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8.41 KB
- 文档页数:10
sdwan解决方案模板sdwan解决方案模板。
第一步:明确SD-WAN的定义和背景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是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可用于连接分支机构和总部,以及连接远程用户与云服务提供商。
传统的广域网架构往往基于专用的硬件设备,例如路由器和防火墙,这使得网络部署复杂且成本较高。
而SD-WAN则通过软件控制和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网络的集中管理和灵活性。
SD-WAN的兴起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1. 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普及。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云服务,传统的WAN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云应用的需求。
SD-WAN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支持云应用的快速传输和响应。
2. 移动办公的增加。
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企业网络。
SD-WAN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安全的访问,并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3. 网络安全风险的增加。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企业需要更强大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其网络和数据。
SD-WAN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安全策略和边界防御机制,以保护企业网络免受攻击。
在明确了SD-WAN的定义和背景后,接下来让我们来介绍SD-WAN解决方案的模板。
第二步:SD-WAN解决方案模板的概述SD-WAN解决方案模板是一种标准化的架构,用于部署和管理SD-WAN 网络。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最佳实践和指导,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和运维SD-WAN网络。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SD-WAN解决方案模板的概述:1. 网络拓扑设计:详细描述了SD-WAN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件布局。
包括总部和分支机构的连通方式、数据中心的布署、云接入点的位置等。
2. 设备选型与部署:列出了适用于SD-WAN网络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并给出了它们的功能和性能特点。
也介绍了设备的部署方式和配置方法。
3. 流量管理与优化:介绍了SD-WAN网络的流量管理策略,包括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应用优化等。
还包括如何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以优化带宽利用率和降低延迟。
TC方案是什么意思引言TC(Traffic Control)指的是流量控制,是一种管理网络流量的技术方案。
在计算机网络中,流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用于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网络性能。
TC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流量进行分类、调度和限制,从而实现网络服务质量的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TC方案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TC方案的基本概念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指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使其不超过网络设备或链路的处理能力。
通过流量控制,可以避免网络拥塞、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确保重要的流量得到优先处理,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调度算法调度算法是TC方案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用于决定不同流量的优先级和处理策略。
常用的调度算法包括先进先出(FIFO)、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JF)、最短作业优先(SJS)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调度算法,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流量的灵活调度和优化。
限制速率限制速率是指通过设置速率上限,限制特定流量的发送速度。
通过限制速率,可以避免某些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资源,确保其他流量能够得到合理的网络资源分配。
限制速率是TC方案中常用的一种流量控制手段。
TC方案的工作原理TC方案主要通过使用Linux内核的Traffic Control (tc)模块来实现。
tc模块是Linux内核自带的一个流量控制工具,提供了一系列的命令和选项,用于配置网络流量的分类、调度和限制。
TC方案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1.分类流量:根据定义的规则和条件,对网络流量进行分类。
可以根据IP地址、端口号、服务类型等进行分类。
2.调度流量:使用合适的调度算法,对不同类别的流量进行优先级调度,决定其处理顺序和策略。
3.限制速率:根据需要,对特定类别的流量设置速率上限,限制其发送速度。
