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性骨折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2
骨折一般知识一.骨折的定义、病因、分类【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这称为骨折。
包括明显的皮质骨断裂及骨小梁的中断。
【二】病理1.直接暴力外界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多为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发生在作用点以外的部位。
如滑倒时发生的桡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锁骨骨折。
3.肌肉拉力肌肉突然猛烈收缩,使肌肉附着处骨质断裂。
如跪倒时的膑骨骨折。
4.积累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伤力可集中与骨骼的某一点上而引起骨折。
如行军性骨折。
5.骨骼疾病如果骨骼本身患有炎症、肿瘤或代谢骨病时,因病变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结构,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坚固性,受轻微外力或正常活动时都会发生骨折。
【三】分类(一)按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1.闭合性损伤骨折处有软组织覆盖,与外界不相同。
2.开放性骨折骨者除皮肤、粘膜破裂,软组织覆盖不全,与外界相通。
骨折处通过内脏与外界相通也属于开放性骨折。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及形态分类1.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全中断。
2.不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保持连续。
二.骨折的愈合过程合影响因素【一】骨折的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断端间的血凝块,坏死的骨质及软组织,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继而形成肉芽组织,转化为纤维组织.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活跃,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向骨折处延伸增厚,骨内膜也有同样的组织学变化。
约2~3周骨折端端可达到纤维组织性连接。
2.原始骨痂成形期有骨内膜、外膜生成的骨样组织,钙化成新生骨。
内外骨痂向骨折间隙会合。
此前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软骨组织增生钙化,进而骨化,分别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
断端坏死骨亦复活,骨折初步愈合。
3.骨痂改造塑性期随着肢体的活动和附中,骨细胞不断新生,在应力线轴上的骨痂,不断得以加强和改造。
以外的骨痂,通过破骨细胞的作用,逐渐被清除。
【二】应向骨折愈合的因素(一)病人的因素1.年龄儿童骨折愈合较成人快,高龄则愈合漫。
1、AO的理念通过以下的治疗概念得以充分的表达:安全有效的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AO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患者自身的环境之下对骨折进行适当的治疗。
3、由于关节骨折和骨干骨折具有非常不同的生物学需求,所以手术干预的时间及方式取决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及患者的生理需求。
4、过去对任何骨折都追求绝对的坚强内固定,而现在的共识是坚强的内固定只适用于关节及相关骨折,而且只有在此操作不会进一步损伤血液供应及软组织的情况下才会施行。
5、骨干骨折通常会选择髓内钉,骨折会通过骨痂形成而愈合。
6、前臂骨干由于既拥有长骨的形态,又具有静态关节的功能,对其骨折的处理则需要特别的了考虑。
7、关节骨折需要解剖复位及绝对稳定性以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及使早期活动成为可能,这对于恢复良好功能是必须的。
8、适用于今日的AO原则:(1)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2)按照骨折的“个性”及损伤的需要使用固定或夹板重建稳定性;(3)使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供;(4)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和安全的活动训练。
9、对于内固定来说并部需要强度最大或刚度最高的内固定物。
内固定不能永久的代替折断的骨骼,只能作为临时的支撑而已。
10、骨最主要的力学特性是它的刚度(应力下骨的变形很小)和强度(骨可承受很大的应力)。
但尽管骨的强度很大,但是轻度的变形即可令其折断。
11、骨折是单次活多次过载的结果。
12、骨折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骨连续性的丧失,导致病理性的异常活动以及功能性支持作用的丧失,最终造成疼痛。
13、创伤性骨连续性的破坏可造成骨髓腔内外血管的断裂,由此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刺激诱发骨的愈合过程;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引导和支持骨的愈合过程。
14、尽管骨折的产生是一个纯粹的力学过程,但可触发诸如骨吸收和骨(痂)形成等重要的生物学反应;这都依赖于血运的存在,下列因素都可能损伤骨折端的血运:(1)创伤事故:骨折块移位后骨内外膜血管的断裂以及骨膜的剥脱;(2)转运:一定要制动;(3)手术入路:(4)内固定物:(5)关节内压力的增高可影响干骺端部位的血运,尤其是年轻患者。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相关检查、诊断与治疗、康复、注意事项及常见脆性骨折诊治换和围手术期康复与并发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再发骨折的风险增加、已成为临床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概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5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 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增龄而渐增,80 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①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②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③再骨折发生的风险高。
④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⑤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⑥多见于老年人群,常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并发症多,治疗复杂。
临床表现1、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骨折特有的表现。
