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3
健康养殖·防控畜牧业环境 2021.0462摘 要:动物机体自身对于其他事物的抵抗力是降低动物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动物免疫可以有效提高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从而保证动物以及其衍生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针对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降低动物免疫失败发生率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动物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护动物的安全。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1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饮食的目的从吃饱到吃好,再到现在的吃得健康,使得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
而且,动物自身的健康程度对于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也非常重要。
动物免疫工作就是保障动物健康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需要研究出相应的策略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提升动物免疫的成功率,让动物的免疫力获得提高,使养殖产业能够良性的发展。
2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2.1 疫苗质量较差随着人们生活对食品需求的提升,养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也就导致了动物疫苗市场的扩大,疫苗生产单位越来越多,出现疫苗鱼龙混杂的现象,有的疫苗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去保存,导致疫苗失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免疫失败。
2.2 免疫接种程序不合理对养殖户来说,疫苗接种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工作量,且需要一定的成本,这就导致许多养殖户不去按照规定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或免疫接种的次数不足,免疫接种程序不合理,都会导致免疫接种出现失败的情况。
还有许多养殖户在进行疫苗接种时,没有对各个疫苗的性状和性质进行明确的了解,为了节省时间成本,进行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接种,这会使得疫苗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动物机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疫苗的效果互相之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免疫失败。
2.3 养殖管理不当造成免疫效果较差的原因还有一种是因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行为不当而引起的。
许多牧场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在进行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没有有效地提升养殖环境的卫生,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养殖区域,使动物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2016年第02期在动物的免疫预防工作中,常常因免疫接种失败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动物疫病爆发,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认真分析动物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素,改进各种动物免疫方法及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1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结合本人多年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经验,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有:疫苗中抗原的含量不足或者是缺乏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程序不合理、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时出现相互干扰、动物已经感染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母源抗体带来干扰、或者是接种部位不对等,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因素:疫苗过期失效及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不按要求操作,导致疫苗受到日光直接照射或者是冷藏时采用的温度不合理等等。
同时,在接种疫苗后产生免疫力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因为动物没有产生或者是没有产生出足够的免疫力,那么就会使得免疫失败。
(1)技术员使用不匹配的疫苗稀释剂造成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失活;(2)使用化学消毒剂的免疫器具残留的化学物质杀死活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3)疫苗稀释剂中含有防腐剂,对活疫苗有灭活作用;(4)注射部位不准确、注射剂量不足、甚至有的疫苗要求皮下注射而肌肉注射,有的疫苗要求肌肉注射而皮下注射等,导致免疫失败。
幼龄动物存在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母源抗体,由于存在早期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等因素,动物对免疫注射后的疫苗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动物在免疫注射一段时间后,免疫效力逐渐下降,如果不再接种一次疫苗,动物就会因没有持续的足够的免疫力而抵抗感染发病。
另外,免疫过程中动物的应激反应、营养不良、合并感染、免疫功能不健全等,都能引起免疫失败。
2改进措施导致动物免疫失败有多种因素和原因,然而,技术人员操作水平、方法和疾病防控知识等了解、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熟知和掌握疫苗的性质、接种要求、接种时间和接种方法,并严格按照不同疫苗说明书规定贮存、运输和使用疫苗。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要了解掌握兽用生物制品相关知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国畜禽业中种2019.07浅议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李东(甘肃省榆中县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730100)摘要:在动物界,传染病是传播速度很快、危害性很强的疾病。
不仅会给养殖机构造成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
接种疫苗是进行动物免疫的重要方式,动物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相应的抗体以免疫该传染病。
但在现实操作中往往会出现动物免疫失败现象。
本文列举具体的失败原因,并探讨解决免疫失败的对策。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作者简介:李东(1978-),男,甘肃省榆中县人,大学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技术推广及兽医管理。
我国养殖业必须依照标准的免疫程序为养殖动物接种疫苗,以此来预防传染病带来的危害。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疫苗本身的问题和接种疫苗执行人问题。
只有探索出具体的失败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动物免疫目标。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1.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是一种非常容易变性失活的精细化生物药物。
其制造需要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在超低温的温度条件下储存或运输。
由于目前我国疫苗生产的公司厂家生产技术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疫苗质量也存在优劣之分。
除此之外,由于疫苗的储存温度限制,在长途运送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保持低温环境,疫苗将很容易失去活性[1]。
这种疫苗可能丧失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甚至会对注射的动物造成更严重伤害。
为了追求不正当的疫苗利润,一部分不正规、没有生产许可的厂家生产假冒伪劣疫苗,并使假疫苗在市场流通,也会导致防疫工作出现问题。
1.2疫苗种类问题传染病病菌的血清不同,制造出来的疫苗种类也会有所不同。
如果工作人员在选择疫苗时疏忽大意,并没有选择对应该疫病的相关疫苗,将无法实现免疫目的。
此外,病毒变异的机会很大,不同时期病毒有很大差别。
用该病毒菌株制造的疫苗只适用于一种病毒免疫,如果选择错误,哪怕注射成功也无法使动物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3疫苗接种问题接种疫苗应根据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然而在实践中,某些防疫工作者疏忽大意或不仔细会使防疫工作在接种过程中失败。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
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
所以,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两个方面。
生物制品方面因素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
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
销售人员满天飞,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
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这些养殖户就不得而知了,而是图方便省钱。
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下运输和保存。
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
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