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TC方案的意义和使用场景改善网络性能通过合理使用TC方案,可以改善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F5 Networks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建议目录一.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需求分析 (3)二.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概述 (4)2.1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网络拓朴设计 (4)2.2方案描述 (5)2.3方案优点 (7)2.3.1 拓扑结构方面 (7)2.3.2安全机制方面 (7)三.技术实现 (8)3.1F5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产品选型:B IGIP LC) (8)3.2O UTBOUND流量负载均衡实现原理 (10)3.3I NBOUND流量负载均衡实现原理 (11)3.4在链路负载均衡环境中的DNS设计和域名解析方式 (13)3.4.1 Root DNS(注册DNS)直接与F5多链路负载均衡器配合 (13)3.4.2 Root DNS(注册DNS)通过第三方DNS Server与F5多链路负载均衡器配合(我们建议这种方式) (14)3.5F5设备双机冗余----毫秒级切换原理 (16)3.6S TATEFUL F AIL O VER 技术(与F5设备双机冗余有关) (17)四.产品介绍 (18)4.1F5B IGIP (18)一.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需求分析为了保证XXXX出口链路的高可用性和访问效率,计划拥有两条线路:一条中国网通链路,一条中国电信链路。
F5公司的多链路负载均衡设备(Bigip)能够提供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不但能够充分利用这两条链路(双向流量按照预设的算法分担到不同的链路上,一旦一条链路不通的情况下,能够无缝切换到另外一条可用链路上);而且可以根据对不同链路的侦测结果,将最快速的链路提供给外部用户进行响应,从而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多个ISP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
具体解决方案特色如下:➢提供网至internet流量的负载均衡(Outbound)➢实现从Internet对服务器访问流量的负载均衡(Inbound)➢支持自动检测和屏蔽故障Internet链路➢支持多种静态和动态算法智能均衡多个ISP链路的流量➢支持多出口链路动态冗余,流量比率和切换➢支持多种DNS解析和规划方式,适合各种用户网络环境➢支持Layer2-7交换和流量管理控制功能➢完全支持各种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防火墙负载均衡➢多层安全增强防护,抵挡黑客攻击➢业界领先的双机冗余切换机制,能够做到毫秒级切换➢详细的链路监控报表,提供给网络管理员直观详细的图形界面➢对于用户完全透明➢对所有应用无缝支持➢业界优异的硬件平台和性能➢稳定,安全的设备运行记录二.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概述2.1 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网络拓朴设计下面是专门为XXXX设计的多出口链路负载均衡网络拓扑图(单机版)。
网络拥塞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传输量的急剧增长,网络拥塞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拥塞的概念、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二、网络拥塞的概念网络拥塞是指网络中的流量超过网络链路容量或网络设备能够处理的能力,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延迟增加,甚至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
网络拥塞可能发生在各种网络环境中,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以及互联网。
三、网络拥塞的原因1. 网络流量过大: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流量也呈现爆炸式增长。
当网络流量超过网络链路容量时,就会出现拥塞现象。
2. 网络设备性能不足: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当网络流量超过设备的处理能力时,就会导致拥塞。
3. 网络故障:网络中的故障或故障设备也可能导致网络拥塞,例如路由器故障、链路中断等。
四、网络拥塞解决方案1. 增加带宽:增加网络链路的带宽是解决网络拥塞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增加带宽,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能力,减少拥塞发生的可能性。
可以与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升级网络连接速度,或者使用多个网络链路进行负载均衡,以降低网络拥塞的风险。
2. 流量控制和优化:使用流量控制和优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拥塞的发生。
例如,通过使用流量调度算法和流量控制策略,可以合理分配网络资源,避免某些用户或应用程序占用过多的带宽,从而减轻网络拥塞的程度。
3. 缓存和压缩技术:通过使用缓存和压缩技术,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从而减轻网络拥塞的压力。
例如,使用缓存服务器可以存储常用的网页或文件,减少对网络的访问请求;使用数据压缩算法可以减小数据包的大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4. 网络监控和管理:建立网络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拥塞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监控网络流量、设备性能和链路状态,可以及时识别拥塞点,并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5. 网络升级和改造:对于长期存在网络拥塞问题的网络环境,可以考虑进行网络升级和改造。
网络拥塞解决方案网络拥塞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流量过大或网络设备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网络传输速度变慢或无法正常传输数据的情况。
