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12年
- 格式:xls
- 大小:8.50 KB
- 文档页数:1
总人口(年末)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万人)(‰)(‰)(‰) 全 国13212912.1 6.93 5.17 北 京16338.32 4.92 3.4 天 津11157.91 5.86 2.05 河 北694313.33 6.78 6.55 山 西339311.3 5.97 5.33 内蒙古240510.21 5.73 4.48 辽 宁4298 6.89 5.36 1.53 吉 林27307.55 5.05 2.5 黑龙江38247.88 5.39 2.49 上 海18589.07 6.03 3.04 江 苏76259.377.07 2.3 浙 江506010.38 5.57 4.81 安 徽611812.75 6.4 6.35 福 建358111.9 5.96 江 西436813.86 5.997.87 山 东936711.11 6.115 河 南936011.26 6.32 4.94 湖 北56999.19 5.96 3.23 湖 南635511.96 6.71 5.25 广 东944911.96 4.667.3 广 西476814.19 5.998.2 海 南84514.62 5.718.91 重 庆281610.1 6.3 3.8 四 川81279.21 6.29 2.92 贵 州376213.28 6.6 6.68 云 南451413.08 6.22 6.86 西 藏28416.4 5.111.3 陕 西374810.21 6.16 4.05 甘 肃261713.14 6.65 6.49 青 海55214.93 6.138.8 宁 夏61014.8 5.049.76 新 疆209516.795.0111.783-3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7年)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地 区注:1.本表数据根据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4-05-09我国人口概况(2008--2012)以下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并附带个人文字和图表分析。
简要说明:一、本篇资料的主要内容本篇资料反映我国2012年及历年人口方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人口统计数据,如:全国历年人口数、城镇人口、乡村人口;2012年各地区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家庭户规模、人口受教育程度等。
二、本篇的资料来源本篇资料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整理。
其中表3-1至3-6中1981年及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0、2010年数据为当年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部分年份数据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修订。
表3-7为2012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据。
表3-8为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表3-9是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
表3-10至3-18为2012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
本篇各表如不做特殊说明,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据。
三、本篇的统计调查方法目前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实施的人口统计调查有:在逢“0”的年份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在逢“5”的年份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其余年份进行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其样本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左右。
人口抽样调查是以全国为总体,省级单位为次总体,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相关图表:说明:我国总人数呈上升趋势,但变动不大;男女性别比率趋向于平衡;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明显。
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大致呈上升趋势。
注:2000年、2010年分别为当年人口普查时点数据,其余年份数据根据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
说明:从2000年至2012年,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在上升。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验作业3班级:姓名:学号:习题5.5.4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入下表所示: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80 18.21 6.34 11.87 1981 20.91 6.36 14.55 1982 22.28 6.6 15.68 1983 20.19 6.9 13.29 1984 19.9 6.82 13.08 1985 21.04 6.78 14.26 1986 22.43 6.86 15.57 1987 23.33 6.72 16.61 1988 22.37 6.64 15.73 1989 21.58 6.54 15.04 1990 21.06 6.67 14.39 1991 19.68 6.7 12.98 1992 18.24 6.64 11.61993 18.09 6.64 11.45 1994 17.7 6.49 11.21 1995 17.12 6.57 10.55 1996 16.98 6.56 10.42 1997 16.57 6.51 10.06 1998 15.64 6.5 9.14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9 14.64 6.46 8.182000 14.03 6.45 7.582001 13.38 6.43 6.952002 12.86 6.41 6.452003 12.41 6.4 6.012004 12.29 6.42 5.872005 12.4 6.51 5.892006 12.09 6.81 5.282007 12.1 6.93 5.172008 12.14 7.06 5.082009 11.95 7.08 4.872010 11.9 7.11 4.792011 11.93 7.14 4.792012 12.1 7.15 4.952013 12.08 7.16 4.922014 12.37 7.16 5.212015 12.07 7.11 4.962016 12.95 7.09 5.862017 12.45 7.11 5.32(1)分析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序列的平稳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一、知识讲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数量增多=0:人口数量不变<0:人口数量减少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人口迁移率⇒⎩⎨⎧>0:人口数量增多=0:人口数量不变<0:人口数量减少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我们可以通过题目所给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二、高考经典试题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解析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2013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2013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
————————————————————————————————————————————中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城镇人口比重统计(1978—201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9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35亿,占世界人口的19.7%、亚洲人口的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1、第一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发展缓慢,明显呈现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人口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从而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人口高增长状况。
1949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36‰,死亡率为20‰,自然增长率为1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5.42亿。
到1957年,死亡率下降到了10.8‰,而自然增长率上升为23.2‰,总人口达到6.47亿。
1949-1957年的八年间,人口净增1.05亿。
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
2、人口低增长阶段(1958-1961年)1959至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