2、身高变矮、驼背。
椎体主要由松质骨组成,较早出现骨量减少,发生压缩性骨折,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
3、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疼痛或疼痛加重。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1、X 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 线片除具有骨折的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
2、CT 平扫+ 三维:常用于判断骨折的程度和粉碎情况,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周壁是否完整、椎管内的压迫情况,还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问题与思考假体周围骨折中以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最为常见。
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骨质疏松、骨溶解、假体松动、局部应力集中、假体穿透骨皮质等。
早期治疗的目标是保证骨折愈合、假体稳定的同时维持良好力线,保留或增加骨储备并尽早下地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医师应全面掌握处理此类骨折的原则,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对骨折发生之前和之后假体的稳定性以及骨质量有所了解。
01临床病例一患者女,70岁。
因“摔伤后左大腿近端疼痛伴活动受限1小时”入院。
查体左股骨近端肿胀,压痛(+),局部叩痛(+),轴向叩击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踝关节活动尚可,足趾活动自如,左下肢感觉正常,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有力。
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折移位。
【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可知患者为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临床上如何诊断股骨近端假体骨折?思路1:诊断股骨近端骨折需详细了解病史,仔细查体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诊断。
患者有全髋关节置换史和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肿痛,提示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或骨折。
关节脱位通常表现为下肢短缩及内旋或外旋畸形,压痛位于腹股沟水平,大腿压痛轻或不明显,被动活动髋关节受限并疼痛,而骨折压痛和叩击痛均十分明显,轻微的被动活动即导致明显疼痛,据此初步判断发生骨折,摄片可以发现骨折部位和程度。
思路2:明确了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后,应考虑其分型,根据分型治疗指导治疗。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以Vancouver分型最为常用。
该分型综合了骨折部位、假体稳定性和骨溶解程度三个要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分型:A型骨折位于假体近端,分大转子(AG)骨折和小转子(A L)骨折。
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柄周围或刚好在其下端,B1型假体固定牢固,无明显骨量丢失;B2型假体松动,但无明显骨量丢失;B3型假体松动并有严重的骨量丢失。
C型骨折发生于距假体尖端较远的部位。
足部跖骨骨折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足部跖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因重物打击足背、内翻扭伤、碾压足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在于骨折部位疼痛、肿胀、畸形等,经X线进行检查、诊断对患者的与后续有重要价值。
跖骨骨折分为两种病因,一种是直接暴力造成,另一种是积累性劳损导致,如长期直接或间接对某一特定部位造成损伤。
在跖骨骨折当中,比较常见的是第5跖骨近端骨折,针对这一骨折类型应该要及时进行处理,接受相应的治疗。
一、足部跖骨骨折的处理方法复位治疗:足部跖骨骨折之后患者应该要尽快就医,到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明确骨折处损伤情况,是否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如果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则应该要通过骨科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避免出现畸形愈合。
固定治疗:如果患者就医之后并未发生骨折移位等情况,则应该要通过手法复位等情况予以保守治疗,比较常见的保守治疗措施为打石膏,能促进骨折面愈合。
在固定时间内患者应该要及时复诊,了解固定治疗的治疗措施,尤其是石膏出现松动等情况时更应该及时进行复诊,及时对石膏进行处理;固定治疗时间通常为6~8周左右,如果患者骨折比较严重,则需要接受10~12周治疗[1]。
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骨折移位比较明显,采用手法复位、固定治疗已经不能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则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在多种手术治疗当中,微创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螺丝固定能促进患者的骨头愈合,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也相对较小。
清创处理:如果患者在足部跖骨骨折同时还出现开放性骨折情况,则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治疗,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将患者破损的血管、肌腱与神经进行有效修复,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骨折复位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药物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镇痛药物,由于患者发生跖骨骨折之后会有剧烈疼痛感,通过镇痛药物的应用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在镇痛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应该要遵医嘱用药,如果患者合并有肝肾、心脏等方面的疾病,则应该要谨慎用药,避免因药物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骨折病人的急救与转运1、使病人脱离致伤环境如被重物压住者应想法移去重物;手被机器打伤者应关闭机器,手被夹者甚至要拆开机器。
其次,要观察伤者是否有呼吸心跳的异常。
如果有,需要清除呼吸道异物,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等。
