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大多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关,一些常见的原因你能想到哪一些呢? 以下总结10种情况,欢迎拍砖和补充: 1. 糖尿病并发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下肢水肿的最常见原因。肾脏损害时,由于尿蛋白大量漏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严重低蛋白血症而引起双下肢、眼睑及颜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与管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 升高。 2. 糖尿病并发心脏病 糖尿病很容易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者可因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及水钠潴留,导致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及双下肢对称性水肿。患者同时还伴有心慌、胸闷、气促等症状,心电图结果显示缺血性改变。 3.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双下肢,与体位、活动有关。这是由于植物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受损,引起末梢血管扩张充血,双下肢静脉淤血而水肿; 此外,神经营养障碍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也会导致下肢浮肿。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的水肿,大多伴有肢端麻木、疼痛等症状。

4.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当患者下肢静脉出现病变(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静脉高压时,可出现下肢水肿,但往往呈单侧水肿。 5. 糖尿病合并足感染 患者足部皮肤损伤感染,局部炎症反应也可导致水肿,患者往往还伴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发红、疼痛等急性炎性表现。 6. 糖尿病合并严重营养不良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过度节食,热量以及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 7. 药物因素 某些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咯列酮);某些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气地平等)均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下肢水肿。停药后即可消退。 8.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某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后者可引起下肢或颜面黏液性水肿,其特点是用指头按压水肿部位不出现凹陷性改变此外,甲减患者往往有倦怠无力、嗜睡、怕冷、心动过缓、便秘等伴随症状,化验显示甲状腺功能 (FT3、FT4 )低下。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堵塞的症状与诊断

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堵塞的症状与诊断 袁敏琴 糖尿病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堵塞是非常常见的,常见症状是下肢发凉发麻甚至疼痛,有的患者疼痛起来不能走路。此时一定要到医院诊断下肢血管情况,不能掉以轻心。一下几项检查能够很好的诊断出下肢大中血管的情况。 彩色超声: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已经具有做肢体血管彩超的能力,彩超能够把一小段血管的影像直接在屏幕上反映出来,可以此判断血管壁是否有斑块,腔内是否有血栓,是否有狭窄,血流是否通畅,并且还能够通过描记血流波形,根据波形形态和血液流速帮助判断血管阻塞的程度,是检查动脉缺血最常用和必须的检查之一。 多普勒动脉功能检查:也是利用多普勒探头的反射完成,价格和彩超差不多。 目前,肢体节段测压和趾端微循环测定,可以通过周身血管检查仪来完成。首先,它通过超声探头对肢体各部位血流进行探测并描记成波形,医生通过波形,可以对局部血管的血流速度、血管弹性等产生初步了解。 然后,通过充气对上肢和下肢各节段逐段测压,测压可以得到两项极有价值的结果:第一是上肢压力(肱动脉)与下肢各节段压力之比,可反映出下肢是否缺血以及缺血病变的位置与程度;第二是下肢各节段之间的压力梯度,如果相邻的两部位(比如大腿-膝上、膝上-膝下、膝下-踝等)压力梯度过大,超过30毫米汞柱,尤其是超过50毫米汞柱时,明确提示该节段有大血管的狭窄乃至闭塞,提醒患者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以防止足部缺血发展到溃破、感染乃至坏死,发展成严重的糖尿病足。 以上是通过检查来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大中血管病变的程度,另外,还可通过踝部压力测定、血管波形和趾端微循环检查来判断微小血管的病变,这点对糖尿病人至为重要。

糖尿病在线学习试题答案

(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 D. 空腹血糖 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 2-3 个月血糖总水平 D.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 E. 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 ) Kg/m2 : D.2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 2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 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 试验进行诊断 (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 )正常范围 ( ) Kg/m2 : B.18.5-23.9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 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 葡萄糖≥7m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 不同日两次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 12.0 mmol/L (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 5.6 mmol/L,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 ,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合并糖尿病,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57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围术期护理,没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及伤口感染的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标签:颅脑损伤;糖尿病;护理;临床疗效 為探究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合并糖尿病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8±7.09)岁。颅脑损伤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结果示颅底骨折11例,脑挫裂伤34例,硬膜外血肿55例。患者尿糖为+++~++++,空腹血糖在14.2~24.8 mmol/L。其中,一直坚持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的患者55例,其他没有进行有效的饮食控制的45例,同时服药也不规律。糖尿病类型:1型糖尿病19例,2型糖尿病81例。 1.2 血糖测定 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急诊入院后,测指尖血糖1次,24 h 内抽血检测血糖值,应用血清葡萄糖氧气化酶法,正常指数在 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值出应在6.2 mmol/L 以下;正常指数为3.9~7.8 mmol/L,血糖指数应低于7.8 mmol/L。开放治疗的是43例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或加去骨瓣减压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即可。 1.3 护理要点 1.3.1 心理护理对于发生颅脑损伤的患者,有的患者表现为神志清楚,有的神志不清。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由于患者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激光治疗讲解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激光治疗 作者:曾铃,李晟,廖品正,代丽娟,余玲玲【摘要】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自1962年激光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以来,根据资料和研究表明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可以稳定和提高患者的视力。本文就DME的病因分型、发病机制、治疗(主要是激光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相关问题和合理应用进行综述。【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光凝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是西方发达国家四大致盲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已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其导致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1]。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自1960年Meyer-Schwickerath首先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激光光凝治疗在提高视力及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显著。 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定义及分型(1)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凹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细胞外液积聚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沉积[2]。(2)美国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小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所定义的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abetic macular edema,CSDME)需具备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①视网膜水肿增厚在距黄斑中心500 μm区域,或小于500 μm;②硬性渗出位于距黄斑中心500 μm区域,或小于500 μm,并伴有邻近视网膜增厚;③视网膜增厚至少有1个视盘直径(disk diameter,DD)范围,其任何部位病变皆距黄斑中心1DD范围之内[3]。 2 影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形成因素及其发病机 制 2.1 影响DME形成的因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糖尿病的病程、玻璃体后脱离、妊娠与白内障手术、代谢控制。 2.2 发病机制 2.2.1 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又分为内屏障和外屏障,内屏障是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外屏障是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构成。细胞外液主要来自血管内血液成分外流,其主要机制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内屏障的破坏使微血管瘤渗漏或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外液聚集在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之间。外屏障的损害使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的大量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从而导致黄斑水肿,同时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缺损[4]减少了液体从视网膜神经感觉层流向脉络膜毛细血管。 2.2.2 血流动力学改变视网膜细胞外液的异常积聚导致黄斑水肿,其消长依赖水分在血管和组织间转运方向[5]。依据Starling定律,血管与组织间的流体静力压差使水分由血管渗入组织,而血液和组织液间的渗透压差回收并保留水分。正常状态下,两者保持平衡,组织和血管间无水分流动。如果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流体静力压升高,使水分由血管内渗入组织则引起水肿;反之若渗透压恒定,流体静力压下降,则减轻水 肿。 2.2.3 视网膜灌注不足[6]有时黄斑水肿是由于黄斑缺血所造成的,对于这些病例无论做与不做光凝治疗,视力预后都很差。黄斑缺血可能由于中心凹毛细血管丧失或黄斑外毛细血管无灌注或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引起。而脉络膜缺血也可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障碍及血-视网膜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