为了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增加带宽增加带宽是解决网络拥塞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增加网络的带宽,可以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减少网络拥塞的发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带宽:1. 升级网络设备:使用更高性能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提供更大的带宽支持。
2. 增加网络链路:增加网络链路的数量和带宽,提高网络传输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光纤、升级网络线路等方式来实现。
3. 使用负载均衡技术: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网络流量均匀地分配到多条链路上,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二、优化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优化网络协议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减少网络拥塞的发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网络协议:1. 使用更高效的传输协议:例如,将传输层协议从TCP改为UDP,在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2. 优化路由协议:通过优化路由协议的算法和参数设置,减少网络路由的选择时间,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3. 使用压缩技术: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减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是解决网络拥塞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 使用流量控制技术:例如,设置网络流量的上限,当网络流量超过上限时,限制新的数据传输,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2. 使用拥塞控制技术:例如,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根据网络拥塞程度调整数据传输速率,避免网络拥塞的发生。
3. 实施QoS策略:通过实施QoS(Quality of Service)策略,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进行优先级管理,保证重要数据的传输质量。
四、网络监测和管理网络监测和管理是解决网络拥塞问题的关键。
信安世纪应用安全网关NSAE全系列产品技术白皮书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INFOSEC TECHNOLOGIES CO.,LTD二零零八年知识产权声明本白皮书中的内容是信安世纪公司NSAE应用安全网关产品技术说明书。
本材料的相关权利归信安世纪公司所有。
白皮书中的任何部分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印、影印或复印及传播。
© 2007 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NSAE应用安全网关产品技术白皮书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甲1号月坛理想大厦6层电话:(86-10) 6802 5518传真:(86-10) 6802 5519邮编:100045网址:电子信箱:*******************.cn目录前言 (1)第1章产品概述 (1)1.1公司介绍 (1)1.2产品体系介绍 (3)1.3产品背景 (4)第2章产品简介 (6)2.1产品型号 (6)2.2产品应用 (9)第3章产品功能 (10)3.1功能特性 (10)3.1.1应用加速(SSL加速) (10)3.1.2服务器负载均衡(SLB) (13)3.1.3链路负载均衡(LLB) (18)3.1.4全局服务负载分担(GSLB) (21)3.1.5其他功能 (25)3.2部署方式 (29)3.3产品优势 (30)第4章技术特性 (33)4.1产品特性 (33)4.2硬件特性 (35)4.3性能特性 (36)第5章总结 (37)前言当前,无论在政府网、金融网、企业网、校园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业务量的发展都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用户大量的信息请求,不断更新的应用需求以及对业务不间断的持续访问,成为应用服务商解决互联网服务,获得用户认可的关键因素,即使按照当时最优条件配置建设的网络,面对不间断、快速的用户增长,服务器也会无法承担。
原有链路也会因为用户量的不断增大导致用户访问速度过慢,链路拥塞,网络故障频繁,尤其是各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链路及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至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就成为信息提供商及应用服务商必须克服的问题,负载均衡机制也因此应运而生。
IPRAN中备用侧链路出现流量的几种情况按照目前各厂家IPRAN的组网方案,备用侧链路正常情况下只有较少的信令流量,但在日常进行流量分析时经常会发现了备用侧链路有一定的流量,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备用侧链路会产生流量?以下是网络正常状态下备用侧链路产生流量的情况:一、核心链路备用侧有流量的情况(一)TDM电路核心侧采用1+1保护方案:目前IPRAN解决方案TDM电路核心侧保护倒换采用1+1模式,在配置TDM电路的网络,核心侧互联链路备用侧长期会有流量。
下图红色虚线所示。
(二) 核心侧保护倒换不回切:核心侧发生过保护倒换,由于FE业务和TDM业务的保护倒换方案均不做回切,核心链路备用侧会长期有流量。
- 1 -二、汇聚层、接入层链路备用侧有流量的情况(一)TDM电路核心侧保护倒换联动方案:由于TDM核心侧保护倒换联动PW倒换到备用侧,且华为组网方案保护倒换不回切,因此承载TDM电路的网络,核心侧发生过TDM电路的保护倒换后,汇聚层、接入层链路备用侧将长期有流量。
中兴目前组网方案暂无此问题。
