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
二尖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记忆方法1. 二尖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病,渗透质含量减少2. 二尖瓣狭窄会导致血流受阻,血压升高3. 二尖瓣狭窄常见于老年人,与退行性变有关4. 二尖瓣狭窄可以通过瓣膜曙光进行治疗5. 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二尖瓣狭窄的常用方法6. 病程长的二尖瓣狭窄病人可能需要瓣膜置换手术7. 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是常见的并发症8. 二尖瓣狭窄会导致左心室肥大9. 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和呼吸困难10. 二尖瓣狭窄可能会引发肺动脉高压二尖瓣关闭不全记忆方法:1.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心脏病,血液逆流2.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导致心脏扩大3. 二尖瓣关闭不全与风心病有关4.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5. 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用方法6.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并发症7. 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左心室负荷过多8. 二尖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和呼吸困难9.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会引发肺水肿10. 二尖瓣关闭不全常见于风湿热后的愈合过程中二尖瓣狭窄详细描述:二尖瓣狭窄是指二尖瓣开放时瓣膜受损,造成瓣膜关闭不完全以及瓣口狭窄。
病因主要与退行性变有关,尤其是老年人。
该病会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血压升高。
一般情况下,瓣膜开放受限,造成心脏室壁以及心室内的压力上升和体积增加。
这种负荷过大的情况会导致心脏扩大,以及左心室肥大的现象。
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
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以及疲乏等。
诊断二尖瓣狭窄常采用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观察瓣膜的情况和测量血流速度来判断瓣口的情况。
治疗方式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如果病程较长或者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瓣膜置换手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详细描述: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二尖瓣在心脏舒张期间不能完全关闭,使得血液逆流回到左心房。
最常见的病因是风心病,即风湿热引起的二尖瓣损伤。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导致心脏扩大,其中包括左心室扩大。
二尖瓣闭锁不全(二尖瓣闭合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一)发病原因二尖瓣闭合不全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导致瓣膜增厚、瘢痕形成和瓣叶挛缩,以及腱索粘连、断裂和乳头肌瘢痕形成和缩短,使瓣膜运动受限影响其闭合。
通常无瓣膜钙化沉积或仅有轻度钙质沉积。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二尖瓣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与乳头肌。
二尖瓣的功能尤其是关闭功能有赖于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完整与功能协调。
当上述中任何一部分的器质性损害或功能失调,均可引起关闭不全,导致左心室收缩期血液反流,形成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称二尖瓣反流。
正常柔软的二尖瓣前、后叶有约1/3的瓣叶在收缩期贴合,由乳头肌收缩及腱索拉紧而维持良好的关闭状态。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有以下病理改变:①瓣叶、乳头肌和腱索缩短;②瓣叶和乳头肌、腱索粘连;③瓣叶间粘连。
以上变化造成瓣膜不能正常关闭,病程较久者病变处常有钙质沉着。
2.病理生理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所出现相应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分为3期。
(1)左心室代偿期: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于左心室收缩期,除大部分血液进入主动脉外,尚有部分血液反流到左心房,使左心房在舒张期同时接受来自肺静脉回流血和左心室逆流血,故左心房充盈量和压力可增高。
如果系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未合并二尖瓣狭窄,在左心室舒张期,尽管左心房流入左心室血量较正常时增多,但增多血液仍可迅速充盈左心室,故左心房压力可迅速降至正常水平,使左心房及肺静脉压力有一个缓冲间隙,加之左心室有较完善的代偿机制及较长的代偿间期,故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与单纯二尖瓣狭窄不同,可在较长时期内无明显左心房扩大和肺淤血的临床表现。
在长期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情况下,左心室逐渐产生离心性肥厚及扩大。
在代偿期,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增高和左室周径缩短速率减小,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对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病理进展取决于风湿活动程度及有无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叶破溃、腱索断裂等所致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
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治疗和护理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是二尖瓣疾病的两种主要类型。
二尖瓣狭窄指的是二尖瓣瓣叶的狭窄或僵硬,导致腔内出血流量减少;而二尖瓣关闭不全是指二尖瓣关闭不完全,血液会流回到左心房。
这两种疾病可以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并发症。
以下是关于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治疗和护理的详细内容。
治疗方面,针对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可以考虑以下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并发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等。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手术治疗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包括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
二尖瓣成形术通过扩张和修复狭窄的二尖瓣瓣叶,以减轻症状和恢复心脏功能;二尖瓣置换术则是将瓣叶完全移除并更换成人工瓣膜。
3.经导管治疗:对于一些高风险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经导管治疗,如经导管二尖瓣成形术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恢复期,并提供与传统手术一样的效果。
护理方面,对于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患者,以下是护理的关键要点:1.定期随访: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胸部X射线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跟踪病情的发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2.监测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悸、水肿和胸痛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预示着病情恶化或并发症的发生。
3.促进恢复: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包括教授患者饮食调理、药物管理和日常活动指导等。
4.避免劳累: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剧烈体力活动和长时间站立。
劳累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加重症状。
5.心理护理: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患者需要面对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在这期间他们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情绪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总之,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是严重的心脏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全面护理。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经导管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的区别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病理机制:二尖瓣狭窄通常是风湿性心脏病的表现,由于反复发生的风湿热,早期二尖瓣以瓣口狭窄为主,后期由于反复发生的急性肺水肿,会造成二尖瓣瓣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等一系列症状。
而二尖瓣关闭不全通常是由于二尖瓣瓣环扩大、二尖瓣脱垂等原因导致,使心脏收缩时,心脏的血液回流到左心房,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2.症状:二尖瓣狭窄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等,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主要包括心慌、气短、疲劳等θ
3.并发症:二尖瓣狭窄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血栓栓塞等,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4.治疗方法:对于二尖瓣狭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通常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二尖瓣。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通常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替换术。
总之,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虽然都是心脏的疾病,但它们的病理机制、症状、并发症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疑难心电图案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电图精解患者男性,68岁。
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于胸闷、心悸发作时描记。
该心电图的诊断是什么?有何依据?应与哪些心律失常相鉴别?本例心电图主要特征为:未见窦性P波,V1可见大小、形态、时间均不一致的f波,说明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秒,但不符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36次/分。
根据Brugada 4步鉴别法,胸导联R-S间期>100毫秒,且V1、V2R波肥胖,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具备发生心房颤动的条件,宽大畸形的QRS形态一致,节律规则。
因心室率较快,故未能见f波顺传的心室波,说明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与心房激动无关,系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所致。
心房颤动伴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心动过速的治疗。
需与以下情况鉴别:①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
本例胸导联QRS波群起始部粗钝,酷似预激综合征。
但心房颤动时其心房激动紊乱无序,若心室激动均由f波经旁道顺传,R-R间期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往往非常快,常达160~180次/分以上,属极速型心房颤动;且由于旁道的传导速度不断改变,而使心室预激的范围不断改变,所以QRS波群的易变性极大,常见手风琴样改变。
②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该心动过速必须要有心房肌的参与,即P-波是维持该心动过速的必备条件。
本例可见心房颤动波,室房之间并无传导关系。
③心房颤动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本例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与束支传导阻滞完全不符,且R-R间期规则,故也可排除。
综上所述,本例心电图的诊断为: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干扰性房室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