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引申
- 格式:ppt
- 大小:228.50 KB
- 文档页数:16
词义的引申的概念词义的引申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本义经过人们的想象、联想、比喻、拓展等手段产生了新的含义。
引申可以让语言表达更加生动、丰富,使词语具有更强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词义的引申的概念。
首先,词义的引申是一种由内涵拓展的过程。
词语的原义通常是由语境、词根、音韵等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引申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引申不是简单地将词义扩大或缩小,而是通过联想、比喻等手段赋予词语新的含义。
例如,“树”原义指的是植物,但这个词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家庭的“家谱”,这种引申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的。
其次,词义的引申是单词在语言交流中的一种表达策略。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事物、概念或情感,此时,人们需要使用已有的词语进行表达。
而这些新的事物、概念或情感往往与原有的词义不完全吻合,因此,人们通过引申的方式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以适应交流的需要。
例如,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种称为“iPhone”的智能手机,iPhone最初的含义是指一个品牌的产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iPhone逐渐成为所有手机的代名词,这种引申使得iPhone在语言交流中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引申还可以使得词语的含义更加具体、精准。
有时候,原有的词义可能过于抽象或模糊,难以准确地表达某个概念或意思。
通过引申,词语可以得到具象化,具有更直观、贴切的形象。
例如,汉字“云”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逐渐引申为指代互联网上的信息存储和处理系统,这种引申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互联网的本质。
词义的引申还可以体现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人们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想象力进行联想、比喻等操作,从而创造出新的含义。
词义的引申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例如,“鸡”原义是指一种鸟类,但是人们将“鸡”与懦弱、胆小等特质进行比较,从而引申出“鸡”表示胆小、不敢面对困难的含义,这种引申来源于人们的联想和比喻。
最后,词义的引申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
词义的引申例句一词义引申的方式(一)连锁式引申:以本义或某引申义为起点,连续向同一个方向引申出新的意义。
朝:zhāo,会意字。
上、下为“莽”(草丛),中间为“日、月”。
表明太阳已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未落下,即早晨。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朝见)(归有光《项脊轩志》)③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④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朝代)(李密《陈情表》)[本义]①早晨–[引申义] cháo②(时间到行为)朝见 - ③(行为到处所)朝廷 - ④(具体到抽象)朝代(二)辐射式引申:以本义或某引申义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引申出新的意义。
拔:形声字。
形旁“扌”,声旁“犮”(bá)。
《说文解字》:拔,擢也。
即拔出来。
①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拔出)《史记·鸿门宴》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提拔)(诸葛亮《出师表》)③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攻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⑤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动摇)(苏轼《晁错论》)(三)连锁式兼辐射式引申连锁式引申所举例“朝”,还有引申义“对着、向着”,由“朝见”引申而来。
桂水分五岭,衡山朝九疑。
(对着)(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罗浮》)辐射式引申所举例“拔”,还有引申义“突然、迅捷”,由“突出、超出”引申而来。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里云间翔。
(迅捷)(柳宗元《笼鹰词》)拔:①拔出、拔起 - ③突出、超出 - ⑥突然、迅捷——连锁式引申二分析词的引申义示例1.亡,会意字。
古时写作亾,由“人”“乚”(yǐn,隐蔽)两部分构成。
会意为逃亡。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亡)(《史记·陈涉世家》)②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出外)(《论语·阳货》)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词义引申的方式
词义引申有以下三种引申方式:比喻引申、借代引申、象征引申。
还有一些引申义,并不都是一次从本义中同时产生出来的,而是像人类的繁衍一样,父生子,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绵延不断。
例如“道”字,本指实实在在的“路”,后引申为自然界中抽象的“路”,即规律;又由此引申为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在“规律”一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后产生的含义。
众多的含义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的都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含义,叫引申义。
本义是指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它往往与字形有一定的关系:如“シ”旁的字都与水有关;“彳”、“辶”旁的字与行走有关;“木”旁的字与树木有关;
“扌”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等等。
以本义为出发点,又会衍生出许多引申义。
由于引申义都是由本义发展衍生而来的,所以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总有某种意义上的关联。
如“铁”,本义指钢铁,根据它的特点,可以引申为坚强的意思,如“铁的意志”;又可以引申为坚定不移的意思,如“铁的纪律”等。
第六课多义词和词义引申一、古代汉语中词的多义性词在产生时应该是单义的。
后来发展为多义,称为多义词。
同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绝、引。
造成一词多义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词义的引申。
二、词义运动的基本方式——引申(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理论上讲应该是词产生时的最早的意义。
但由于汉语的产生历史久远,原始汉语中某词最早的意义是什么,在悠久的岁月中又是怎样演变的,历史上没有记录,今人已经很难考察确定。
于是,传统汉语语言学上就把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所得出的词的义项叫做这个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其它义项引申的起点和核心。
如:绝、引(见P89)所谓引申义,是指在多义词的数个义项中从本义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
(二)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词的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相似关系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事物在形状、功能、方式、特点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模拟造成引申。