(二)备用ASG单挂环:由于线路资源的限制,实际组网时可能出现备用ASG单挂接入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该接入环的流量走备用侧链路到主用RSG。
如下图所示:- 2 -除以上情况外,一旦备用侧出现较大的业务流量,就应该及时进行分析,查看是否存在发生保护倒换,或者是网络配置数据不正确的情况,譬如很多分公司在建设初期未成环或开站时按单链配置,成环后未对相应配置数据进行更改。
对于备用侧的信令链路流量,日常情况下应该是多少比较正常呢?目前备用侧信令链路流量主要是BFD流量,可以根据BFD报文长度和发送周期估算流量,根据华为给出的数据,BFD FOR LSP和BFD FOR TE的报文长度为74字节,BFD FOR PW的报文长度为82字节,按照各类BFD的周期可以估算出:1、BFD FOR LSP(发送周期10ms)流量为74×8×100=57.8125Kb/s2、BFD FOR TE(发送周期50ms)流量为74×8×20=11.5625Kb/s3、BFD FOR PW(发送周期50ms)流量为82×8×20=12.8125Kb/s- 3 -需要注意的是,BFD FOR PW是每E1配置的,因此承载TDM电路较多的IPRAN,备用侧链路信令流量就越大。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层,负责在物理层(Physical Layer)和网络层(Network Layer)之间传输数据。
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和流量分析策略(TrafficAnalysis Strategy)是数据链路层中重要的技术,用于优化网络性能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大规模网络中。
它的目标是避免网络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导致网络性能下降或甚至崩溃。
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拥塞窗口调整、流量控制和排队管理。
1. 拥塞窗口调整拥塞窗口调整是一种动态调整数据发送速率的方法。
当网络中出现拥塞时,发送方会减小拥塞窗口的大小,降低发送速率,通过减少发送的数据包来缓解网络的压力。
反之,当网络没有出现拥塞时,发送方会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提高发送速率,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2.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一种保证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速率匹配的方法。
当接收方缓冲区已满时,它会发送一个流量控制消息给发送方,告知其减缓发送速率。
这样可以防止数据包丢失或传输错误。
流量控制还可以应对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设备之间的不匹配问题,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
3. 排队管理排队管理是在拥塞发生时处理排队的数据包的方法。
当网络中存在拥塞时,数据包的排队情况会变得复杂。
一种常见的排队管理方法是使用队列,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数据包进行排队。
还有一种流行的排队管理方法是随机早期检测(Random Early Detection,简称RED),它根据网络的拥塞程度随机丢弃一些数据包,以降低网络负载。
二、流量分析策略流量分析策略用于监控、分析和管理网络中的数据流量。
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优化网络资源和发现网络中的异常行为。
1. 流量监控流量监控是对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流量数据,可以了解网络的拥塞情况、瓶颈位置、带宽利用率等信息。
多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原理与设备构建方案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活动通过互联网完成,网络性能却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多互联网需求。
随着因特网用户的急剧增多,用户越来越感受到应答时间延迟和带宽的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户为优化网络环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用户迫切需一套改善网络系统4S-Stability(安定性)、Scalability(扩展性)、Speed(高速性)、Security(安全性)的最佳解决方案。
PIOLINK负载均衡解决方案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实现功能要求如下:确保优化内部服务器集群的访问流量,即通过智能算法均衡外部链路对内部服务器集群的访问流量。
实时监控内部服务器状态,确保用户访问帮智能的分摊到服务器集群中的每台设备。
架构同时提供安全防护、故障恢复和负载均衡的健壮网络。
保证优化所有的ISP链路,即通过智能负载均衡所有通过可用链路的流量。
使用”智能路由选择算法”来选择输出流量的最佳ISP,以解决南北互通问题。
确保多ISP链路同时应用与交叉备份,保证Internet连接的7×24小时畅通。
使用“全路径健康检查”来确保选择可以提供最稳定服务的ISP。
PIOLINK通过本解决方案提供了满足所需的服务器负载均衡应用需求的服务。
此架构是建立在 PIOLINK先进的应用交换平台上的,因此可以提供最高级的性能、扩展性、健壮性和安全性。
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增长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越来越多的依赖用户信息系统的高可靠运行,尤其是用户数据中心和广域网接入的高可用性,IT管理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最大节省IT成本的情况下维持网络的7×24小时工作,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的满意度,随着大量的商务活动及服务急速转移到互联网领域,很多用户的内部服务器和相关网络设备因通信流量不规则发生堵塞和负荷现象,造成业务和服务的暂时中断问题,并导致企业竞争力瞬间降低的情况。
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网络管理员需要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带宽利用率。