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
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没能认真负责,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
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待注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措施动物免疫失败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未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应答。
免疫失败可能由多个因素引起,包括疫苗因素、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为了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疫苗品质问题:疫苗的质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疫苗不符合规范,其免疫原含量低、保存条件不适宜或者使用过期疫苗,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因此,对于使用动物疫苗,应该在宠物医院等正规的渠道购买并确保其质量可靠。
解决对策:加强疫苗质量监管,加大对疫苗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生产的疫苗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对疫苗的保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2.宿主因素:一些动物由于先天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使得其对疫苗的应答能力降低。
此外,老年动物、患有一些疾病的动物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动物也会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
解决对策:提高免疫技术,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根据动物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疫苗,以提高免疫效果。
3.刺激剂问题:适当的刺激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而过量或过度刺激则容易引起免疫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问题,进而导致免疫失败。
解决对策:在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确保刺激剂的用量适中,防止对动物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4.接种程序问题:疫苗接种程序不当也是动物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未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未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未注射足够的剂量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解决对策:对于使用疫苗进行免疫的动物,应该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接种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操作。
除了以上原因外,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动物的免疫效果,例如饲养环境不良、动物压力过大、养殖管理不善等。
总之,为了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并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完善疫苗质量监管体系,保证疫苗的质量可靠。
2.提高免疫技术水平,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免疫防制是预防畜禽发生传染病有主要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经过疫苗免疫的畜禽都有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实践中常常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免疫失败,爆发传染病。
这些因素有母源抗体,疫苗质量,疫苗选择不当,疫苗使用不当,畜禽群体中感染某些疾病发生免疫功能不健全受到早期感染,应激因素和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以及机体产生免疫耐受性,疫苗血清型的差异等等。
因此分析和了解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掌握和运用预防措施则是搞好畜禽疾病防制的关键。
一.免疫失败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免疫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疫苗预期的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从狭义上说:疫苗免疫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这一现象称为免疫失败。
根据形成的原因,免疫失败又可分为真性免疫失败和假性免疫失败,真性免疫失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机体的不反应性而产生的免疫失败,假性免疫失败是由某种原因造成机体的暂时性未反应而形成的免疫失败。
二.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1.注射疫苗后免疫动物仍发生相应的疾病。
2.动物免疫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引起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3.群体免疫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免疫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率下降现象。
4.注射疫苗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不死亡,也不表现临床发病,而且体内也检测不到抗体。
5.临床上广泛存在着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的现象。
三.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有些饲养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后,畜禽群体中仍发生传染病,免疫群体流行传染病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原因如下:1.种畜禽多病,品质不良已知常见垂直传播的畜禽疾病有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病,白血病,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伪狂犬,猪瘟,猪细小病毒等病。
有些病症在我国广泛分布,如鸡白痢,不少鸡场污染率在30%左右,鸡毒支原体病为70—90%。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有效的关键性措施。
但是,生产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免疫失败的病例。
仔细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度发生,都是十分重要的。
现将生产实践中容易发生的免疫失败原因作一初浅总结并提出如下对策性意见,与同行商榷。
一、免疫失败原因1.免疫程序不合理(1)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既对初生动物有保护作用,也会影响初生动物的免疫效果,是干扰疫苗免疫最常见的因素。
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接种的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影响后天免疫应答的产生,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
(2)未按规定程序接种。
按规定程序重复接种,是强化免疫应答,巩固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些养户对免疫程序往往不够重视,对某种疫苗的免疫期不顾不问,认为某种疫苗接种过一次后,就万事大吉。
结果,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而发病。
(3)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户实际。
一些养殖户没有根据本场户的实际与所使用的疫苗特性制定免疫程序,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免疫程序或其它场户的免疫程序,而出现免疫失败。
2.疫苗问题(1)疫苗的质量问题。
疫苗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
疫苗瓶盖松动,真空状态破坏,效价降低。
疫苗因运输、保存不当或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中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
(2)疫苗选择不当。
有些动物病原体有多种血清型,因此,选择疫苗时,应包括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否则会引起免疫失败。
某些肉鸡场忽视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如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饮水,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相反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3.操作不规范(1)多种疫苗同时接种。
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如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猪蓝耳病与猪瘟等。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与对策动物免疫失败是指在动物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程度或未能产生持久的保护效果。
这种现象可能出现在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原因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和疫苗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病原体因素是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体的变异性和抗原漂移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病原体在存在选择压力情况下可能发生突变,使得原本有效的疫苗不再能够产生对抗新病原体株的免疫反应。