2、包扎伤口外伤或骨折病人常常带有伤口。
任何伤口有出血或创面者都需要止血和包扎。
一般小的出血或无活动性出血的创面都可予以压迫包扎止血。
大的出血较少见,可应用指压法,将动脉压在骨的浅面短时控制血流,再改用其它止血法。
有较大的创面可填塞纱布再加压包扎,但止血不彻底。
止血带在其它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才可应用,但必须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同时应在缚扎处垫1~2层布,以防勒伤。
包扎也是重要的步骤,所应用的材料最好是无菌的急救包、三角巾、四头带等,但在没有的情况下,可使用尽可能干净的布料代替。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里层敷料相对最干净;②包扎范围应超出创面5~10厘米;③动作轻柔;④包扎松紧合适,又能加压止血,又不致影响远端血液循环;④骨突和腋窝、肘窝等处应加衬垫再包扎。
3、临时固定骨折病人的搬运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可能导致严重疼痛,增加出血,甚至诱发全身性并发症。
因此,凡可疑骨折者,现场应予以妥善固定。
关节损伤及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为避免创伤加重和减轻肿胀,也应尽可能临时固定。
首先需要判断是否骨折。
凡四肢受伤后有环形压痛、畸形、活动障碍、假关节活动,均提示骨折的存在。
脊柱压痛和后凸畸形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常见表现。
有时可能只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不能确定是否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四肢骨关节损伤可用夹板和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若无固定物,则可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将受伤的下肢同健肢一并绑起来。
躯干骨的固定一般在搬运上担架后。
颈椎骨折需平卧于担架上,头及颈两侧用衣物固定;胸腰椎骨折亦需平卧,身体两侧衣物固定或布带捆扎;骨盆骨折除平卧外,可用布带对骨盆处进行捆绑包扎。
四肢软组织通常使用胶布条固定。
骨科出科试题3(带答案)骨科学出科考试题姓名:部门:分数:一个题目:(2分*30)1.骨折愈合的第三期是(c)a、血肿组织演变阶段B.原始骨痂形成阶段C.骨痂重建和成形阶段D.膜内骨吸收阶段E.软骨骨吸收阶段2.x线检查对骨折的意义主要是(b)a、了解损伤机制B.明确诊断C.判断骨折预后D.了解损伤情况E.了解骨密度3。
男青年因车祸造成胫腓骨中上部第三处开放粉碎性骨折,进行彻底清创,取出粉碎性骨折碎片,8个月牵引治疗后骨折仍未愈合。
最可能的原因是(c)a.骨折处血液供应差b.伤肢固定不确切c.清创时摘除了过多的碎骨片d.功能锻炼不够e.未做内固定4.关节内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a.创伤性关节炎b.缺血性骨坏死c.骨化性肌炎d.骨生成异常e.骨折不愈合5.男性,28岁。
外伤致肱骨中下1/3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临床上除骨折体征外,还可出现的体征是(b)a、手指无法靠近B.手指伸展和手腕伸展功能丧失C.手指弯曲和手腕弯曲功能丧失D.手指弯曲和手指伸展功能丧失E.手腕伸展功能存在和手指伸展功能丧失6。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不准确(d)a.患肢无纵轴叩击痛b.局部无异常活动c.x线摄片骨折线消失d.解除外固定后不变形e.受伤上肢向前平举l公斤持续1分钟7.可能出现杜加(dugas)征的疾病是(d)a、肩关节周围炎B.肘关节脱位C.锁骨骨折D.肩关节脱位E.肱骨外科颈骨折8。
治疗骨折最正确的原则是(a)a.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b.一般要求解剖复位c.坚持固定与活动相结合d.骨与软组织并重e.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9.属于骨折全身表现的是(a)a、休克B.肿胀C.疼痛D.畸形E.瘀斑10。
骨折紧急固定的目的是(E)a.止痛b.防止骨折断端再发生移位c.防止再损伤d.便于伤员搬运e.以上都是1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描述不正确(c)a.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b.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c.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d.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局部分层穿刺e.x线片一般在发病2周左右才显示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12.影响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是(b)a.外伤所致的骨折类型b.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情况c.病人的年龄d.病人是否有代谢性疾病e.全身营养状态13.16岁男性患者在洗澡时意外触碰了右大腿下端的内侧硬突出物,没有疼痛,膝关节活动良好。
胫骨骨折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指的是脚踝以下的下肢骨折。
胫骨骨折可以发生在胫骨的任何部位,包括近端(靠近膝盖)、中部和远端(靠近足踝)。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或剧烈的摔倒等外伤导致的,特别是在高强度运动或意外事故中,如交通事故、跌落、运动损伤等。
胫骨骨折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有所差异,年轻人和运动员更容易受伤。
胫骨骨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肿胀、红肿、异常移动等。
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的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多样化,根据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早期的稳定和适当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速骨骼愈合和恢复功能。
尽管胫骨骨折在医学领域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仍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胫骨骨折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以期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胫骨骨折的定义、分类、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重视这一疾病,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胫骨骨折定义、正文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概述胫骨骨折是什么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了解本文的组织结构和逻辑。