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网络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
本文将讨论链路聚合的原理、实施方法以及优势。
一、链路聚合的原理链路聚合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物理连接捆绑在一起来增加带宽的技术。
它能将多个链路视为单个逻辑连接来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总带宽利用率。
链路聚合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概念:链路聚合组和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组是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连接的方式。
负载均衡则是指将数据包根据一定的算法平均地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实现并行传输的效果。
二、链路聚合的实施方法链路聚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包括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方式。
1. 静态聚合静态聚合是在网络设备的配置中手动设置聚合组和链路的方式。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聚合组中的链路数量和链路类型,并为每个链路配置相同的参数。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管理员手动干预,对网络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较高。
2. 动态聚合动态聚合是通过使用特定的协议来自动配置和管理链路聚合组。
其中一种常用的协议是以太网聚合控制协议(Ethernet AggregationControl Protocol,简称 LACP)。
LACP协议可以自动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需要动态地加入或移除链路聚合组。
三、链路聚合的优势使用链路聚合功能可以带来多个优势,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性能。
1. 增大带宽:通过将多个链路聚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高带宽的逻辑连接,有效增加网络的总带宽。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或高流量的应用需求。
2. 提高可靠性:链路聚合在提高带宽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当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链路聚合能够自动将数据流转移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可用性。
3. 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根据预设的负载均衡算法,将数据包平均地分布到各个链路上进行传输。
Hillstone QoS流量控制解决方案QoS介绍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
它是指网络为特定流量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同时控制抖动和延迟的能力,并且能够降低数据传输丢包率。
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 能够确保重要业务流量的正常传输。
QoS的实现通常来讲,实现QoS管理功能的工具包括:♦分类和标记工具♦管制和整形工具♦拥塞管理工具♦拥塞避免工具图22-1描绘了QoS的体系结构。
图22-1:QoS体系结构如图22-1所示,数据包通过入接口进入系统后,首先会被分类和标记。
在这一过程中,系统会通过管制机制丢弃一些数据包。
然后,根据标记结果,数据包会被再次分类。
系统会通过拥塞管理(Congection Management)机制和拥塞避免(Congection Avoidence)机制对数据包进行管理,为数据包排列优先次序并且在发生拥塞时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包的顺利通过。
最后,系统会将经过QoS管理的数据包通过出接口发送出去。
分类和标记分类和标记的过程就是识别出需进行不同处理(优先或者区分)的流量的过程。
分类和标记是执行QoS管理的第一步。
分类和标记应该在和源主机尽量接近的地方进行。
分类通常来讲,分类工具依据封装报文的头部信息对流量进行分类。
为做出分类决定,分类工具需要对头部信息进行逐层深入检查。
图22-2显示出头部信息的分类字段,而表22-1列出不同字段的分类标准。
图22-2:分类字段表22-1:分类标准标记可携带标记的字段如下:♦第2层标记字段:802.1Q/p。
♦第3层标记字段:IP优先权和DSCP。
802.1Q/p通过设置802.1Q头的802.1p用户优先级位(CoS)来标记以太网帧。
在以太网第2层以太网帧中至于8种服务类别(0到7)可以标记。
数值的分配请参阅表22-2。
表22-2:应用类型值IP优先权和DSCPIP优先权与CoS相同,有8种服务(0到7)可以标记,请参考表22-2。
GTM多链路接入解决方案目录1. 前言 (3)2. 需求描述 (3)3. 系统设计 (3)3.1 GTM多链路设计结构图: (4)3.2 网络拓扑结构说明 (6)3.3 系统逻辑结构 (6)3.4 同一组服务器对外多地址服务原理 (7)3.5 GTM分配算法及运行机制 (8)3.5.1 RTT算法运行机制: (9)3.5.2 地理分布算法 (12)3.5.3 全球可用性算法 (13)3.6 链路健康检查机制 (13)3.7 系统切换时间 (15)3.8 服务器负载均衡 (15)4. GTM与现有系统的融合 (18)4.1 改变上级注册授权域DNS服务器地址 (18)4.2 不改变上级注册授权域DNS服务器地址 (19)5. 系统安全性考虑 (19)6. 成功案例 (20)1.前言在原Chinanet分为北方China Netcom 和南方China Telecom之后。
由于南北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
出现了从南方用户访问北方网站或北方用户访问南方用户访问速度较慢的问题。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南北网络的互通互联接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2.需求描述对于一个运行关键业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来说,保持用户的访问速度和访问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需要一套系统来解决南方和北方用户的访问问题。