此外,病原体还可能通过抗原漂移改变其表面抗原,使得原本有效的疫苗无法与新的抗原结合。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多价疫苗,包含更多的变异抗原,提高免疫效果。
最后,疫苗因素也是导致动物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疫苗的质量和接种方法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疫苗的质量包括疫苗的有效成分和掺杂物含量等。
如果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或掺杂物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免疫效果不佳。
因此,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每一只疫苗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标准。
此外,疫苗的接种方法和程序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不正确的疫苗接种方法可能导致疫苗在宿主体内无法产生免疫反应,或者疫苗接种后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得到合理的刺激。
因此,疫苗接种时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剂量,确保疫苗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原体因素、宿主因素和疫苗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多种对策来提高免疫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多价疫苗,增加疫苗中的变异抗原,提高免疫效果。
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疫苗剂量和接种时间,提高免疫效果。
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疫苗质量,确保疫苗中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标准。
最后,疫苗接种时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剂量,确保疫苗能够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免疫失败的发生。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动物疫情又呈上升的趋势以及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动物免疫;失败;原因;对策
对动物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诸多预防动物传染病手段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接种途径和免疫程序等外部条件,也取决于机体免疫应答这一内部因素。
接种生物制品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
因此,免疫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制品因素和非生物制品因素2个方面。
1动物免疫失败原因
1.1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1]。
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
销售人员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市、区畜牧主管部门,深入到乡、镇、村甚至养殖户。
但这些生物制品在什么条件下运输保存,养
殖户不得而知。
二是生物制品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
或超低温的环境运输和保存。
目前,许多生物制品的储存与运输不符合要求,有
人用保温箱运输,有人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长途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生物制品的效力。
在生物制品的保管过程中,一部分经营户保管意
识相当淡薄,将生物制品随意堆放,销售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经营户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生物制品反复冻融。
由于生物制品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生物制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
三是
在免疫注射方面,有的防疫人员未能认真负责,未对生物制品的外包装、标签、
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检查登记,没有仔细阅读生物制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2]。
四是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
因此,对易感动物免疫前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
疫的关键措施之一。
五是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
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有许多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规范操作。
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
有的不是一畜一针,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
六是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
后不认真观察,也不作任何记录[3]。
在免疫注射过程中有的随意加大注射剂量,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生物制品,许多防疫人员就不根据动物的
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
生物制品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完全可以挽回损失。
1.2非生物制品方面因素
一是如果鸡舍环境因素或猪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就会聚集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造成畜群应激。
应激反应能抑制免疫反应,
降低免疫效果,增强对疾病的易感性。
二是营养因素。
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等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内抗体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的缺乏特别强调维生素
E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部分
之一,能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的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受损伤)。
三是早期感染
和患有传染病。
接种时,畜禽已感染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
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的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反应,
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而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
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四是药物的使用。
有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消毒药等。
抗生素、消毒药可使活疫苗的细菌或病毒灭活,改变活疫苗的抗原成分,破坏灭活疫苗的抗原性,使生物制品接种失败。
五是免疫程序不科学合理。
由于近年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化,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它必须建立在当地疫情情况的了解,以及母源抗体监测工作的基础上。
而现在很多养殖场和专业户机械地照搬别人的免疫程序,或借用多个免疫程序重组一个程序,或者不按任何免疫程序。
2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生物制品生产厂家规范认证,从源头上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合格。
加大市场监管整治力度,严厉打
击制售假劣不合格生物制品的行为,确保动物预防用生物制品主渠道供应。
在储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生物制品的类别和性质,储放在低温或超低温环境下进行运输和保存。
培养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
疫员队伍。
加强对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加强抗体检测,对检测中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是很有必要的[4]。
对发生传染病要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对病死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只要正确掌握动物防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发生。
定期对
畜禽栏舍消毒措施,随着畜禽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在畜禽养殖场门口设置消
毒室和消毒池至关重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传染源。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科学配给
营养,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3参考文献
[1] 甄春来,唐守营.动物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J].畜牧兽医科技信
息,2008(12):46.
[2] 贾伍有,黄翠萍,赵如清,等.动物免疫接种挫败的原因[J].畜牧与饲料
科学,2006,27(4):21.
[3] 雷祥前,刘健鹏,黄嫱,等.动物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11):115-116.
[4] 雍永强,麦金丽.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
技,2009(16):312-314.。