如:斗:“斗,十升也。
象形,有柄。
”“斗”的本义是酌酒的器皿,形貌特征是勺形,长柄。
夜空中,北方由七颗星排列组成的一个小小的星群也呈勺形,长柄,与酌酒的器皿相似,也就用“斗”来命名,于是“斗”便引申出“斗星”的意义。
“关”的本义是“门闩”。
关卡也有控制人出入的作用,功能同门闩相似,所以“关”可引申指“关卡”。
2.因果关系引申义和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通过逻辑推导造成词义引申。
例如:虚“虚”的本义是“大丘”。
物体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虚”可引申为“空虚”。
3.动静关系动指动作行为,静指名称性状。
事物本身与其性质状态及相关的动作行为有密切关系,从而构成相互间的引申。
这种形式的引申往往引起词性的变化。
节“节”的本义是“竹约”。
竹节约束着竹子每一段的长短粗细,所以可引申出“节制”“约束”的意义。
这是由事物的名称引申出相关动作,由名词意义引申出动词意义。
4.时空关系时间和空间关系密切,表示时空的词可以互相引申。
闲“闲”的本义是“缝隙”,表示空间的间隔。
词义的选择、引申及褒贬一、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
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
一词多义就是说同一个词在同一个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的词义。
选择和确定词义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选择某个词的词义,首先要判明这个词在原句中应属哪一种词类,然后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
例如,在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一句中,like用作形容词,它的汉语对应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全句可以译为:“相同的电荷相斥,不同的电荷相吸”。
但在下面各句中,like又分属其他几个不同词类:1)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学。
(动词)2)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在射入窗内的阳光里,细微的尘埃像金子一般在闪闪发亮。
(前置词)3)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名词)(二)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除了根据词性来判断词义之外,词义选择一个更为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文来判断词义了。
因为很多英语单词即使弄清楚了词性,但仍须从几个或几十个义项中选定确切的词义。
这就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做出合理的分析、推理、判断。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会在考试中碰到生词。
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出现这种情况:某一个单词不认识,而这个单词上下文中的所有单词都不认识。
正因为上下文的存在,这也给我们翻译中解决生词提供了突破口。
因此,在翻译中,我们一定要随时注意上下文,上下文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词意义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准确性和译文是否通顺。
词义引申规律一、时间引申时间引申是指通过时间的推移或变化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早晨”可以引申为“早些时候”,“秋天”可以引申为“收获的季节”。
二、空间引申空间引申是指通过空间位置或方向的变化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上面”可以引申为“上面的人”,“前面”可以引申为“前面的路”。
三、语境引申语境引申是指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变化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引申为“早餐”、“午餐”或“晚餐”。
四、比喻引申比喻引申是指通过比喻手法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狼”可以比喻为“贪婪的人”,“花朵”可以比喻为“美丽的女子”。
五、泛化引申泛化引申是指通过将具体事物抽象化或一般化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桌子”可以泛化为“家具”,“水果”可以泛化为“各种水果的总称”。
六、具象引申具象引申是指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特征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笔”可以具象引申为“写作的工具”,“眼睛”可以具象引申为“观察事物的能力”。
七、抽象引申抽象引申是指通过将具体事物的属性抽象化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快乐”可以抽象引申为“愉悦的状态”,“温暖”可以抽象引申为“友善的态度”。
八、类比引申类比引申是指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然后据此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龙”和“皇帝”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威严和神秘感,因此可以将“龙”类比引申为“皇帝”。
九、共性引申共性引申是指通过归纳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引申出新的词义。
例如,“树木”和“花草”都有生长和死亡的过程,因此可以将“植物”共性引申为“有生命的物体”。
(一)詞義的引申1.詞的本義A、定义本义:是由汉字字形分析出来的词的义项,也必然是在古代大量文献中所能考证的最早意义,并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即有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本来的意义。
(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竹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动物的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季节)(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廉颇蔺相如列传》礼节,古今相同)(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谭嗣同》节制,古今意义相同)(6)节器用。
(《左传》,节省)(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促织》,节拍)节:的字形。
本义:竹子。
竹子有什么特点?截分段落和限制长短。
本义特点引申义被截分的事物:季节、章节、节奏截分截分他物的东西:节气、节日节(竹节)受到限制的行为:节制、节省、节约限制限制他人的东西:符节、节杖、礼节B、本义的特征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本义:字形上分析出来的的意义,(这里文献就不列举)是引申意义的起点。
2本义是词义引申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本义的特点决定了词义引申的方向。
3本义占据核心C本义的探求:第一,通过字形+文献为什么要用字形来探求词的本义?汉字的形体直接或者间接反映着造字阶段它所代表的词的意义。
字形是指小篆以及小篆以前的文字形体。
因为他们距离造字时代要近得多。
写实象形的特点更为明显。
《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
象形字如:木、目、兒。
指事字如:凶、寸、甘。
会意字如:戒、步、形声字:術(术)第二,通过字音形----音(约定俗成)--义伦:本义? 6个意义《说文》:伦,辈也同源字音同意义同源推出本义。
D探求本义的意义2.詞義引申與詞的引申義定义:通过引申方式产生的新意,义素分析:甲意义---联系、共同-----乙意义共同的意义部分长短(空间长远)---长久(时间长远)长远尊长(年岁最高)---首长(职位最高)最高草木滋长zhang当然是越来越长chang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的若干义素,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有改变了一部分,就引申了一个新的义位,构成一个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