以下是一张实测数据表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站点,一个用户分别从两条线路进行访问,得出的访问速度差异是非常大的。
最大的差值在广东电信分别访问站点的两条线路,其速度差异接近20倍。
3.系统设计通常用户系统原有结构设计图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接入线路,一个或多个DNS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
3.1GTM多链路设计结构图:非冗余结构:在非冗余结构下,系统中需要增加一侧接入路由器、两台GTM设备和一台BIGIP设备作为多线路接入设备。
冗余结构:在冗余结构中,则采用两台GTM和两台BIGIP实现了系统的全冗余,同时,在BIGIP下端,可采用防火墙和核心交换机冗余保证系统的进一步可靠性。
企业网络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1.多链路接入背景介绍保证Internet接入的稳定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采用一条Internet接入,也就是说使用一个ISP的链路。
显然,一个ISP无法保证它提供的Internet链路的持续可用性,从而可能导致公司Internet接入的中断,而一个公司的Internet接入的中断则意味着高昂的业务损失。
通常单链路用户系统结构设计图如下: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单链路接入单点故障在系统原有系统结构中,采用单条链路接入,DNS服务器对于同一个域名均解析为同一个地址。
在该种网络结构之中,即使主机系统、网络系统的规划完全的排除了应用瓶颈和单点故障,但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单点故障,就是网络接入部分的方案不够强壮:一旦网络接入部分出现中断就直接意味着所有应用中断。
运营商之间互访随着国内最大的Internet接入提供商Chinanet被拆分为北方China Netcom和南方China T elecom之后,两方资源的互访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南北网络的互通互联节点拥塞,造成用户丢包、延迟较大,从而导致访问缓慢,甚至对于一些应用根本无法访问。
双链路解决方案的产生以及其衍生的问题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发展,只有一个链路连接公共网络将导致单点失败和网络极其脆弱,企业为了保证公司各个部门之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可靠的Internet访问,都逐步采用多个接入链路(多宿主)接入Internet。
多链路通常指同时使用不同ISP提供的多条Internet接入链路。
由于多链路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可用性和性能,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可用性的提高来自于多条链路的使用,而性能提高则是因为同时使用多条链路增加了带宽。
Internet ClientsInternetInside Clients Web Servers多链路方案能够提高企业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但这种方案也面临着特殊的问题和挑战(1)首先就是IP地址管理的问题,在图一所示的网络中,可能会采用两种IP地址管理方式:●内部网络使用同一个子网地址。
采用这种方式需要两个ISP之间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
对第一种方式来说,两个ISP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作,来在Internet网络上发布到达该网段的正确路由信息,并且还要保证两条链路的双向同时使用。
尤其对于流入流量来说,如果不能保证链路的同时使用,多宿主解决方案的部分优点就无法实现。
●每个ISP分配给内部网络不同的地址段。
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要同时使用两个地址段的IP地址。
对于第二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解决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内部网络同时使用两个ISP提供的地址,一部分内部用户(A组)使用ISP1提供的地址,另一部分内部用户(B组)使用ISP2提供的地址。
问题在于流出的流量处理,当ISP1的链路中断时,A组的用户将无法接入Internet。
更进一步,如果指使用B组的地址,则ISP2的链路无法用于流入的流量,因为Internet上只有ISP1是流入该网络的唯一路径。
(2)流量分配的问题。
通常租用某些ISP(比如Cernet)的链路需要按流入流出流量收费,而其他很多运营商的链路则采用包月的方式收费。
因此如果过多的流量从按流量收费的链路经过,必然增加企业的整体成本,但若将所有流量都放在另一条链路上,一方面可能造成访问速度变慢,另一方面其他的链路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理想的方式是,进出的流量如果跟按流量收费的ISP有关,则流量走其链路,如果进出流量与其无关,则走另一条链路。
除去以上的问题,多宿主网络的一些优势还没有完全实现,例如:●现在的一些多宿主网络解决方案仅仅是“共享”式,而不是真正的负载均衡。
●没有就近性的流入流量路径判断,使外部的用户能最快的访问企业的对外服务。
●对流出的流量没有实现根据最快到达要目标资源的访问策略。
●对于链路的健康状况也不能实时监测,也解决不了链路容灾,也就是当某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后,将其流量导向另外链路的策略。
2.Array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针对企业普遍多链路网络环境的问题,Array Networks提出了基于APV的多链路流量管理解决方案: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流量管理全部由它来完成。
对流出流量,可以进行智能地址管理,APV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当选定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进行NAT地址转换;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内部主机要访问某外部服务时,可选择更有效的ISP路径。