接下来是胫骨骨折定义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胫骨骨折的概念,并介绍其分类和症状表现。
我们将对胫骨骨折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读者对胫骨骨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我们将重点介绍胫骨骨折的常见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我们将结合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来探讨这些问题,以提供全面的信息和知识。
胫骨平台骨折病历资料一现病史:患者,男性,36岁,因“右膝活动受限一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三天入院,患者一周前骑电动车跌倒伤及右西部外侧当即感伤处剧烈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伴肿胀,右膝关节活动略受限,无明显畸形,无呼吸困难无肢端麻木,急诊行右cx线摄片及r检查提示右胫骨平台骨折,三天前行右胫骨骨折内固定术,现患者术后三天,右膝关节痛伴活动受限,为进一步诊治,来康复医学科就诊,你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伴有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收入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一切情况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其他手术外伤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几个检查含康复评定查体体温36.8℃,心率69次,每分呼吸18次,每分血压125毫米汞柱80毫米汞柱,神志清楚,精神好,查体合作,右膝关节伤口,表面干洁,无明显红肿渗出,伤口周围压痛,阳性数字评分三分左足动脉搏动正常,左足背凹陷性水肿阳性,右下肢轻触觉及针刺觉正常,徒手肌力检查,膝关节疼痛,下肢肌力未减,主动关节活动度右髋关节活动正常右膝10到20度,被动关节活动度右髋踝关节活动正常范围又吸5到25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良不sale,指数80分。
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mm提示右侧胫骨外侧平台见骨质中断,平台下线t1w低信号,t2w稍低信号,st l为高信号余所示,关节软骨面光滑,未见明显缺损,冰上囊及关节腔内简明显亮厂t1长t2信号积液。
滑膜未见明显增厚右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形态可t1w中间可见线状等信号,照胃炎治关节面,st l和t2w未见显示右膝外侧副韧带增粗伴信号增高,冰韧带骨四头肌腱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形态,信号无异常,膝关节周伟软组织肿胀。
x线片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
诊治经过,初步诊断,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予以口服碳酸钙d3片,每日一次,每次一片,补充活性维生素d与钙离子,促进骨折愈合,激光等,促进伤口愈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疼痛,关节松动,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改善右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等长收缩,邻近关节肌力训练,预防肌萎缩,同时双叶管支持下步行训练,空气压力波治疗,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预防水肿及静脉血栓形成。
应力性骨折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应力性骨折患者早期应采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应力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首先给予CT和X线检查,然后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头痛评分、骨痂评分、骨折线评分,完全愈合的时间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应力性骨折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对其采用综合治疗,休息和适当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疗效好,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94-02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tientswithstressfracture【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racturestress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shouldbetakenandtheresults.Methods:January201363casesofstressfracturesweretreatedinJanuary2015fortreatment,administeredfirstCTandX-rayexamination,andthenrandomlyassignedtotheexperimentalgroupof36patientsweretreatedwithcombinedtherapy,thecontrolgroupof27patients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treatmentforrecoveryofthebodywereobserved.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wereheadachescore,scorecallusfracturelinescore,completehealingtimethanthecontrolgroup,asignificant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mplicationratewas2.8%intheexperimentalgroupoccurredinthecontrolgroup,thecomplicationratewas7.4%,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tressfracturepatientsbasedontheresults,itscomprehensivetreatment,restandproperexercise,isconducivetofracturehealing,reducecomplications,goodeffect,itisworthwidelyused.【Keywords】stressfracture;earlydiagnosis;treatment应力性骨折由于过度使用使骨骼出现盈利性的骨折损伤,肌肉在过度疲劳后,不能够及时吸收,而反复碰撞造成的震动,把应力传导到骨骼,导致较小的骨折或者骨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