对流入流量,APV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使用与流出流量相同的最短响应时间判断机制,选择最佳的流入流量传输路径,进行最优的地址解析。
图中多宿主网络通过ISP1和ISP2接入Internet。
每个ISP都分配给该网络一个IP地址网段,假设:ISP1分配的地址段为100.10.1.0/24ISP2分配的地址段为200.20.1.0/24同样,Internet的路由通过ISP1访问100.10.1.0/24,通过ISP2访问200.20.1.0/24。
网络中的主机和服务器都属于私有网段192.168.1.0/24。
Array Networks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内部交换机和连接ISP的路由器之间,跨接一台APV智能交换机,所有的地址处理和Internet链路优化全部由APV智能交换机来完成。
如图所示,APV智能交换机的外侧端口1上绑定IP地址100.10.1.2/24,外侧端口2上绑定IP地址200.20.1.2/24,内侧端口上绑定IP地址192.168.1.1/24。
2.1流出(Outbound)流量管理APV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来处理流出流量。
SmartNAT对于流出流量的智能地址管理,APV使用了称为SmartNAT的算法。
当选定一个路由器(某一个ISP)传送流出流量时,APV将选择该ISP提供的地址进行NAT。
在上图中,如果APV选择ISP1作为流出流量的路径,则它将把内部的主机地址192.168.1.A/24翻译为100.10.1.10/24,并作为流出数据包的源地址。
同样,如果APV选择ISP2作为流出流量的路径,则它将把内部的主机地址192.168.1.A/24翻译为200.20.1.10/24,并作为流出数据包的源地址。
采用SmartNAT时,APV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APV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
Weighting Round RobingAPV为每个出口链路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出口链路作为每个数据流的流出路径,权值大的链路被选择的次数多。
通过此算法,企业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Dynamic Detect Method为了优化流出的流量,APV还为流出的流量实施最快响应时间运算。
如果内部主机要访问某一Internet站点,可能通过一个ISP的路径比通过其他ISP的路径有效。
因此,APV可以提供最短响应时间算法,为流出到某一个站点的流量选择最佳的ISP路径,保证所需内容最快到达目的地,提高服务的品质。
2.2其它重要功能设置:ISP链路网关健康检查APV在多宿主网络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检测ISP链路的可用性,即健康状况。
因此,APV提供了通过ARP的方法检查ISP链路网关状态的功能,从而保证多条数据链路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路径健康检查访问Internet的可靠性不仅仅是由ISP网关路由器提供的链路状况决定的,而是由整个数据流经的路径决定。
因此,APV提供了路径健康检查的功能,从而保证整条数据路径的正常,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用户可以设置透过某ISP的路由器同时去检查ISP上游的某个网络设备状态。
只有当所有这些网络设备都无法检测通过时,APV才会认为该链路已经DOWN掉,然后APV可以重新为流量选择路径,传递到其它可用链路,从而继续保持客户连接,避免出现停机影响。
策略路由APV可以设置基于用户数据包源IP/Port、目标IP/Port的策略路由,通过该功能可以对特殊的流入流出流量进行规划,比如某个部门的应用系统需要比较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而企业的多条Internet链路的带宽存在不均衡性,管理员可以选择一条带宽更高的链路承载这个部门的数据流量。
2.3流入(Inbound)流量管理APV不仅需要管理流出的流量,还必须管理来自Internet的访问,即流入(InBound)流量。
假设下图中的Server是Web服务器,Internet主机名为,地址为私有IP:192.168.1.100/24。
SmartDNSAPV上集成的SmartDNS功能能够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如图所示,在DNS服务器上注册两笔NS记录,指向APV:100.10.1.10200.20.1.10而在APV上设置静态的地址翻译:192.168.1.100100.10.1.10192.168.2.100200.20.1.10当有Internet用户访问时,DNS服务器指示用户由APV来完成最终地址解析。
APV根据具体设置来选定适当的ISP线路,如果选择ISP1,则将地址解析为100.10.1.10。
同样,如果选择ISP2,则将地址解析为200.20.1.10。
从而完成流入流量的负载均衡。
采用SmartDNS时,APV支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Round RobinAPV顺序的将多个ISP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Weighting Round RobingAPV为每个ISP的IP地址设定一个加权值,并根据加权值顺序的选择多个ISP的IP 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权值大的ISP的IP地址被选择的次数多。
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在多条带宽不同的链路间合理分配流量,带宽高的链路权值大,因此承载的流量就高。
●Least ConnectionAPV将连接数最小的ISP链路的IP地址作为每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Proximity/RegionAPV还提供基于每个数据流的源IP地址的路由选择算法。
APV会检查每个用户解析请求的源IP地址是否属于预先设定的一个地址范围(Region),若是,则选择与Region对应的Pool中选择某一个ISP的IP地址作为该次用户解析请求的返回值。
通过此算法,用户可以设定源IP地址属于网通范围的,通过网通的链路流入,属于电信地址范围的通过电信的链路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